《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第8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这世间该有多留恋哪!那不是更加痛苦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老病是生死之间的必要演习!”
  “抵御大魏的二舅总有办法,他发现季汉真的不是大魏的对手,于是就放弃了外围,只在涪水设防,这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虽一生难再有北伐之举,但……至少还保存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希望,当年刘备筹集出的这支兵勇不就是因为‘希望’而活着么?有人一边当蜀军,一边悄悄的投靠魏军,朝秦暮楚,可我二舅却是一心都在汉,不对,是在季汉!”
  “守了这么久了,终究要与大魏之主决战了,二舅最放心不下的是阿斗啊,二舅和阿斗聊天时的走位配合默契到让我震惊。阿斗胖,每走十几步,要停下喘一喘,要休息十息的时间,二舅的四轮车慢,每走十几步就会落后阿斗三步,赶上这三步正好需要十息,这么君臣配合的走位,我从未见到过。二舅喜欢给阿斗灌输信心,再配上蒋琬、费祎、董允等人看着阿斗,嗯,好用的,至少二舅以为是好用的……可惜,现在看来,并没有那么好用!”
  “二舅绝不仅仅善于墨家机关术,他还是个修理匠,能修理蜀汉一切官员,赵云、马谡、魏延、向朗、来敏、李严……二舅都能修理,二舅不能修的只有一个人阿斗,可现在想想,他修过的人,似乎心里多多少少出现了些许裂痕,反倒是没有修过的杨仪、蒋琬等人跟着他到了最后。”
  “二舅的灵柩总让我想起一句话,‘他这种奇才呀,只不过是生不逢时’,他应该战胜魏帝,名扬天下才是,不应该沦落到这么落魄,二舅与魏帝曹羽博弈,他的一生太遗憾了,二舅走在自己布下的棋局里,胜少负多,可二舅没有死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走,可似乎,除了二舅以外,任何一个蜀汉官员也知道,这条路最终通往的一定是灭亡!悠悠苍天,何薄于我,这是二舅最后的遗言,而在下奉魏帝之命吟出的这番悼念至此结束!”
  庞涣的话终于到了尾声。
  众皆哗然,哗然之后是泪目……
  就连陆羽也泪目了。
  倒不是泪目于诸葛亮的这一生,而是他想起了历史上的诸葛亮。
  那个遇到最难开局、最难蜀道、最难秦岭、最难君臣搭配,以及最难的防守大神……最终的失败,非人力能及,天数也的孔明。
  无论是哪一个诸葛孔明……
  陆羽都是佩服的,因为他待过的每一个地方,全部兴建水利焕然一新,百姓安居乐业,就算是汉中、四川的诸多民生项目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亮之治蜀,田畴辟,仓癝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哪怕是后世,武侯祠的香火依旧鼎盛,朝拜的人络绎不绝。
  华夏素来信奉“灵”者为先,但这位蜀汉的丞相却罕见的成为了百姓不求办事也要祭祀的伟大神仙!
  他连年兴兵,但益州不疲敝;
  他严刑峻法,但百姓无怨言;
  他提弱卒数万,东屯渭水,天下震动!
  论文章,《出师表》名垂千古,简洁文风成为千年来干实事的标杆。
  论武功,他著有《南征》、《北伐》诸多军事著作,“八阵图”名流千古,唐时入选“武庙十哲”……
  他用兵不动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这一刻,陆羽想到的是历史上的诸葛亮,他起‘巴、蜀’之兵,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
  历史上的司马懿据天下十倍之地,拥精锐,据牢城,尚且唯求自保,他听到“死诸葛亮走生仲达”时,不仅没有着急,而且感慨自己的不容易,他的意思是,“我能在他生前不出错就不错了!”
  论政务,诸葛亮治下政治清平、法度严整;
  论治国,他所治之处,百姓安居乐业。
  他有道德,有理想,有蓝图,有风骨,有能力,堪称千古完人。
  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
  行君事而过人不疑,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
  ——丞相千古!
  历史上的丞相千古,标志着三国时代彻底进入晚期。
  而如今的丞相千古,标志着陆羽的曹魏时代即将迎来一统!
  丞相千古,唯一一个还能与陆羽斗上一斗的完人谢幕,这天下只剩下一个主角了!
  秋风萧瑟,气氛凋零……
  此情此景之下,陆羽望着诸葛亮的灵棺,口中喃喃。
  “孔明啊……朕佩服你,朕最后送送你!”
  “其实,朕很好奇,如果这个世上无我,而是给了你一次重来的机会,你会怎样在这乱世中破局?你还会在曹军屠徐州时,让全族人逃亡么?你还会选择刘玄德么?你还会与荆州的各族都建立起联络么?你还会重用马谡么?你还会信任关羽么?你是不是能更好的处理益州各派系的关系?子午谷奇谋纵使使不得,可阴平道是不是也能反推出去呢?”
  一连几声提问……
  这是陆羽最后的愿景,如果有机会,如果可以,如果历史恢复了原本的轨迹,他希望诸葛亮能重生一次。
  隐麟用这样一种方式搅动乱世的风云;
  卧龙定然会用另外一种方式,建立起他心目中的理想邦吧?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陆羽念出诸葛亮临终前最后的话语。
  “别了,孔明,别了,可敬的对手!”
  一席话说罢,陆羽闭上眼睛,他的脸上有泪痕,可紧紧刹那间,面颊上的严肃就遮盖了这份泪痕。
  踏,踏,踏!
  他迈着雄健的步伐,他走下这处祭坛,向另一处更高的祭坛走去。
  结束了,季汉结束了。
  接下来……是他这个大魏君主登坛告诉蜀民,告诉世人……
  ——“大魏一统!”
  当陆羽这道雄壮的声音响彻而出……
  无数文武、百官、黎庶振臂高呼。
  “大魏一统,陛下万岁……”
  “大魏一统,陛下万岁!”
  他们的眼神中带着渴盼,带着期翼,仿佛早就盼着新时代,新生活的到来!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至少……在他陆羽这一代、这一朝,战乱彻底结束了!
  淋漓的鲜血、腾空的烈焰、震天的呐喊,还有仆仆的风尘,三国这个混乱时代所带来的质感与血腥在这一刻彻底终结。
  隐麟……彻彻底底的化为了大魏雄主!
  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迎着秋风,听着呐喊,陆羽不自禁的张口吟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许多人。
  许多已经将名字深深烙印在他记忆中的人。
  他看到了昭姬姐,看到了曹仁,看到了荀彧,看到了曹操,看到了戏志才,看到了荀攸……
  看到了吕布,看到了陈宫,看到了张辽,看到了高顺,看到了麴义,看到了公孙瓒,看到了赵子龙……
  他又看到了袁绍,看到了袁术,看到了孙策,看到了刘表,看到了刘璋,看到了刘备,看到了关羽,看到了张飞,也……看到了诸葛亮。
  仿佛……诸葛亮将手压在了他的身上。
  他在喃喃:“‘武’字拆分开来是‘止戈’二字,一如‘天虫’为‘蚕’,‘山人’成‘仙’,江鸟为‘鸿’……陛下,建立起这政通人和的太平盛世,建立起心中的理想邦,这个重担,这个下半场就交给你了!”
  陆羽的眼眶中闪过一抹晶莹,可紧紧是一瞬间,他挺直了身板,他目视苍穹。
  心头喃喃……
  ——“朕与大魏要建立起的是太平盛世,却不只是华夏的太平盛世,而是天下的政通人和,而是这天穹之下,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魏土!这话,汉帝是说说而已,朕却奉为下半场的准则!”
  ——“孔明,还有你们,活着的人……死去的人,都看好吧!此生无悔入曹魏,天下皆是种花家!”
  ……
  ……
  终章:《是隐麟,也是大魏雄主》
  洛阳城内。
  晨曦中,薄薄的日影投进一处酒肆。
  才刚一大早,这里就围拢了数不尽的百姓,大家穿着羊毛制成的新衣,凑在一起……目光如炬,纷纷盯着台上那侃侃而谈的说书人。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秦二世而亡,楚、汉纷争,又并入于汉。汉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于是群雄逐鹿,天下分崩。时有我朝陛下辅佐太上皇匡平环宇,定中原,破北境,南征荆州,降江东,收巴蜀……天下归心!”
  ——“如今,距离蜀汉归降,大魏一统已经过去十年了……十年间大魏政通人和,人口繁兴,一片太平、祥和,正应了那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说书人讲到这儿……
  台下有孺子张口询问道:“那些追随着陛下一统的功臣呢?他们如今都如何了?”
  “越王勾践伐吴后,便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然后文种就被赐死了!陛下这一朝会不会……”
  “嘘,你不怕掉脑袋么?”
  “陛下不是发布诏令——言论自由么?”
  “好了,好了……”说书人的话,打断了几个孺子的争执,说书人阖上书,口中喃喃:“矫兔纵然死,走狗何必烹?这些大魏的功臣哪……飞鸟永无尽,良弓未必藏,咱们陛下最敬奉的是秦王,而秦王不杀功臣!”
  这话脱口……
  最外围的两个老者先是抬眸,继而彼此互视,相继笑出声来。
  其中一个道:“叔父啊,汉高祖斩蛇起义,建立大汉后可杀了不少功臣!韩信、臧荼、彭越、英布、张耳、吴芮、卢绾……数不过来咯……”
  另一个道:“是啊,开国之君都会杀功臣,秦王不杀功臣,那是因为秦王不是开国之君,他是继承,他是秦朝‘奋六世之余烈’的延续,从这点上看,你、我能在大魏安享天年,难得呀!”
  这次说话的是荀彧……与他对话的则是荀攸。
  荀攸的声音还在继续。“可陛下开科举,兴办学校,普及教育,将书籍推广到千家万户,这还是悄悄的削弱了咱们荀家……不,准确的说是不漏声色的削弱了世家的力量,给予了寒门子弟一个晋升的机会!你看看眼前的这些读书人,他们的眼中都有光!”
  荀攸的话落下,荀彧颔首,“大魏与陛下都比我们想象的更出色,陛下的改革从来都是如和煦春风一般,让人不自禁就荡漾于其中,察举制再也不见……仕途垄断再也不见,很好……很好……”
  就在这时……
  “呜呜呜”的声音自门外传来,原来是蒸汽马车驶过,一名小校急匆匆的从马车上跑了进来,“荀相,荀令……您二位果然在这儿?这早朝就要开始了,您二位……可不能耽搁了。”
  说着话,小校连拉带拽的将荀彧、荀攸二人拉上了蒸汽马车。
  这时候,酒肆中人才反应过来,原来……他们二位就是当朝的丞相与尚书令荀彧、荀攸啊?
  论及功臣?
  他们算是居功至伟了吧?这不是活的好好的?
  看起来,魏帝不杀功臣,此言不虚!
  ……
  ……
  蜀汉归降,天下一统,那已经是十年前的故事了。
  雀莺转啼的午后,阳光洒在静谧的宫廷。
  这是位于皇宫正中的太极殿。
  如今,这屋子的主人,大魏的帝王,他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关系着千万人的生活,这庄严的‘太极殿’也控制着天下的一切生杀予夺。
  距离早朝还有一些时间……
  荀彧、荀攸姗姗来迟,百官纷纷在太极殿外闲聊着什么。
  “昨日兵部发出急件,说是张文远以火炮阵大破鲜卑、夏侯渊以疾驰行军出其不意,重创羌族部落……大魏的疆域又分别向北、向西拓宽了不少啊,似乎陛下有意重起‘西域都护府’,再度开启丝绸之路,这是大事儿,也是我朝之盛事!”
  “今日一早礼部还传出消息,说是高句丽国王向大魏称臣,扶余、挹娄国王也纷纷递交降书,看起来……咱们大魏在邪马台国的成功,已经影响到了周边的弹丸小国,就是不知道陛下是如何考量的!”
  “陛下说过‘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魏土’!陛下还说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些弹丸小国,想来,陛下是不会放过了?”
  “话说,夏侯大将军如何了?听说在匈奴的领路下,他直接抵达了一个叫什么‘罗马’的地方……还在那边征战起来了?听说那边……正在分裂?”
  “似乎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