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夏侯惇只带可本部一万多人,他命令司马懿随时接应,一旦突袭成功,司马懿则从正面强攻培水关,双管齐下。
就在一早,夏侯惇的兵马浩浩荡荡的去了。
司马懿则与黄忠、麴义、公孙瓒等人分析起局势来。
黄忠琢磨出一些味道来了,“司马统领的意思是若这次是诸葛亮故意布下的诈降,那大将军兵马进入险道,蜀军就会从两边包围,大将军就无路可退了,所以……”
“黄老将军……慎言……”不等黄忠把话讲完,司马懿抬手止住,“大将军什么性子,诸位都知道,他昔日便与陛下是结义兄弟,陛下身份昭然之前,都要呼喊他一声大哥……哪怕这些年没有功勋,可大魏兵马大将军依旧是他的,这便很能说明问题……大将军要做,我们拦不住,不过……至少,咱们可以止损!我已经派曹安民率一队龙骁骑协助侦查,更何况,万一这些蜀军是真的投降呢?那大将军岂不是立下奇功?”
呼……麴义舒了口气,“大胜易,善后难……司马统领心思缜密,在下佩服!”
司马懿沉痛地说,“如今,因为火炮、火铳、飞球……大魏的三军太傲了,也太不把诸葛亮放在眼里了,甚至觉得一统天下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或许……这种时候,陛下也希望大魏败一次,以此给将士们提提神儿吧?”
讲到这儿,司马懿无奈的把目光望向地图上,“可败归败,如何大败……却不损太多兵马,这就难咯!”
……
……
培水关内,中军大营,诸葛亮高坐帅位,诸将肃立,整装待发。
今日的诸葛亮比昨天又沧桑了许多,尽管身子看起来有些虚飘,可眼神却是坚毅。
忽然探知冲进来,“报……夏侯惇中计,正率一万军向预定接应的地点集结。”
诸葛亮的眼睛徒然睁大,他挥动羽扇,“好,只待夏侯惇进入接应地带后,魏军纵是再装备精良,也只能是瓮中之鳖……”
说到这儿,诸葛亮像是突然想到什么。“等等,你方才说夏侯惇率多少兵?”
“一万!”
“怎么会这么少?”诸葛亮目光幽幽,“培水关外不是有魏军十万么?他们都没有动么?”
“没有动……只有,只有夏侯惇本部兵马!”
诸葛亮原本挥动的羽扇骤然停住,他沉吟了一下,方才继续开口:“计划稍微改变,十万魏军,必须让他们也进来!”
说到这里时,诸葛亮的眼睛刹那间凝起。
一抹夺萃的精芒乍然浮现。
仿佛在说——“曹羽啊曹羽……云长在江陵城赢过你一次,我诸葛孔明能否也赢你一次呢!”
……
……
夏侯惇率领一万兵,装备精良,正小跑着在山川中前行……
夏侯惇本人一身铠甲趾高气昂,曹安民率前军先行一步,儿子夏侯楙跟在身边,夏侯恩、夏侯玄则警惕的护住后军。
曹安民远远望着前方道路,山水在此汇合,两面临水一面环山,地势骤然逼仄陡峭,前军的曹安民心中一惊,高喊道“挺!”
后续的军队缓缓停下……
夏侯惇询问传令官,“何事?为何停止了?”
曹安民已经赶来,“将军,此处背湖临水,易进难退,正是用兵之地,若是再深入……怕是……”
引路的蜀军细作却说,“大将军,前面便是我家将军,他在那儿等着与大将军汇合,今日正午换班之际是突袭培水关的最好时机,错过了……怕是就……”
这时,一队人马从对面驰来,为首乃是蜀将邓方……
隔着老远,邓方便喊道:“大将军,小人邓方亲自来迎!”
夏侯惇松了口气,露出惊喜的神情。“邓将军受苦了,待本将军攻下培水,立刻向陛下为邓将军请一份头功!”
第七百六十四章 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司马懿的大军依旧屯住在培水关前。
司马懿站在一处高点,有向导指着前面的几座山,他抬头观察着这些山陵,向导说:“司马统领,那一处山中的小道便是夏侯大将军杀往的地方。”
呼……
司马懿感慨连连,“依山傍水,倒也是个好归宿……”
只是这感慨声落下,司马懿立刻吩咐:“传我军令,所有兵马严阵以待,每两万人一班,一个时辰一轮,列阵待敌!”
黄忠、麴义、公孙瓒一起回答:“是!”
这时,一名传令官背着大将军夏侯惇的令旗奔来,黄忠、麴义、公孙瓒本要离开,看到令旗不由得站住了。
传令官说:“司马统领,大将军已经与敌将邓方汇合,即刻准备杀往培水关,大将军有令,全军兵分两路,一路去驰援大将军这边,一路强攻培水关,三路兵马在培水关内汇合。”
司马懿一惊,“大将军已经见到了投诚的邓方了?”
“是!”
司马懿深深叹了口气,说道:“下官谨遵大将军令!”
传令官又是一阵风驰电掣,疾驰而去。
这时,黄忠迟疑的问:“司马统领,要兵分两路去支援夏侯大将军么?”
司马懿摇了摇头,“自然,不去!”
黄忠疑惑了,“可方才司马统领可是接了大将军的军令……”
呵呵……
司马懿笑了,“将在外,君命都可不受,何况是大将军令呢?”
言及此处,司马懿面色坚决,“此地我乃是帅,若有罪责,由我司马懿一力承担!”
说到这儿……司马懿目光幽幽。
他回想起葭萌关……恩师力排众议委派他为帅时,恩师接见他时的谆谆嘱咐。
——“仲达,敌弱我强,耗下去对巴蜀百害,故而诸葛亮必定会想方设法挽救颓势!任何阴谋诡计,他都有可能施展!”
司马懿记得,那时候他的问题是:“蜀军中势必会有降兵、降将……若他们来投?可能信任么?”
而陆羽的回答很简单,“巴蜀的兵、巴蜀的将能信得过,而荆州的兵、荆州的将……他们口中的话,一个字也不要信!”
巴蜀?荆州?
区别对待么?
想到这里的司马懿,负手而立,眼眸眯起。
他不由得想起,情报中有关“邓方”的记载。
——邓方,字孔山,荆州南郡人。
——荆州,呵呵,这是一个荆州的将,他口中一个字也不能相信!
……
……
夏侯惇已经抵达山峦险道中的高处,四面环水,山峦起伏,夏侯惇不由得挥鞭感慨,“真是大好河山哪!”
邓方笑着说道:“以后就是大魏的大好山河,就是陛下与大将军的大好河山。”
闻言,夏侯惇大笑:“此战得胜,巴蜀将无险可守,大魏是不会亏待将军的!”
夏侯楙眼尖,他看着远处扬起的尘烟,大声喊道:“有兵?”
果然,“咚咚”的脚步声、“哒哒”的马蹄声自远而近……
夏侯惇疑惑的看向邓方,邓方却笑着说,“这是小人布下的兵马,运来犒军的酒肉,待得酒肉过后,一鼓作气夺下培水关!”
邓方一边开口,一边纵马朝前方的动静处奔去。
激烈的马蹄声、脚步声在山谷、在湖泊间回荡,越来越近。
夏侯惇、夏侯楙、曹安民莫名的都感到了硕大的紧张……
曹安民远远的看见蜀军的兵甲与马上骑士锋锐的战戟,这些兵刃反射出的日光,恍的人睁不开眼睛。
他当即喊道:“是敌军,敌军朝我们杀过来了!”
夏侯惇大惊,朝着邓方的方向大喊:“鼠辈,竟敢骗我!”
夏侯楙当机立断,将手中的红缨枪抛出……
伴随着一道破空的声响,红缨枪插入了邓方的后背,可哪怕是中枪,他已经拼命的狂奔……就像是到了前方,就安全了……
“咚咚咚!”
骤然,两侧山谷传来擂鼓呐喊之声,魏延与杨仪早就站在两侧山头上,埋伏在此的两万守军从山上现身,刹那间万箭齐发。
众马惊嘶……
魏军乱成一片,曹安民大喊道:“叔父,中计了,我们中计了!速速撤离啊!”
夏侯惇红了眼,“一群鼠辈而已,此时撤了,本将军如何向陛下交代?不能撤,蜀国不过几万人,司马懿大军就在后方,将士们跟我杀……强攻下这培水关!”
夏侯惇虽是常败将军,可他是要脸的!
也正因为“要脸”,他才总是能在战败后,进一步的做出错误的军令,让败果无法挽回。
“杀呀,活捉夏侯惇!”
“杀呀……”
后方,蜀军也冲了出来,如今的魏军就像是“饺子”一般,被四面包夹,即将揉成一团。
夏侯楙也看出不对了,当即劝道:“父帅,此地地形对我军不利,不能强攻啊!”
“敢再言退缩者,格杀勿论!”
夏侯惇像是铁了心……
夏侯楙转向曹安民,“你快撤出去,将这里的情报报送给司马懿,他是陛下的弟子,或许……或许他有办法?”
话音传出……
只是,已经晚了!
伴随着冲下来的将士,还有“隆隆”的巨石,越来越多的蜀军堵住了山口,大地震动……越来越多的蜀军向魏军发起了冲锋。
惊涛骇浪一般的大军中,诸葛亮羽扇纶巾,他坐在四轮车上,俯瞰着山谷中陷入绝境的魏军。
“只一万人,太少了!”
诸葛亮轻挥羽扇,令旗变幻……
堵住山口的兵马像是故意露出了一些破绽,让曹安民为首的少量魏军成功突围去报信。
“父帅,别打了!”
夏侯楙一手杨家枪舞的是出神入化,他已经先后三次救下了夏侯惇。
夏侯惇大喊道:“司马懿呢?我们的援军呢?他再不来,老子就死这儿了!”
夏侯楙望着山谷的出口,“父帅,已经……曹安民已经带将士突围,料得……料得……很快司马懿就会驰援。”
驰援……
此刻夏侯惇已经对这两个字望眼欲穿。
那边厢。
邓方被人抬到了山峦之上,他身上中枪,得亏不是关键部位,可哪怕这样……他看起来依旧虚弱。
诸葛亮赶忙行至邓方的身旁,“将军伤势如何?”
“无妨!”邓方淡笑,“若是我受一枪,能换取战胜那大魏的曹羽一次,那我这身板,还能受个十枪、八枪!”
胜曹羽,这不只是诸葛亮的执念,也是所有从荆州跟随诸葛亮入蜀之人的执念。
若是没有这份梦想,那与咸鱼有什么区别?
“将军真勇士也!”诸葛亮感慨道。
邓方笑道:“还是丞相妙计,此后,让那曹羽再不敢小觑丞相,小觑我汉军兵勇!”
诸葛亮微笑着说,“这仗还没完呢,邓将军受这一枪,若是只歼一万敌,那岂不是有点索然无味了?”
……
……
司马懿焦急的在军帐内左右踱步,有人送来饭食,司马懿摆摆手,示意不想吃。
虽不愿意吃饭,可一会儿的功夫,司马懿已经狂灌了三碗水。
黄忠忍不住问道:“司马统领是担心夏侯大将军么?”
“我是在想……”司马懿摇头,“哪怕是夏侯大将军主动请命,可陛下……难道预测不出这个结局么?还是说陛下……想要夏侯大将军有此一败!”
这……
黄忠眨巴了下眼睛,他一捋长吁,“或许,陛下能预测到夏侯大将军的败局,却也能预测到司马统领力挽狂澜?”
我……司马懿不由得双手握紧。
他想说的是,我……行么?
就在这时。
曹安民蓬头垢面的驰来,司马懿看他这模样就知道大事不好,大步迎上,焦急的问道:“战况如何?”
曹安民喘着粗气,“中计了,中计了……小看那诸葛孔明了,大将军遇伏,还望司马统领速速去……去救援!”
司马懿手中的水碗落地……
发出“啪”的一道声响。
黄忠请命道:“末将愿带一万人去救援夏侯大将军!”
麴义连忙打断,“一万哪够?诸葛亮既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少说也得五万!末将请五万兵去救援!”
就在麴义的话音落下,司马懿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别说五万,十万也不够!”
这……
这下,曹安民、黄忠、麴义都愣住了。
司马懿决然道,“夏侯大将军对外兵败,对内路绝,进不能战,退不能还,这是绝境?绝境之下,尚能派人传讯,这还不明显么?这就是诸葛孔明故意为之的,一万兵……还不够他塞牙缝的,歼灭我们……歼灭培水关前的主力魏军,才是他的目的!冒然前去,只会白白送死!葬送大好局面!”
言及此处……
司马懿当即下令:“传我军令,谁也不许去,我们驻守在培水关,我们后面便是梓潼,陛下就在城中,若我军有个闪失,陛下来不及调兵,极有可能被那诸葛亮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