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陶谦那老头治理徐州,让老家的丹阳派掌握兵权,同时表面上拉拢名士派,打压庶人派……可暗地里做的,却是借助庶人派打压名士派的勾当。”
  “简单点来说,陶谦在制衡上有一手,能让他信得过的唯有老家的丹阳派,而名士派与庶人派他明里暗里均被他打压与利用……这也无可厚非,只要是丹阳派掌军权,庶人派身份低微,自然不可能掀起什么风浪!名士派与庶人派对抗还来不及,理当紧抱陶谦的大腿,也不会与他作对!”
  “可……若然陶谦父子落下帷幕,刘备登场,那于整个下邳城的局势,就是一番别样的光景了。”
  陆羽说了一大堆话,嘴唇都干了……
  荀彧却是一下子豁然明了,原来如此啊……
  他是个聪明人,陆羽讲述徐州三股势力之际,他就敏锐的察觉到了此间的危机。
  当然,这个危机不是对曹操而言,是对刘备而言的。
  呼……
  荀彧轻呼口气,听闻陶谦如今已经病故,若然身死,刘备谋下下邳城,那首当其中,原本作为嫡系的丹阳派会心甘情愿的把兵权交给刘备么?
  关羽、张飞能统领的了这些丹阳兵么?
  除此之外,刘备若是重用庶人派必定得罪名士派,重用名士派也会得罪庶人派,谁不想趁着这个档口去分一杯羹呢?
  诚然,刘备擅俘获民心,可这官场上的博弈与俘获民心完全是两回事儿,这中间的制衡远非他能把握住的。
  这么说来……陆羽的话很有道理啊。
  徐州,不单单是个大粮仓,还是个大染缸,军政分离,三股派系对立,纵然曹公向朝廷举荐,可他刘备这徐州牧的位置并不安稳哪。
  整天面对这一大堆琐事,还有袁术的威胁,能做大、做强,能掣肘曹公才怪呢?
  悟了,这一刻荀彧悟了呀,别说……陆羽的方法比起他的方法来,看似截然不同,实际上殊途同归,甚至……荀彧的方法有些急,而陆羽的方法不急不缓刚刚好。
  不过……荀彧又想到了另一个难题。
  徐州是个大粮仓,也是个大染缸。
  诚然下邳城有名士派、庶人派、丹阳派……可彭城呢?东莞城呢?琅琊郡呢?东海郡呢?这中间的派系必定也是盘根错节异常复杂……
  徐州的水很深,他刘备把握不住,曹公就能把握的住么?
  万一已经攻陷的城池中出现反复,那……要如何是好呢?
  心念于此,荀彧急忙问道:“陆功曹所言有理,可却引出了一个全新的问题,徐州的水很深,曹公能把握的住嘛?”
  啊……啊……
  这话属实让陆羽惊了一下,差点忘了这茬了,老曹能把握住么?
  当即,陆羽略微思索……
  其实吧,能倒是能,就是得用点特殊的方法。
  陆羽回想起历史原本轨迹下,曹操取得徐州后,他是如何应对这错综复杂的徐州内部各股派系之争?
  如果按照历史原本的轨迹,曹操在徐州大兴屠城,史书记载“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所过多所残!”
  如果按照那时的情况去想,三国第一屠刀曹操在治理徐州上难度无疑比现在更大。
  也的确如此,单单一个徐州,在归附曹操后的三年内就爆发过五次以上的叛乱……
  可转机出现就出现在第三年末,也不知道是谁教了曹操一招,一下子让徐州在未来的二十年再无叛乱。
  而这一招乃是……
  ……
  “荀司马,我这儿有个故事,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唔……荀彧太有兴趣了,当即伸手示意。
  “想不到陆公子还会讲故事,荀某很有兴趣……”
  “这是发生在远古八荒时期……”陆羽直接脱口。“那时候,整个大陆上有一个国度叫做‘龙国’,龙国原本很强盛,位列八荒之巅,万邦来朝……可很长一段时间,龙国因为闭关锁国的缘故,被其它国度渐渐超越,继而……那些过度开始欺负龙国,逼迫龙国签署了许多不平等的契约!”
  “其中有一条,是将龙国中一个叫做‘港’城的城池暂租给其它国度。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龙国迎来了一位又一位充满智慧的伟人,在他们的操持下,龙国愈发的强大的起来,自然而然,要把昔日暂租给其它国度的‘港’城给收回来!”
  嘶……
  别说,陆羽这故事,荀彧还听得津津有味。
  当然了,目前看来似乎这故事与治理徐州的问题还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不过,既是出自陆羽之口……必定有所联系。
  “后来如何?这个‘港’城收回来了么?”荀彧好奇的问道……
  “凭着龙国的强大,‘港城’自然收回来了,只不过在‘港城’收回来的初期,港城那边也如如今的徐州一般也是派系复杂,甚至许多百姓很担忧……”
  “担忧什么?”荀彧接着问,这故事越听越是入迷了。
  “那时的港城已经成为了一座繁荣的城池,且太久没有龙城接触,而龙城尚处于发展时期,论及繁荣程度远远比不上港城,港城的百姓担心从此港城就不再繁华,生活也比不上以前美好!”陆羽如数家珍……
  “最后的结果呢?”荀彧好奇的问道,尽管是远古八荒的故事。
  可诚如陆羽所说,这港城与徐州城还真的有一些相似之处。
  港城繁华,龙国尚处于发展时期,故而有此担心……
  而徐州是天下粮仓,百姓富足,但兖州贫困,徐州人可不也有担心么?而且还有相同的错综复杂的派系……
  这不,满满的都是联系。
  一时间,荀彧很想知道,龙国与港城最后的归宿如何?
  而陆羽的话接踵而出,他的语调也下意识的变得高昂了许多。
  “龙国不愧是远古八荒中最伟大的国度,其中一代代的伟人们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篇章,至于‘港城’,也是一位伟人提出了一个方式,恰恰是这样一种方式让港城与龙国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陆羽的声音一声比一声高,一声比一声洪亮……
  到得最后,荀彧都被他的声音感染,似乎……这是一种强大的自豪感哪。
  荀彧还嘀咕着,远古八荒的事儿,陆羽怎会如此自豪,身临其境一般呢?
  除此之外,荀彧更在意的是,那位伟人提出的方式又是什么呢?
  不等荀彧开口……
  陆羽的话已经传出,六个字,却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港城人治港城!”
  而这……
  恰恰就是历史上让徐州叛乱不再,恢复繁荣的方式。
  也就是现如今在陆羽看来,曹操治理徐州的不二法门与最终方略——徐州人治徐州!


第一百二十四章 四月旱七州蝗,此诚危急存亡
  ——港城人治港城。
  这六个大字宛若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荀彧眼前一亮。
  “陆功曹的意思是,治理徐州也效仿远古八荒时期的龙国与港城,行那‘徐州人治徐州’之法?”荀彧急问。
  他感觉好像已经获得了一枚钥匙,而这把钥匙能否打新的篇章,值得一试。
  “没错……”陆羽点头。“所谓徐州人治徐州,也称徐州人制徐州!第一个治是治理的治,第二个制,则是制衡的制!”
  陆羽继续道:“丹阳派、名士派、庶人派并不是只存在于下邳城,而是广泛存在于徐州的每一个州郡,与其卷入这股势力的旋涡,不如放开手脚,让徐州成为曹公手下的自治州!”
  “只要徐州能给曹公提供士卒、粮食、军马、器械就好,其它的政权、兵权统统都可以归属于徐州帮……这就是所谓的徐州人治徐州。”
  陆羽这里引用了一个“徐州帮”的概念,徐州帮指代的便是丹阳、名士、庶人三派!
  荀彧还在细细的揣摩着这番话,而陆羽的话接踵而出。
  并不给荀彧太多细想的时间……
  又或者说,陆羽打算把所有的话全部讲完后,让荀彧连起来一块儿想。
  “方才说到的是徐州的治理问题,接下来我要说的是徐州的制衡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徐州人制徐州……”
  “其实很简单,曹公与荀司马可以同时拉拢丹阳派、名士派、庶人派三股派系,丹阳派的兵权不变,名士派的行政之权也不变,与此同时赋予庶人派监督彻查之权。”
  陆羽的这套理论,说白了,就是让公检法与行政部门完全分离……
  互相制衡,互相制约。
  讲到这儿,陆羽顿了一下,旋即继续开口。“这样一来,用名士派的行政之权可以制衡丹阳派的兵权,用庶人派的监督之权可以制衡名士派的行政之权,最后是用丹阳派的兵权制衡庶人派的监督之权……”
  “彼此制衡,相得益彰,如此一来,不论是哪个城郡,三股派系都想在曹公面前表现,哪个又会在背地里捅刀子呢?”
  这……
  可以说陆羽的话让荀彧是越听越有兴趣,过程中,有那么锻造的一刻,荀彧会觉得不切合实际,可现在所有的话尽数听完,细细的品。
  他突然发现,陆羽的话不单说的头头是道,而且其中还包含着许多有关“制衡”的大道理。
  徐州人治徐州,徐州人制徐州……荀彧是越琢磨越觉得有滋味儿。
  他的目光一亮,他隐隐觉得,这个方略,可行,能行!
  说来也奇怪,复杂的徐州局势,这个让刘备把握不住,让曹公踟蹰再三,让他荀彧也反复思索找不到最优解的难题,竟然在陆羽这儿说的这般透彻……
  荀彧心头对陆羽的佩服又添了一份,其实还是那两点,陆羽在洞悉力与判断力是,让人鞭长莫及呀!
  见荀彧沉默,陆羽主动问道:“荀司马觉得这徐州人治徐州的方法如何呀?”
  “好!极好!”
  究是荀彧,此时此刻竟然也说不出太多能抒发自己心情的辞藻。
  就如陆羽提出的这方法一般,简单,却极富有成效。
  “陆功曹……”荀彧站起身来。“今日荀某属实受教了,这表奏刘备为下邳太守、徐州人治徐州的方略我即刻就致信于曹公,想必他在徐州已经是望眼欲穿了吧?哈哈……”
  微微的一缕胡须……
  荀彧这是打算回府了,毕竟,他回去还需要将今日陆羽的话细细的总结一番,寄送出去,这……也不并不轻松啊!
  “对了……荀司马……”陆羽好像又想到了什么,站起身来也补上一句。
  “陆功曹还有什么话要带给曹公么?”
  呃……
  话到嘴边,陆羽却最终咽了回去,似乎……因为某些原因,方才心里想到的一番话,不能这么明白的讲述出来。
  陆羽当即改口道。“也没什么,就是盼着曹公早日回兖州,尽快解决吕布这个隐患……”
  “这个呀……”荀彧颔首,继而他拍了拍陆羽的肩膀。“陆功曹放心,待得荀某的这封书信,你的这两道妙计送至徐州,凭着曹公的睿智……多半立时就能定下战略,待得他安顿好徐州各郡,到时候自少不了回来解决吕布这个隐患!”
  其实,陆羽想说的是,让曹操回来的再快一点……
  现在是一月,最晚在四月前必须打赢吕布,这个很重要。
  至于缘由,陆羽突然想到了《资治通鉴》中关于初平四年的一则记载。
  初平四年的四月初,天降大旱,整个大汉十三州四个月不见分毫甘露……
  直到八月末才迎来了第一场雨。
  而这最直接的影响是干旱与蝗灾,往往大旱伴随着的就是蝗灾,蝗虫特别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干旱也会使得他们大量的繁殖、迅速的成长。
  旱灾与蝗灾,两重灾害之下,今年注定……七月的粮食是无法收获的……
  而如今兖州大量的存粮均囤积在濮阳城,换句话说,若然四月前曹操打不下吕布,收不回这些粮食,那今年整个兖州将再度遭逢巨大的粮灾。
  《资治通鉴》中记载的,初平四年七月份的一斛粮食价格已经飙升至七百万。
  这是什么概念……挖个中山靖王后代的墓,算下来里面所有的金银珠宝也不过几千万,都不够买几斛粮食的。
  最夸张的是,这次大旱的范围是整个十三州,蝗灾的范围则是整个中原七州,所谓“七州蝗”……
  不夸张的说,别看曹营现在的局面大好,若然真的在四月前打不赢吕布。
  那么……今年将掣肘于粮草,完全没机会处理吕布的隐患,这要再拖上一年,又是许多新的变故呀!
  唉……偏偏这事儿还没法直接说。
  总不能跟荀彧或者老曹讲。
  《资治通鉴》上可写着呢,四月以后要大旱了,持续到八月,滴雨不下,河流干涸……粮食绝收!
  真要这么说,估计,老曹与荀彧得把他陆羽当成一个神经病了。
  如今,也只能旁敲侧击的提醒下荀彧……让他劝老曹快点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