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曹德则是摆摆手。“为父……为父先走一步,吾儿安民……你……你务必记住一定要加入龙骁营,一定,一定!”
  这……
  曹安民顿了一下。“父亲,荀司马虽是关闭了门窗,可议事过后,恩公还是会从院中走过?父亲不再多看一眼了?”
  “不用看了!”曹德摆摆手。“我有更重要的事儿要做!”
  所谓更重要的事儿,自然是指代先回泰山郡见父亲,再去徐州见大哥,这事儿太大了,曹德不敢写于信中,唯有亲自前往。
  恩公陆羽……
  啊不,是隐麟,他……他是曹家的种儿啊!什么恩公不恩公的,太见外了,都是自家人,这份情义远比“恩公”这样的身份要深厚太多了。
  “父亲,这么急?”曹安民还是有些不解,一贯遇事不慌不忙、气定神闲的父亲,怎么如今变得这般慌张、这般紧张。
  曹安民有些搞不懂了……
  “吾儿,为父再多唠叨一句。”曹德像是想到了什么,急忙嘱咐道:“若然加入了龙骁营,那是你的福气,无论何时一定要保住陆公子的周全,哪怕不惜牺牲掉自己的性命,因为……因为他是……”
  曹德差点就脱口把一句“他是你哥哥啊”喊出。
  终究是临到嘴边,急忙改口。
  “因为,因为他是咱们曹氏一门的恩公,咱们曹氏一族子弟务必遵守便是——知恩图报四个字,你可听懂了!”
  “孩儿谨记!”曹安民连忙答应……
  曹德颔首点头,最后拍了拍曹安民的肩膀,快步从此间阁院走了出去。
  一边走,他还在一边琢磨着这事儿,琢磨着要怎么跟阿翁,跟大哥提起……
  等等……
  猛然间,曹德又想起另外一件事儿来,他好像记得,来陈留郡的路上有人跟荀司马提起过,丁夫人故意让沐儿拜蔡琰姑娘为师,意欲以此接触陆羽,造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之谊……
  沐儿……大哥的长女——曹沐!
  陆羽……或许是大哥的长公子——曹羽!
  这……
  曹德倒吸一口凉气,嫂嫂啊嫂嫂,你这不是胡闹嘛!这要真两小无猜了,怕是大哥把你休了的心都要有了。
  嫂嫂一意孤行,大哥若再不知陆羽的身世,那……那是要出大乱子的。
  当即,曹德再不敢迟疑,飞也似的朝门外马车方向疾奔而去。
  当然了,曹德也是急糊涂了,这乳白色玉佩他都认识,大哥曹操如何能不认识呢?
  ……
  阁宇正厅,当中一张桌子,桌子上有瓜果点心,有奉上的热茶。
  丫鬟们安排好了这些均徐徐退下,整间阁宇唯独剩下陆羽与荀彧两人,两人分别跪坐在桌子的两侧。
  “陆功曹,好久不见哪!”荀彧客套了起来……
  “荀司马主管鄄城事宜,又操持着兖州北境的防护,是个大忙人……哪像我闲人一个,咱们俩自然不多见了!”陆羽笑着回道……
  讲到这儿,他主动把荀彧面前的茶盏给推进了一分。“荀司马来这儿多半不是聊家常的,不妨直言,徐州局势如今到哪一步了?可是曹公又遇到了什么难题?”
  这小子……
  荀彧心里琢磨着,想多跟他客套两句,拉拉家常……陆羽是一点也不给机会,当即荀彧也不迟疑,从袖中取出曹操的亲笔书信,递给了陆羽。
  “陆功曹且看这个……”
  陆羽徐徐展开,上面是曹操的字迹,内容嘛……则是以曹操的口吻陈述出一个难题,询问下荀彧的意见。
  而趁着陆羽看竹简的功夫,荀彧大致讲述出徐州如今的局势。
  “最近多事之秋,来自徐州的情报我均命人封锁起来,没有传播出去,陆功曹多半并不知晓徐州那边发生了什么吧?”
  “五日前,依着陆功曹提出的三策为辅,彭城民心、氏族之心归降,曹公攻陷彭城,并没有损伤太多的兵马,休整一日,四日前兵临下邳城,如今徐州大部落入曹公之手,所剩下的唯独徐州的治所下邳城,以及紧邻下邳城的广陵郡。”
  讲到这儿,荀彧顿了一下,似乎要给陆羽一些时间让他去记录一下。
  “噢……”陆羽点了点头,反问道:“下邳城与广陵郡就是曹公信中提到的那紧靠淮南袁术领地的地方吧?”
  “没错。”荀彧如实讲。“诚如曹公信中所言,如今天下兵马最多、实力最强者依旧是袁绍、袁术,曹公与袁术又分属不同阵营,依咱们如今的实力与袁术接壤,继而兵戎相见似乎并不明智,曹公的意思是……”
  不等荀彧讲完,陆羽直接开口。“是缓冲地带吧?曹公想要与袁术地盘中间多一个缓冲地带,这样会避免不少麻烦。”
  一边开口,陆羽一边点头。
  尽管有关老曹征讨徐州的这段历史,因为陆羽的出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曹操没有屠城,也没有因为回援兖州,从而失去了已经攻陷的徐州之地,更是保全了大部的兖州之地……
  这算是极其乐观的局面了……
  如今要抉择的,无外乎是要不要一鼓作气夺下徐州,与袁术掰掰手腕。
  亦或者是,保留下邳城、广陵郡做缓冲地带,以此就能避免与袁术的地盘截然,相安无事,更可以腾出手回援料理兖州后院的吕布。
  曹操的想法没有太大的问题,设置缓冲地带是一个不错的决断。
  这就好像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大国之间都会夹着小国,这并不是说大国灭不了小国,而是大国间彼此的默契,以小国作为缓冲地带,不至于把两国的关系闹得太僵,更是能避免不必要的摩擦,积蓄实力。
  只不过……如今的局面与春秋战国时的诸侯之争又有些细微的不同。
  陆羽接着看曹操的亲笔信,而荀彧的声音接踵传来。
  “缓冲地带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偏偏如今徐州的局势错综复杂,不单单是陶谦父子、袁术与曹公的博弈,这中间均平添了一个变数,而这个变数乃是刘备!”
  “曹公笃定,若然他撤军,那徐州的陶谦父子必定斗不过刘备,下邳城与广陵郡的归属多半也要交到刘备的手里。刘备此人人中龙凤,他有了两郡之地,这于我们而言是养虎为患,于他而言是虎入山林、蛟龙入海,怕在以后不好收拾了。”
  荀彧把话讲完,曹操的亲笔信,陆羽大致也看完了。
  其实核心点就在一个人的身上——刘备!
  别说是曹操了,陆羽也知道这货岂是久居人下之徒?真要送他俩城,送他几万兵,那刘备将变得极度危险……
  只是……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悲观。
  因为,送给刘备两城是下邳、广陵,而送给他的这兵乃是丹阳兵,这就有意思了。
  想到这儿,陆羽嘴角勾起,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意。
  不是他陆羽鄙视刘备,实在是徐州的水很深,备备呀,你把握不住!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备备,你把握不住,我能!
  攻不攻下邳城,这事儿看起来很复杂。
  里面牵扯的包括陶谦父子、袁术、刘备……甚至,兖州北境的吕布也与这边有所关联,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只不过……
  若是建立在一个大前提下,徐州这事儿就迎刃而解了。
  想通这点,陆羽眼珠子一定。
  荀彧始终望着陆羽,原本以为,哪怕是隐麟之才,可面对这种艰难抉择,也应该沉思一段时间,细细的思虑。
  哪知道,陆羽直接脱口道:“荀司马多半已经想到答案了,这不明摆着的事儿嘛,缓冲地带的确需要,至于陶谦父子,必定斗不过刘备……”
  “若我是曹公,索性就直接表奏朝廷,陶谦年迈、重病缠身不宜在为一州之牧,特举荐刘备为下邳太守,举荐关羽为广陵太守。”
  啊……啊……
  荀彧微微一愣,陆羽前半句话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留这两郡之地作为曹操与袁术之间的缓冲地带这是毋庸置疑的,可……后面,怎么陆羽这话锋一转,反而去成全刘备了?
  荀彧正想开口细问,陆羽的话已经传出。“荀司马莫慌,且听我继续说完,表奏刘备暂代下邳太守、广陵太守,对曹营而言有三个好处!”
  三个好处?
  荀彧很想哭,因为……无论如何,他也想不出,成全刘备还有好处?这不明摆着,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嘛!
  似乎,在这点儿上,他的想法与隐麟的想法产生了不小的差异。
  陆羽的话还在继续。“第一,曹公向朝廷表奏刘备为下邳太守,这就占住了道义……刘备自诩为仁人君子,若然领下这下邳太守的官衔却反攻曹公,那就是不义,是恩将仇报,就失了道。就会被万民、被朝廷说唾弃……刘备是个聪明人,而道义又是他的立身之本,故而他当下邳太守一定会与曹公的‘徐州’相敬如宾,相安无事!”
  呼……荀彧微微颔首,陆羽这话一出,有那么点儿内味儿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荀彧的见解就不好,而是两人的思路截然相反。
  荀彧的初衷是暗中协助陶谦父子驱逐刘备,故而他的计略也都是往这个目的上去靠。
  陆羽的想法与他的想法截然相反,可目前听来,倒是也不失为一桩妙计。
  “陆功曹,那其二呢?”
  荀彧主动发问。
  陆羽抿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继续开口。“其二,所谓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敌人的朋友是敌人,刘备与曹公相敬如宾,相安无事,他不主动找曹公的麻烦,那……袁术会怎么想,袁术必定会找他的麻烦!”
  “如此说来,双方必定会有小范围、或是大规模的摩擦与碰撞,此消彼长,刘备与袁术互相消耗?谁人坐收渔人之利呢?”
  嘶……
  这话脱口,荀彧眼珠子猛然睁开。
  妙,妙计呀!
  刘备虽小,却有关、张之勇,仁义之名,他就像是一根针,很细,可真的被扎一下,却很疼。
  袁术虽大,兵马虽多,那也就是头蛮牛,拿细针与牛角相撞,够他们彼此吃上一壶的,如此两败俱伤,曹公可就要坐收渔利了,顺带着,还借助刘备削弱了一波袁术……
  就算刘备被袁术吞下也无妨……本来就是个缓冲地带,能多消耗一分就赚到了一分。
  妙,荀彧越是细细的琢磨,越是觉得此计甚妙……
  如果说方才陆羽口中的“其一”只是与自己扶持陶谦驱逐刘备的计划打个平手。
  那么这其二,就远胜于他荀彧的谋略了。
  一时间,荀彧对陆羽接下来的“其三”无比的好奇,只不过……这其三,荀彧似乎猜到了一些。
  “陆功曹说的其三,可是曹公能趁着这个档口,率军回到兖州,集合优势兵力反攻濮阳城?一举剿除吕布这个祸患?”
  荀彧主动问道……
  陆羽则是眼珠子一转。“是,也不是!”
  这模棱两可的回答,让荀彧又有些搞不清楚状况了,他当即提起茶盏,也抿了一口。“陆功曹,愿闻其详。”
  “哈哈……”陆羽笑着说道。“曹公自然是要回来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何况咱们这么大的一个兖州,总不能留下一角便宜那吕布了!”
  “不过……我要说的第三点,不完全是这个……”
  “那是?”荀彧已经竖起耳朵,洗耳恭听。
  “而是……”陆羽把脑袋往荀彧这边探了一分,紧接着,他压低了声音笑着说道。“人言徐州是个大粮仓,可事实上,徐州是个大染缸,不是我鄙视他刘备,徐州的水很深,他刘备把握不住!”
  霍……徐州的水很深,刘备把握不住。
  这话属实惊艳到荀彧了,陆羽好大的口气呀。
  ……陶谦能把握的住,凭什么刘备就把握不住呢?
  若是这话是出自别人之口,荀彧直接就要摇头了,偏偏,以往的种种事例告诉他,隐麟之言必有缘由。
  “陆功曹就别卖关子了。”荀彧主动帮陆羽斟满了茶水。“陆功曹不妨讲讲,这徐州的水有多深?他刘备如何把握不住的吧?”
  “这个嘛……就说来话长了。”陆羽再度提起茶盏,似乎是预料到,要解释这个需要费很多口舌,当即,陆羽先是反问。“荀司马可知道,陶谦手下有哪几股势力么?”
  势力?作为一个颍川才俊,荀彧还真没特地去了解过陶谦,因为从一开始起,他就把陶谦列为中庸之主,不适合辅佐,……故而,连徐州内都有哪些官员,荀彧均不太清楚。
  “陆功曹请赐教,荀某愿问其详。”
  闻言,陆羽终于讲起正题来了。“别看陶谦手下的文武官员表面上和睦,可其中一共分为三股势力,以陈硅、陈登父子为首的名士派;以曹豹为首的丹阳派;以糜竺、孙乾为首的庶人派!”
  “而陶谦那老头治理徐州,让老家的丹阳派掌握兵权,同时表面上拉拢名士派,打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