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第6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修只说,他这么做,是为了救杨家,顺应天命,才对得起杨家一门的五世三公!
  而父亲杨彪却语气严厉,他狠狠的摔了藤条,最后说出了那句冷酷无情的话语。
  ——“滚,滚,我杨彪没有你这样的儿子,我不想再见到你!”
  从那一天起……
  杨修离开了杨府,面朝这杨府的大门跪地磕了三个头,然后……转身离开,去践行自己的道路。
  如今。
  他算是“衣锦还乡”么?
  杨修摇了摇头,他不知道,他望着手中的天子诏书,他很想看看其中的内容……
  可终究没有打开。
  “公子,已经到杨府了,不进去么?”
  马夫见杨修迟迟没有出马车,补上一问。
  杨修却是顿了一下,“这个时辰,父亲多半正在熟睡吧,他身子本就不好,还是不要打扰他了!”
  “那……”马夫接着问。
  可不等他问出口,杨修的声音再度传出。“距离拂晓还有两个时辰,就在这马车内等一会儿吧,你若是困了也歇息下!”
  “是……是……”
  马夫答应一声……
  就这么,两人于这马车中小睡了两个时辰。
  也不知道是太累了,还是别的缘故,杨修竟是睡过了时辰……足足睡到了巳时,还是马车外的锣鼓喧天声,吵醒了杨修!
  “哐哐哐……”
  锣鼓声由远及近,杨修透过马车的车窗望向窗外,是负责礼仪的光禄勋带着百人的皇家仪仗队正快步而来。
  六十抬御赐礼箱,三十虎贲士,三十御林军、六十小黄门从皇宫出发,熙熙攘攘,吹吹打打一直向杨府行来。
  前面鸣锣开道的还边敲锣边喊:“杨家有子,为官忠敬,屡立战功,弘农杨氏教子,颇有良方,皇恩浩荡,特此嘉奖!”
  哐!
  哐!
  哐!
  伴随着锣鼓声,一块美誉十足的匾额高高挂起,就要送至杨府门前,上书四个大字“教子有方”!
  而杨彪早已带着杨家所有人跪在门外迎接圣旨和匾额。
  从此……杨府的门头之上,又多了一块儿御赐金匾——教子有方!
  这一刻,杨修惊住了,他的嘴巴张的硕大,足足能塞进去一个鸡蛋!
  哪怕是这样,他的眼眸中亦是惊愕连连。
  教子有方?
  天子御赐杨家“教子有方”的牌匾,这是……这是在说他杨修?杨德祖么?
  “咕咚”一声!
  杨修下意识的咽了口口水,而同样惊愕的还有杨彪,那个……那个被他赶出家门的“逆子”,如今……如今竟然成为了皇帝眼中的“辅弼之臣”,成为了大汉的栋梁之才。
  当然,这还不是最惊讶的。
  杨彪曾任三公,弘农杨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哪怕如今离开了权利中心,可这“教子有方”牌匾送来之前,早有人禀报给他,这是天子亲封的……不是被曹操,亦或者是陆羽逼迫的,是天子的意愿!
  尽管有许多疑问……
  可……无疑,当杨修得到了天子的认可,杨彪……乃至于整个杨府可谓是门楣登喜,人人欢笑颜开!
  白日的热闹过后,送走光禄勋的杨彪再度站在门前,仰望着头上“教子有方”四个字,不由得苦笑。
  “呵呵……”
  杨彪摇了摇头,他觉得,他应该不算是“教子有方”吧?
  就在这时。
  “父亲……”
  一道清脆且无比熟悉,乃至于时常浮现于杨彪耳中的声音从身后传出。
  杨彪浑身骤然颤粟了一下,连忙转过身来,出现在眼前的却不是他的独子杨修,还能有谁?
  “德……德祖!”
  双腿一个踉跄,杨彪没有站稳,若非杨修一把扶住他,杨彪险些就要跌倒在地。
  待得杨修将父亲扶稳后,再度退后,恭敬的行了一礼。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不肖子杨修,回来了!”
  呃……
  杨彪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疼,这一刻……在御赐“教子有方”的牌匾下,昔日里,从他口中吟出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八个字何其的讽刺?
  “回……回来了!”
  “吾……吾儿回来了!”
  伴随着一阵凄怆的声音,杨彪的眼眸中滴落出朵朵泪花。
  他尤记得,那一夜杨修离去前,提及的那铿锵有力的话语……
  ——这是一个比雄心,比勇力,比建功立业的时代,时势就是天命、强弱就是德泽!
  终于……
  他……他用他自己的方式让弘农杨氏再度走向辉煌!
  呼……
  杨彪长呼口气。
  父子相见良久沉默。
  而杨修凝望着父亲,凝望着这张有些颓然,且饱经风霜的面颊,那一夜他离去时,暴雨湿透了他们父子的衣表,可这一次归来,却是个大晴天。
  “父亲……”
  杨修想说话,却被杨彪伸手止住。“吾儿做到了,这未来的天下是……是你们年轻人的!父亲老了,老了……”
  “不!”杨修连忙从怀中取出诏书,他迅速的展开。
  即便,他没有事先看过,可凭着他的机敏,凭着这“教子有方”的牌匾,杨修能猜到,陛下的心思,陆师傅的心思。
  “昨夜,陛下赐我一封诏书,父亲不妨看上一看!”
  唔……
  杨彪迅速展开,却看到其中跃然醒目的“太傅”两个字!
  三公之上,官衔与大将军齐名的太傅是么?
  这是士人官位的巅峰……而他杨彪竟是因为儿子,能得此殊荣!
  “啪嗒!”
  杨彪跪倒在地……
  “谢陛下,谢……谢陛下!”
  声音苍老,却是异常坚定,而语调间,更多的是儿子成才,带给他的喜悦与慰藉!
  ……
  ……
  南匈奴,左贤王王庭!
  在这胡地,匈奴王庭有三处,分别是单于呼厨泉的王庭,左贤王冒顿的王庭,还有右贤王“去卑”的王庭。
  在左贤王王庭处,左贤王有着绝对的权利。
  一处胡帐之中。
  “治好了么?没有露出马脚吧?”
  何晏与身旁守卫的龙骁骑甲士交谈……
  “回禀王妃!”
  来到胡地后,所有龙骁营甲士都必须以“王妃”来称呼何晏。
  “张将军无恙,看似很严重,其实不过是皮外伤……而胡地的医者大多为汉人,且事先已经打点过了。”
  龙骁营甲士说的没错……
  胡地的医者多为汉人,大多是他们掳至这边。
  当然……匈奴对掳来的汉人并没有传言中那么可怕,他们甚至会帮汉人娶妻,让他们安家于此,比如出使西域的张骞,就被匈奴俘虏,不光娶了胡姬,还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同样的,一些汉人的医者被掳至胡地,待遇更胜。
  可……哪怕是成家,可这些汉人时时刻刻依旧铭记着那一抹汉魂与汉骨!
  便是为此,何晏与龙骁营暗中将他们拉拢过来,并不难。
  “毕竟是身处胡地,万事需要小心,特别是我与张将军,所有的伤势务必让信得过的汉人医官来医治!”
  何晏感慨一声……
  “喏……”龙骁营甲士答应一声。
  何晏则是转移了话题。
  “听说呼厨泉单于震怒,是么?”
  “没错!从现场留下的证据,呼厨泉单于断定是袁氏与乌桓联手做的,而袁氏与乌桓本为姻亲,联手的话也有动机!”
  “那……”何晏接着问:“呼厨泉单于打算怎么办?”
  “据张将军言,呼厨泉单于已经派人去邺城,与曹丞相商议北伐乌桓之事,南匈奴愿为先锋,且为曹丞相提供向导与舆图!”
  听到这儿,何晏重重的呼出口气,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舆图也就罢了,曹丞相与陆师傅要北上灭乌桓,向导是重中之重的,有南匈奴的向导,接下来的任务就简单多了。”
  诚如何晏说的这般……
  在后汉这个时代,舆图都是有偏差的,只能供人看个大概,一条路线中有几条沟、几座山有时候并不能明确显示。
  而古代行军打仗不会因为舆图不准确就不开战,最直接弥补的办法就是找向导。
  地图是死的,人是活的,外地人不懂地形,本地人土生土长,自然了解的详尽许多。
  只不过,找向导也是个技术活!
  因为人是活的,就存在很多可能,如果向导是敌人的细作,故意把你带入设好的伏击圈,那被人卖了都不知道!
  所以……
  若要灭乌桓,南匈奴提供的向导至关重要。
  毕竟,无论是南匈奴还是乌桓当初都是匈奴,太多老人熟悉彼此的地形了。
  念及此处……
  何晏继续吩咐。“想办法告诉张将军,让他伤好后,每晚到我这边来……”
  呃……
  提及这个。
  龙骁骑甲士凝眉道:“最近听闻,呼厨泉单于想要在左贤王痊愈后,于这胡地为他与王妃完婚,似乎,胡人很讲究这个!”
  “这……我知道了!”何晏点了点头,出使胡地,他自然做过很多功课。
  碧如昔日的细君公主、昭君公主,都是有过隆重的成亲仪式,其中的礼仪,何晏早就倒背如流。
  只是……
  想不到,他何晏人生中第一次拜堂成亲,竟是与一个魁梧的壮汉,想想也是讽刺了!
  微微一笑……
  何晏点了点头。“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当务之急,以稳为主!”
  “喏!”龙骁甲士答应一声,当即走出个胡帐。
  何晏也行至门前……
  抬起头面朝苍穹,繁星点缀,大漠的月与繁星,似乎格外的锃亮!
  ……
  ……
  冀州,邺城,衙署之中。
  此刻的曹操正襟危坐,左右戏志才、荀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分别跪坐……
  当然其中也包括龙骁营的将领张辽、高顺等人!
  夺下邺城,拿下南皮,袁谭身死,幽州投诚……
  这标志着北境四州全线攻取!
  今日,他们要商议的是接下来的……北上乌桓的事宜。
  此刻,戏志才正站在衙署中间,细细的讲述着,有关乌桓的起源。
  “乌桓部落发源于东胡部落,在三百多年前,被匈奴击败后,其中一支逃到了乌桓山,以地为名,把部落称为乌桓。另外一支定居在鲜卑山,被称为鲜卑族!”
  “乌桓一族最精锐的是骑兵,十八年前,也就是中平四年,张举、张纯等人造反,就曾拉拢过乌桓部落骑兵到青州、徐州、幽州、冀州骚扰百姓,乌桓部落的首领称之为‘大人’,一般而言,谁能打仗、谁能带领大家吃饱肚子,谁威望高,谁就是乌桓的‘大人’!”
  “昔日灵帝朝时,与张举、张纯一起造反的‘大人’名唤‘丘力居’,初平元年,丘力居死了,其侄儿蹋顿即位,蹋顿将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统一起来,所以乌桓部落也被称之为三郡乌桓!”
  讲到这儿,戏志才顿了一下,继续道。
  “至于,为何袁氏兄弟袁熙、袁尚会逃到这边,这是因为袁绍在剿灭公孙瓒后,对乌桓采取了拉拢政策,包括封官与和亲!他以皇帝的名义将蹋顿封为单于,然后实行和亲政策,便是为此,哪怕袁绍死了,可乌桓与袁家依旧是打断骨头连着筋,袁家的不少女儿都在乌桓做王妃呢……据可靠情报,蹋顿已经在集结部落,有意为袁氏兄弟出头!”
  讲到这儿,戏志才眼眸望向曹操。
  该说的他都说了,接下来,该讨论了!
  按照曹操的惯例,凡是大战前都要召开军事会议……
  把要出征的将领聚集在一起,谁有好的意见可以当面提。
  就算曹操说错了什么,或者在战略上有什么失误,部将谋士们亦可以畅所欲言。
  当然……
  在商讨剿灭乌桓之前,曹操已经派董昭动用大批民工开凿了平虏渠、泉州渠,如此一来,粮食的补给可以沿着水路运送至前线。
  算是保证了后勤。
  原本以为,万事俱备……
  北伐乌桓是势在必行,可……这会议一开始,就完全跑偏了,所有的谋士、武将竟是清一色的反对北伐乌桓!
  “乌桓不过是一个异族,所处贫瘠之地,就算袁尚、袁熙投奔乌桓,料想也成不了什么气候。”曹仁当即开口。
  “况且,袁氏兄弟就算与乌桓关系再好、感情再深,也不可能说服乌桓真的帮他们反攻,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便是为此,在我看来,远征乌桓多此一举。”
  曹仁话音刚落……
  夏侯渊也站起身来,朗声道:“从邺城到乌桓足足上千里,长途跋涉,且不论能不能取胜?单单地形上,我们就太陌生了,远征乌桓极其冒险。”
  这……
  曹操的眼眸凝起,他把目光转向荀攸这边。
  “公达?你怎么看?”
  荀攸的表情也显得有些严肃,他如何看不出曹操是想打呢?
  可……比起路线,地形,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