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蔡琰姑娘,陆羽公子,如果没问题的话,那咱们即刻出发赶往陈留郡衙署吧!”
  曹仁讲到这儿,猛然想到了什么。“对了,妙才……咱们这边有大一些的马车么?”
  “蔡琰姑娘与陆羽公子多半并不会骑马……”
  “这……”夏侯渊眉头一凝。“大哥出战黄巾,为了‘押送军粮’,将所有马车全部征调,咱们谯沛军营哪里还有马车呢。”
  兖州时期的曹操其实是个穷逼,本没有这么多的粮草,可为了迷惑黄巾贼,也为了鼓舞士气,刻意的征调马车,假装粮草充足……壮大声势。
  便是为此,这谯沛军营里还真没有马车。
  这……
  曹仁凝眉,总不至于让陆羽这小子与蔡琰姑娘步行或者骑马去陈留郡吧?
  一路颠簸,陆羽倒是无所谓,蔡琰姑娘能扛得住么?
  “我记得卫弘大人的田庄就在附近,妙才,你派人向他借辆马车吧?”
  卫弘乃是陈留首富,昔日曹操陈留起兵时,曾受到过他莫大的支持与帮助,故而,如今曹操入主兖州,他也如愿成为了兖州第一大商贾,在官场与商业场上可谓双丰收,地位极高。
  “我这就派人去。”夏侯渊点了点头,当即吩咐副将去卫弘田庄。
  当然……
  曹仁与夏侯渊都不知道是,曾经卫弘是见过“隐麟”一面的。
  作为烈侯卫青的后人,作为陈留郡有名的大商贾,两年前卫弘本打算去洛阳购置宅府,安家于京都,恰逢碰到一路南下寻亲的“隐麟”姐弟。
  他赠予了这对姐弟不少盘缠,而隐麟对他的回馈是十六个字——“洛阳将乱,商贾遭殃,一贫如洗,生死难料!”
  那时候的卫弘将信将疑,出于商人的小心谨慎,他决定再等等。
  可就在那不久后,董卓抄没洛阳富商家产,更是一把火焚烧帝都,哀鸿遍野,尸骨遍地,古都残破。
  每每念及此处,卫弘均是一阵后怕。
  若然,那时的他定居洛阳,纵有万贯家财,岂不是……都要落入贼人之手生死难料!这岂不是佐证了隐麟的预判!
  不夸张的说,隐麟那寥寥十六个字,对他卫弘乃是救命之恩哪!
  之后……卫弘再寻“隐麟”下落,试图报恩,可……哪里还有隐麟的消息?
  后听闻,曹操是受到隐麟的指引入主兖州,卫弘这才不惜大肆资助,也算是全了他自己对隐麟的“恩情”。
  不想,因为此举,倒是让他一跃跻身兖州的士人圈子,声望倍增。
  ……
  谯沛军营不远处,卫府田庄。
  “借马车?”卫弘一缕胡须,眉头凝起。“何人如此金贵?竟还要曹将军、夏侯将军准备马车相迎?”
  “是蔡琰姑娘与他的弟弟。”副将如实禀报。“这弟弟可了不得了,十五岁对《孙子兵法》谙熟于胸、融会贯通,听闻蔡邕家藏书多少,他便读过多少,记下来多少!是曹公正苦苦寻觅的谋略人才啊!”
  “什么?”卫弘一脸惊诧,他怎么这么不信呢?
  自打跻身士人圈子以后,为了附庸风雅,他也时时会读些兵书,《孙子兵法》自然也读过,莫说是理解……
  若然没人讲解,便是读都读不通顺,更别说什么融会贯通了!
  一个十五岁的年轻人,没有经过战场的阅历,没有排兵布阵过?怎么可能理解这艰深晦涩的兵法呢?
  怎么听起来都有点扯!
  “曹仁将军、夏侯渊将军怕是对《孙子兵法》都一知半解,如何能判断这少年谙熟于胸呢?”卫弘摆摆手。“坊间冒充‘隐麟’诈骗钱财的倒是不少,可冒充熟读《孙子兵法》,想要跻身咱们兖州高层的,这倒还是第一个。”
  讲到这儿,“来呀……”卫弘招呼下人。“备马车,是真是假,且让我一验便知!”
  言及此处,卫弘猛然又想到了什么。“对了,今日来拜访的荀文若、荀公达也一起带上,听他们的谈吐,才像是对兵法谙熟于胸……将他们举荐曹公之前,且请他们帮着验下这十五岁少年的真正成色。”
  一言蔽,自有下人准备马车,去请荀彧、荀攸。
  说起来,荀彧、荀攸这一对叔侄乃是因为曹操颁布的‘求贤令’而来,今日特地先来拜访下陈留郡首富、名士卫弘,探听虚实。哪曾想,竟被拉去验证一个十五岁少年才学的真伪!
  荀彧和荀攸坐在一驾马车内,一路上,两人交谈着什么。
  “叔父……”年长的荀攸称呼小他几岁的荀彧为叔父。“你觉得一个十五岁的少年真的能领会《孙子兵法》的精髓嘛?还有……蔡府藏书三千卷,他又真的能将这些藏书铭记于心么?”
  “公达,先不说那少年。”荀彧眼眸微眯。“我且问你,你了解曹操么?你可知他是何时完成对《孙子兵法》的注释?何时又对此兵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嘶……这……
  尽管不知,曹操与这十五岁少年有何联系。
  但,荀攸很想知道?
  当今天下,第一个为《孙子兵法》注释的人,他经历了什么!
  也就是所谓的,他们即将投靠的曹操,他是怎样炼成的?


第九章 宦海沉浮,心静如水
  “叔父,愿闻其详。”荀攸好奇的望向荀彧。
  荀彧则是一缕胡须款款讲道。“这些年,在朝廷任‘守宫令’,曹操的名声可谓是如雷贯耳。”
  “谁不知道,他年轻时是个愣头青,仗着父亲曹嵩的庇护不畏权贵,四处惹事,若是仅仅惹那些豪强、士绅倒也罢了,偏偏,先帝卖官鬻爵,他也要参上一脚!”
  这……
  荀攸眼珠子一转,似乎,这也与那《孙子兵法》的注释没关系,与十五岁孩童领会《孙子兵法》更无关系。
  正直疑惑,荀彧的话接着传出。
  “正是因为曹操任议郎时上书先帝,怒责其卖官鬻爵,惨遭天子怒斥,才有了心灰意冷,罢官回乡,十年如一日的苦学兵法。”
  “也多亏了曹嵩身居高位,做过经学院的博士,又是大司农,请了三十多个刀笔吏临摹古籍,愣是弄好了兵书三十多卷,运往谯沛让曹操品读。”
  “宦海沉浮,心静如水……纵然这样,曹操也用了足足十年在谯沛隐居研究历史和兵法,这才为《孙子兵法》做释,写心得,集结成《兵法接要》,又名《孙武十三篇》……”
  “叔父曾有幸看到过他的注释,不单有战争法则,还有做人方法——知进退,识成败,知荣辱!不可谓不精辟……”
  噢……听到这儿。
  荀攸恍然大悟。“叔父的意思侄儿懂了,曹操历经宦海沉浮,十年心静如水才能对这《孙子兵法》有所感悟,这谯沛军营区区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指导他的不过是才女蔡琰,纵然是打娘胎里读兵书,怕也绝不会做到对《孙子兵法》的谙熟于心!”
  “卫老此番让我等去考验,倒是多此一举了……”
  闻言,荀彧又是一缕胡须,侄儿荀攸能全盘体会他的意思,倒是省了进一步的解析。
  只是……还有一层。
  《孙子兵法》博大精深,纵然是注译的曹操,若非经历过黄巾起义,经受过“战神”皇甫嵩的指点,怕也不敢说是谙熟于胸,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又怎么可能做到如此地步呢!
  “叔父,既去军营,咱们且试他一试,这少年固然不能理解,可或许也是个可造之材,当今天下大势,人才,特别是年轻的人才不可或缺呀!”
  “我也是这样想的。”
  荀彧与荀攸相视一眼,彼此再不多言。
  说起来,他们颍川荀氏因为是名门望族的缘故,从小就有专人讲解儒学、道义、兵法……
  荀彧、荀攸又是聪慧绝伦,是颍川荀氏中百年一遇的奇才,真要论起来,他们对兵法才是谙熟于胸呢!
  ……
  当夜,三辆马车驶入谯沛军营。
  兖州的官道并不畅通,坑坑洼洼的,马车行驶的速度并不快。
  马车停下,车门打开,曹仁与夏侯渊发现,不单单是卫弘来了,还有两位气质不凡,儒生打扮的男人。
  汉朝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生的地位极高。
  再加上……现在兖州的情形,对有识之士望眼欲穿,曹仁与夏侯渊自然对荀彧、荀攸表现的极为客气。
  “卫老,没想到你还亲自赶来!”曹仁亲自去迎卫弘,毕竟是‘金主爸爸’,纵然是大哥曹操都礼遇有加,更别说曹仁了。
  “曹将军,我也是好奇,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就妄言读过千卷书,还通晓兵法,实在是匪夷所思。”卫弘一缕胡须。“曹将军心善,莫要被人骗了,我特地带来了两位先生,且考他一下。”
  这……
  曹仁挠了挠头……
  既然是卫弘的意思,他自然不能去阻止。
  “卫老,两位先生,这边请……”
  曹仁引着卫弘、荀彧、荀攸步入了大帐之内。
  陆羽与蔡昭姬一早就等候在这里,卫弘扫视了一遍她俩,他们的穿着并不光鲜,但这姐弟俩的面颊与气质,一个清丽、一个清俊倒是颇为惹人注目。
  只是,蔡昭姬身上还有些许诗书的才情气息,这个年轻少年就有点……
  平平无奇,没错就是平平无奇!
  呀我知道,这可不是一个看脸蛋的年代,如此少年,在私塾里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实在是平平无奇!
  “蔡琰姑娘,这位是陈留郡的卫弘卫老,这两位是……”
  曹仁主动介绍,只是……荀彧和荀攸他才是第一次见面,并不认识,这话说到一半儿,倒是显得有些尴尬了。
  却见陆羽一拱手。“见过卫老,见过文若先生,见过公达先生……”
  嘶……
  此言一出曹仁一怔,夏侯渊也是一怔。
  这年轻人为何能直接念出荀彧、荀攸的字号?
  关键是,念出的名字正确么?
  而荀彧、荀攸也是有点愣神儿,他俩没见过这年轻人,这时候的他俩更是寂寂无名之辈,身上也不会刻意写出自己的名号……
  那么……问题来了!
  这年轻人是如何认出他们的呢?
  几乎所有人陷入了愣神之中,可,最是懵逼的当属卫弘了!
  别人不识得陆羽,他再熟悉不过。
  眼前的这个十五岁少年,不……不正是“隐麟”么?
  苦苦寻觅数年,竟不想他竟出现在曹营,关键是……他……他竟身着如此破旧?
  这可是隐麟哪?曹操怎么可以如此对待隐麟呢?
  卫弘正打算开口发问,可话到了耳边,登时止住,他在想……会不会是隐麟刻意如此安排?若冒然相认,坏了隐麟原本的部署,那岂不是……好心办了坏事儿?
  心念于此,卫弘抬眸……正看到陆羽朝他眨着眼睛,显然,陆羽也认出了他。
  陆羽还真担心,这卫弘可千万别暴露了他的身份。
  这要传出去‘隐麟’在曹营,所谓怀璧其罪,保不齐老曹与兖州都能成为众矢之的!
  接下来的局势,或许就会向着另一个极端去发展,这不是陆羽想看到的。
  还好……
  卫弘这人不笨,上道儿,看到他沉默不语,陆羽就放心了。
  ……
  就在这时,荀彧主动上前一步。
  “这位想必就是书读万卷,兵法谙熟于胸的陆羽公子吧?”
  “荀某想请教下,陆羽公子为何一开口,就能喊出我与公达的名字?我们此前见过么?”
  荀彧的眼眸微眯,整个人显得无比好奇。
  “自然是没有!”陆羽脱口道。“至于,两位先生的名号,这个嘛……”
  陆羽的眼眸往下移……
  小腹以下,腿往上……
  这……
  一下子,直接把荀彧给看的不好意思了!
  这是……什么情况?
  看这儿也能喊出人的名字?


第十章 何为“道”?
  陆羽之所以一眼就能将荀彧认出来是因为他身上的“熏香”。
  荀彧腰间佩戴着一处香囊。
  虽然说在汉代的上流社会里,男人也有用燃香料熏衣的习惯,可香囊不离身,隔着几米远都能闻到类似“六神花露水”味儿的,也唯独两人。
  其中之一便是日后的留香荀令——荀彧。
  另一位则是他的太监岳父,曾位列‘五侯’之一的唐衡,史书记载,这货身上“六神花露水”的味儿比荀彧还重!
  再说眼前之人,长的俊美,浑身一股妖香,是个男的,还带个比他大的跟班儿!
  纵观后汉这段历史,符合所有条件的也唯独荀彧了。
  穿越前,每每陆羽读书读到唐衡、荀彧这一对翁婿身上的异香时,都莫名的怀疑,荀彧之所以娶宦官唐衡的闺女,是不是因为两人有着某种相似的特殊癖好,保不齐,还有点儿见不得人的PY交易!
  否则,犯不上以世家子弟的身份,清流中的清流去娶宦官之女,连累名声。
  陆羽这边遐想连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