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沐一个劲儿的哭,她把头埋在丁夫人的胸口,哭的厉害。
自打听说,今日……父亲答应了南匈奴要将长女嫁给南匈奴左贤王后,曹沐就哭到现在。
“女儿不要什么胡汉和亲,爹爹说的什么消除隔阂,永熄战乱,双边惠民……那些女儿懂,可女儿不要做细君、解忧、王昭君,女儿不想流芳万世,女儿只想深埋在许都,在锻造坊,纵使青灯古佛也再所不惜!”
呼……
听着曹沐的一句句呼唤。
丁夫人的牙齿咬着嘴唇,尽管她在丞相府的地位很高,但她很少过问政务,也很少向曹操替出什么要求!
可……这次事关沐儿,她……她还能无动于衷么?
“娘也听闻,匈奴人四处打猎为生,吃羊肉,喝奶酪,住的是兽皮帐子,单单大帐内那股子腥膻味儿,你便受不了。”
“沐儿乖,沐儿放心,娘不许你嫁,只要娘不让,谁……谁也不能逼着你嫁。”
言及此处……
“踏踏踏……”的脚步声自门外传来。
“砰”的一声大门推开,与之相伴的是曹操那冷然的面颊。
“此为军国大计,不嫁也得嫁!”
曹操刻意的抬高了声调,就是让所有人都听到,自然……今日他的喊话也会传入匈奴使者的耳中,让这些使者放心。
至于……
最后的和亲人选不是曹沐,曹操还不能告诉她,更不能告诉丁夫人。
这会影响大局!
何况……羽儿已经提出,这个最终的人选,他已经确定!
万事俱备,接下来……
就是演员的自我修养了!
第五百一十六章 一袭白裙,何晏似雨打芭蕉!
曹沐哭着跑开了。
阁宇内只剩下曹操与丁蕙两人。
丁蕙一改往昔冷冰冰的模样,抿着嘴唇,沉默着为曹操脱下礼服,似乎想用温柔的语气劝曹操收回成命。
“阿瞒,你要与南匈奴联姻,这是家国大业,我本不该拦着,可……事关沐儿,难道你就不为她死去的娘想想么?”
“想什么?”
“你就真的忍心让女儿嫁到边塞?沐儿可是你的长女啊,何况她……她还操持着锻造坊,在整个曹营中也颇为声望?这样的女儿你纵是不嫁给陆子宇这样的人才,又何必……”
讲到这儿,丁蕙顿了一下。
藏在心头许久的话传出:“阿瞒,这些年我愈发的看不透你了。”
“让妙才的女儿夏侯涓嫁给陆子宇,却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南匈奴,这也太悬殊了,匈奴与大汉是几代仇怨,莫说是沐儿,就是寻常的宗族女子,我也不同意!曹家的女子怎么能嫁给匈奴人呢?”
呼……
听到这儿,曹操轻呼口气。
“夫人如何想的,我岂会不知?可与南匈奴联姻是军国大计,昔日武帝横扫匈奴,却将王昭君嫁于匈奴王庭,为大汉边境换取了四十年的和平,夫人可知道四十年于我曹操意味着什么?”
是啊……
因为有陆羽的存在,四十年……意味着太多了,或许能一统天下,或许能重塑这纷乱的世道!
这些……丁蕙如何不知道呢?
她凝着眉,乃至于踉跄着后退,在床上坐倒。“可……可沐儿是你的亲生女儿啊!天底下哪有当父亲的把女儿往火堆里推!”
“这天下本就是合纵连横,是纷争之势,做为我曹操的女儿,就要担负起这重塑天下的重担!沐儿不但要嫁,更要嫁的光芒万丈!”
曹操丝毫不松口。
他就是要让丁夫人生出这种“绝望”的情绪,而这种情绪会传递出去,会传到坊间……这能加深匈奴使者的信任。
也能确保南匈奴左贤王来许都城迎亲!
如此这般,也才能方便羽儿接下来的行动!
这是一盘大棋!
丁蕙面露不忍。“只是,只是委屈了沐儿呀!”
“委屈的人多了,一将功成万骨枯,大江东去尽是英雄血,那是多少人的委屈啊!”曹操负手而立,语气愈发的冷冽。
他是天生的演员!
曹操与丁蕙说话的声音被门外的曹沐偷听到……
她被自己父亲的用心惊的面色惨败,打了个寒战,她轻步转身离开,到了自己的屋内,双拳紧握,像是做出了什么决定,心酸伴随着眩晕感袭来。
她不要嫁到匈奴!她要自救!
而……如今能救她的唯独,唯独白马侯陆羽了吧?
可……白日朝堂上,陆羽并没有劝阻父亲啊!
自救……她必须自救!
“如果……”
“如果……”
曹沐艰难的开口。
“爹,女儿不得以只能兵行险着了!”
银牙咬着红唇,她做出了一个大胆却又极其艰难的决定!
她面朝铜镜,抿着嘴唇第一次打扮起了自己,这个因为锻造而皮肤有些黝黑的姑娘,因为一系列的装扮竟变得妖娆!变得妩媚!
……
……
炉子上炙着烤肉,温酒的酒注冒着热气,何晏从酒注中拿出了热好的酒,为诸葛均斟上,又割下一块儿烤肉,送至诸葛均的盘中。
何晏与诸葛均正坐在“万花楼”中饮酒。
诸葛均如今的表情极是复杂,他低着头,凝着眉,眼眸却是紧紧的盯着何晏,仿佛想从他口中知道更多。
何晏却笑道:“孔明啊,你应该恭喜我呀,我要做的是一件足够媲美昔日里冠军侯霍去病、烈侯卫青的大事儿!或许,在陆公子的帮助下,冠军侯与烈侯没有完成的壮举,有可能在我身上实现!这难道不算是另一种‘封狼居胥’么?”
这……
诸葛均的眉头凝的更紧了。
他自然知道,何晏说的是什么事儿……以男儿身嫁到匈奴做王妃,至于壮举,诸葛均还没能理解。
只知道这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平叔,我佩服你!”诸葛均举起酒樽一饮而尽。
“莫要佩服我,你应该佩服的是你那恩师陆子宇啊!”何晏笑着说道。“原本,乍听到这个任务,我也很是惊讶,觉得匪夷所思,但……当我听到陆总长的一袭大道理时,我突然觉得,我要做的这件事儿是一件比‘天’还大的事儿!”
“与这件事相比,呵呵……其它的一切都微不足道,诚如陆总长所言,我何平书的格局已经打开了!”
呃……比天还大的事儿?
诸葛均眼珠子转动,好奇的问道:“敢问平叔兄,陆总长是怎么劝你的?”
“这个……说来话长!”何晏抿了一口酒,侃侃而谈。
“不妨说说?”
“孔明可知道,秦皇三十二年,进攻匈奴,攻占河套,一直推到了北河!汉武北击匈奴恢复西域风采!一代代帝王中不乏横扫大漠的存在,可结果呢?为何塞外依旧属于匈奴,为何匈奴换成了乌桓、鲜卑、南匈奴再度卷土而来?为何河套地区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不断循环!为何西域都护府的影响力愈渐削弱!乃至于如今名存实亡!为何每一朝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抵御胡虏,却收效甚微?”
何晏侃侃而谈……
这些话题是陆羽与他聊过的,诸葛均自然不知道,耳朵都竖起来了,洗耳恭听。
“因为……”何晏的声音还在继续。“因为匈奴人的立足之本,根本不在于耕地,他们的土地贫瘠,种不出粮食来,简单点说,就是他们穷的根本榨不出油水,便是为此……秦人、汉人收服了这塞外之地又能如何?”
“要知道……塞外可不止是草原,更多的是沙漠,这些沙漠……秦人、汉人的贵族都没有兴趣,因为没有兴趣,谁会在那边立足?谁会在那边兴建城邦?故而,打了也白打……故而秦、汉北击匈奴,纵使消灭了他们的王庭,却也只是在自卫!因为那些沙漠中的荒地一文不值,最终汉人还是要回到关中种地去,可……如此这般,数十年之后,胡人改个名字,照样会在大漠中崛起,再度南下寇边,烦不胜烦!”
这倒是实话……
诸葛均虽然脑子反应不快,但读书不少,小时候也与兄长“真·孔明”聊到过这个话题。
似乎,按照兄长的见解,大汉对匈奴只能采取守势,不是不能攻,而是攻无可攻!
没有好处的攻取,那不是耍流氓么?
“所以……一切的根本,都要在大漠中种上粮食!种上粮食的话,那攻下来的土地就不是一文不值,而是千金不换!”诸葛均反问。
“没错!”何晏点了点头。“陆公子点醒了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的一切准则,都是为了逐利,匈奴人南下劫掠是为了利,而汉人只守不攻,或者是攻下之后再度撤回关内也是为了利。”
“说白了,咱们汉人的祖先更厉害,为咱们后世打下了这最富庶的土地!但不可否认,从骨子里而言,汉人和胡人都是一种人,都是逐利者,都是为利益所驱使的人!”
“倘若在塞外荒地中突然出现一个土地肥沃的鱼米之乡,用不了一年,那些士族就会主动联合起来去打!宛若疯了一般的将这塞外之地收入囊中,将匈奴人灭的渣都不剩!而且……围绕着这些‘肥沃’的土地,人类贪婪的本性就会暴露无疑,汉人会主动来这边建立城扈,会将胡人同化、融合,甚至让胡人作为他们的奴隶,这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胡人,不就是最好的劳动力么?”
讲到这儿,何晏顿了一下。
“所以,陆总长的一番话,让我彻底的悟了,与胡人的战争不是明面上的,十个卫青、霍去病,将匈奴人再赶出塞外十次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粮食,必须要在大漠中种上粮食!只有做到这一点,胡将不胡,胡将归汉。”
“还有,就是陆总长提到的六个字,让我记忆犹新……”
“什么!”诸葛均连忙问。
——“胡无人,汉道昌!”
霍……何晏这六个字脱口,诸葛均整个人宛若被震撼到了。
原来……
原来如此啊!
怪不得何平书提到,他要去一件媲美烈侯卫青,冠军侯霍去病的事儿,如今……在诸葛均看来,若然真的能做到“胡无人,汉道昌”,那何止是媲美?简直是超越……这是秦皇、汉武都没做到的事儿!
怪不得,何晏如此执着!
格局……委实是完全打开了!
其实,人就是这样,一旦有一个崇高的理想,那就可以忍受饥饿,忍受贫穷,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历史上的何晏是一个很低级的人,他每天想的都是怎么在五石散中飘飘欲仙,全然摒弃了理想、信念。
而现在,他不过是寻觅到了一件更有趣的事情。
只是……
还有一个巨大的难题。
“平叔?在下有一事不解……”诸葛均开口……
“孔明不妨直言!”何晏一边斟酒,一边开口。
“荒漠中真的能种出粮食么?能种出什么粮食呢?”诸葛均当即抛出心头的疑问。
这是他最大的疑问。
也是这件“大事儿”的核心!
哈哈哈……
哪曾想,何晏笑了,笑的格外的开怀。
“孔明啊,这荒漠中能不能种出粮食我不知道,可……陆总长说能种出来,那就一定能种出来。”
何晏的眼眸眯起。“至于是何种粮食?呵呵,是水稻……尽管第一次听到‘水稻’,我也觉得很是惊讶!但……似乎,陆总长的话还从未有过纰漏,这点上,我应该相信他!”
这……
诸葛均凝眉!
水稻?在沙漠中种植水稻么?
要知道……自古以来,沙漠就是“困难、荒芜”的象征,别说是水稻了,就连一根毛都种不出来。
水稻?
这个提议,陆总长是真敢说,何晏是真敢听。
当然,诸葛均不知道的是……
沙漠中是真的能种出水稻的,而且产量还很高……
要知道,在我国沙地的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高、储量大,且光热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是天然种植水稻的场所。
只不过……
要在这上面种植水稻,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沙地漏水漏肥的问题。
当然……
这在古代看来,完全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在陆羽这儿却是极其简单。
在后世,科学家们不断的实验,用塑料作为防渗层,铺在沙土下面30…80厘米深的地方,四周用塑料衬垫做成池埂子,在畦田旁打井,造出沙漠中的水稻试验田!
结论是产量惊人!
简单点说,就是只要通过一些方法能保住水分,保住肥,沙漠就能够改造成良田,用来种植水稻。
“塑料”虽然在古代没有,但是有太多可以平替的东西!
当然,这些与沙地的选择一般无二,都需要一次次的去实践……
一位伟人说过:“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