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第5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倒是剩下陆羽一人在书房中沉思。
  片刻之后,他把墙上的地图取下来,手指于其中乌桓、鲜卑、匈奴的位置划过……
  伴随着滑动的同时。
  陆羽的脑海中,回想起有关匈奴这个民族的故事!
  ……
  提起匈奴人,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话题。
  在华夏,自古以来,大漠南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各个游牧民族活动的大舞台。
  在战国末年,中原七雄纷争之际,北方的这个游牧民族中,一个古老而强悍的民族崛起了,它就是匈奴!
  匈奴人最早生活着漠南黄河河套地区与阴山一带……
  趁着战国时期,诸侯国混乱,这边的匈奴挛鞮氏酋长头曼,在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匈奴帝国,他被称为“撑黎孤涂单于”。
  按照匈奴的语意,“撑黎”是指天,“孤涂”是指代儿子,“单于”是形容广大。
  三者意思结合,便是“广大无比的天子!”
  而单于以下,依次有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等,均由单于子弟,本部贵族担任,皆世袭!
  之后,便是人人都知道的,秦始皇派蒙恬领兵三十万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南地”,然后,又越过了黄河,夺去了匈奴控制的高阙、阳山、北假等地。
  匈奴畏惧不得不北退七百多里,放弃了水草丰美,适合耕种的河套地区,转为居住于塞外荒地。
  再后来,秦筑长城以御匈奴,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沿黄河北至河套,延绵万里……并派蒙恬带兵三十万防止匈奴卷土重来。
  只是,秦始皇、蒙恬的相继死去,秦朝被推翻,楚汉相争,中原大乱,再无人去顾及北边。
  匈奴人再度南下,越过长城,重新占据河套地区与阴山一带。
  而汉初期,因为中原地区经济残破,百废俱兴……没有足够的力量对抗匈奴。
  自打刘邦在平城被匈奴王冒顿战败后,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帝、景帝,都不得不与匈奴和亲!
  汉朝除了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做阏氏以外,还每年送给匈奴大量的絮、繒、酒、米、食物!
  直到汉武帝时期……
  一句‘攻守之势异也,寇可往,吾亦可往’掀起了,大汉对匈奴的反攻,涌现出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一连串英雄的名字,更是横扫匈奴,建立西域都护府,将匈奴赶出边塞!
  之后,就是匈奴向汉称臣,遣使至帝都,汉朝把宫女王昭君嫁给了匈奴王,之后是长达四十年的和平!
  而王莽乱权之后,匈奴再度入侵中原,却因为内部争斗,一分为三,分列为亲汉的“南匈奴”,常年寇边的“鲜卑”,以及“乌桓”!
  南匈奴在大多数的时间里与汉朝是相安的,甚至……天子刘协想要从长安返回洛阳,南匈奴还派遣兵马沿途护卫!
  至于乌桓,早就与袁绍穿一条裤子了。
  鲜卑的话,汉灵帝在位二十多年,几乎每年一次南下劫掠!
  而这……便是大体上匈奴的历史!
  想到这儿,陆羽眼眸微微的眯起。
  他思虑着,如今北境门户洞开,接下来……不可避免的,就是要解决胡人的问题!
  鲜卑、乌桓、南匈奴……
  全部剿灭,尽数敌对,那是不现实的,可……如何合纵连横呢?
  这是陆羽必须要想明白的问题。
  这比北伐袁氏更重要十倍!


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出三代,胡将不胡,胡将归汉
  夏季洛阳城的夜晚,有些燥热。
  荀彧在曹操的书房内挥手示意,他带来的三名随从,各自展开了一卷图画。
  第一幅是黄河以北黎阳城攻陷,袁谭逃到了南皮城,袁尚逃到了邺城的图画。
  第二幅是江东孙氏送来大象的图画,如今大象走水陆,通过颍河正往许都城送来,近日就能抵达。
  曹操看到这两幅图时,不置一言,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可第三幅图一出,曹操的眼眸凝起。
  这是一副,一支马队在莽莽黄沙中行进的图画,马队中一个美丽的姑娘格外惹人注目,而马队的尽头,匈奴人早就等候在那边,似乎是为了迎这位姑娘。
  “昭君出塞!”
  曹操轻吟出这四个字。
  他的一只手摩挲这张“昭君出塞”图,另一只手捋着胡须。
  过得许久,他方才开口。
  “南匈奴单于呼厨泉真是这么说的?”
  “没错!”荀彧颔首道:“今日,我奉命于驿馆接待的南匈奴使者,他们提出愿与曹丞相和亲,效仿昔日汉女中的细君、解忧、王昭君等事迹,以实现和亲大计,胡汉和亲,消除隔阂,永熄战乱!”
  荀彧提到的细君、解忧、王昭君均是汉朝的“公主”!
  王昭君众所周知,且不谈……
  细君公主则是江都王刘建之女。
  元封年间,汉武帝以汉室公主远嫁于乌孙昆莫王‘猎骄靡’,封右夫人。后因‘猎骄靡’年老,依俗将细君公主赐其孙‘岑陬’为妻。
  解忧公主则是汉高帝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后裔。
  天汉元年,因为细君公主陨亡,解忧公主奉命远嫁乌孙昆弥‘军须靡’。
  ‘军须靡’死,其从兄弟肥王‘翁归靡’继位,她依乌孙习俗改嫁,‘翁归靡’死,‘军须靡’与匈奴夫人所生子‘泥靡’嗣位,她又嫁之。
  简单点说,就是这几位公主人均嫁了三次,嫁了一大家子!
  而匈奴人的婚俗就是这样。
  父亲死了,儿子可以收后母为妻,甚至有时孙子可以娶后奶。
  细君公主就是,在乌孙老王‘昆尚’在时,就把细君公主送给了自己的孙子。
  王昭君也是在其夫“呼韩邪单于”死后,再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长子。
  如此婚俗,在汉族看来是有悖人伦的。
  曹操自然知道这些。
  呼……
  他长长的呼出口气。
  沉吟片刻,他轻吟道:“荀令君既接待了南匈奴的使者,可探听出了南匈奴目标人选是何人?”
  “是……”提到这个话题,荀彧顿了一下,有些难以启齿。
  过得片刻,他才开口。
  “是呼厨泉单于的长子,匈奴的左贤王欲要迎娶丞相的长女曹沐!”
  讲到这儿,荀彧顿了一下。“南匈奴抛出了三年进献三万匹良马,以及二十万助丞相北伐乌桓的胡骑以表诚意!呼厨泉单于还特地提及,想要与丞相手下最智慧之人陆子宇当面一叙。”
  霍……
  五万匹良马,二十万胡骑!
  曹操的眼眸刹那间眯起,这太诱人了……
  要知道,这不单单是纸面上的数字,不单单是曹操可以用南匈奴去牵制鲜卑,进攻乌桓……
  这更意味着曹操在北境少了一个隐患,多出一个强援,这对于北境局势的统一与稳定异常重要!
  可……
  “沐儿……”曹操转过身,眼眸凝起,他自然知道,曹沐于如今的曹营意味着什么!
  锻造坊,这是“龙骁营”战无不胜的关键所在呀!
  但……
  严格的说,沐儿于锻造坊并非不可替代的。
  五万良马,二十万胡骑,北境边陲的强援。
  隐隐,曹操看到了横扫鲜卑、乌桓,恢复西域,重建西域都护府的景象,这是曹操小时候的梦想啊!
  曾几何时,他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像“冠军侯”那样的征西将军,在他百年之后,墓地上能刻出“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样的字眼。
  而……与南匈奴和亲,无疑,能够缩短他这个梦想至少二十年的时间,也能让他无后顾之忧,把精力完全放在其它的地方。
  很多人潜意识的觉得,昭君出塞是匈奴强、汉弱,朝廷屈辱求和。
  可这于正史不符。
  正史中,汉元帝时期是西汉的巅峰时期,而匈奴经过汉朝连番打击早已元气大损,是汉强匈奴弱。
  匈奴“呼韩邪单于”在汉宣帝时期就已经归降向汉朝称臣,成了汉朝的属国。
  并且“呼韩邪单于”曾三次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
  简单点说,昭君出塞,就是汉元帝时期,实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体表现,而昔日的汉强匈奴弱与今时今日的曹强匈奴弱何其相似!
  要知道……
  昭君出塞为汉庭与匈奴换取了四十年的和平!
  汉朝与匈奴双方都为此受益良多!
  当然,四十年和平太奢侈了,曹操不要四十年!
  二十年边塞的稳定……足够他一统这凌乱的山河。
  可……
  曹沐,沐儿,这是他的长女啊!
  这是已故刘夫人的女儿啊。
  早年三子——曹昂、曹烁、曹沐……
  烁儿病故,昂儿又因为羽儿的缘故退出了世子之争,在这点儿上,曹操是亏欠刘夫人的。
  如果连沐儿也……也嫁入匈奴,他……他曹操百年之后,有何面目去见九泉之下的刘夫人哪!
  “唉……”
  一声长长的叹息。
  曹操的脸色极其复杂,他转过身,就打算走出书房。
  “丞相……”荀彧当即问道……“曹丞相何时接见南匈奴的使者呢?”
  踏……
  曹操脚步一顿。
  他沉吟了一下,旋即一招手。
  “等等吧!容我想想。”
  “那……”
  荀彧还想问,可话到了嘴边终究没有脱口。
  只是望着曹操离去的背影微微摇头,他想问曹丞相要去哪?
  可……这有必要问嘛?
  曹丞相要去的地方,他已经猜出来了——
  ——白马侯府!
  每每遇到难以抉择之事,他势必会去见见那位善于“攻心”的长公子,何况……严格意义上讲,陆羽还是曹沐的顶头上司呢!
  而往往,陆羽的一席话,总是能让雾霾散去,拔云见日!
  这次也一样吧!
  ……
  ……
  此时夜朗星繁,北斗七星粒粒可数,晶莹璀璨,银河宛若像一条闪耀的白带横贯长空。
  黑黑的夜,没有一丝风。
  白马侯府内,一处清幽的阁院。
  “哐……”
  轻轻的叩门声。
  隔着窗子,蔡昭姬能看出门外的是弟弟陆羽……
  她的面靥上一片绯红,没有开门,更没有开口。
  “昭姬姐,是我。”
  “哐哐……”
  又是两声,伴随着陆羽的喊话,敲门声也愈发的急促。
  呼……
  蔡昭姬长呼口气,她凝着眉,牙齿咬住嘴唇,一把打开了门。
  看到陆羽一副焦急的模样,蔡昭姬语气中带着嗔怒。
  “昨晚就在这里过夜!”
  “今日还来,你是上瘾了不成?”
  四下无人,蔡昭姬索性把心里想的都说出来……
  呃……
  这倒是把陆羽整尴尬了。
  你要说不上瘾吧,问题已经问到这儿了,可要说上瘾吧……昨个儿什么感觉,都忘掉了。
  这很男人……观众老爷们懂的都懂。
  “咳咳……”
  轻咳一声,陆羽当即吟道:“昭姬姐,你想哪里去了,今夜来此,我有很正经的事儿?”
  “正经事儿?”
  蔡昭姬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
  隐隐,她的心中藏着一个别样的声音。
  “谁要你正经?”
  可这话,她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她受到的教育,不允许他说出口。
  “是……是有关匈奴的一些习俗。”陆羽如实道。“近来有匈奴使者来到许都城,在接触之前,我想来向昭姬姐询问下有关匈奴人的风俗。”
  陆羽是真心请教的……
  当然,说起来,他对匈奴也是有一些了解,可了解太片面了……
  穿越前,汉族那博大精深的文化还没有精通呢,自然对这些游牧民族文化的了解也就是一知半解。
  但昭姬姐熟读万卷书,胸腔中记下的古籍何止上千,她从小又生活的北国也靠近边塞,在蔡邕的耳渲目染下,自然,她对匈奴会有更多的了解。
  故而,陆羽特来请教。
  “那,进来吧!外面风寒!”
  其实,蔡昭姬心头有一些失望,但……不明显。
  她打开了门引陆羽进入屋内。
  一方桌案,两碗茶。
  蔡昭姬特地从书房中翻出了几卷书,这是她曾默写下来的有关‘匈奴’习俗的文字。
  她的父亲蔡邕曾经为汉庭编纂《续汉书》,其中自然会记载有关游牧民族的风俗、习性……
  而这《续汉书》蔡邕只完成了一半儿。
  另外一半,陆羽知道,是昭姬姐心头埋藏着的一个愿望,她想要替父亲完成……
  故而,父亲已经完成的上半卷,她全部默记在心间,就是要等到这天下太平,有人能把“文治”重新提起的一刻。
  “羽弟想问些什么?”
  “昭姬姐,没必要把气氛整的这么的……”陆羽感觉气氛有点诡异……
  “你到底问不问了!”蔡昭姬故作嗔怒,这一刻,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