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第5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最大的对手,从来都不是北境袁氏,不是东吴孙氏,不是荆州刘表,不是益州刘璋。
  与这些家伙相比,士族的危害与能量要大十倍,百倍!
  而当先……
  陆羽提出了一个看似完全不搭的问题。
  “诸位公子可知道,当今天下哪个士族的影响力最大么?”
  “汝南袁氏?”
  曹昂下意识的开口。
  “不对!”
  “那……弘农杨氏?或者是河内司马氏?”曹植补充道。
  “也不是!”陆羽摇了摇头。“诚然,袁氏四世三公,曾经在党锢之祸中,保护过天下党人,被奉为世人领袖!”
  “灵帝朝时,外戚何进任大将军,是天下武人的领袖,而袁隗任太傅,是天下士人的领袖!袁氏曾经的确辉煌过,可论及如今的地位,他们已经算不得最有影响力的士族!”
  “至于弘农杨氏,纵是五世三公,也已没落!河北司马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可……他们比之袁氏都尚且不足,更不可能是当今天下最有影响力的士族!”
  “那……”曹冲眼珠子一转,当即脱口。“是颍川荀氏……”
  “没错!”陆羽当即点头。“那我再问,为什么在咱们曹营中,在曹丞相的麾下,颍川荀氏能举荐出这么多的人才呢?”
  这……
  曹冲摇了摇头,回答不了。
  陆羽把眼眸望向其他公子。
  一个个也是低头不语,似乎对这个问题很陌生。
  乃至于曹操……似乎,他都不知道,这其中细细的原委,只是单纯的以为,是荀彧眼力过人!
  陆羽微微一笑,细细的解答道:
  “因为颍川的士族网极其庞大,荀令君是颍川人,钟繇是颍川人,陈群是颍川人,郭嘉是颍川人,戏志才是颍川人,司马懿不是颍川人,但他的爷爷是颍川太守。”
  “在六十年前,荀令君的祖父荀淑,陈群的祖父陈寔,钟繇的曾祖父钟皓,还有韩馥的祖上韩韶,他们四个颍川人都当过颍川的县长,合称‘颍川四长’,也是从那时候起,荀、钟、陈、韩四家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颍川士族!”
  陆羽的话匣子打开了……
  “咳咳……”
  他清了下嗓子,准备细细的去说!
  事关颍川士族,这里面的水很深,深不见底的那种。
  今儿,反正荀彧、戏志才他们都不在,索性,陆羽就把这水给统统舀出来,让老曹,让诸位公子们,窥一斑而知全豹……
  从颍川士族的能量与关系网中,窥探出,这大汉天下……诸侯纷争表象下,潜藏着的数不尽士族的巨大能量!


第五百零六章 是宗族的天下,还是士族的天下?
  很多人读三国,往往沉溺于小说、演绎中的武将单挑,诡计兵法,武功排名!
  可事实上,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三国中最绕不开的恰恰是士族!
  什么是士族?
  就是诸侯纷争,诸侯血拼,拼的头破血流。
  可你血赚,他们永远也不会亏的家伙!
  如果按照历史原本的轨迹。
  199年,也就是建安四年,徐州的吕布为什么会死?
  那还是因为徐州士族陈家想让他死。
  同年,幽州军阀公孙瓒为什么会死?
  那是因为幽州士族鲜于家,想让他死!
  还是同年,淮泗军阀袁术为什么会死?
  因为淮泗各士族都想让他死!
  次年,扬州军阀孙策为什么会死?
  因为以扬州士族陆家为首的许多家族,想让他死!
  再说徐州陶谦,为什么会死?
  因为徐州氏族糜家早就与刘备暗通款曲,想让他死!
  还有凉州军阀李傕,为什么会死?
  因为凉州士族段家,想让他死!
  从这些鲜活的事例中,不难看出,三国的战场与其说是英雄的纷争,是血与泪的挥洒,是兵戈、是刀枪剑戟,是暗箭伤人,倒不如说,是被这些士族暗中操控、执掌!
  而曹操提出,要聊士族……
  陆羽其实当先想到的是东汉末年施行的“三互法”与“废史立牧”。
  所谓废史立牧,乃是平定黄巾之乱之后,刘焉向汉灵帝提出,废除刺史,改立州牧,而这也让地方军阀实力空前的扩大。
  不夸张的说,黄巾起义都没推翻的东汉王朝,却被刘焉这一条“废史立牧”给坑惨了。
  而废史立牧又要求,州牧必须是朝廷重臣,或者是皇亲国戚。
  至于“三互法”,则是一条朝廷的明令,本地人不能当本地的行政长官。
  县长、太守、州牧都不行!
  按照“三互法”与“废史立牧”的要求,你要当一个州牧,要么必须是重臣,要么是皇亲国戚,同时,还不能是本地人。
  按理说……
  汉末都乱了,不应该有人去遵守这样的规矩。
  可偏偏……
  就在这人心浮动、吃人不吐骨头的汉末,极其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
  每一个诸侯与士族依旧严格遵守了“三互法”与“废史立牧”定下的规矩,包括李傕、董卓、曹操控制京都的时候,也遵守了。
  不合规,就是不给你州牧。
  这也是为什么公孙瓒在幽州那么牛,可就是当不了州牧。
  孙策在江东那么牛,却也当不了扬州牧!
  同样的,曹操与袁绍都算是豫州大族,可为什么?他们没有选择在豫州发展,而是一个去兖州,一个去冀州!
  这些,都是因为“三互法”与“废史立牧”!
  为什么?所有军阀、士族,乃至于百姓都默契遵守了这“三互法”与“废史立牧”。
  恰恰是因为,这两条政令限制了这个时代所有的霸主与士族!
  同样的,也是因为这两条政令,催生出了霸主与士族愈发紧密的合作!
  这就延伸出了士族。
  士族的目的是什么?
  是当本州、本县的老大!
  无论朝廷怎么更迭,只要我在本州牧,本县老大的地位不变就可以!
  但《三互法》不允许本地人当老大,这就矛盾了,所以士族只能选择和外来的州牧进行合作,一起发展。
  汉末的州牧就是军阀,就是诸侯,他们的目的是开疆拓土,这与士族在本州永远最强的目的并不冲突。
  于是,就有了诸侯与士族的合作。
  在士族看来,他们要求诸侯,以自己所在的州县为核心,势力不断的向外扩张。
  士族还会要求,他们所在的州县是诸侯势力的首都,而他们所在的士族永远是诸侯势力里最强的家族!
  就比如说颍川,以荀彧为首的荀氏、以陈群为首的陈氏、以钟繇为首的钟氏,乃至于还有次一级,以郭嘉为显著代表的郭氏。
  你曹操要开疆拓土……我们颍川才俊支持你!
  但大前提是,我们荀、钟、陈、郭四家必须是豫州首屈一指的家族,必须是你曹操麾下的核心谋士,且……你曹操定下的都城也必须在豫州的颍川附近。
  这么看……
  许县成为帝都,就不再是巧合,而是颍川才俊与曹操合作的大前提!
  同样的,颍川四大家族中,韩家为何没有投靠曹操呢?
  这是因为,韩家的老大韩馥不按规矩出牌,带着家族往冀州去了。
  而结果嘛,最后也是灰头土脸。
  这很容易理解,你韩家在颍川是老大,可如今却想要做冀州的老大,冀州的氏族怎么可能服你?
  故而,一干士族联合起来,配合袁绍,略施小计就让韩馥献出了冀州。
  从这点儿上出发,袁绍从一个区区渤海郡太守一跃成为了冀州牧,也少不了冀州士族的帮助。
  这些……
  要仔细去讲,就是讲上一天一夜,也未必能说出个所以然。
  故而,陆羽引导这些公子去探究的是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问题。
  如今这乱世,分崩离析……
  如果这个时代有一条主线?那会是什么?
  “丞相,诸位公子难道没有发现么?不单单是咱们曹营,就连袁营里也有很多颍川人。”
  陆羽清了清嗓子,朗声道。
  这……
  曹操眼眸一眯,他好像意识到了陆羽要讲些什么。
  陆羽的声音接踵而出。“袁绍手下荀谌是颍川人,郭图是颍川人,淳于琼是颍川人,辛评是颍川人,辛毗也是颍川人。”
  讲到这儿,陆羽转过身负手而立,细细的讲述起来。
  “其实,所谓的那决定天下归属的官渡之战,咱们可以这么理解!”
  “豫州袁家本是天下士族之首,袁绍要起家,以颍川人为首的豫州士族就支持袁绍,袁绍还搞了个分公司……啊不,是分部!”
  “既然是分部,那自然也得找豫州人,于是袁绍就找到了豫州沛国的曹丞相,之后,颍川人分散于总部与分部,荀谌在总部跟袁绍,荀谌的亲兄弟荀彧,也就是荀令君在分部跟曹丞相,郭图在总部跟袁绍,郭图的同族郭嘉在分部跟曹丞相,韩家、辛家、淳于家在总部跟袁绍,钟家、陈家则在分部跟曹丞相!后来,总部与分部决裂了,于是就有了官渡之战!”
  讲到这儿,陆羽顿了一下。
  他豁然转身,笑着说道:“现在你们再品品?曹、袁从决裂到决战,再到这官渡之战,这中间是不是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在主导着事态的发展,而颍川荀氏只是大汉帝国成百上千个士族中的一支,每个州郡都会有士族,而每一场战役也都会有士族这支看不见的手在暗中推动!”
  言及此处,陆羽的嘴角咧开,“现在,你们品,你们去细细的品一下,士族的能量又如何?”
  霍……
  听到这儿,不光一干公子们惊愕住了,就连曹操也惊愕住了。
  他以前也知道这些士族关系盘根错节,但却没想到,原来……他们竟是一支看不见的手,在无形的推动着整个时局的变幻,乃至于主导着整个时局的变化。
  “噢……我知道了。”曹冲第一个开口。“如陆总长说的那样,袁绍之所以官渡之战败了,根本的原因是他手下颍川士族与冀州士族的不和咯!”
  曹冲开个了头,曹昂豁然明朗。
  当即开口……“没错,袁绍麾下的沮授、审配都是冀州魏郡人,田丰是冀州巨鹿人,张郃是冀州河间人……”
  话讲到这份儿上,一瞬间,曹操似乎也读懂了官渡之战深层次的含义。
  他轻点额头,道:“怪不得官渡之战的时候,颍川派的郭图要分冀州派沮授的兵权,原本兵权一分为三,郭图手握其中一份,沮授一份,最后一份还是握在颍川派的淳于琼手里。”
  “而乌巢之时,袁绍不让冀州派的张郃去救援颍川派的淳于琼,想必,本初兄也算到了两者派系不同,互有矛盾,故而才采取孤注一掷强攻我军大营的方略!”
  呼……
  讲到这儿,曹操呼出口气。
  他其实想到的更多,官渡之战期间,冀州派的田丰下狱,冀州派的张郃投降。
  哈哈……
  曹操冷笑出声,原来,官渡之战,不是袁绍一派的颍川士族与他曹操一派的颍川士族再打,而是袁绍麾下的颍川士族与冀州士族再打!
  如今,郭图带着颍川士族支持袁家长子袁谭,审配带着冀州士族支持袁绍幼子袁尚,他们势必还要打!
  这无关兄弟相争,而是士族之间的你死我活、非此即彼!
  这场北境袁氏一族的内战,亦将生生不息,源源不绝!
  “那……父亲手下的颍川派?似乎并没有与哪个派系争斗的你死我活呀?”曹冲适时的发问。
  “冲弟……”曹丕提醒一句……
  似乎是想提醒他,不该说这挑拨离间之语。
  曹操的眼眸却是一下子眯起。
  羽儿此番已经把颍川派的能量点明。
  可他曹操手下,颍川派之所以没有和哪个派系争斗,曹操对此心知肚明,且……这是他心头的一块儿病!
  从始至终,曹操重用的大多是谯沛武人,是曹家宗氏一派,就是想以此来制衡颍川一派。
  而事实上,曹操都不敢招募士族,因为招来的士族子弟会变成颍川派的人。
  可以说,大汉天下的士族子弟本就认同颍川名士,他们不可能认同曹家宗氏,何况……曹操还顶着个“太监养孙”的头衔。
  陆羽对这一段历史太懂了。
  透过现象能看到本质的懂!
  这也是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真正原因。
  说白了,就是丫的,我曹操摊牌了,我招人不招士族,不招有背景的,就召纯屌丝!
  譬如五子良将……
  乐进、于禁,毫无争议的屌丝!
  张辽、徐晃、张郃,没啥地位的降将,不是屌丝,胜似屌丝!
  真正的大族,像是李典家,曹操都不敢重用!
  还是后来,李典把一万多族人送到邺城当人质,曹操才对他放心,确定他不属于颍川一派,这才委以重任。
  历史上的程昱也是这样,他是兖州人,不是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