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与袁绍打,必须速战速决,决不能迁延时日!
“唉……”曹操叹出口气,眉头不自禁的凝起,小声吟道:“回回征战,都要受制于这粮草!”
是啊……
每每受制于粮草……
曹操就会想到羽儿提及的那项颠覆性的改革!
——摊丁入亩!
没错,军屯、民屯的施行,这是从世家大族垄断的土地中觅得一线喘息之机,可若要彻底解决粮食供应的根本难题,还是得看羽儿这“摊丁入亩”!
只是,这事儿太大了!
动摇的是整个世家大族的利益,动摇的是整个世家大族垄断土地的现状!
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可……
若然……若然……
曹操心里嘀咕着,若然他能剿灭了袁绍,能荡平北境。
那……纵是千难万难,他曹操势必也要推行此“摊丁入亩”,不能永远掣肘于粮食,也算是替未来的羽儿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大难题!
呼……
曹操呼出口气,旋即,他的眼眸望向荀彧。“半年之内必须结束这场战斗!”
荀彧点了点头,适时的补充一句。“曹司空,还有一个破局之策……”
“唔?”曹操抬头。
荀彧的语气更添得几分一丝不苟。“袁绍运过黄河两百万石粮食,他手下又有六十万兵马,那么……这藏粮之所就是他的命门!”
言及此处,荀彧伸出右手。“曹司空,抓蛇要抓七寸哪!”
霍……
曹操的眼眸紧凝!
荀彧说的没错,抓蛇抓七寸,这两百万石粮草就是袁绍的命门,也是破袁绍的关键所在。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
这两百万石粮食,袁绍会藏在哪呢?哪呢?
曹操的眼睛已经眯起。
这个问题,他不知道……
不过,这却是他在半年内必须解决的难题!
“走了!”曹操长袖一甩,翻身上马……“令君,许都城有劳了!”
“曹司空放心!”荀彧拱手。
哒哒哒……
马蹄声响彻。
望着绝影战马扬长而去,荀彧“呼”出一口浊气。
口中却尤自喃喃。
——“粮食,粮食!曹司空若要胜,那势必得解决袁绍那两百万石粮食啊!”
——“这可是能要了人命的粮食啊!”
……
……
黄河以北,乌巢之所!
此间,位于延津与官渡之间……
空山寂寂,冷月如勾,寒星悬浮于天幕之上,仿佛点点光斑,如同棋布。
夜色中的乌巢山谷,是凄清幽冷的!
却又因为这春意的盎然,添得了许多花团锦簇,树木葱茏!可以说,乌巢是一个极其隐秘、又极其空灵的山谷。
就在这时……
“哇哇哇……”
天边的尽头飞来无数鸟群,寒鸦万点,络绎不绝。
而鸟群之下,无数大戟士的中间,一个中年男人与一个白袍青年正面朝这乌巢幽谷,两人都没有说话,就这么默契的沉默着。
终于……
还是那中年男人率先打破了此间的沉寂,他当先屏退了所有的大戟士,此间方寸,只剩下了他们两人。
这中年男人方才开口。
“舍得回来了?”
冷月下,中年男人的面颊清晰可见,却不是袁绍还能有谁。
可……似乎,在面对身旁这白袍青年时,他一下子苍老了二十岁,整个面颊变的落寞,变的沉重!
哪里还有以往那趾高气昂的样子。
“不聊这个!”白袍青年自然便是袁方,他摆摆手,似乎有一些话题不愿意与袁绍细谈。
“你娘……”
“别提我娘……”袁方的眼眸一下子冷了起来。“我的出生本就与礼法相悖……不是么?”
袁方是袁绍的私生子不假,可他的母亲却是袁绍的嫂嫂!
要知道,初平元年时……因为袁绍逃出洛阳,号召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
故而,董卓一怒之下杀掉了袁家在洛阳的满门……
里面便包括他的这位嫂嫂,还有……他那头顶一片青青草原的好大哥——袁基!
作为这个时代的顶级豪门袁氏一族……
贵圈的乱,是普通人无法体会到的。
“你是来帮父亲的么?”袁绍问出一句……
“你就当是吧!”袁方冷冷的回答。“只不过,我倒是觉得,父亲与其宠幸郭图、逢纪这样的小人,不如多听听沮授和田丰的,很多事情,他们的见识更广袤、也更正确一些!”
这……
如果换作别人说这种话,袁绍保不齐直接一耳光就扇过去了,可袁方……这个私生子,让他有太多的愧疚!
甚至,因为袁方的话,袁绍会下意识的再度重新审视田丰与沮授的提议。
“你的意思是?应该打持久战?不应该南下么?”
袁绍张口问道。
“是,也不是!”袁方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怎么?”
“因为隐麟的缘故,在谋略层面父亲不是那曹操的对手!隐麟的总总布局也是将父亲引入官渡,拉长补给线!以此来觅得胜机。”
袁方开口道:“不过,现在的局势又不同了,我是没能想到父亲会把两百万石粮食给运过黄河,如此魄力,补给线与粮道就大大的缩短了!而胜利的天平也就更倾向于父亲了。”
唔……
袁绍的眼眸一眯。
“胜利的天平?这话是什么意思?”
“持久战,依旧是沮授提议的持久战,当然……持久战未必是隔着黄河的南、北对持,父亲不妨把营寨就驻扎到官渡之外!”
袁方提议道。
“如此这般,无论是隐麟还是曹操的举动就都逃不出父亲的眼睛!”
“而在那里与曹军相持,只要能拖住就是胜!只要不败,就是胜!”
“父亲怕是还不知道吧,曹操的粮草并不多,半年,只要坚持半年,足够曹军不战自溃,到时候……纵是有隐麟,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呼……
袁方的话,让袁绍的眼眸一凝,整个人无比的惊讶。
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素来谨慎,绝不会空穴来风,他口中既然提到曹操的粮食不多,那便是真的不多!
如此这般……
这个情报可是极有利于袁绍啊!
要知道……
他有两百万石粮食,莫说半年,便是一年,一年半,他也能撑得住,可曹操……半年,呵呵,终究,曹操还是败给了粮草,败了个那些世家门阀垄断的土地、良田!
袁绍的嘴角扬起……
似乎,袁方的话让他第一次闻到了胜利的气息,让他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一时间,袁绍就要洋洋得意了!
只不过,袁方接下来的话,宛若一盆冰水。
——“父亲带我来这乌巢,是打算把两百万石粮食囤积于此吧!”
袁方的眼眸冷凝……
他的话语更添得了一分冰冷。
——“若是如此,那父亲这一战不单会败,而且会败的极惨!”
——“乌巢幽谷,用好了,的确是个极佳的屯粮之所,可用不好,却也是父亲六十万兵马的送葬之地!”
——“父亲,切莫一失足成千古恨!”
第四百三十九章 袁大嘴,我去年买了个表!
——两百万石粮食囤积乌巢!会败?且会败的很惨?
这……
袁方的话让袁绍的面色暗沉如水,还是那句话,若是换作别人,袁绍一耳光就扇过去了。
可……这话是袁方说的,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袁方这个儿子有多出色,没有人比袁绍更清楚!
他是水镜八奇之首,亦是南华八怪中左慈的弟子,他在师兄弟中被誉为“魔王”,他的话……袁绍可不会当成耳旁风。
“方儿?何出此言呢?”袁绍当即问道……
袁方不假思索,脱口道:“因为,隐麟……”
“父亲似乎不长记性啊,此前……接连几仗的溃败,是父亲的兵马不足么?不!那是父亲的大意轻敌么?也不完全!”
“追本溯源,其实是隐麟预测到了父亲的行事,预测到了父亲的计划,率先部署,父亲就宛若一枚棋子一般被他肆意拿捏!而料敌于先、攻敌攻心、算无遗策这不正是这些年隐麟所展露出来的?”
“如此算下来……父亲会屯粮于乌巢,这必定也是隐麟棋盘中布下的一个局,官渡,他特地将战场选在官渡,就显得颇为意味深长了!”
言语间,袁方的表情始终冷凝,语气也变得一丝不苟。
说到底,还是这些年,隐麟的名头太过响彻了,可偏偏……纵是坊间把隐麟传得神乎其神,传得算无遗策,可……与之对垒时,鲜有诸侯会注意这点。
这便是人心里的博弈……
谁也不会承认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做法被人提前识破了!
而这才是李傕、郭汜、袁术、吕布、张杨等一众诸侯溃败的根源。
一次的“精准预测”或许是巧合,可接连许多次,那就不是巧合了,而是他真的有这种能力,这种能把敌人内心想法窥探的能力。
恰恰,袁方格外注意到的便是隐麟的如此能力。
“这……”
袁绍眉头一凝,脸色暗淡,他感慨道:“这乌巢幽谷只有一个入口,又极其隐秘,空间也足够大,易守难攻,可以说……黄河以南,除了乌巢外再难找到这么一个合适的存粮之所!”
袁绍这么说。
可袁方依旧是在泼冷水。
“所以……与其说这乌巢幽谷是父亲选出来的,倒不如说是隐麟替父亲提前选好的,这或许便是隐麟眼中,曹操唯一的胜机!”
“那……”袁绍眉头紧凝。“方儿你且说说看?这两百万石粮食如何囤放?”
这个。
问题抛回给袁方,袁方的眼眸渐渐的眯起,环望着这月色下眼前的这乌巢幽谷。
的确很隐蔽,很静谧……
的确是一个极佳的屯粮之所。
只是……
“父亲,依我之见,这两百万石粮食依旧囤放于此乌巢!”
袁方的话斩钉截铁。
啊……啊……
袁绍有点懵,他发现自己这个儿子,他有点儿看不懂了。
“你到底在……在说什么?”
“呵呵……”袁方眼眸缓缓的张开,他的嘴角却是露出了淡淡的笑意。“既然孩儿料定隐麟能算到此屯粮之所,必定会有所行动!那……咱们也可以将计就计,在此幽谷设下埋伏!”
“如此行动关乎决战胜败,隐麟能派遣的势必只有龙骁营,而如此行动,为确保万无一失,隐麟势必也会亲自出马!”
讲到这儿,袁方顿了一下。
“这乌巢幽谷是父亲的屯粮之所不假,却也可以成为那龙骁营、那隐麟的送葬之所!葬送了龙骁营那不败的神话!也葬送了隐麟那战无不胜的传说!”
袁方的话声音不大,可一句比一句冷冽!
到得最后,他的眼眸紧凝,那冷冷的眸光,宛若在寒冰里淬了万年一般。
这……
袁绍微微一怔。
“方儿,你这是以咱们的两百万石粮食为饵!可一个不好,固然龙骁营与隐麟会葬送于此乌巢,可咱们这两百万石粮食亦将化为乌有!这可与《孙子兵法》中提及的‘全胜’完全背道而驰!”
“别提《孙子兵法》!”袁方一摆手。“父亲就是读《孙子兵法》读太多了,才接连败于隐麟,这个对手何其可怕?怕是如今的父亲都未有清楚的认知。若然区区《孙子兵法》就能胜他?那曹操也不会问鼎中原,与父亲决战争天下了!”
言及此处……袁方手掌握成拳头。
他熟读兵法,胸藏韬略,可……却唯独蔑视《孙子兵法》,特别是《孙子兵法》中所谓的全胜,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呵呵……
都想着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可能么?
胜利是靠谋略,靠血与暗堆积而成的……
心念于此,袁方的话还在继续。
“依孩儿之见,用百万石粮食换隐麟的命,这笔买卖划算,划算的很呢!”
霍……
看到袁方如此坚毅的目光,袁绍的眉头略微动容。
他从来不是个善于做选择题的男人,可……儿子袁方那斩钉截铁的声音,似乎……让他不需要做任何选择题。
屯粮之所依旧是乌巢……
可同样的,利用这“乌巢”能做的事儿,那就是另一个崭新的故事了!
仔细想想,两百万石粮食换隐麟的命?似乎……并不亏!
……
……
建安四年六月,袁绍采用前后结营、步步推进的方法,主力逼近官渡,背靠“沙堆”安营扎寨!
军营从东到西好几十里,军队总量比一个小县城的人口还多。
而更可怕的是……
此间过程,袁绍花费了足足两个月,在官渡通往延津之间搭建起无数哨塔,从白日到夜晚,几乎均有士卒在哨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