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第4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或许,一个驻守边陲的将军就是他最好的归宿。
  呼……
  呼……
  长长的呼气声,一息,两息,十息,二十息……
  终于,公孙瓒的眼眸睁开。
  “好……”
  他喃喃吟出一个字,旋即感慨道:“反正我公孙瓒是从死里逃生的,没有陆公子,怕是我的人头都被袁绍给割下了!呵呵,那就依陆公子的吩咐,全军退往并州雁门郡!唯独有些不甘罢了。”
  “不甘心?是袁绍?”秦宜禄反问……
  “算是吧!”公孙瓒眼眸抬起,望向南方。
  如果依着他的性子,趁着袁绍南下之际,他必得出兵去袭击袁绍的后方,未必能大获全胜,可至少也能让袁绍付出些许代价,出了心头的一口恶气!
  而秦宜禄似乎读懂了公孙瓒……
  是啊,作为一个被人带绿帽……还给人家做事儿的将军,他是那种体验过大悲的人,对这种绝境处的心情最能理解。
  “哈哈哈……”
  浅笑一声,秦宜禄开口道:“公孙将军,其实……陆公子的信笺中还提到一条?”
  “什么?”
  秦宜禄笑着说道:“陆公子已经纠集了五路大军去袭击袁绍的后方?而公孙将军这一路……”
  不等秦宜禄把话讲完……
  “哈哈哈哈……”公孙瓒大笑出声。“本将军等的就是这一天……就让我来做陆公子的‘急先锋’好了!”
  讲到这儿,他猛然想起了什么。
  “秦将军?陆公子纠集的这五路大军?是哪五路呢?”
  “这个嘛……”秦宜禄摇摇头,一摊手……很坦诚的回答道:“信上可没写……”
  ……
  ……
  许都城,城郊!
  三军列阵……足足十余万兵马严阵以待。
  踏踏踏……
  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响彻,曹操在所有人的目光中踏上石阶,登上五舆马车。
  一旁持剑将军夏侯恩双手捧着倚天剑,任曹操提起。
  就在这五舆马车上,倚天剑脱壳而出,曹操大声吩咐道:“即刻,发兵下邳城,剿灭刘备!灭刘之后,迎战袁绍!”
  ——“必胜……”
  ——“必胜!”
  ——“必胜!”
  十余万大军的呼声震天动地。
  片刻之后……
  鼓号齐鸣,飞扬的“曹”字大旗飘洒而出,擂鼓声隆隆作响……
  如此浩大的声势,亦宣示着此次剿灭刘备的决心,亦是宣告出,曹操对刘备的滔天恨意!
  ……
  ……
  徐州,下邳城。
  今日天气不错,此刻的刘备正站在下邳城的城头,阳光普照而下,他的身上映出丝丝斑点。
  “唉……”
  一声幽幽的叹气,刘备感慨道:“天子若知我得了下邳城,定然会龙心大悦,可若是听到江东子弟广陵城战败的消息,多半……又会如坠于底!”
  “大哥说的是啊!”一旁,关羽那张亘古不变的面瘫脸微微的动了动,“下邳城落入我们的手中固然是好事儿,可江东子弟没能攻陷广陵城,孙伯符又遇刺,生死未卜……徐先生原定的计划怕是要搁浅了!”
  关羽口中的徐先生自然便是徐庶……
  而徐庶给刘备谋得的计划,正是联合江东北上徐州,一鼓作气攻陷徐州全境,继而以徐州这天下粮仓为基,与袁绍、刘表、韩遂、马腾一道……步步蚕食曹操的疆域!
  原本而言……这个计划,万无一失。
  可谁能想到,江东出现了如此变故,这……
  一旁的张飞没有那么多烦心事儿,反倒是笑着说道。“两位兄长怕个甚?总归,咱们赚得下邳城,还有天子的这支三万人的兵马……兼之下邳城守军,如今咱们手下不亚于五万人,我正日夜操练着呢。”
  “这倒是。”关羽点了点头。“军容不俗,群情振奋!”
  “好!”刘备称赞道:“三弟不仅有悍将之勇,更有大将之才……加紧操练,我料定不出月余,曹操就会攻来!”
  这话脱口……
  关羽的面色黯沉下来一分。
  刘备却是招手道:“糜芳将军何在?”
  “主公!”糜芳上前……
  刘备拍了拍他的肩膀。“劳你辛苦一趟,去冀州见袁绍,将此信交给他!一者传递天子血诏旨意,告诉他,江东孙家新败,如今能振奋联军士气的唯独他袁公!二者,告诉他……只要他起兵渡过黄河南击曹操,我刘备都愿意听其号令,甘当麾下先锋!”
  “喏……”糜芳答应一声,急忙撤下。
  刘备的脸色却是愈发的惆怅……
  尽管派人去联络袁绍,可……刘备总觉得哪里不对!
  是啊……比起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本初,无疑……江东孙家更值得信赖!
  可……
  当务之急,孙策遇刺,急先锋没了……如今,能力挽狂澜,重新让联军振奋起来的,除了他袁绍外?还有谁呢?
  唉……
  唉……
  不知为何,刘备的右眼皮一直跳。
  人言,左眼皮跳——财……
  右眼皮跳——灾!


第三百七十五章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
  兖州通往徐州的官道上,前方五里处便是下邳城!
  此间……飞沙走石,尘烟漫天……
  十余万急行军正迈着铿锵的脚步,气势汹汹的杀往徐州下邳城。
  而与此同时,五舆马车内,一句句豪放的诗歌吟出,倒是有几分引吭高歌的味道。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哈哈……哈哈哈哈……”
  一首诗吟出,曹操那魔性的笑声响彻此间官道。
  此间随行的荀彧、戏志才听过这诗,倒是心头均升腾起一丝波动。
  荀彧感慨道:“曹司空是想起了昔日十八路诸侯讨董时的情景了么?”
  “算是吧!哈哈……”曹操的心情似乎颇为不错。“昔日我一封檄文号召十八路诸侯讨董,今日刘备一封檄文号召诸侯讨伐我曹操?好熟悉的故事,可故事的结局却注定不一样!”
  一番感慨……
  一旁戏志才的眼眸却是连连闪烁,看样子心情有些复杂。“善战者,一往无前……善谋者瞻前顾后,此次出征,曹司空几乎动用了全部精锐,兖州、司隶几乎变成一座空城!据哨探报,袁绍三十万大军已经驻扎在黄河以北,随时南渡,这是虎视兖州、司隶啊!”
  “如果袁绍聪明的话,令数万疑兵正面牵制我们,自己亲率劲旅,急攻我们后方,则许都堪危,一旦许都有失,我们将败无可归,失去根据地呀!此一招,对袁绍而言,不正是上上之策么?”
  戏志才的一番分析刚刚脱口。
  荀彧却是笑着摇了摇头。“志才分析的不错,这道计策确实是上策,但……对袁绍而言,那就未必咯!袁绍是个多疑寡断的主儿,他进而畏惧,退而贪利,临敌时是五分把握他不战,七分把握他也不战,非等到是十分把握,他才全力一战!”
  “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军机瞬息万变……哪有十分把握的机会!何况,曹司空在黄河以南命徐晃、曹洪布下疑阵,等袁绍真的下令渡江,怕是十天、二十天都已经过去了,而这个时间,我们还能攻不下一个小小的徐州么?”
  戏志才与荀彧的交谈,曹操听得津津有味,也不打断,远途行军颇为无聊……他揣着下巴,饶有兴致的继续听。
  果然……
  戏志才的声音再度传出。“荀令君哪,你这次怕是太过自信了吧?刘备不是袁术、吕布之流,关羽、张飞之勇亦非吕布八健将、袁术手下纪灵、张勋之辈可比!再加上下邳城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十日、二十日……保不齐还真未必能攻下来。”
  讲到这儿,戏志才顿了一下。
  “再者,袁绍优柔寡断,可他身边却不乏智谋之士,沮授、田丰、许攸等人?难道会看不出胜机所在?他们不会建议袁绍急攻兖州,奇袭许都城么?”
  这个……
  听到这儿,荀彧摆摆手,笑着回道。“那就只能看两点了!”
  “两点?”戏志才反问。
  “其一,看我们留守兖州的将士能不能坚守到曹司空大军凯旋,若然能坚守到下邳城破,大军回援,那我们就是南北双线均获胜利,若是不能……那就只能看第二点……”
  荀彧卖了个关子……
  这可急坏戏志才了。“荀令君,说话说一半可不厚道啊!”
  “哈哈哈……”荀彧笑着回道。“陆司徒不是还在许都城么?龙骁营也还在,这可是支无敌之师,陆司徒的名头也足够响彻,袁绍难道就不畏惧三分么?这么一畏惧,保不齐……又迟疑不前了,凭空又能争取至少十日……哈哈!”
  “荀令君,你这都是理想状态呀!”戏志才一摊手……“万一,哪怕是一个月,咱们也没拿下下邳城呢?那……兖州、许都城可就真的陷入险境了。”
  这话脱口……
  荀彧不以为意,他的语气笃定朗声道:“用兵就是用险,无险就无胜!陆司徒说的一句话很对,袁绍虽势力大,可气量小,刘备虽势力小,却气量大,曹司空若不趁这个机会一举剿灭刘备这个隐患,那么……未来,曹司空与袁绍决战之际,刘备势必会从背后偷袭!日后之险,远远大于今日之险!”
  “好了……哈哈……”曹操听得差不多了,他扬手感慨道:“志才有谋略,文若有见识!你们二人的话我听了都受益匪浅!”
  “你们知道么?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袁绍做盟主就是畏首畏尾,迁延不进,那时候可把我急坏了,也正是那时候,我下定决心,若然日后统兵绝不能像他袁绍这般踟蹰不定,犹豫不决!”
  “哈哈哈,诚如荀令君所言,倘若是都像袁绍那般等待十足的把握?那……破局之策又在哪呢?”
  “可是……”戏志才还想再劝。
  他不是质疑曹操精锐全出进击刘备的这个行动,而是觉得没有必要。
  江东新败……那局势已经和缓,甚至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如此……还有必要兵行险招么?
  说起来也奇怪,以往喜欢兵行险招的戏志才,这次反倒是保守了,而一贯以稳妥、严谨著称的荀彧,这次倒是奔放了起来。
  “志才……你把耳朵伸过来。”
  曹操见戏志才还是一脸担忧,索性示意道……
  戏志才微微一愣,还是把耳朵给伸了过去。
  紧接着……曹操的话悄然而出,极低极细,戏志才的脸色却是骤变?
  “啥?”
  惊讶之余,他竟直接惊道:“陆司徒何时在袁营的后方布下了五路大军?这……这五路?哪五路啊?”
  这下……戏志才全懂了,怪不得曹司空与荀令君有恃无恐,敢情……小丑是他自己!
  他戏志才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呢!
  敢情……人家陆羽都已经部署好了,五路大军伐曹?呵呵……接下来的主旋律是五路大军伐袁吧?
  在这个大前提下,袁绍要是敢南渡黄河,他戏志才都敢倒立洗头!
  只不过,五路?哪五路呢?
  戏志才眼珠子转动……
  公孙瓒、杨修……满打满算,这才两路啊?其它三路……哪三路啊?
  登时,从一个震惊中走出的戏志才,再度陷入了另一个巨大的疑窦之内。
  ……
  ……
  并州,常山与赵郡的交界处。
  此间山峦之上,一处硕大的山寨拔地而起,山寨的大门处除了悬挂着两个老虎的头颅外,就是“黑山寨”三个大字。
  要知道……
  在北境敢自称黑山寨的可不多。
  这是以张燕为首,纠集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叛匪组成的一支名唤黑山军的队伍。
  在头领张燕的发展下,最大规模时,这支黑山军足有百万人之多,与白波军齐名!
  可以说……黄河以北的各郡、县都受到过他们的侵扰,朝廷却无力派兵围剿……是啊,一百多万?谁特喵的能围剿?
  呼……
  一声长长的呼气。
  一名中年男人抬起头望向此间“黑山寨”的牌匾,他也是多方打探才得知,张燕如今就藏在这山寨内。
  他是程昱,此番奉陆羽之命来招降……啊不,准确的说是招安黑山军,他是带着天子诏书,代表的是朝廷。
  说起来……
  如今黑山军的日子也不好过,接连的战况失利,将他们的活动范围一再的压缩。
  细细的说起来,黑山军第一次失利是中平二年与曹操的大战,那时候的曹操还是袁绍的小弟,替袁绍打败了黑山军,这才站稳东郡一地。
  第二次,是吕布短暂投靠袁绍的时期,在吕布的骁勇下,黑山军捷捷败退,可以说,一战把黑山军的气势打到谷底。
  而第三次,则是麴义的先登营,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