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荀彧的眼眸望向陆羽,今日……对此事三绕其口的“隐麟”又会有何等见解呢?


第四十二章 当幸福来敲门
  距陈留郡尚有五十里的官道上。
  曹操心情不错,一边骑马一边与身旁的曹休攀谈。
  “文烈,这次‘天降石碑’的事儿办的不错,很隐秘,成效也是斐然,今早蛾贼已经派使者递来降书!”
  “此番能让三十万蛾贼望风归降,你是功不可没呀!”
  一路上,曹操连连称赞这位“千里驹”!
  诚然,陆羽布下的这“收揽贼心”的计略固然重要,但具体实施的曹休也是大功一件。
  “侄儿不敢居功。”
  身旁无人,曹休索性以侄儿自称。
  “能让三十万蛾贼望风归降,全赖陆羽公子的神机妙算与叔父的慧眼识才,若然缺少了哪一样,此番蛾贼也必不会如此心悦诚服的归降。”
  “至于我,不过是按照叔父与陆羽公子的吩咐去做罢了,换做是谁也都一样。”
  闻言,“哈哈哈哈”……曹操一缕胡须,爽然的大笑起来。
  此前,曹休赶至军营时,从他的表情中就能看出,对护卫陆羽一事,他心头始终颇有微词。
  可此番,一道天降石碑,使得三十万黄巾军献上降书。
  如此功勋之下,曹休对陆羽的态度也发生了彻底的翻转。
  甚至……哪怕是立功之后,曹休也从未再提及辞去护卫陆羽一职。
  看来这一桩事,足够让曹休打从心底里对陆羽产生好奇与崇拜,更愿意主动去靠近、接触。
  这点很好,是曹操喜闻乐见的。
  曹操的目的就是打算让曹氏一族小一辈的将军,都能紧紧围绕在羽儿的身边,曹休这儿算是开了个好头!
  心念于此,曹操望向曹休的眼眸添得了几分“赞赏”。
  “陆羽定下如此妙策自是头功,但你也是功不可没,无需谦让……”
  曹操笑着说道。“至于封赏,我与妙才、子孝均商议过了,原本,你是谯沛军团的屯长(百人为一屯),这样吧……我直接晋升你为校尉(也称曲长,五屯为一曲),拨给你五百最精锐的骁骑!”
  啊……啊……
  汉承秦制,军制也是一样,五人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五什为一队,两队为一屯。屯长之上,前、后、左、右、中,五屯为一曲,曲长又称校尉,统领五百人!在上面则是统领千人的牙门将!
  此刻的曹休一双眼眸瞪大,满脸写满了四个大字——难以置信。
  校尉?掌管五百最精锐的骁骑的校尉?曲长?
  这……幸福来得也太突然了吧?
  要知道,叔父曹操、谯沛军团素来以军纪严明著称,普通士卒若要升至伍长,需得砍下至少两个敌人的头颅,伍长升为什长,则需要五人小队砍下“四个”敌人的头颅。
  以此类推,能成为屯长的,无有例外,都得是谯沛军团中武艺与统略最杰出者,更莫说是曲长了……
  若要换作人头,怕是少不得百十个头颅,才能晋升到这个军职啊。
  考虑到曹操原本就几千人,故而,他手下的曲长,已经可以称之为“将军”了,名副其实的将军。
  “叔父,我……”
  曹休有点慌,他想开口说点儿什么,可话到了嘴边,又不知从何讲起。
  毕竟,这次的功劳……他仅仅只是“依计行事”。
  夜深人静时,在村口种上大豆、埋上石碑……然后再悄无声息的离开,换做是任何一个“屯长”都能胜任吧?
  但……只因为这样,他就……就摇身一变,成为“曲长”了?
  换句话说,陆羽公子的寥寥几句话远比他曹休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生死的战场杀敌……要卓有成效许多、许多!
  关键是,陆羽公子这计略对大局的影响,是无论杀戮多少贼人也无法比拟的!
  “叔父……”想到这儿,曹休拱手。“侄儿有一个请求!”
  “你是此战功勋,有什么请求但说无妨。”曹操很豁达的一甩手。
  “侄儿请求,领这五百精锐骁骑……依旧护卫在陆羽公子左右。”曹休如实讲。“侄儿觉得陆羽公子深不可测,他有太多让侄儿能学习的地方了。”
  这话脱口……
  曹操先是一愣,旋即是大喜,他都没想到,曹休会有如此要求!
  “正合我意啊!”曹操心头暗自嘀咕一声……
  让曹休继续护卫在陆羽身旁,这算是间接为陆羽安置了一支亲兵。
  一来可以保护“羽儿”的安全,二来羽儿睿智如此,保不齐,这支亲兵在日后的战场上能发挥出特别的作用,扭转乾坤!
  如果单纯给羽儿做亲兵的话,是够了,但……曹操可不止是要为羽儿安排亲兵,他对这个长公子可是寄予厚望的,他打算将一支军团间接的交由他统领,也算是一种锻炼!
  这么说,五百人是不是有点儿少了呢?
  曹操眉头微凝,说到底,他心里头还是对“羽儿”心怀愧意啊,十五年流落乱世,命悬一线……现在……无论何时,曹操都想要弥补,大力的弥补。
  看曹操的表情阴晴不定,曹休还以为叔父这是不许……当即,牙齿咬住嘴唇,心头竟有些小失望、小遗憾。
  “叔父,可是休一厢情愿了?”
  “一厢情愿?哈哈……”曹操回过神儿来,当即爽然的笑出声来。“的确是你一厢情愿了,陆羽精通谋略,是我曹营不可多得的人才……区区五百骁骑护卫,哪里够?”
  话锋一转……
  曹操拍拍曹休的肩膀。
  “文烈你能主动提及护卫陆羽,这比立下大功更让叔父欣慰,这校尉你就不要做了,我直接拨一千骁骑给你,由你做牙门将,你的任务只需要护卫陆羽即可!”
  “此外,你这千余骑,除了我与陆羽的吩咐外,可不受其他人的调度!”
  这……
  曹操的话,让曹休直接懵逼了。
  什么情况?如果说他之前是种了个豆子,埋了块石碑,就变成了校尉,统领五百骁骑,这还算是情有可原。
  那么现在呢?他不过是主动请缨护卫陆羽,一下子,就从校尉变成牙门将……统领一千精锐骁骑,这……这晋升的速度也忒快了吧?
  在素来军纪严明的叔父曹操面前,这等晋升速度……他曹休是做梦都不敢想。
  而现在这一切都成为了现实,偏偏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一切追本索源,都是因为一个名字——“陆羽”!
  没错,就是因为陆羽公子,他曹休十余日连升两级……从一个小小的屯长成为了曹营中炙手可热的牙门将,统领的还是谯沛军团最精锐的一千骁骑。
  此刻,曹休的眼眸泛着光,晶莹剔透的光芒……
  似乎,从他带五十人护卫卫府,从他进入卫府后院去拜访陆羽开始,他的人生轨迹已然发生了改变。
  是,当幸福来敲门……
  可……幸福来得也忒突然了!
  念及此处,惊骇之下的曹休足足十息才回过神儿来。
  当即,他再度向曹操拱手。“叔父,侄儿必定不辱使命,时刻护卫好陆羽公子的周全!但凡叔父与陆羽公子有令,纵是刀山火海,休也必定毫不退缩,一往无前!”
  言语间,曹休的眼眸中迸发出锐利的光芒……
  曹营中,伴随着长公子“羽”的初试锋芒,小荷初绽……
  一个年轻、且干劲十足的将军亦冉冉崛起。
  就在这时……
  “大哥,陈留郡有信笺传来!”曹仁驾马行至曹操的身侧。“似乎……对于收编三十万蛾贼,不少世家大族、名士颇为微词!”
  闻言,曹操眉头一蹙……
  果然,该来的始终会来,他曹操这儿是欢迎三十万蛾贼,可不代表兖州名士、氏族对蛾贼也如此宽容!


第四十三章 气氛陡然变冷
  这一日,衙署大堂,人满为患。
  曹操的大军应该是晌午赶回,可一大清早,兖州名士、各大氏族纷纷聚拢在衙署大堂。
  按理说,曹操并没有邀请这么多人参加议事,但三十万黄巾贼请降,曹操打算收编他们的风声已不胫而走。
  恰恰,收编黄巾贼……这事儿,可是让不少世家大族、名门子弟直皱眉头。
  诚如昔日荀彧向陆羽提到的,首当其冲的是粮食问题,三十万黄巾贼,那可是三十万张嘴,纵是把兖州的粮库掏空怕也不够供养他们的;
  其二,黄巾贼之所以被称作“蛾贼”,那是寓意着他们终将飞蛾扑火,现在倒好,眼瞅着曹操率领的官兵就能一击必杀,偏偏改纳降了。
  那之前蛾贼劫掠兖州百姓、杀死兖州官兵……
  甚至前任兖州牧刘岱、济北相鲍信的惨死,这么些仇怨……真的能相逢一笑,恩仇尽散了么?
  其三,三十万黄巾贼,纵然他们曾是农户,可也是造过反的农户。
  古人格外讲究这个,一旦造过反,那就相当于有案底,他们的名字将终身与“乱臣贼子”联系到一起。
  这些“贼子”并不值得信任,倘若他们首鼠两端,在日后很有可能会倒戈一击,成为兖州的隐患!
  此外,兖州氏族、名士自诩高洁,又怎会与这些乱臣贼子相处于同一个屋檐下呢?
  这三条,每一条都涉及到兖州氏族、名士的切身利益……
  故而,自发赶来,就是要向曹操表明他们的态度。
  如今……整个衙署已经是议论纷纷,基本上,各世家大族、名士对蛾贼算是同仇敌忾,彻底剿除,拒降是主流的呼声。
  陆羽也在此间,他与卫弘、荀彧、荀攸坐在大堂内。
  他们没有去找人攀谈,始终在听各家的观点!
  卫弘则借此向陆羽介绍起衙署内的各个家族、名士……
  “陆公子,你看……”
  顺着卫弘的手,陆羽抬头看到一个风度翩翩、颇为儒雅的中年男人。
  卫弘的声音还在继续。“他叫边让,字文礼,乃是陈留郡浚仪县人,曾做过大将军何进的‘令史’,也出任过‘九江太守’,去年辞官回乡,他的家小均殒命于黄巾之乱,故而对蛾贼素来仇视,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
  噢……原来,他就是边让。
  陆羽微微颔首,“边让”这名字,陆羽并不陌生……
  尽管《演绎》中没有提及,但古籍文献上,这货可是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至于他的“丰功伟绩”,就一条——自诩才气,不把曹操放在眼里,轻视贬低曹操!
  最后理所当然被曹操就地诛杀……
  原本这一切倒是没什么,但……就因为曹操杀了这一个“名士”,致使整个兖州氏族、名士圈开始动摇,曹操失去了大量兖州氏族之心……
  也为后来吕布联合陈留太守张邈密谋夺取兖州埋下了隐患。
  一想到这儿,陆羽微微摇头……
  经过卫弘的介绍,陆羽大概能搞清楚,边让这货之所以处处跟曹操作对,究其缘由,说白了,还是在这黄巾军纳降问题上。
  边让这边是深仇大恨,可曹操这边是开创事业,为此,济北相鲍信的仇,曹操都能完全不在意……又怎么会在乎区区一个边让呢?
  “唉……”
  陆羽轻呼一声,心里嘀咕着,想要让这货活下去,还真不好办呢!
  “陆公子何故唉声叹气?”卫弘见陆羽长吁,连忙问号……
  “噢,卫老,没什么……”陆羽直接抬手悄悄的指向了主位边的一名中年男人,似乎……此间,他的地位最高,比卫弘还要高。“卫老,那人是谁?”
  “他呀,是陈留太守张邈!”卫弘介绍道:“他与孟德是太学同窗,孟德入主兖州,他也从中多番助力,算是除了济北相外,孟德最信得过的人!”
  信得过?
  呵呵……
  听到卫弘说张邈信得过,陆羽直接就“呵呵”了。
  陆羽记得,在古籍文献中有记载,曹操出征徐州时曾嘱咐家小,若然他有什么意外,就去投靠这位好同窗、好兄弟张邈,他一定会善待自己家小……
  但……曹操徐州那边杀得火热,转过头来,张邈直接联合吕布就把老曹的大本营兖州给一锅端了。
  看起来,那句话说的一点儿也不假呀,你最信任的人,往往伤你最深。
  当然,从如今这衙署的议论中,陆羽也能看出些端倪。
  说白了,历史上……张邈的背叛与名士“边让”被杀有关,而名士边让被杀,又与黄巾军的纳降有关,偏偏三十万黄巾军是铁定要纳降的……这悲剧还真是不好避免。
  想到这儿,陆羽揣着下巴,究是他……此刻也不免犯愁了起来。
  ……
  就在这时。
  “两位荀先生久仰,久仰!”
  却见名士边让款款走来,先是朝卫弘行了一礼,旋即又朝荀彧、荀攸行了一礼。
  “原来是文礼。”荀彧起身回了一礼。“谁人不知文礼‘博学善辩’之名?我叔侄是久仰、久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