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下……
  黄巾军选择将营寨就地驻扎在这些村落,更是将方圆数里完全封锁,周围的百姓谁也不允许出屋,更不允许离开。
  又过了一天,石碑再次升起一截,第三个字跃然而出“归……”
  至此,连续出现的三个字连在一起,便是“天命归……”
  归什么呢?
  所有黄巾军士已经紧张到无法呼吸了,上苍指引……下一个字,异常、格外的关键,几乎所有黄巾甲士彻夜未眠就守在石碑旁。
  不夸张的说,自打太平道覆灭,黄巾起义被两次平定,他们这些蛰伏下来的黄巾军士拖家带口过的十分艰难……
  别看平日里,在青州、徐州、兖州流窜,与官兵交战,让各地州牧、郡守苦不堪言。
  可实际上,他们的日子也过的十分凄惨……风餐露宿,夜宿荒野,有一顿没一顿……这些精壮男人还好,可其中的妇孺与老幼呢?跟着他们一起受苦。
  若不是心头还怀揣着曾经太平道的信仰,他们早就崩溃了。
  而如今,这碑文,这上苍新的提点,来的是恰到好处……是应该坚持,还是应该放弃,路在何方?他们太迫切想要知道了。
  这已经是发现碑文的第五天……这一天下着大雨,比前些时日的雨水要密集许多。
  整个碑文周遭的土壤已经变得湿漉漉的。
  可……哪怕是冒雨,碑文的周围依旧出现了大量的黄巾军士!
  果然,碑石再次生长……不光第四个字,就连……第五个字,第六个字同时出现。
  ——“曹”、“黄”、“天”!
  连起来就是——天命归曹,黄天……
  这……
  且不说后面的字,单单前面天命归曹,就有点……
  而同样在第五天下午,碑石竟又再度长出,露出了最后的两个字,至此,整个碑文上的八个字已经全部显露。
  “快看,一共是八个字!”
  有黄巾军士惊呼了一声……
  所有人都朝着碑石上面看了过去,一个个眼眸中满是翘首与渴望。
  很快,人群中爆发出惊呼的声音。
  “这是上苍对我们新的指引哪……”
  “天命归曹,黄天既覆!”
  黄巾军士看到了喊话之人,不是别人,正是黄巾军中聊聊不多识字的老者,他的儿子就是此间头目,故而他的话足以让人信服。
  那么……如今,即便是大量的黄巾军士、妇孺老幼不识字,也已经知道这天降石碑上的八个字写的是什么了!
  于是,在黄巾头目的带领下,他们齐刷刷面向石碑跪在地上。
  看着那“笔走蛇龙”、“大气磅礴”的八个字,齐声高呼。
  “天命归曹,黄天既覆!”
  “天命归曹,黄天既覆!”
  “天命归曹,黄天既覆!”
  越来越多人加入了这道呼声里,一时间,他们的眼眸中不再迷惘,不再迷离,一下子充满了希望。
  天命归曹,曹,这不就是兖州牧……曹操的“曹”嘛!
  怪不得,他们三十余万黄巾愣是奈何不了区区数千人的曹操……
  怪不得,兖州兵力最弱,却是他们黄巾始终啃不下的硬骨头……
  怪不得,一些兖州当地的农户,特别是濮阳顿丘县这边,他们宁死不愿意加入黄巾,因为曹操曾在此做过县令啊!
  悟了,一下子,所有黄巾军士、妇孺老幼统统都悟了,这一切都是天意,黄天已经覆灭了,而接下来引导他们前进,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的就是曹操啊!
  他们又怎么能逆天而行呢?
  ……
  听着这数十万黄巾军士“天命归曹、黄天既覆”的喊声。
  呼……
  站在附近一处山坡上,乔装打扮成普通农户的曹操深吸了一口气,精神抖擞。
  说起来,碑文上镌刻的“天命归曹,黄天既覆”四个字,他可是想了很久,至少比陆羽交给他的那块石碑上“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要难想许多。
  但,当听到这山呼海啸的声音时,此时的曹操内心中不免有些心潮澎湃。
  而曹仁、夏侯渊、李典还都是一脸懵逼……
  这到底啥情况啊?
  先是陆羽送来的一个木盆里冒出一块石碑,接下来,黄巾军驻扎的营寨附近村落均有石碑破土而出。
  敢情,这玄奇的事儿都凑到一块儿了?
  也不怪他们三个一脸懵,知道这事儿的曹营里唯独曹操与曹休两人,如果算上陈留郡的陆羽,也不过三人。
  曹休这差事做的不错,隐秘至极,效果斐然!
  不出意外,黄巾军今晚要彻夜商议,怎么归曹了吧?
  哈哈哈,哈哈哈……想到这儿,曹操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仔细想想,从发现陆羽到现在,不过二十天,可整个兖州的局势却发生了天翻复地的翻转,先是战场局势的翻转,现在……又是三十万黄巾军望风归降的大翻转。
  这是大翻盘哪……
  谁能想到,一个月前,兵马还少到可怜,被黄巾军打的抱头鼠窜的曹操,这一刻……就变成“天命归曹”,这一刻,他站起来了!
  心念于此,曹操朗声吩咐。
  “传令下去,即刻班师回陈留郡……”
  “咱们就在陈留郡等着这群蛾贼的使者上门请降!”
  这话脱口……
  曹仁、夏侯渊、李典彼此互视,旋即异口同声。
  “喏……”
  此刻,他们的表情可以浓缩成这么一句话——我理解不了,但我大为震撼!


第四十一章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兖州,陈留郡,卫府。
  一场大雨过后,卫府后院田亩中的碑石长高了足足三寸有余,比以往三天长的都要高。
  这是因为只要水分充足并且温度适宜,大豆发芽生长的速度就会加快不少。
  俨然,如今的大雨成为了大豆发芽最好的催化……
  荀彧在屋檐下看着雨天,又看看那些再度被顶起的石碑,笑着问道。
  “陆公子,这三十万蛾贼望风归降已经是板上钉钉。”
  “可你却闭口不提有关安置的方略?这可是让荀某愈加好奇呀……”
  荀彧的话题始终围绕着黄巾军的安置问题,可偏偏这个问题,在陆羽看来……根本就不是啥问题啊。
  该咋安置咋安置呗?
  总不至于像白起那样,刨个坑把这三十万黄巾军都给埋了吧?
  再说,不是还没到那一步呢?
  一位伟人曾在《矛盾论》中提到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荀先生,与其咱们聊这个,倒不如聊聊另一个话题,如今的曹公可等着你为他解决一个燃眉之急呀!”陆羽笑笑,直接转移话题。
  燃眉之急?荀彧眼眸微眯,虽然知道陆羽是在刻意转移话题,但还是好奇,他这话指代的是什么?
  “曹公的燃眉之急?陆公子,愿闻其详!”
  “两位荀先生可知,何为‘谋士’?何为‘谋主’?”陆羽直接反问……
  这个问题不算复杂,也不算简单。
  太学的课程里就提到过,那时荀攸与袁绍是一届,他们军事课程的老师是“阳球”……
  而“阳球”擅长制定谋略,在战场上临机应变能力远不及其曹操那一届的军事课程老师“段颎”!
  而军事课程中提到过,谋士是有具体分工的,不能统而拢之。
  比如有些善于在战前搞用将的;有善于在后方搞后勤的;
  有专门刺探我军将士情绪的;有专门考察地形的;
  还有专门帮主帅分析敌方将领特点的。
  在众多分项上面,只允许有一位“谋主”,各方意见汇总到他这里,再跟主帅交换意见,制定作战方阵,临场统筹。
  只是……这,要怎么回答呢?
  荀彧与荀攸还没开口,陆羽的话接踵问出。“两位荀先生觉得,你们可是成胜任曹公麾下的‘谋主’一职?”
  嘶……
  荀彧与荀攸默然。
  谋士与谋主,一字之隔,可此间相差甚远。
  荀彧更擅内政、擅大局宏观推演;
  荀攸则擅奇策的设计、谋略的制定。
  他们均属于把谋略中具体的某一项“分工”做到极致……
  ……做一名专项“谋士”、或是军师的话搓搓有余,可“谋主”更多的是要在战时发挥作用,需要的是极强的临场应变能力。
  古籍中就有记载,曹操第一次见到郭嘉时,就询问郭嘉,作为一个“谋主”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那时的郭嘉很从容的回答,战争和下棋是一样的,没有一场战争是事先部署好,熟读兵书不过是入门,谋士与“谋主”的区别在于临场应变。
  没错,正是临场应变!
  在谋士这个环节上,且不说荀彧、荀攸,就算是曹操自己……也是智谋之人,预先部署、运筹帷幄什么的,他都能做到、做好。
  但为什么,在以往对黄巾的战事中总是吃亏呢,仔细想想,更多的是因为临场应变的不足,每每到关键时刻,变通不足,结果吃下大亏。
  而这一点,荀彧、荀攸自然是无法弥补的,究是他陆羽也无法弥补……
  临场应变可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
  不过,陆羽知道,在颍川有两个人……他们的临机应变能力当世无人能及,其一郭嘉郭奉孝,只不过,此刻的他应该还投身在袁营,不得重用!
  其二则是戏志才,别看《演绎》中有关他的记载寥寥,可这位大兄弟的临机应变能力绝不弱于郭嘉!
  后世传言——志才不死,郭嘉不出,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可不全是空穴来风。
  ……
  嘶……
  胜任“谋主”!
  陆羽把话提到这个地步,荀彧与荀攸哪里还会不懂。
  找到一个“智计卓绝”、“临机应变”能力出众的谋主,不正是曹操的当务之急么?
  呼……
  想通这一点,荀彧与荀攸不约而同的呼出口气。
  不愧是隐麟哪,看事情的透彻程度,纵是自诩眼力惊人的荀彧也要自愧不如。
  “陆公子这么讲,多半心中是有合适的人选了吧?”荀彧笑着问道……
  “这个嘛……”陆羽卖了个关子。
  继而抬眸望向荀彧。“荀先生又何必问我呢?”
  “颍川多才俊,又大多与荀先生关系匪浅,荀先生心中不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么?”
  聪明人讲话一针见血……
  荀彧一缕胡须,略作沉思……
  别说,经过陆羽这么一提点,他心头还当真浮起了一个名字,颍川才俊——戏志才!
  智计卓绝,应变能力出色,舍他其谁呢?
  刚刚想到这里……
  却听得一道清脆、悦耳的女声传来。
  “弟弟与两位荀先生看起来聊得蛮高兴的……”蔡昭姬款款走来。“饭食我已经准备好了,弟弟与两位荀先生不妨边吃边聊。”
  “两位先生,这边请……”
  蔡昭姬做出一个请的手势,落落大方,彬彬有礼。
  早在陆羽与荀彧、荀攸开始攀谈时,她就刻意的走远。
  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蔡昭姬深知女子不能过问太多政务、军务,否则会引来不详!
  故而,她特地下厨庖,协助伙夫……为陆羽弟弟与两位荀先生备上了丰厚的饭食。
  “有劳蔡姑娘了……”
  荀彧、荀攸朝蔡琰行了个礼,旋即与陆羽一道往餐堂走去。
  别说,从晨光熹微聊到暮色降临,赏雨、赏碑……时间过得挺快,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了。
  却就在这时。
  “陆公子,两位荀先生……留步。”
  却见此间府邸的主人卫弘卫老爷子从阁院外款款走入,看样子像是有些急切。
  “卫老……”
  陆羽、荀彧、荀攸脚步一顿。
  卫弘已经行至他们的面前。
  “大捷,前线大捷……”
  “刚刚传回消息,三十万蛾贼齐呼‘天命归曹、黄天既覆’!看样子,他们……他们要降了!”
  激动、亢奋乃至于卫弘一把老骨头都有些颤粟……
  蛾贼折腾了大几年,总算是……是要降了,兖州氏族、百姓这是要熬出头了呀。
  当然……他这边激动连连……
  陆羽、荀彧、荀攸的表情倒是出乎意料的平淡,准确的讲,应该说是他们见怪不怪。
  不过是预料中的结局罢了……
  “对了……”
  卫弘猛然想到什么。“孟德正率军往陈留这边赶来……”
  “他发急件,说是明日就能赶到,到时邀陆羽公子,两位荀先生一道去衙署议事。”
  “听信使讲,此间孟德还请了兖州各大氏族、名士……是要商讨三十万黄巾军的安置问题!”
  此言一出……
  荀彧眼眸一凝,他心里嘀咕着。
  果然……曹操也意识到,这三十万降卒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安置啊!三十万张嘴,三十万隐患……大麻烦哪!
  只是,荀彧的眼眸望向陆羽,今日……对此事三绕其口的“隐麟”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