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曹仁、夏侯渊、李典拱手领命,虽不明所以,可曹操之言他们向来奉若神明,当即退出大帐,封锁消息。
曹休本想随他们一起出去,没曾想,曹操一声呼喊。“文烈你留下!”
啊……
曹休微微一愣,转过身站好,留在此间。
虽不知道叔父曹操有何打算,但此间大帐内的气氛属实有些诡异。
……
过得片刻。
除了曹操与曹休外,中军大帐附近已经没有一个人。
曹操这才睁开眼眸,大踏步的朝这木盆、石碑走近……
石碑破土依旧发出“咔咔”的声响。
曹休也瞪大了眼睛,他很好奇叔父要干什么?
“砰……”
却见曹操双手猛地抓住石碑,双拳用力,一下子将石碑从土壤中尽数拔出。
这个行为可惊呆了曹休,他心里嘀咕着,叔父曹操是真的刚,是真的不畏鬼神哪!
当然了,曹休哪里知道,曹操这辈子干的“不畏鬼神”的事儿可多了去了!
愣神的功夫,石碑已经从木盆中取出,曹操与曹休则不约而同的望向石碑之下,那木盆底部。
肉眼可见,石碑下的土壤是松软的,这证明什么?证明这石碑是陆羽特地种下去的。
而石碑下的是大豆……准确的说,是豆芽,这些豆芽将数千倍重量于他们的石碑给拱起来了……
这……
曹休还是一脸懵逼,目光始终望着那木盆……
曹操却已经喊出声音。“哈哈哈……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这一刻他想通了,曾经太平道那“天降石碑,启示苍生”的伎俩原来如此啊,这世上哪有什么鬼神学说,一切都是人为的!
搞明白这一切的曹操立时止不住的大笑起来,心头不住呼喊:“羽儿,好一个羽儿呀,你真的是解了为父的大难题了!”
“收纳三十万蛾贼的方略,竟是潜藏在这小小的木盆、石碑之下!你带给为父太多太多惊喜了!”
心头喃喃,兴奋之余,曹操的眼眸中莫名的多了一丝感伤。
可惜啊,没能早点遇见羽儿……
若是早个十年,不,哪怕是五年也好,想必天下局势,他曹操的境况决然大不相同。
“咳咳……”
激动之余,曹操竟不自禁的轻咳一声,每每想到羽儿流离在外十五载,他的心情就格外的沉重。
愧疚,羽儿越是出色,他心头越是愧意连连……
对于羽儿而言,能得遇蔡昭姬,那是在错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
可是对他曹操而言,没能早些寻到有如此麒麟之才的儿子,那是在对的时间没有遇上对的人哪!
好在,亡羊补牢,父子相聚,为时不晚!
“叔父这是在笑么?”曹休看曹操笑容复杂,忍不住问道。
曹操转过头,提起手在曹休的肩膀上拍了拍,继而指向石碑上的文字——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呵呵,以太平道的方法去对付这群被深深洗脑的黄巾贼子,当真再合适不过!
“文烈,你不是一直想要前线立功么?陆羽在这木盆里早就准备好了一道功勋!”
“哈哈,看起来,他是一早就琢磨着,把这份功劳交给你呀!”
讲到这儿,曹操朝曹休走近几步,声音刻意的压低了许多,细细的讲解起此间缘由。
起初,曹休听着还没觉得什么,可越是听下去,越是觉得振聋发聩。
乖乖……
之前,他曹休的期望不过是战场杀敌立功,纵然是理想状态下,能杀多少贼人?能立下多大的功勋呢?不过尔尔……
可现在……听过叔父曹操的讲解,听过陆羽这缜密的谋划,登时……曹休觉得他自己的格局小了呀!
这哪是一份普通的功劳,这分明就是一份盖世奇功。
让三十万蛾贼望风归附的盖世奇功!
“曹公……我……”
听过曹操的话,曹休愣住了,他的话语中都带着几分惊怖。
“去做吧!注意隐秘……万不可走漏风声。”曹操再度拍了拍曹休的肩膀。“现在,你能体会到,叔父将你安置在陆羽身旁的良苦用心了么?”
嘶……
曹休牙齿咬住嘴唇,这一刻他悟了!
为何叔父要屏退所有人?
为何陆羽公子提及,这小小的盆栽关乎兖州局势?
为何陆羽公子没有写信言明,而是借物提点……
陆羽公子是煞费苦心!
叔父曹操是良苦!用心哪!
这一刻,曹休突然觉得,在陆羽身旁做个护卫,也不错呀!
第三十九章 有案底的三十万张嘴!
陈留郡,卫府。
依旧是后院,依旧是那一方田亩前,十余天过去了,陆羽种下的大豆已经有了动静。
石碑破土,让整个卫府所有的下人都颇为惊骇。
谁能想到,小小的大豆在遇水后,长出的豆芽竟能够顶起数十斤的石块。
“羽弟?这就是你种出那豆子的力量么?”蔡昭姬望着眼前这些被豆芽顶出的石块,尤自满脸的吃惊……
这顶的,好大的力气呀!
“昭姬姐,所以我说,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羽眨巴了下眼睛。“书上只会记载大豆遇水会变成豆芽,却不会细细的讲解这豆芽中蕴藏着的巨大力量。”
陆羽细细的讲解起来……
古人嘛,都喜欢读死书,死读书……纵然是闻名天下的才女蔡昭姬也不例外。
陆羽做这“豆芽实验”,一来是确保前线“小伎俩”的万无一失,二来也要讲述给昭姬姐姐一个道理,让她的才情更多的可以“致用”!
“真想看看你这脑瓜里究竟藏了多少东西。”从惊骇的情绪中走出的蔡昭姬摸摸陆羽的脑袋。
陆羽也不躲闪,从小到大,昭姬姐就这样,动不动就是摸头杀,习惯了……
话说回来,小时候“不懂事”,陆羽还经常摸昭姬姐姐的……咳咳,现在想想,竟莫名的有些怀念呢!
就在这时。
“蔡琰姑娘,陆羽公子,看起来我们叔侄来的不是时候啊!”
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传来……
陆羽都不用寻声去看,遥遥闻见一股“六神花露水”的味儿,就已经可以断定是荀彧来了,味儿依旧是那么冲儿……
“原来是两位荀先生。”蔡昭姬当先款款行了一礼……
荀彧、荀攸回了一礼,旋即目光望向那十余枚破土而出的石块。
“看来……这是大功告成了。”荀彧一缕胡须。“陆羽公子种下这一片大豆,三十万黄巾军归降曹公的果实已经在路上了,可喜可贺呀……”
嘿,被他看穿了。
陆羽眼珠子一转,果然荀彧是聪明人,一眼就看穿了自己的小伎俩。
不过也是,陆羽对古人向来心存敬畏。
若不是知悉了这段历史的进程,陆羽可不会认为,他能像荀彧、荀攸这般睿智、聪颖!
“今日两位先生来此,多半不是为了为了探问这石碑破土吧?”
“那……可是为了三十万黄巾望风归降之事?”
陆羽主动开口……
“正是!”荀彧点了点头,他的心思终究是逃不得隐麟的眼睛。
“荀先生是担心?三十万蛾贼不降?”陆羽接着问……
“不,我恰恰是担心,他们降了以后呢?”提到这个问题,荀彧的脸色变得严肃了许多。“有这天降石碑,三十万蛾贼必定望风归降……”
“可是,他们降了之后呢?这三十万黄巾军如何安置?”
“这可是三十万张嘴,况且还是有‘案底’、‘造过反’的三十万张嘴,且不提,他们每日消耗的粮食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些蛾贼,兖州官民能信任么?”
聪明人讲话不喜欢弯弯绕绕,荀彧是带着问题来的,索性开门见山,将问题全部抛出。
当然,黄巾军安置的问题,纵然是现在的曹操也还未想到……
但,荀彧多敏锐,走一步,他往往要算到之后的三步!
要知道,自古以来,安置降兵从来是一个大难题。
说好听点,这是三十万人,说不好听点儿,这就是三十万需要衣食住行,需要吃喝拉撒……并且,还随时有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
一个处理不好,本就不富裕的兖州粮食会被掏空,甚至……兖州境内都能发生兵变。
赔了城郡又折兵,得不尝失!
这也是为什么,古时候,很多名将喜欢杀降。
所谓杀降不祥,可在粮食、补给、民心、稳定的大前提下,纵是名将也是别无选择。
“陆羽公子这三十万黄巾的安置有何高见呢?”
荀彧眼眸凝起,语气间格外的严肃,荀攸则是竖起耳朵,很期待“隐麟”提出的安置之法。
……
……
兖州,一晃,从“盆栽”运抵至曹军营寨起,已经过了足足十日。
这十日,官兵突然放缓了对蛾贼的“游击”、“骚扰”,这让几乎处于崩溃边缘的三十万蛾贼长长的呼出一口,总算是能睡个好觉了。
同样的,他们也放缓了撤出兖州的步伐,他们琢磨着在观望一下,保不齐会有转机。
然而,十日间,转机没有出现……怪事儿倒是出现了一箩筐。
五、六天前,一些黄巾军士照例去农庄向当地的农户“借”一些粮食,说是“借”……其实就是换一种形势的抢。
原本一切都很顺利,恰恰是在出村的过程中,忽然被村口一块凸起的石头给绊倒了。
原本这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怪就怪在,这里本来并没有什么石头。
黄巾军士经常来这儿,哪里有石头,哪里有木头,甚至是哪里有花花草草都清楚得很,更何况一块凸起在村口路中间的石头呢?
纵是这样,黄巾军士也没有在意。
但第二天,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黄巾军士再度来村落“借”粮时,他们发现,昨天的那块儿石头从地里冒出来了。
于是,这些军士急忙回去头目禀报,黄巾头目以为是巧合,依旧没有在意。
直到第三天,黄巾军士专程赶去村口,结果发现,石头再次高出了一截,并且上面还有字。
当然了,黄巾军士并不认识上面的字,于是跑回去再度禀报头目……
这就不得了了!
原本而言,路上出现一块石头也就是平平无奇,但……现在,关键的问题是,石头竟会自己长出来,还有最奇怪的,上面还有字?
黄巾头目带着大量的黄巾军士去一探究竟……
果不其然,石头是从地缝里长出来的,上面的“字”,头目并不陌生,是“天”,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天”字。
这就玄奇了……
越来越多的黄巾军士、黄巾家眷听说这件怪事纷纷赶来这村口围观,黄巾军本就信奉“太平道”,对鬼神之说更是深信不疑,又有谁敢动这块石头?
一些黄巾头目驻足沉思,像是想到了什么,昔日……他们加入黄巾军时,不正是村口拔地而起的一块碑文,上面写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嘛!
难道……
如今的石头破土,是上苍新的指引?
为了探明此事,大量的黄巾军士就守在这村落中,他们均等着下一日这石头还会不会再长出一截?
这一夜,整个三十万黄巾军士——彻夜难眠。
第四十章 我理解不了,但大为震撼
细雨绵绵,兖州的秋季素来多雨。
天色蒙蒙亮,无数黄巾军士就自发的从营寨走出,去村头看石头。
不出所料,石头又长出来了许多,而且变得更大了,俨然这就是一块破土而出的石碑……
映入眼帘的,在“天”字下,又多出了一个字,这个字一出来后,让所有黄巾军士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有读过书的吟出了那个字——命!天命的“命”!
在底层农户的眼中,“天命”二字这基本上已经坐实了这石碑是自天而降,上苍指引!
事关上苍指引,所有人都变得紧张了起来。
而与此同时,在周遭其它村落内,也有黄巾军士发现了相同的石碑,破土而出,上书“天命”二字!
要知道,上一次天降石碑,上苍指引出的十六个字——“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改变了多少底层民众的命运?
不夸张的说,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汉王朝的命运!
而如今,时隔十余年,地里竟又长出了许多碑石,虽然还只有两个字,但是单单“天命”二字已经足够唬人了。
出了这么大的事儿,这么多黄巾军士看在眼里,想瞒肯定瞒不住,不出一日,整个兖州全都知晓,议论纷纷……所有人都在猜测着石碑接下来的字是什么?
这下……
黄巾军选择将营寨就地驻扎在这些村落,更是将方圆数里完全封锁,周围的百姓谁也不允许出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