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关陆羽的。”荀攸朗声道。“近来驿馆守卫经常提起,说是陆羽公子托曹休将军将一个木盆送往前线,还说这木盆关乎兖州局势,关乎三十万蛾贼的归附。”
  “木盆?”荀彧脚步一顿。
  “没错,听说这木盆内种植着大豆,我托人去卫府打探,才知晓在土壤中埋着的不止大豆,大豆上还有一块碑石,上面有蔡琰姑娘亲笔撰写的几个大字。”
  唔……
  荀彧眼珠子转动。
  大豆、碑石、大字?
  这是要……破……
  将这三个关键词联系在一起,荀彧猛然间想起了什么。
  他立时开口。“怪不得,近来卫府仆人有言,说陆羽公子在种植大豆,此事果然当真,昨日我还在揣测其中缘由,公达提起这碑石,倒是让我恍然大悟了,原来如此啊!”
  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荀攸急忙望向荀彧,眼眸中有些好奇。“叔父可是意识到了什么?‘隐麟’将‘木盆’送往前线曹公那边,又是为何呢?”
  “哈哈哈……陆羽啊陆羽……”荀彧一缕胡须。“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这种下的哪里是豆子,分明是三十万黄巾军的心哪!”
  唔……三十万黄巾军的心?
  荀攸敲敲脑门,他有些搞不懂了……怎么陆羽这边故弄玄虚,就连叔父也变得神神叨叨了起来。
  看到荀攸这副满是疑窦的表情……
  荀彧环视周遭,确定没有人偷听后,方才解释道。“公达自无法体会,这事儿还要从我昔日任‘守宫令’时说起,‘隐麟’此举乃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若要细讲,不妨,公达先听我讲述一个故事……”
  “这是昔日黄巾起义时,太平道‘大贤良师’张角为了让教众信奉‘黄天’而布下的一个阴谋,或者说是小小的伎俩!”
  “这中间,恰恰是豆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就是这小小的‘豆子’俘获了数百万黄巾贼众之心!让他们心头油然升起那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第三十七章 隐麟才露尖尖角
  黄巾起义的那几年,荀彧曾任朝廷的守宫令。
  正常来说,守宫令是掌管皇帝御用的笔墨、竹简,还有尚书府“诸财用”、“封泥”等等。
  便是为此,许多各地的奏章、文书,荀彧均看到过。
  其中,有一封文书,就上奏了一件怪事。
  那时候的张角为了让信徒们相信他有仙术,相信黄天将取代苍天,除了进行“符水治病”、“符咒驱邪”这类“心理暗示”的把戏外,还特地弄出一些让人信服并且广为流传的事迹。
  比如,他派大量的黄巾头目、太平道徒到地方宣讲教义,当地的居民原本都是老实的农户人家,一开始自然是不信这个。
  但恰恰,因为一件怪事,使得“黄天取代苍天”这个观念一下子深入底层人心。
  这怪事,就是石碑!
  无数村落的田地中凭空长出来了一节石碑,偏偏石碑上还有字,随着一天天的变化,从地里长出来的石碑越来越长,而上面的字也越来越多。
  到最后,十六个大字清晰可见,振聋发聩——“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一下子,所有农户都吓尿了,认为是上苍的指引……
  于是乎,大量的农户开始信奉太平道,开始相信黄天将取代苍天。
  一来二去,这种观念也就深入到每一个黄巾军士、太平道徒、底层农户的心里,根深蒂固,时至今日……也依旧不能动摇!
  荀彧将这中间的故事向荀攸娓娓道来。
  荀攸听在耳中,连连点头……好一招阴谋诡计、俘获人心的妙法,成效斐然哪!
  “叔父的意思是?黄巾头目主导的这‘石碑破土’与大豆有关……”荀攸接着问。
  “正是!”荀彧颔首。“昔日陛下好奇此桩事件,曾派我去司隶附近的村落调查。
  当地农户相信这鬼神之说,自是不敢触碰这石碑,生怕引来‘天罚’。”
  “我却派人撞倒了这些石碑,也正因为这样,才看到了石碑之下隐藏之物,也是其破土而出的根本缘由。”
  讲到这儿,荀彧顿了一下,荀攸则瞪大眼眸,很是好奇荀彧接下来的话语。
  “叔父,这石碑下究竟有何物?”
  “豆子!”荀彧脱口道。“准确的说应该是豆芽,石碑下太平道徒埋下了大量的豆子,豆子遇水就会发芽,变成‘豆芽’,而豆子发芽的过程会形成巨大的力量。”
  这……
  荀攸还是不解。“豆子微小,纵然发芽,又能够撼动石碑?让石碑破土么?这需要的力量何止是百斤之重?”
  “公达,你熟读兵法却对这农务一窍不通。”
  荀彧解释道。“生长在地底的植物在生根发芽之后,破土而出的过程均会形成巨大的力量,千万不要小觑这一股力量,悬崖峭壁的石缝间一样能破土而出,成为苍天大树!”
  “故而,石碑破土,所谓的‘上苍指引’也就不奇怪了……”
  讲到这儿,荀彧脑袋抬起,眼眸深邃的望向“卫府”的方向。
  “也难怪‘隐麟’要在卫府后院种植大豆,想来他定是也在其中埋上石碑、石块,他是要验证‘豆芽’的无穷力量,从而确保俘获三十万黄巾之事……万无一失!”
  霍……
  恍然大悟。
  这一刻,荀攸懂了,全懂了。
  果然是术业有专攻,换做是一心扑在兵法上的他,怕是这一辈子也无法体会这大豆、豆芽的妙用。
  “叔父,这么说……隐麟之所以要将木盆运往曹公那边……也是为了……”荀攸下意识的脱口。
  “嘘……”哪曾想,荀彧直接比出食指,示意荀攸不要多言,更不要大声说话。
  荀攸当即会意……
  昔日黄巾头目可以用这石碑破土的方式收揽人心,将“黄天救世”的景象镶嵌于底层农户心头!
  同样,今朝的曹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击破黄巾军心头的固有观念,黄天可以救世,他曹操也可以救世,只要这豆芽能顶起石碑,想是谁救世?谁就能救世!
  荀彧琢磨着,之所以陆羽没有写信直言,反倒是要借“大豆”、“木桶”的提示让曹操自行领悟,这多半是因为……此举,陆羽要做到绝对的隐秘,不能走漏风声。
  也只有这样,接下来的石碑破土,苍天指引,俘获三十万黄巾贼众之心才会变得理所应当、顺其自然!
  真的就是,好戏即将上演了。
  此间,荀彧算对了大半,不过唯独一点,他想多了。
  直言献策也好,隐晦提示也好,陆羽其实根本没想那么多弯弯道道……他就是琢磨着,在曹营万事不能太“高调”了,历史上许攸、杨修之死历历在目啊……
  万事“不张扬”总是没错的,谁不喜欢一个谦逊、有礼翩翩美少年呢?
  再说了,曹操是聪明人,很多事情一点就透,没必要把他当成个“二傻子”似的!
  “叔父,侄儿觉得咱们这兖州,觉得曹公这儿是越来越有趣了!”荀攸笑着说道。
  “哈哈……”荀彧依旧一缕胡须。“有隐麟在,的确有趣多了……”
  “走……去卫府后院看看,保不齐,隐麟种下的那些石碑已经破土而出了。”
  言及此处,荀彧的眼眸中闪过一抹耐人寻味的光芒。
  诚如昔日月旦评对隐麟的评价那般——“得隐麟者,可得天下。”
  呵呵,曹操还真是幸运哪。
  他们颍川才俊也算是颇为庆幸吧?
  至少,没有与隐麟为敌!的确值得庆幸。
  ……
  ……
  前线军营,中军大帐。
  “淅沥沥……”
  浇水的声音不断响起,曹操与诸位将军去巡视军营了,整个中军大帐,唯独剩下曹休一人。
  他在浇水……给这“盆栽”浇水,一天两次,从未间断过。
  话说回来,就是对女人,他都做不到“一天两次”这么上心!
  “唉……”
  望着盆栽,曹休摇了摇头,他很想哭。
  看着同营的骑士战场立功,砍下一个又一个蛾贼的头颅,原本他手下的十夫长都已经晋升为百夫长了,曹休是欲哭无泪呀。
  这样的日子,还有多久才能到头?
  有那么一瞬间,曹休真想搬起这木盆,将这“盆栽”砸成稀巴烂……他从吴地千里来投叔父曹操,可不是来养花、种豆的,他要建功立业,光耀门楣呀!
  但,终究理智战胜了冲动……“盆栽”虐他千百遍,他依旧得待这盆栽如初恋。
  “陆羽啊陆羽,我真是信了你的邪……”
  嘟囔着一声抱怨。
  就在这时。
  咣、咣……轻微的声音传入曹休的耳畔。
  声音很清脆、很明显……
  曹休左右环顾,中军大帐,除了他这个“养花匠”,哪里有什么人影?
  “咔、咔。”
  又是两声轻微的细想,乖乖……难不成活见鬼了?
  曹休努力的让自己镇静下来,他的眼眸顺着这不间断的、细微的“咔咔”声望去……
  这不望还好,一望之下……
  只见原本的盆栽中“土壤”像是被什么给顶了起来,紧随而至的……是……是一块石头,不!准确的说,应该是一块石碑的一角破土而出。
  大有一股“石碑才露尖尖角”的既视感……
  究是一贯勇武的曹休,此刻整个人是懵逼的,什么情况……石碑?从土盆里冒出来了?活见鬼了,真的是活见鬼了……
  古人本就敬奉鬼神,石碑破土,还有比这更玄奇的事儿么?
  “嗖……”的一声,曹休快步逃出中军大帐。
  一边跑,一边询问大帐周围的甲士。“曹公呢?曹公呢……木盆里见鬼了!”


第三十八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曹操是夜晚时才归来,今日的“游击”效果不错,又缴获了蛾贼不少辎重,虽大多是一些农具,总是聊胜于无。
  可……刚刚到军营,就听闻大帐内“活见鬼”了……那“盆栽”中竟是莫名其妙的冒出一块石碑。
  “嘶……石碑?”
  曹操登时想到了什么,这石碑,有点熟悉啊。
  他不敢停留,急忙快步赶至中军大帐。
  此时此刻,大帐内围满了人,曹仁、夏侯渊、李典、曹休,大家均围拢着那“盆栽”……没有人敢上前一步。
  毕竟这鬼神之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若不小心触碰了,遭受“天罚”可就大大不妙了!
  顺着大家伙儿的目光,曹操的眼眸也望向那盆栽,只见一个石碑破土而出,已经探出有一寸的高度,上面还有一行篆体小字——“以彼之……”
  什么鬼?
  曹操揉了揉眼睛,当即提起了几分精神,喝问道:“这是何故?”
  “曹公……”曹休如实解释:“是陆羽公子命我运来的这盆栽……今日浇水过后,莫名其妙……上面的土壤翻开,从土壤中……一块石碑破土而出,已经露出了一小截!”
  曹仁也适时补充道:“单是石碑破土也就罢了,偏偏这石碑每几个时辰均会向上蠕动一分,石碑上的字迹也开始依次呈现,说是妖法吧又不像,可按照常理去分析,哪有石碑自己破土的?”
  言及此处……
  “咔咔……”
  清脆的声音再度响起,曹操下意识的后退一步。
  其他人倒是淡定的很,这石碑每隔几个时辰就会长高一点儿,比“大姨妈”来的都准时,已经见怪不怪。
  这……
  曹操眼眸睁开,肉眼可见,这石碑真的在“蠕动”,动作很慢,可确实像是被什么东西给顶起了一般。
  曹操不自禁的凝眉,“咔咔……”清脆的声响还在持续,不断的有土壤翻出,而石碑向上了整整半寸……石碑上的第四个字跃然呈现“道……”——以彼之道的“道”!
  “石碑破土,好熟悉啊!”
  曹操心头喃喃……这一刻,他回忆起了什么……
  整个中军大帐,曾参与过剿灭黄巾的唯独他曹操一人。
  也唯独他知道,太平道在乡间传道时,田间总是会莫名其妙的长出一块石碑,那个石碑远比这木盆里的石碑要大得多,故而,少则五、六日,多则十余日才会完全破土……
  而其上往往书写十六字——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那时的曹操还琢磨着这事儿有些诡异,保不齐是贼首张角修炼的那《太平道术》中的妖法?
  但……现如今,同样的一幕浮现于眼前,且是羽儿部署,那么……足以证明这不是妖法,是人为的……
  “子孝、妙才、曼成你们都出去,不许任何人靠近这大帐,也不许这石碑破土之事传扬出军营。”
  曹操当即吩咐。
  “喏!”曹仁、夏侯渊、李典拱手领命,虽不明所以,可曹操之言他们向来奉若神明,当即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