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昭姬拗不过这个小弟……
只好离开洛阳,带着陆羽远赴徐州。
也正是因此,躲过了董卓祸乱京都,南匈奴南下劫掠……
“五年多都没找到爹爹,害昭姬姐姐风餐露宿的,姐姐不会怪我吧?”
陆羽的脑袋凑到蔡昭姬的面前,姐弟间特有的亲切话语响起。
“风餐露宿?”蔡昭姬轻轻摆手。“咱们哪里风餐露宿了?”
“有你这聪明的脑袋瓜,还有那匪夷所思的洞悉力与判断力,凡是咱们所到之处,无论是县丞、郡守、州牧,哪个不是热烈欢迎,赠予粮食、盘数……”
“他们所图的不过是你口中那‘泄露天机’的话语!”
“你可知道,世人都称呼你为什么?”
“什么?”陆羽好奇的反问道。
其实,他什么都知道,只是……他愿意听昭姬姐姐去讲。
“先是有人称呼你为‘幼麟’,又有人改为‘隐麟’,月旦评更是提出——得‘隐麟’者可安天下!”
蔡昭姬看着陆羽,笑着说道。“羽弟不过十五岁,这名头可是足够响彻呢……”
“这寻父之旅,听起来像是一路披荆斩棘,实际上,不过是咱们姐弟间的游山玩水罢了,倒是没有半点风餐露宿的感觉呢。”
“只是可惜,五年多了,你这爹爹还是没有寻到。”
呵呵……
听到这儿,陆羽就“呵呵”了。
是不是寻到那个渣男的“便宜爹爹”重要么?
一点也不重要!
他只是编个借口把昭姬姐姐领出洛阳那个是非之地罢了!
在陆羽为数不多有关亲生母亲的记忆里,他只知道,他娘姓陆,他是随母姓。
至于缘由……
是因为十五年前,那个母亲不愿吐露姓名的“渣男”爹爹一去不回!
除了胸口佩戴着的那枚刻有“吉利”二字的玉佩外,陆羽对所谓的渣男爹爹一无所知!
之所以要坚持寻找他,是因为,陆羽琢磨着这种渣男必须好好惩罚!
为亲娘,也为险些葬送于兵荒马乱中的自己出一口恶气!
“缓缓再找吧……有昭姬姐姐陪我,早晚能找到的!”
见陆羽这般讲……
蔡昭姬也陷入沉思……
她从来对这个小弟是言听计从。
似乎……他有着超乎这个年龄的智慧!
对天下局势的发展、判断……有着“妖孽”一般的精准!
特别是在董卓一把火焚烧了洛阳,南匈奴左贤王趁势劫掠,将许多洛阳城的女子掳到匈奴的之后……
蔡昭姬对陆羽已经不单是“言听计从”,甚至变为“依恋”!
她不敢想象,若不是羽弟缠着她南下寻亲,她蔡昭姬会不会也成为被南匈奴人掳走的其中一个可怜女子?
塞外,胡地!
蔡昭姬从书上看到过,胡人会把汉族女子关入羊圈当成生育工具一般任意蹂躏、肆虐!
这些被掳走的悲惨女子怕是一辈子也回不到中原了吧?
每每想到此处,蔡昭姬心头就是一阵后怕。
甚至眼眸中饱含泪花,也正因为此,别看年长几岁,可蔡昭姬素来听羽弟的。
而这位弟弟对时局的判断,至今为止——全对……
想到这儿……
蔡昭姬继续问道。“小弟,这次何故放弃寻亲,执意要回兖州呢?难道,当今乱世……兖州比徐州更安全么?”
第三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
兖州比徐州更安全么?
蔡昭姬满脑门问号,她好奇的望向陆羽,很期待答案。
“昭姬姐姐难道忘了,现在的局势是群雄割据,天下大乱。”陆羽眨巴了下眼睛。“这个时候,再在外面寻亲太过危险,当务之急,是要寻一个安全的地方。”
“安全?”蔡昭姬俏眉一蹙。“明明是徐州更安全一些,徐州在陶谦的治理下,百姓富足,路不拾遗,境内更是未有黄巾贼的叛乱,而兖州……”
提到兖州,蔡昭姬长长的呼出口气。
“不是刚刚得到消息,兖州牧刘岱被黄巾贼杀死,各个郡县乱成一团,那里黄巾贼闹得最是厉害,应该是最危险的地方呀!”
蔡昭姬大眼睛连连眨动。
陆羽则是小脑袋轻点。
这些年,昭姬姐姐常伴左右,于局势的判断倒是进步了不少。
不过。
“昭姬姐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徐州牧陶谦不过是一只纸老虎,一碰就溃!真正的英雄绝不会出现在安逸之所,而是会出现在最复杂的沼泽与泥泞之中!”
“沼泽?泥泞?英雄?你是说……兖州与曹操?”蔡昭姬反问。
她知道。
此前,羽弟在与曹氏族人的交谈中,就提到过,曹操的破局之策就在兖州。
换句话说,弟弟早已笃定,刘岱之后的兖州氏族与百姓公推选出的兖州牧就是曹操。
“一下子就被昭姬姐给猜到了。”
陆羽咧嘴一笑。“昭姬姐就信我这一次,在这乱世中,没有哪里比兖州,比曹操的地盘更安全了!”
说实在的,陆羽也不想投靠曹操。
毕竟曹操的某些爱好,陆羽还是颇为不耻,且深恶痛绝的。
但,他一个十五岁的年轻男人,带着一个二十岁的黄花大闺女,还能去哪呢?
投刘备,陆羽怕这一双腿受不了十几年的颠沛流离;
投袁绍,那就是个深渊巨坑,正确的意见从来听不进去;
呵呵,与其去投奔其它的诸侯,早晚凉凉,还不如一开始就抱对大腿。
再说了。
曹操对黄花大闺女也没啥兴趣,昭姬姐姐和曹操还是有些旧交的。
凭着这层交情,他与蔡昭姬在曹营也能够获得更多的礼遇。
想到这儿,陆羽接着开口。
“我记得姐姐与曹操还是兄妹呢?不是么?”
“倒是兄妹,我唤他一声兄长,可……那都是小时候了。”
蔡昭姬语气突然变得哽咽了起来。
似乎有些难言之隐。
说起来,因为父亲蔡邕曾是曹操太学老师的缘故,蔡昭姬与曹操也算是旧识。
可蔡昭姬总觉得曹操这个人很不靠谱,这些年在朝廷,在官场上做的事儿简直是超乎常理、匪夷所思。
任洛阳北部尉时,铸五色大棒棒打权贵,把十常侍得罪了个遍;
顿丘令时,颁十罪疏,还百姓青天,却得罪豪门权贵;
十常侍得势时,刺杀十常侍之首的张让;
董卓权倾朝野时,假借献刀……刺杀董卓!
蔡昭姬对曹操评价简直就是三个字——愣头青!
投奔这么一个愣头青的兄长,真的靠谱么?
短暂的,她生出了一抹质疑,不过很快,她的眼珠子一定。
羽弟从没有算错过,他说投奔谁,必定是细细思虑过,且正确无误的!
“罢了,弟弟说去哪,咱们就去哪……”蔡昭姬拍拍陆羽的肩膀。“曹营就曹营吧,多少还有些交情,总不至于亏待了弟弟!”
闻言,陆羽颔首。
他又想到了什么,急忙提醒道。
“昭姬姐姐,去归去,可你千万不能把我‘隐麟’的身份泄露……”
“月旦评的评判太过响亮,若然其它诸侯得知我在曹营处,无论是曹操还是兖州都会成为众矢之的的!”
噢。
蔡昭姬觉得有理,“还是弟弟想的周全,只是,既是去曹营?弟弟难道不打算献策给兄长么?”
“这个嘛。”陆羽眼珠子一转。“献策不献策的以后再说吧,权且看昭姬姐姐这位兄长表现如何咯?”
讲到这儿,陆羽的嘴角微微的扬起,露出一抹狡黠的笑意!
在他看来。
除了去曹营更安全一些外。
随着曹操势力的做大,他还可以顺道去继续查查那个“渣男”便宜老爹的行踪,这种抛妻弃子之人,不能轻饶啊!
哼。
陆羽心头喃喃,若是让他知道到底是谁?一定给他点儿颜色瞧瞧……
渣男渣到他陆羽亲娘头上来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替九泉之下的老娘也得出这口恶气。
……
……
同年九月,在隐麟的指引下。
曹操联合陈留太守张邈,济北相鲍信,兼之暗中部署,被公推为兖州牧,统领兖州一境。
整个过程,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总之……出乎寻常的顺利!
只是。
真的当上了兖州牧,有了更大的地盘,更多的兵马后,曹操也有了更多的烦恼。
前任兖州牧刘岱留下了一个积贫积弱的兖州。
军资、兵力均是捉襟见肘。
境内,三十万黄巾贼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攻破城郡。
境外,更是有袁绍、袁术、董卓的觊觎。
强敌环伺,曹操愈发的渴望再能够再度获得“隐麟”新的指引!
他也更加意识到了,所谓谋定而后动中,“谋”字的重要性。
为此,曹操在一干谯沛兄弟间召开了一场会议,会议的核心唯独两个字——“求贤”!
“大哥,我已多方探查,均未寻到隐麟的踪迹……”曹仁眉头高高的凝起,一筹莫展。“似乎……自打他与那女子离开徐州后,坊间再无他的消息!”
闻言,曹洪挠挠头。“早知道‘隐麟’这般睿智,咱们当初绑也把他绑来,若是他为别人所用,那……”
“子廉!”不等曹洪讲罢,曹操严厉的斥责道。“再这么胡言乱语,军法处置!”
“算起来,隐麟是咱们的恩人,若不是他的破局之策,我等还屈居于东郡一境之地,做袁本初的看门狗,从今往后,诋毁隐麟的话,不要再说了。”
这话脱口。
曹洪浑身一哆嗦,在他印象中,大哥还从未因为一个外人如此责怪族人。
“大哥,俺就是说说,俺也知道这隐麟是咱们的恩人!”
“好了……”曹仁适时站起,转移话题,也算是帮曹洪解围。“大哥,暂时无从寻觅‘隐麟’的踪迹,可……兖州诸多军务、民务刻不容缓哪!处处都需要贤才坐镇!”
唉。
曹操无奈的一声叹息。
显然,他是因为寻不到隐麟而惆怅不已。
至于贤才嘛。
“罢了,就按我之前提到的,颁布第一道‘求贤令’,以兖州牧的名义募集天下英才!”
“此外,子孝,你亲自去军中,看看能不能找出一批聪慧之人。”
“求贤……咱们不能只坐以待毙,也可以培养一些。”
成为兖州牧后,曹操越是感受到人才的重要性。
莫说隐麟这样经天纬地的人才。
纵然能多来几个饱学之士,也能帮着分担下他肩上的担子。
求贤令与培养贤才,刻不容缓。
一州州牧,这担子可不轻。
第四章 屡立战功,虎狼之营!
兖州,陈留郡,谯沛军营。
曹仁奉曹操军令,来军营挑选人才,一整个上午成效甚微,眼前的这处营寨,已经是他查探过的第七个百人团。
说起来,此间军营乃是夏侯渊统领的军团。
这些兵勇,是追随夏侯渊前来投奔曹操的,夏侯渊人称尚义奇男子,他手下的兵勇亦是忠勇可当,堪称曹操最信得过的兵团!
更可贵的是,这支兵团均是骑兵,是曹操麾下为数不多的一千余骑。
只是,曹仁尤自不住的摇头。
“唉……大哥要选能治理州郡的可造之材,但可造之材怎么会出身行伍呢?大哥这次还是太想当然了。”
刚刚想到这儿。
“哒哒哒……”的马蹄声响彻在耳畔。
一百骑士与校场开始了操练阵型。
曹仁对军阵也有些钻研,忍不住驻足看了起来,算是检验下夏侯渊带的兵成色如何?
这不看还好,一看之下,曹仁眉头一蹙。
这百人骑士使用是什么战法?
好奇怪啊!
按理说在战场上,骑兵纵横往返,所倚靠的是速度带来的冲击力,以此冲破敌军阵型,分割战场,给予敌人致命打击。
可……
眼前的这支骑兵,每每冲锋点到即止,以外围骑射为主,偶尔的冲锋,也是只要赚到一点点便宜,马上就撤回,这种打法倒是有点儿像“白马义从”的游击、骚扰打法?
十八路诸侯讨董时,曹仁曾有幸见到过那支闻名幽州的“白马义从”,他们之所以游击战法厉害,是因为每一个“白马义从”擅长骑射,弓马娴熟,且军团配合格外的默契。
那时候曹仁就与大哥曹操议论过,打造一支曹营里“白马义从”的可行性。
只不过,最后的结果是否定的,白马义从在对西凉兵时效果并不好。
或许,他们只擅长与同为轻骑的胡人作战,再加上谯沛武人擅长的是正面冲锋,最不擅长的是迂回骑射,打造这么一支游击为主的骑射军团,太过理想化了。
但,眼前的这支百人骑队,倒是有那么点意思。
虽然,配合还不至于达到白马义从那般互相援护,默契无间,但……百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