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被荀彧这么一提醒,曹操的好奇心还真的被调起来了,羽儿“游击战”理论是精辟,是别具一格,可真的作用于战场上,效果几何?谁也不敢随意判断!
尽管曹操对儿子是充满了信心,可终究羽儿还小,不过十五岁,对于变幻莫测的战场局势,他缺乏阅历啊!
或许……“游击战”中的一些点儿、一些细节上还是会存在纰漏。
想到这儿,曹操的眉头微微的凝起,眼眸则不自禁的隔着窗子,望向东北濮阳城的方向。
心头不住的喃喃……
“游击战,子孝、妙才那儿……战况究竟如何呢?”
当然,曹操的眼眸根本看不到濮阳城,也不会知晓那边的战事,眼前唯独可见的是陈留郡那高耸的北城门。
以及那些被寒风吹拂,冻得脸色僵硬,钻在门洞里,缩着手清查出入城人流的守军。
却就在这时……
城门之外的官道上,马蹄声急促的传来。
这使守军们骤然打起精神,却见得尘土飞扬,那尘灰中,一人一马的身影犹如鬼魅一般钻出,马上的骑士显然很疲惫,身子也像是被冻僵了,可他的表情却是激动连连,亢奋连连……
随着马蹄声越来越近,曹操看清楚了马上的骑士,是曹休,是他曹操的族子,曹洪的亲侄儿曹休!
昔日曹操陈留起兵,号召天下英雄讨董时,身处吴地的曹休不远千里来投,曹操曾称赞他为“千里驹”。
如今,二十岁的曹休已经是谯沛军团中的一员,身为百夫长,前途不可限量。
此番,接到任务,随曹仁将军一道驰援濮阳城。
可……算下来,一天一夜,纵是急行军,他们最多也就只能赶到濮阳城吧?
怎么,曹休单人匹马回来了?
总不会是遇到埋伏了吧?
心念于此,曹操的眉头一锁……
却见得曹休直接朝驿馆赶来,显然,守在驿馆门前的亲卫暴露了曹操的位置。
“曹公,曹公……前线急报,前线急报!”
隔着驿馆的大门,曹休大喊!
……
前线?急报!
曹操鞋子都顾不上穿,忙不迭的下驿馆去迎曹休。
荀彧、荀攸也急忙跟上,区别在于,他们是儒生,重礼仪,鞋子还是必须要穿上的。
“文烈?可是濮阳出事了?妙才、子孝那儿出事了?”
尚在楼梯时,曹操就大喊道。
好兄弟鲍信之死就在不久前,曹操可不愿意再经历这与兄弟的天人永隔。
此时,曹休则急忙禀报。“曹公……濮阳无虞,是我军在北上的途中遭遇到十余万蛾贼!”
这话脱口,曹操的心情“咯噔”一下,真的是中了埋伏么?
难道,蛾贼……也会用计?这是围魏救赵?
他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难看……
但,这一抹难看的脸色仅仅持续了不到十息的时间,曹休接下来的话接踵而出。
“大捷,前线大捷!”
“曹仁将军、夏侯渊将军、李典将军兵分三路,日夜不停的‘游击骚扰’蛾贼大军,蛾贼大军疲于抵抗,疲惫不堪,军心大乱……如今损兵千余,仓皇逃窜,留下的辎重数不胜数!”
“三位将军趁势一路追击,依旧是不断‘游击’、‘骚扰’,蛾贼大军苦不堪言,俨然……就要处于崩溃的边缘!”
曹休语气虽急,可声音不大……但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传出,却是犹如雷鸣!
曹操的眼眸徒然瞪大,“好,好!”一连两个好字,兴奋之余的曹操一拳拍在的门框上,因为亢奋而呼之欲出的力量使得门框也在颤动不已。
赢了,打赢了……
这还是他曹操在兖州境内对抗黄巾军的首次大捷,终于……打赢了!
曹操内心中悸动不已……
不过很快曹操发现……比这首次大捷更加重要的,是“游击战”……
羽儿提出的这“游击战”方略行之有效,且成效斐然……
“好,好样的啊!”
曹操止不住连连称赞。
这在曹休看来,是称赞几位将军,是称赞谯沛骑士,可事实上……他们想多了,曹操称赞的是那个不断给他带来惊喜的儿子啊。
第三十二章 双剑合璧,知难而降
机不可失,趁敌病,要敌命的道理,曹操最是清楚。
当即,就在驿馆门前,他向亲卫吩咐道:“传令下去,即刻起,整个兖州境内所有州郡官兵一分为三,全天候的‘游击’骚扰蛾贼,昼夜不停的进行会战!”
“每一次‘游击’只求小胜,不求大捷,军中纪律有功赏,有过罚,这一战平定黄巾,功名富贵就摆在诸将眼前!”
言及此处,曹操给亲卫递去一个眼神。
亲卫会意,当即取来他的甲胄,曹操也不顾一夜未合眼,亲批甲胄就打算巡视军营。
既然“游击战”的战略卓有成效,那么……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身披甲胄、巡视军营、明定赏罚、抚慰士兵!
然后,身先士卒,成为游击战的一员,鼓舞士气,率军出击。
在曹操看来……
兖州官兵与蛾贼攻守之势即将翻转,猎物这一刻终于要变成猎人了。
“曹公,侄儿熟悉路途,让侄儿引路……”
曹操浑身散发而出的锐气也让曹休的精神为之一振,数百里驾马而来,本是疲惫不堪的他猛然间眼眸睁大,浑身激荡起无穷的力量。
其实,曹休是意识到,此番曹操全力反击,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游击战行之有效,那平定蛾贼……这中间可有着大量的功劳,曹休已然迫不及待了。
哪曾想,曹操一摆手。“文烈,你星夜兼程本就疲惫不堪,此次,就莫要再出征了。”
“曹公,我……”曹休本想说,“我还能战……”
可话还没开口,就被曹操打断。“我交给你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去军营点五十名最精锐的甲士,护卫卫府!”
卫府?此言一出……曹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如今,游击方略可行,明明前线有更多立功晋升的机会,可……为何要他坐镇后方,还是护卫卫府呢?
这不是将满地的功劳拱手让人嘛?
诚然,卫弘是曹公的金主,更是兖州的名士,但也犯不上如此这般吧?
曹休敲敲脑门,他哪里知道,曹操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长公子“羽儿”呢!
让曹休护卫卫府,一来,可以保护羽儿的安全;
二来,可以让曹休……这个曹氏一族小一辈的杰出干将与羽儿更多的亲近一些,这在日后都是羽儿的助力啊;
三来,曹操觉得,曹休与羽儿多接触,保不齐对他曹休也是一个巨大的提升呢!
“文烈。”见曹休面露不悦,曹操拍了拍他的肩膀。“现在你还不懂,但,以后你就知道叔父的良苦用心了!”
“还有,若然卫府内传出什么信笺,你务必第一时间星夜兼程送来前线,文烈,叔父对你是委以重任,你可记住了?”
“曹公放心!”曹休拱手。“末将全都记住了!”
曹休如此回答,曹操颔首点头,对这个侄儿……他还是颇为放心的……
临行前,他不忘转身向荀彧、荀攸两位先生辞行。
“文若、公达,容曹某告辞!”
“剿灭蛾贼事关重大,我必亲自赶往,就不与两位先生闲谈了,待我归来之日必与两位先生再度秉烛夜谈、纵论时局、把酒言欢!”
闻言,荀彧、荀攸拱手拜别。“遥祝曹公凯旋得胜!”
其实,稍微大胆点儿,荀彧都想把“遥祝”两个字去掉,直接“曹公凯旋得胜。”
毕竟,在成效斐然的“游击战”战略下,在曹公亲批甲胄、赏罚分明的纪律下。
这一战……哪怕敌众我寡,哪怕战力悬殊,但,兖州黄巾之乱,必将一战而定!
……
“哒哒哒……”
随着曹操与一干亲卫的马蹄声渐行渐远,曹休颇有些垂头丧气,此战……这么许多功勋,似乎……也与他渐行渐远了。
这一刻,他觉得自己被针对了,被叔父曹操给针对了,被卫府给针对了。
但,谯沛军营军纪严明,曹操吩咐他守卫卫府,纵是不情愿……曹休也要完成任务。
“两位先生,容‘休’告辞!”曹休也向荀彧、荀攸行礼后,就往军营赶去。
望着曹操与曹休驾马离去的背影。
荀彧与荀攸彼此互视一眼……
“叔父觉得蛾贼必败是么?”荀攸好奇的询问。
荀彧一缕胡须。“公达,有‘隐麟’提出的这‘游击战’方略,蛾贼大败几乎是板上钉钉的,我现在倒不是担心蛾贼败,而是担心曹公胜……”
唔……这……
荀攸微微一顿。“叔父何出此言?”
论两军之中排兵布阵,荀攸远胜过他这叔父荀彧,可论大局判断,他自溃不如。
“公达你且想,曹公胜了之后呢?”荀彧适时反问……“公达怕是还没有看懂此‘游击战’吧,无论是曹公,还是隐麟,他们目的从来就不是剿灭蛾贼,而是拉拢蛾贼!”
讲到这儿,荀彧眼眸微眯,语气也变得严肃了一分。“三十万蛾贼,若然曹公能收为己用,那天下间强弱之势,怕是登时就要逆转了!”
收为己用?
这四个字一出,荀攸眼珠子一定,果然,他只看到了战略层面,却忽视了心里层面。
这“游击战”名为“剿”贼,实为“收”贼,叔父说的不错,三十万黄巾军,若然收为己用,那可是平定乱世的一大助力,甚至能直接影响到天下格局!
只是……
“叔父,这三十万黄巾来自青州,若然要降,他们一早在青州就降了,何必赶赴兖州呢?”
“纵然他们会被曹公的‘游击’战术打至崩溃,可除了‘降’之外,他们也可以再流窜入其它州郡。”
“要他们降,怕是比剿灭他们更难!”
荀攸的话算是一盆冷水,虽然冷,但却是客观事实。
古人嘛,都是有骨气的,何况是这群敢于造反的黄巾贼!“打不过就加入”,这种理论……很难出现在他们的身上。
荀攸这儿还在思索,反倒是荀彧“哈哈……”大笑起来……
“……文若,咱们就莫要操心了。”
“曹公不是说了么,隐麟通晓时局变化,陆羽善于人心博弈,这‘隐麟’‘陆羽’双剑合璧,岂会想不出让这黄巾贼‘知难而降’的计略。”
讲到这儿,荀彧拍拍荀攸的肩膀,“公达,咱们就拭目以待吧,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你、我与隐麟平日里也该多多接触下,他身上可有不少值得学习、请教的地方!”
“谨遵叔父教诲。”荀攸作揖行礼,儒家格外重礼节,特别是看重辈分儿。
言蔽……
两人的目光齐齐的望向城门外,遥遥的远方,也不知道……三十万蛾贼在面对兖州官兵全力以赴的“游击”战术时,会是何等的绝望?
对了……
几乎同是,荀彧、荀攸眼珠子一顿。
现在……隐麟又在干嘛呢?
一时间,两人不由得好奇了起来。
第三十三章 小小豆子,大大能量
陈留郡,卫府。
“拜见卫老,我奉曹公之命驻守于此,护卫卫府周全。”曹休将五十名甲士留在府门外,独自一人前来拜会。
他不知道陆羽这层缘故,故而以为,叔父曹操是在意卫老的安全,才如此“兴师动众”。
“噢……”卫弘轻轻的敲了下脑门,他很快体会了曹操的意思,“小将军,我卫府有两位贵客,既是护卫,那小将军千万护卫好他们的周全。”
……两位贵客?
曹休微微一顿,果然,叔父委派他来是有深意的,能让卫老称呼为贵客的人?可属实不多呀!
“卫老,末将可否去拜会下两位贵客。”曹休还以为是什么大人物……
毕竟他的叔父曹操交际甚广,良师益友极多……保不齐,就是“郑玄”这样名满天下,弟子数千的当世大儒,又或是许劭这样月旦评的品评人。
若是能得其指导,获得其赠言,必定受益良多。
有那么一刻,曹休能隐隐体会到,叔父曹操的“良苦用心”。
“拜会的话,倒是并无不可,只是……”卫弘看了看天,眼眸微微眯起。“今日两位贵客一直在后院一方田土间忙碌。”
“曹小将军想去拜会的话,直接去即可,只是就莫要带兵了,千万不要吓到他们。”
“这个自然。”曹休拱手……“曹休告退……”
说着话,曹休快步往后院前去。
此刻的他尤自感慨,这“贵客”当真深不可测,不问世事,却身处田间,返璞归真,属实大儒姿态。
儒生在大汉有着特殊的地位,拜见儒士,得格外恭敬才行。
……
反观,此刻的陆羽正在卫府后院的葡萄架子底下,舒舒服服的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