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需知,荀氏三若之一的“荀谌”还在冀州老大哥袁绍那儿位列高官,袁绍的势力又大,兵多、将广、粮草充足……他才是颍川才俊更明智的选择吧?
  似乎是看出了曹操的疑窦,陆羽补充道。
  “曹公多半在想,‘荀谌’在冀州位列高官,颍川才俊理应投身袁绍,谋取功名,缘何会来兖州呢?”
  问题抛出,陆羽顿了一下,见曹操竖起耳朵,他才朗声回答。“曹公必定知晓,袁绍麾下人才济济,身边的谋士有跟随他多年的‘汝颍门阀’比如许攸、郭图、逢纪、荀谌,也有新加入的冀州才俊,例如审配、沮授、田丰……”
  “在中层组织这一环,袁绍那儿……说是人满为患一点也不为过。颍川才俊多是聪慧之人,他们岂会不知道……与其去袁绍那边锦上添花,不如趁着曹公这边中馈乏人来此雪中送炭。”
  “荀彧与荀攸不过是敲门砖,若然曹公委以重任,那必定顺着这条颍川脉络,会获得一大批能力出众的谋略人才,而颍川才俊正是曹公成就王霸之业的第三块拼图。”
  陆羽的话有理有节,他看过太多有关“三国”时代的分析。
  其中,自然包括大量颍川才俊为何投曹而不投袁?
  少量的史学家认为,荀彧早早预判,袁绍终不能成大事,再加上曹操与袁绍尚处于同一阵营,故而投曹操也说得过去。
  可事实上,更多的史学家认为,还是因为袁绍那边人满为患,且派系复杂,让颍川才俊望而生畏,转而投靠派系更纯粹,也尚处于发展上升期的曹操……
  雪中送炭的情义,也能使得双方合作更加紧密,彼此更加的信任不已。
  此番陆羽对曹操的分析,是按照他认为正确的理论,看曹操的样子,俨然颇为受用。
  “陆公子这一席话,可是胜过我曹操读十年书!”
  曹操豁然而起……
  苦苦寻觅却不可得的门阀支持,谁能想到,竟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一下子,曹操看明白了。
  可以说,荀彧、荀攸是颍川才俊的先头部队,来兖州探探他曹操的虚实,探探他曹操是不是如“求贤令”那般求贤若渴……
  汝南、南阳、东郡、冀州的门阀或许已经做出了选择,可颍川门阀依旧在观望,这对于曹操而言是一个机会,一个绝佳的机会!
  他与颍川门阀的合作简直是一拍即合。
  想通这点,曹操内心中颇为亢奋,可比起颍川门阀带来的亢奋,更让曹操兴奋不已的是陆羽。
  好通透的解析,有理有据,简直就像是摸透了别人的心境一般。
  曹操自诩颇善于攻心术,可与这个长子相比,他曹操都觉得要甘拜下风……
  十五年前种下的种儿,今儿个还真是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啊!
  所谓——我种下一棵种子,终于长出了果实,今天是个伟大的日子,此时此刻,曹操的心情就如同“小苹果”一般格外晴朗、灿烂!


第三十章 聪明人之间的合作
  老天爷还真是送给他曹操的一份大礼啊。
  不……
  准确的说,这份大礼是他曹操自己种下的,只能说是老曹家的种好!
  既是老曹家的种,别人又抢不走,那就不慌于一时。
  “陆公子,第四块、第五块拼图,我曹操之后再来讨教……”
  “联合颍川门阀之事,迫在眉睫,我就先告辞了!”
  曹操豁然而起。
  懂了,悟了,那么接下来要做了,必是得与颍川才俊荀彧、荀攸秉烛夜谈,推心置腹,更是要对他们委以重任!
  既是合作嘛,他曹操就得表现出十分,不……表现出二十分,三十分的诚意才对!
  这可是羽儿口中,成就王霸之业的第三块拼图,也是如今看来,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踏踏踏……”
  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曹操这边来的匆忙,走的也匆忙……
  “兄长,晚饭都已经备好了……怎么……”蔡昭姬一句话还未说完……
  曹操脚步不停,摆摆手朗声道:“不吃了,不吃了……你与陆羽公子吃好便可,过得几日,我再来拜访!”
  啊……啊……
  蔡昭姬微微错愕,今天的兄长曹操,她总感觉蛮奇怪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
  隔着窗子,望着曹操离去的背影,陆羽吧唧了下嘴巴。
  口中下意识的喃喃——
  ——“曹·宦门之后·人妻爱好者·梅林预言家·麦田里的理发师·孟德……怕是从今日起又要再添上两个新的标签了!”
  ——“谯沛勋贵领导者,颍川战略合作伙伴,对了,还有未来那第四块拼图的‘天子之歌’!”
  心念于此,陆羽微微一笑:“魏武霸业,扬帆起航咯!”
  ……
  陈留郡,驿馆。
  隔着窗子可以看到,两个儒雅的男人正在对坐,他们不时的把眼眸望向窗外,似乎在等些什么。
  如今,已是月上眉梢,怕是他们俩都不知道,要等的人,能不能到来。
  此二人正是颍川才俊荀彧、荀攸这一对叔侄。
  “叔叔,今日曹公怕是不会来了。”荀攸看看天色,对对时辰,微微摇头。
  今日午后,荀彧献上“游击战”后,曹操便忙不迭的去寻陆羽,现在算算时辰,就是畅聊也该结束了。
  故而,荀彧笃定曹操今夜会来驿馆拜访。
  而荀攸则觉得不会,毕竟,他们这一对叔侄并未立下寸功,名声嘛……也比不上“隐麟”那般名震天下,让曹操深夜拜访、秉烛夜谈……这个要求,似乎有些高了。
  “于曹公攀谈的毕竟是‘隐麟’,胸腔中藏有韬略,曹公与他聊得久了一些也实属正常。”
  荀彧一缕胡须,抿了口茶水提提神儿,“但,曹公也好,‘隐麟’也罢,若然连咱们叔侄的意图都不能洞悉,那咱们颍川士人可就是选错人咯!”
  荀彧没有直接讲明,但荀攸再清楚不过这话中含义。
  他们叔侄来这儿的目的是什么?往小了说是投靠曹操,往大了说是替颍川才俊考验曹操,曹操是不是求贤若渴,曹操又是不是能洞悉他们的想法……这两点均十分重要。
  颍川才俊眼光毒辣,决不效忠庸主。
  再说,曹操也不是荀彧叔侄考验的第一个诸侯,一年前,他们就北上打算投身韩馥,去看看这个冀州牧是否值得效忠?
  可……路才走了一半就得知,在兄长荀堪的“嘴遁”下,冀州已经归袁绍所有。
  而包括韩馥在内,所有的文武群臣全数投身袁绍麾下……兄长荀堪特地寄来书信,邀荀彧、荀攸一并前往。
  荀彧、荀攸也去了,可事实上,这一对“锦上添花”的叔侄在袁营里不受重用也就罢了,偏偏,袁绍麾下的谋士集团派系林立、错综复杂,袁绍又色厉胆薄、好谋无断……
  简单点儿说,就是袁绍阵营水太深了,荀彧、荀攸……包括颍川才俊根本把握不住。
  也正是因为这点,他们才会把目光投向在兖州冉冉升起的新星曹操这边。
  遇上“隐麟”,识破“隐麟”的身份,这算是意外之喜,也算为荀彧、荀攸这一对叔侄添上了莫大的信心。
  但……
  倘若曹操真的如传说中那般求贤若渴,真的能洞悉他们叔侄来此的目的,今夜无论多晚,曹操都会来驿馆,且会对他们叔侄委以重任。
  若然不来,哪怕“隐麟”在此,可荀彧对曹操的看法,就要有所保留了。
  “公达,我不会看错人,曹公一定会来……”荀彧的眼神坚定。“今日正午十分,当曹公得知那‘游击战’的方略出自陆羽之口,他眼眸中释放出的迫切光芒,足以应证他这‘求贤令’是真的,是推心置腹的!”
  “便是为此,哪怕与‘隐麟’交谈的再晚,他曹操也会来咱们驿馆,更会与你、我秉烛夜谈,委以重任!”
  话音刚落……踏踏踏,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是驿馆的官差,他喘着大气行至荀彧、荀攸的身前。
  “两位先生,曹公来了……曹公才出卫府,就往驿馆赶来,已经行至楼下,两位先生……”
  不等官差把话讲完……
  踏踏……又是厚重的脚步声。
  曹操已经出现在了门前。“两位先生,恕曹某深夜叨扰。”
  来了,曹操真的来了。
  荀彧与荀攸彼此互视一眼,荀彧仿佛再说,看,曹操求贤岂是沽名钓誉?隐麟之才,又岂是浪得虚名?
  荀攸则是会意的点头,一切不出叔父所料!
  现在,曹操已经来了……接下来该是流程一般的秉烛夜谈、委以重任了吧?
  这些,他叔父荀彧能算得到,曹操与隐麟又怎会算不到呢?
  果然,曹操的话接踵而出。“哈哈哈,两位先生到兖州,若不与两位先生秉烛夜谈,曹某怕是睡不着觉咯!”
  “如今兖州百废待兴,正是需要两位先生这样的贤才治理州郡,助我曹操一臂之力啊!”
  此言一出,荀彧、荀攸也是笑出声来……
  聪明人总是喜欢与聪明人合作,虽只是深夜拜访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足够让荀彧、荀攸看清楚曹操……
  特别是他区别与袁绍的“求贤若渴”与“睿智决断”!
  荀彧看看天,笑着回道。“看来,曹公与陆公子相谈甚欢哪……”
  “哈哈哈哈……”曹操大笑。“今夜,我与两位荀先生也会相谈甚欢!”
  什么叫一拍即合……
  你有文,我有武,你有济世之才,我有地盘与兵马,彼此联手,合作共赢。
  这是方才曹操与陆羽交谈的过程中领悟出来的,想不到这么快就学以致用了……
  在曹操看来……
  诚如羽儿所言……
  成就王霸之业,第一块拼图,谯沛武人已然就位……
  第二块拼图底层民众,第三块拼图颍川门阀,已经在路上了!


第三十一章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月明星稀,夜深人静。
  驿馆二层楼的阁宇内灯火通明,曹操与荀彧、荀攸聊了整整一夜,三人越聊越是投机。
  到得最后,曹操高兴的连自己的身份都忘了,他唤来酒水,牛饮一樽,毫无顾忌的对着荀彧、荀攸称赞道。“文若乃是我的‘子房’,公达乃是我的‘飞熊’啊!”
  “子房”是刘邦麾下首席谋士张良的“字”;
  “飞熊”则是周文王拜为“太师”的姜子牙的“号”……曹操这话一来把荀彧、荀攸两位先生抬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二来,也将自己比喻成能开创事业的明主。
  而荀彧今年不过二十九岁,荀攸也才三十五岁,曹操渴望贤才,怀才不遇的他们又哪里不是渴望明主呢!
  一夜过后,三人未进餐食,还在聊……又聊了整整一个上午,丝毫没有半分困意。
  从天下大势聊到儒家学术,聊到诗词造诣,甚至……曹操与荀攸还叙起了太学同窗之情,三人只觉得相见恨晚。
  到最后,还是荀彧一句话,把话题引到了一个他们三人都格外关注的点儿上。
  “曹公觉得陆羽公子比肩‘隐麟’如何?”
  这个问题,让曹操顿了一下,究是极擅言辞的他,此刻也不由得陷入沉思。
  过得片刻,曹操方才开口。
  “‘隐麟’能洞悉时局,能把控细节,寥寥数语犹如惊雷阵阵,足够影响他人一生;而陆羽则是更擅大局的谋划,更通晓‘敌我’的心里,更擅博弈,毋庸置疑,他们均是百年难得一遇的人才。”
  荀彧其实是想引导曹操,把陆羽与“隐麟”联系在一起。
  可曹操依旧是怀揣着固有观念,觉得隐麟来投,根本无需如此麻烦……
  再说了,兴奋之余的曹操尤自欣慰于自己十五年前种下的“种子”结出的“果实”,又怎么会将隐麟与长子联系在一起呢?
  “曹公‘慧眼如炬’,‘隐麟’擅时局洞悉,‘陆羽’公子擅心理博弈,这些,均是我叔侄自愧不如的地方!”
  曹操没有怀疑隐麟身份,荀彧自然也犯不上去刻意挑明,索性转移了话题。“敢问曹公,可是将陆羽公子那‘游击战’的方略部署下去了?”
  这点,在荀彧看来很重要,早部署此“游击战”一天,境内的黄巾之乱就能更早一天平定,兖州也才能够尽快的得以发展生产。
  要知道,行军打仗荀彧并不擅长,可治理州郡,荀彧颇有一番想法。
  “哈哈哈……”闻言,曹操笑道。“不瞒两位先生,昨日午后我便派遣族弟子孝、妙才,还有上将军李典各自率骑兵驰援濮阳城……”
  讲到这儿,曹操看看天,算算时辰。“他们是急行军,现在一整天过去了,该是抵达濮阳城了,也不知道是否与蛾贼有所碰撞?‘游击战’又是否打响?”
  别说,被荀彧这么一提醒,曹操的好奇心还真的被调起来了,羽儿“游击战”理论是精辟,是别具一格,可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