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纪帝国-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悸的恐惧已经紧紧攫住了他的心脏。他终于理解了历史上那些命运可悲的太子们。汉武帝的刘据,唐太宗的李承乾,康熙的胤礽,哪个最后不是被雄才大略的父亲逼成了半疯?这不仅仅是由于大帝的野望,也不仅仅是出于臣子的挑唆,最重要的还是那些皇帝的冷酷无情让这些太子爷们无时无刻不处于恐惧的重压之下,久而久之无不是神经衰弱,很容易走向极端。

    “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

    这句诗,用来形容那个人恐怕是再精当不过了。

    早晨的阳光斜射入车,桌椅的影子拖得老长,风吹过,长长的人影似乎也在轻轻摇曳。郑宇看了看表,轻叹一声停止了表演。他看着窗外的远山,心中也难得地宁静下来。众人聚集在一起,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位太子,脸上渐渐流露出了一丝紧张,一丝兴奋,一丝期待。

    “还有五分钟进入北京车站,车站已经由禁卫军清场,迎接您的队伍已经就位。”

    “准备好。”郑宇微微一笑,“我们是凯旋之师,拿出点气势。今天注定要载入史册。重复一遍,我们的精神。”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众人异口同声地说道,“我们一定能做到。”

    郑宇点了点头,微眯双眼,负手肃立,清晨的日光斜照脸上,隐有金色的光晕。

    “看看窗外的太阳,”郑宇轻声说道,“你们看到了什么?”

    众人凝神看去,半晌都是摸不着头脑。

    “早晨**点钟的太阳,正是冉冉升起。”郑宇转回头,环视着在场众人,露出一个自信而阳光的笑容,“虽然还比不上正午的烈日当空,却贵在朝气蓬勃。相信我,这个世界,现在是他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

    --------我酷,我用分割线---------

    专列缓缓进站,刚刚还喷云吐雾风驰电掣的钢铁巨兽,此刻已经喘着粗气缓缓停驻在了站台。表情严肃的禁卫军两两一组,下车展开了最内层的警戒线,与站台上的禁卫军部队很有默契地完成了对接。

    邱海阳肃立在车门之侧,潇洒利落地一个立正,高声唱礼:“中华帝国太子,郑宇殿下,驾临回京。”

    话音刚落,一个挺拔精悍的身影出现在门口。郑宇一身全黑的皇家禁卫军礼服,面容威严肃穆,缓步走下了阶梯,双脚踏上了帝都的土地。

    在这一瞬间,礼炮声一个接一个地响了起来,二十一响礼炮。郑宇心中微动,这鸣礼炮二十一响一般是外交礼节,可自己本国太子,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么个规矩了?他一眼就看到眼前翘首以盼的人群。人数看上去并不是太多,大约在四五十人的模样,郑宇倒也并不在意。在搞定皇帝的面试大考之前,他实在是没有太多耐心来反反复复地玩什么繁文缛节了。

    当先一人大步迎了上来,人没到,那股喷薄而出的热情就让郑宇的心中不自禁地生出暖意。他看着那张清癯的脸庞,玩味着那股正气凛然,感受着那无比诚恳真挚的热情,脸上自然而然地绽放出了一个真诚的笑容:“赵部长,您怎么亲自来了?您是长辈,这哪里敢当,哪里敢当啊……”

    警政部长赵秉钧紧紧抓住郑宇的手,眼眶微红,沙哑着嗓子说道:“殿下,殿下……你这一年多没见,又长高了,可也瘦了。娘娘见到,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心疼。”

    “母亲大人身体可好?”

    “还好,还好。”赵秉钧眼中隐有波光闪烁,“前段倒是有些小恙,陛下怕你担心没有发信。其实也没什么要紧,无非是天气寒冷干燥受了些凉。最近已经好多了,但还受不得风。皇后殿下特地叮嘱我给你拿件披风来,别受了寒。”

    郑宇不自禁地心头一酸。对于这个养母,残存的记忆中着实颇为孺慕。郑李氏皇后无子,一腔母爱自然倾注到了郑宇的身上。这位温和开朗的大家闺秀,几乎完美地诠释了慈母的涵义。

    郑宇转头看到了那个熟悉的,矮矮胖胖的身影,看到了那双手上捧着的黑绒披风,再看看那张熟悉的面孔,敦厚的笑容,心中无来由地一恸,眼泪刷地涌了出来。

    “周伯……”他忍不住喊了出来,“我回来了。”

    “少爷,您回来就好了。”御前管家之一,郑宇从小的生活总管周永擦了擦眼睛,对这位看着长大的青年笑了笑,“您这是越发地英俊潇洒,不知道娘娘看到你会多开心。”

    周永走过来,打开披风,熟练地给郑宇披上,系好,满意地点点头:“还是娘娘心细,这尺码把握的正好。”

    郑宇拭去眼角的泪水,欣喜地握了握这位长辈的手,周永笑了笑,示意不用管自己。

    郑宇展目望去,基本都是政府各部的代表,还有国会秘书处的熟人,皇室产业的代表,书记处的代表,挨个见礼礼数周全,众人也是颇为诚恳地赞扬了一番郑宇为国操劳的辛苦,成果的丰硕,颇是融洽。

    郑宇最后来到一个戴着小圆眼镜的老成青年面前,用力握了握手。

    “畅卿,你辛苦了。”郑宇看着这位一号心腹,在自己离京巡游欧美之时在京主持大计的太子幕僚长,诚恳地说道,“明天咱们好好聊聊。”

    杨永泰点了点头,两人彼此对视,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按照规定,郑宇还需要发表个简短的讲话,对于这个他自然早已驾轻就熟,面对人群张口就来。

    “宇为晚辈,此次回京,得诸贤亲迎,不胜惶恐,特此致谢。”

    郑宇微微一欠身。

    “此次出访欧美,于国事略有裨益,首赖陛下皇威,又有诸贤戮力强国,复赖同行诸位大才展布方有小成。今北方事紧,国内诸事纷繁,宇虽远游,心实念家国,常思尽心竭力以报父母养育之劳,家国哺育之恩。今欧美事粗定,东北之事仗陛下皇威诸贤同心,圣旨所到群丑束手。此实天佑帝国,天佑我皇帝陛下。可见中华之复兴,实乃天心人意。华夏之昌盛,浩浩汤汤不可阻逆也。”

    “今国事多艰,然亦为中华国运之大转折,大机遇也。宇今回京,自当聆听陛下教诲,为国前驱。上为父母国家,下为黎庶万民,一腔血诚天地可鉴,当与诸君砥砺,共图中华复兴之伟业,播帝国光辉于四海。”

    “诸君!其共勉之!”

    郑宇言毕,立正,肃立,敬礼。

    众人心旌摇动,掌声如潮。

    耿轩双手交叉于小腹,肃立于旁侧,看着这位凛然四顾的青年太子,目光闪烁。明月兰轻咬嘴唇,面露微笑目光莹莹,不知在想些什么。邱海阳表情肃穆如同塑像,赵明涨红了脸,一脸的崇拜。吉雅赛因只是警惕地注意着四周。

    郑宇接过少年团代表献上的花束,拍了拍小孩子的头,看着那涨红的小脸,心中有些好笑。他拉着小孩子的手开始向站外走去。赵秉钧笑呵呵地走在郑宇身边,郑宇忍不住轻声问道:“赵部长,这礼炮是怎么回事?咱自家人怎么用外事礼节?”

    赵部长一笑:“这是陛下亲自嘱咐的……陛下说,您在美国和欧洲给帝国争了脸面,又订了中英盟约,这是于国有大功的。虽然您是太子,但礼应隆重接待。无奈最近有些不太平,只能把欢迎仪式尽量压缩简化。但这礼炮就无论如何少不得了。”

    郑宇点了点头。

    走出车站,他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那尊巨大的青铜雕像上。十年前的皇帝陛下是那么的英姿勃发,一身戎装跃马而前,手臂指向前方,身后的士兵高举旗帜奋勇突进,如同要毁灭面前的一切敌人。

    当年的孩童,已经成为了十八岁年轻英锐的太子。而那英姿勃发的统帅,又将变成怎样的一位帝王?

    郑宇的目光越过雕像,穿过空旷的广场,看着封锁线外翘首眺望的市民,看到他们远远的欢呼和致敬,大步走了过去。

    是的,这就是他的同胞,他的帝国,他的事业。

    郑宇的心中,从没有这般确定,如此肯定。

    这个帝国属于他,必须属于他。

    (郑宇已经回到了真正属于他的舞台中央,成为了聚光灯下的主要角色之一。随着郑宇的强势登场,帝国的新陈代谢就要正式开始。这一章道出了整卷的精髓。从下一章开始就是vip章节,恳请各位支持,订阅,月票,推荐票神马的星空最喜欢了!真诚拜谢)

………………………………

第二章 我回来了

    

    长安街沿线已经被军警严密封锁,无数的北京市民在路旁翘首期盼。尽管,关于这位皇帝养子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传说轶闻甚至艳情故事,但对于这些普通大众来说,这太子依然只是个传说。这一次的东北事件,一连串的爆炸新闻,铺天盖地的宣传,这太子就仿佛朝阳般喷薄而出,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关于郑宇的一切,正在这个国家,尤其是这个帝国心脏的各个阶层之中开始流传。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潮流,似乎在这个初春的季节;于薄冰之下开始了暗暗涌动。

    郑宇感受着外间的热情与喧闹,一丝笑意终于挂上了嘴角。他特意坐了一辆敞篷车。这个时代毕竟没有m82这类威力巨大的狙击武器;如果在如此严密的戒备下还能有人能刺杀他,那他即使这次躲过去以后也早晚没命。

    郑宇站起身子,微笑着向两侧路边的群众挥手致意。

    此时,车队的速度也缓了下来,人群中顿时发生了一阵骚动,人们拥挤着想看清楚这位太子的真面目。前排的人用力扛着身后,目不转睛地看着,忍不住赞叹于这位太子的年轻英锐;感慨着帝国后继有人。也有很多复杂的目光在注视着这个英姿勃发的身影,有恨意,有羡慕,也有轻蔑和鄙夷。

    但终究没有真的发生什么。

    车队缓缓驶入了警戒区,接近了中华帝国的心脏。

    郑宇感受着那股肃穆庄严的气氛,全身如同被电流穿过,不自禁地一震。他知道,那宿命的会面,真皇帝与伪太子之间的会面,铁血大帝和银行小职员之间的会面,甚至也许是两代穿越者之间的会面;即将激情上演。而这一场相见,自然会对这个帝国的历史产生出巨大的影响。对他郑宇,也许就是光荣与耻辱,生存和死亡的区别。

    郑宇沉默地注视着前方,看着那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一步步地来到自己面前,他抬头看了看天,几朵白云懒洋洋地打着哈欠,上午的太阳依然吝啬地播撒着热量,北风阵阵,卷起些尘土,击打得树枝微微颤抖,塑像般伫立的黑衣士兵,注视着周围的动静,任北风刮削着脸庞,依然是目不转睛。

    郑宇深深吸了口气,目光在“中华宫”三个大了转,又瞥了下正门上那副对联:“励精图治,雄狮一吼九州荡;扬清激浊,正气大张五湖春”,心头一动。

    宫门口,早有几人迎接,都是黑灰色华服。当先一人已经迎了上来,抓住了郑宇的双手,用力握了握。

    郑宇吃惊不小,很诚恳地说道:“邓书记长,折煞小宇了。劳您出迎我心中不安。”

    “殿下哪里话,”邓潜温和一笑,也是格外恳切,“您为了国家奔波劳碌亲历艰险,在下若非事务繁杂不得抽身,恨不得离京北上为殿下驱策。”

    郑宇连称当不得。

    这所谓的书记长,其实就是皇帝的首席幕僚长,在帝国里一贯被称为“内相”,虽然品级并不很高,但权势几可与所谓“外相”,即内阁总理分庭抗礼。对于帝国群臣来说,要把握陛下的喜好和心意,书记处自然是最好的门路,因此对于书记处里的实权人物,无不是小意巴结卖力拉拢。可偏偏皇帝在这方面分外看重,书记处几经清理,血泪的教训让大部分人都懂得了不可交结外臣这个道理。这个带着点明朝司礼监色彩的皇帝幕僚机构,就这样逐渐成为了一个组织严密的帝国常设机关。

    邓潜担任书记长已经有五年之久。能在这样一个位置上坐得稳如泰山干得风生水起,不但得了皇帝的信任,还在外间受到交口称赞,足见此人底蕴之恐怖手段之高超,也让郑宇不得不暗自佩服。

    “陛下就在静心斋等候。”邓潜温言说道,“陛下特意吩咐,您喝口参茶提提神,然后速速陛见。”

    “不用喝茶了。”郑宇一笑,“我是部队打熬出的筋骨,耐得罪受。母后在何处?身体如何?”

    “娘娘没什么问题,只是刚刚病愈身子有些虚弱。娘娘懿旨,您见了陛下之后再去看她就可。”

    “那就好。”郑宇松了口气,一招手,邱海阳捧着一个盒子走了上来,“这是我给母后带的老山参,足有一斤一两重,给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