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纪帝国-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郑宇想了想,又有些奇怪地问道:“如果我军扩军完成,先不说各师编制不同,但就数量来说,那我国在北方,就有六个禁卫师,外加四十六个国防师。而俄国是五十八个师,岛国是十七个师,也就是我方的五十三个师对俄日联合的七十五个师,貌似差距也不是太悬殊吧?为什么听参谋长的意思,我国的情况很不乐观?”

    “这里边有几个问题是需要注意的。”康严说道,“首先是编制差异,俄军在远东配备的部队,都是把欧洲的老兵抽过来,把技术装备运送过来,尽可能补足了编制,欧洲那边干脆是动员兵为主,轻火力为主,靠德国拍胸脯的承诺来确保安全,玩的是空城计,可以说,几乎全部俄罗斯陆军的精华集中到了亚洲。按照编制,俄军一个步兵师达到一万六千人,比我们国防军的甲等师战时编制,算上师属的后备兵,还要多出六百人,在重火力上,俄军这几年通过和德国的军工合作,也有快速的提升。这方面,我们乙等师和架子旅扩编的新编师就弱一些。”

    郑宇点点头:“这次我在圣彼得堡也注意到这个了。”

    “日军的师团,甲等编制是二万二千人,乙等是一万八千人,几乎和皇家禁卫军的步兵师差不多。而这几年,岛国人也是把兜裆布都恨不得当出去来发展军备。岛国人是在甲午年吃了大亏的,所以这些年下来,从火炮到机枪都是大规模扩编,国内的军工企业也发展很快。”康严继续说道,“所以在陆军纸面力量上,我们的差距不仅仅在师的数量上,编制上也要差一些。”

    “最大的不利还是战略态势。”康严边比划边说,“和陆军相比,我们在海军上吃亏更大一些,日俄联合起来之后海军总计拥有战列舰二十二艘,而我国只有八艘战列舰,虽然我国两艘最新型的广州级战列舰和猎豹级装巡据说实力不凡,而且我方战舰的现代化程度较高,舰龄普遍较短,但总体来说……虽然我不是海军专家,但目前看,我国海军正面对抗恐怕不是日俄联合舰队的对手。”

    郑宇的眉头皱了起来。

    “这就迫使我国海军被迫把兵力调动到了南方,集中训练,并且防止被日俄海军封锁在港口里,现在渤海湾内只能靠各炮台和轻型雷击舰来防守,而日俄舰队可以在海军联合舰队的掩护下自由选择登陆地点,这样我军原本处于明显劣势的陆军兵力还要进一步分兵,一边把守各个海岸要点。”康严在地图上继续比划着,“对本战区来说,交通线也是大问题。目前东北的主要铁路干线就是京齐线,从北京到天津到秦皇岛到锦州到沈阳(奉天)到长春到齐齐哈尔,然后是从满洲里到齐齐哈尔再到牡丹江的二级干线,以及沈阳到旅顺的另一条二级干线。”

    “东北开发刚搞了几年,目前底子还是太薄,除了兵站仓库的储备外,物资和兵员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关内补充。运输线主要有两条:一个是从北京沿铁路到哈尔滨,一个是船运走渤海湾到营口,锦州或者旅顺上陆,再走铁路。从山海关到锦州的路段,就修在海边狭长的走廊里,一旦制海权丢失,铁路很可能在敌军舰炮的轰击下被截断,而海上通路就更不必说了。这样,东北方面军就等于被实质上孤立起来,只能**作战。”康严有些无奈地说道,“方面军之前提交的物资清单,其实也是考虑了这个问题,这方面国防部是理解的。不过在政府那里,很难讲通。他们没法理解每年那么多财政收入投给军队,为什么海军还要不战而弃海权,搞什么‘外线机动’,也不理解为什么陆军要听任好容易建好的铁路被炸掉。对他们来说,军队在和平的时候玩命花钱,要打仗的时候又未战先怯,还是继续死要钱,是没法接受的。”

    “尤其是国会。虽然有很多军方退下来的将军转入政界进了国会,但力量还是不够。即使是复兴党控制了绝对多数,但党内还是免不了很大分歧。”康严自嘲地一笑,“文官和军人,好像天生就不太合得来。要不是陛下顶着,别说扩军备战,估计国会早就割地求和了。”

    郑宇想了想,又问道:“这边做过战术推演吗?”

    康严点了点头:“总参作战厅是有定期推演的,不过结果一直是绝密。对俄作战计划,在帝国只有很小范围的人知道大概的全貌,而且还在不断修订中。现在即使是我,也不能保证知道和最后实施的计划有多大出入。”

    “不过,我们针对东北方面军等俄态势是做过推演的。”康严缓缓说道,“按照我们目前的兵力,尤其是后勤的状况,要集中兵力主动出击,非常困难,整个的态势也是按照战略防御来配备的。我们推演过多次,基本上……是边境的领土打烂了,最后战线维持在我方境内,不胜不败的格局,最后就看哪方更能撑下去,也要看双方国内的一些变故。当然,这是建立在现有的兵力和正常的兵员补充情况下。”

    “此外,最大的变数是岛国人。”他轻叹了一声,“他们的登陆,对战局的影响很大。有几次,我们是因为岛国人的登陆被判负的,不过登陆就牵扯到中央方面军和总预备队,推演过于复杂,结果的可靠性还是存疑的。”

    郑宇感到有点迷糊。

    此前按照杜智的说法,貌似军队里是比较盲目自大的,对于俄日的军队也有些不切实际的轻视。可现在看下来,这几位怎么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架势?

………………………………

第一百零八章 雪夜谈兵(三)

    

    第一百零八章 雪夜谈兵(三)

    郑宇忍不住问道:“对日军的战斗力,包括官兵素质,战术思想,战略把握,您有什么评价?”

    康严一笑,对着邓宁说:“老邓,这是你的强项了。我说了半天有点口渴,你讲讲。”

    邓宁一起身,快步走了台,接过康严的指挥棒,对着郑宇点了点头,朗声说道:“我在甲午年带的是中路军先导旅。和岛国人没少打交道,后来在廊坊打阻击,我们旅顶在最前面,六师团还有二师团,都交过手。那个时候的岛国人,基本是仗着一股狠劲,死打硬拼,败了再打,再败再冲,不过他们战法僵硬死板,一直是普法战争普鲁士动量冲击的一套东西,我们当时阵地设的好,机枪和速射炮火力猛,扫岛国人就跟割麦子一样,最后岛国人也扛不住了,包抄部队还没完全到位,残余的岛国人已经趁夜逃跑。”

    “打防守战的时候,岛国人也是很顽强的。不过那个时候他们士气已经不像早前了,全靠军官的军刀逼着,再加上岛国人之前有一部分部队留在朝鲜没有南下,建制完好,又有一群岛国华族从国内过来顶到前线,士气算是维持住了。不过要不是德国人,法国人和俄国人联合干涉,我们再用把力他们也就得下海游回家了。”邓宁一笑,“总体来说,这帮人虽然个子矮,但是营养不错,身体好耐力强,服从命令坚忍顽强,是很不错的军人。他们败,主要是火力不足战术僵化,再就是后勤不利。去国千里远征大国,遇强敌,兵败丧师,非仅天数,也是**。所以首先,他们是败在了战略上:知己而不知彼。”

    郑宇看着这个壮得和牛犊子一样的小老头,一脸横肉地抖了个半文不白的书袋,着实有点哭笑不得。

    他又问道:“那您对现在的日军怎么看?”

    邓宁沉默了一会,摇了摇头:“看不清。”

    郑宇一怔:“看不清?”

    “对,看不清。“邓宇对着康严说道:“老康,这事你最清楚了。你来说吧。”

    “总参作战厅,是要分析敌方情报的。对日的情报,这五六年和之前比有很大的下降。”康严说道,“一方面是岛国方面的控制越来越严了,他们把军事演练的基地设在北海道,并且进行了严密封锁;另一方面,是我们自己在这个方面有些问题。总情局偏重政治外交和经济方面,军事情报方面是陆军情报局的责任,可陆军情报局把主要精力放在欧洲,和总情局争抢地盘打擂台,两个机构互相又很少沟通,甚至据说还有些……这样岛国,尤其是军情方面就多了点盲点。”

    “不过总还是有些收获的。”康严说道,“虽然关于甲等师团的信息不是太多,但乙等师团基本的配置我们也掌握了,从火力看,提升很大,但充其量也就是和我军乙等师差不多罢了,轻火力恐怕还未必胜过乙等师。”

    “兵员素质方面缺乏量化数据,不过想必有了甲午那一败,猖狂劲没了,最多也就是训练有素顽强敢战八个字罢了,皇家禁卫军和国防军老部队那股子常胜军的精气神,想凭空弄出来是不可能的。”康严说道,“战术上我们掌握的情况太有限,不过最近总参有个报告,只通报到东北方面军师一级,是讲日军战术革新的,有些情况很有点意思。对了,就是杜智你这小子写的。”

    康严对着杜智笑了笑:“这方面看来小杜是有些心得的。我了解的情况也就这些了,要是真想聊聊,不如让小杜把他那报告再细讲讲。”

    郑宇摆了摆手:“这事不着急,咱们先把眼前的事情谈了。”

    他想了想说道:“也就是说……目前的研判,日军虽然有进步,但对于我军,在战力上倒没什么优势。”

    “正是如此。敌人在进步,我们也在进步,这几年部队有不少新装备列装,反响还是不错的。”康严点了点头,“不过,国防军那边……战术思想上有点僵化,轻敌的问题大一些,这个,倒不是我有意贬低。在作战厅,我对这个问题感触是比较深的。总参那边,有这么一股子氛围,到地方各个部队上,也自然就越发的厉害。”

    郑宇觉得这事有些古怪。

    顾盼自雄,以老子天下第一自诩的军中之军的高层主官居然很客观地认为,次一等的国防军要更加傲慢自大,这算神马回事?不合逻辑啊。

    “这事就是这么有意思,可仔细想想,却也不奇怪。”康严似乎看出了郑宇的纠结,“这些年国内一直提倡民族主义,从初小教育就开始灌输国家理念,尤其是拿甲午年的旅顺大屠杀和三国干涉割让朝鲜做例子,搞得全民的仇日仇俄情绪强烈。民族主义情绪起来后,就出来了大汉优越论,认为汉人是最优秀的种族,这些年的屈辱不过是因为被满洲人奴化而已,现在到了去奴化,重振大汉雄风的时候了。这股情绪对提升军队的士气和精神风貌很有帮助,总参似乎也有意支持这套东西,除了陆军大学和昆明步校进行了控制,其他从陆小开始,一路上来,民族主义情绪一个比一个浓。这些年很多省份推行少年团,青年团,从小搞半军事化训练,军国民教育,也都是推波助澜。这些小年轻聚拢在一起,带队的小老师也都是民族主义分子,口号喊得一个比一个激进,这几年政府已经在努力灭火了,但这火烧起来又哪里是那么容易灭的……”

    他叹了口气说道:“好在慈宁里边陛下抓的严一些,尺度把握的比较好,禁卫军里边政治工作讲的是忠勇仁义礼智信的军人七德,也没走那些极端,情况好不少。国防军那边,有些部队真是……”

    郑宇哑然。

    这一套,貌似德国人玩过,岛国人也玩过。后来的结果……

    “这样下去是不行的。”郑宇的语气有些沉重,“我过几天去国防军看一看,如果真有这么严重,我得回去好好说说,实在不行,把总参的人拉出来好好开个会。大战在即,我们却搞出一帮闭目塞听的骄兵悍将怎么得了?难道真得搭上几十万弟兄的性命才能清醒?”

    他瞄了一眼几人,发现几人脸上都带了点激动和感佩,又诚恳地说道:“如果真的有人不称职,国防军那边,也说不得有人得挪一挪。皇家禁卫军能不骄不躁保持冷静,这很好。以后国防军那边的工作,可能还要禁卫军的老弟兄多费点心。”

    这话说完,他果然从几个人的脸上看到了一点东西,虽然隐秘,但已经足够了。

    人非圣贤。

    公私兼顾里外三新,做人做事讲究的还不是个周全妥帖?不过他想了想又补充道:“父皇之前也早有了这个意思,只不过大战在即,对军队的调整始终是要谨慎些。”

    郑宇补了一句,就赶忙岔开话题:“按照几位的意思,如果只考虑当前态势,北方方面军,也就只能内线防御了?”

    几人面面相觑,脸色都有些难看。

    最后邓宁点了点头,有点尴尬地说道:“是。”

    郑宇觉得这些人讲的这堆东西,还是比较实在的。和之前自己研读过的资料,基本上差不太多。对于这些皇家近卫军的老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