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这股中国武器的热潮,由工商部协调,帝国几大军工集团联合承办了第一届“广州国防博览会”,用以宣传展示国产的各类军工产品。首届订货会之上捷报频传,短短的两周时间,中国方面接到了高达一亿六千万华元的订货。
这还是扣除了很多涉及尖端武器订单之后的数字。
对于斗犬轻战车,新型重炮,重型飞艇和飞机这类的“尖端武器”,中国方面不得不采取严控,以免国防机密外泄。以战车为例,除了德国之外,只对土耳其和芬兰进行了有限供货。不过,这样一来,中国的很多武器在国际上的名气却更大了。限制出口进一步增加了这些武器的神秘感,抬高了身价,也让更多国家垂涎不已。
后来这个国防博览会越办越大,也逐渐有其他国家的厂商参展,最终成为世界顶级国防工业博览会之一。当然,这都是后话。
为了满足急速膨胀的工业订单,中国工业界对海内外发出了海量的机床订单。由于国内生产能力受限,国外供货时间又长,价格还高,迫于无奈之下,中国工业界提出了对新切削道具的技术要求:能满足更高速切削的需要,硬度更强,耐热度更好。
原有高速钢切削刀具的性能,在中国冶金界传统金相学和合金材料的范围内历经挖掘,一时也拿不出什么好的方案。目前国内使用的铬钨合金钢切刀,和历史上1900年美国展示的铬钨合金刀类似,性能短时间内也难以获得更大提升。倒是皇帝郑宇本人提出了一个新理念:既然渗碳处理可以提升舰船装甲的强度,而钨丝经过灯芯材料试验被证明是最好的耐高温抗氧化材料之一,硬度也很高,那为什么不对钨做下碳化处理,以进一步提升其性能?
这个思路的提出,顿时震动了中国冶金界最上层的圈子。
这个思路本身并不难理解,但问题是多年的专业化分工,让大部分人都缺乏对其他行业新进展的理解和敏锐。现在既然思路提出来了,马上就是专家开论证会,最后认为“原理上可行”,随即展开了试验。
初步的试验虽然没有成功,但从试验数据中也可以看到这条路从方向上大体是正确的。郑宇立即约见正在进行军事考察的威廉皇太子,提出“中德联合开发碳化钨切刀”,提高机床金属切削效率。
德**工代表团经过反复考察,认定“可行”,立刻向国内打了报告。
这一报告在德国工业界也引发了轰动,在几大工业巨头和专家的上书之下,德皇威廉二世将此项开发列入德国国家最高机密,并立刻决定在国内成立一个研发团队,与中国方面进行同步研究,“互换进展”。
世界其他强国,在这一股热潮之中则怀着各异的心情观察着,分析着。
八月二十五日,当中德两国的《中德防御同盟条约》正式缔结并公布,西方世界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
法国激进民族主义报纸《巴黎回声报》当即刊登头版头条:“东帝国与西帝国—光荣还是毁灭?”纟未完待续。
………………………………
第四十三章 龙源计划
华兴二年,西元一九o六年八月一日,北京,中华宫。
一号会议室的柚木大门紧紧关闭,宫禁宿卫森严。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正在进行的会议,将对未来世界经济格局造成何等深远的影响,又将如何影响未来的人类历史。''
正式出任新成立的“御前幕僚组”首席政务幕僚的杨永泰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会议室内:
“…···本次会议密级为绝密,旨在讨论我帝国未来于战略性资源方面的产业布局,冀以最大限度上控制国际经济发展格局,并于必要时期打击或削弱现实及潜在帝国之经济力及战争力。”
“当今时代,金融业与商业依附于工农业之上,以制造业为筋骨。而制造业之发展,实以资源为基础,各国所求,便是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转化资源为商品。帝国领土广袤,物产丰富,如果能够以帝国独家掌握全部或大部之战略性资源作为帝国之经济武器,影响全球经济贸易,威慑和打击潜在敌国,则帝国即拥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利器。”
下面的首相唐绍仪,工商部长谢忠,外交部长方石坚,陆军部长江胜,陆军部次长岑春暄,海军部次长林泰曾,皇室产业负责人柯山等人无不凝神静听。
“根据帝国搜集分析之世界产业情报,我帝国目前拥有垄断力或决定性供给能力之战略性资源大致有十二种:”
“第一,猪鬃。从衣刷、牙刷、鞋刷,到胡须刷,油漆刷,工业刷具,枪械火炮的刷具,全部都要使用猪鬃。
猪鬃无法人工合成,除我帝国外,美国和巴西有一定数量俄国猪种,印度猪种猪鬃质量较差,无法和帝国猪鬃竞争。目前帝国猪鬃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以上,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第二,钨精矿。目前全世界的钨矿产量,来自帝国西班牙′美国和葡萄牙的产量根本无法与帝国竞争。帝国通过注册钨丝电灯专利,又进一步掌握了钨矿下游的主要需求,已经掌握了世界钨供给的命门。”
“第三,橡胶。目前帝国本土的橡胶树栽培区域主要是海南,广西,云南,原缅甸北部,兰芳和安南,目前又控制了暹罗的橡胶种植园总种植面积高达一千二百万亩。除此以外,南洋之橡胶种植园大多为我华资所有,北加里曼丹,荷属东印度,英属马来亚各地的橡胶产能百分之九十五由我华资掌控。全球范围内除了我亚洲区域,仅有南美的巴西有一定橡胶产能,我帝国目前累计控制全球橡胶产量的九成以上。”
“第四,锑。根据目前的勘探资料,我帝国探明锑储量占世界六成半以上,且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锑是电工,化学,印刷机械等行业的必需原材料……”
“第五锡。根据目前的资料,帝国锡储量占世界七成且其余储量基本上位于南洋,由我华资控制,除此以外只有南美有较多储量,欧洲储量极少……”
“第六,钼。帝国钼储量占世界探明储量四成,目前欧洲的储量和产量微不足道,能够构成竞争的只有美国。南美和墨西哥方面,美资正在加紧勘探,帝国矿业也在加紧工作。”
“帝国目前拟定的龙源计划,旨在充分巩固和进一步提升帝国于此等资源之上的优势地位,避免不当竞争导致资源低效开发和浪费,并利用此等资源之控制权,为帝国争取更大利益。”
“目前,各等资源利用之上问题很多。”杨永泰说道,“以猪鬃为例,我帝国原本于此等资源采取‘国厂示范,确定标准,自由竞争,,然猪鬃分布之分散,导致大批企业进入市场,多有掺假做伪和加工粗劣之现象。”
“各不法奸商,在猪鬃中掺入短毛或动物绒毛和植物质纤维,售卖时,羼伪,,将软猪毛放入容器中,用加人醋液的清水浸泡并加热蒸煮,然后用铁器刮去锈菌,经此程序后,猪鬃由软变硬,并将真相掩护。或者在交售生鬃时,用白鬃侵蜜,黑鬃渗以盐水,以次充好,增加重量。加工方面,,灰垢残留,炕不足时,倒顺不分、霉毛不提、扎把疏松,,导致我帝国猪鬃整体形象受损。”
“我帝国于战时经济管制之下,对猪鬃采取统购统销,逐步理清了国内猪鬃业之脉络,控制住了倜际市场价格。根据各产地产品之比较,我经济研究部门已经理清了种别、性别、营养、季节、年龄对鬃质的影响,决定以荣昌白猪和内江黑猪作为优良猪种开战育种,并在全国猪鬃生产基地推广,以提升帝国猪鬃品质,进一步强化竞争优势。”
“未来,于猪鬃产业之上,帝国计划采取出口许可证和配额体制,只对资本雄厚,信誉良好的贸易商提供,每年限量出口,并强化质量抽检,对产品抽检不合格的出口商取消配额和许可证。”
“于橡胶产业方面,橡胶是汽车和机械行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材料,尤其是我帝国汽车制造业大兴,对橡胶的需求量在未来将直线上升。再加之各种服务业,制造业所需之乳胶制品,工具套把,电气化导致的绝缘材料需求,导线外套,橡胶必然成为世界工业领域仅次于钢铁煤炭之重要资源之一。”
“我帝国对汽车产业布局深远,由于橡胶种植要七年才能出胶,帝国自建国后就于热带地区广泛引种橡胶树苗,目前陆续成材。帝国计划进一步于热带地区扩大橡胶种植园,并持续改良树种,在气象水文环境不同的区域试种不同树种,以取得更适宜的种植方案。在种植方案上,将推广抗风栽培技术,在胶园内建立防护林网,合理密植,以降低台风风俗,避免损害胶树。”
“于产业政策方面,帝国将采取补贴政策,即对台风造成的损失给与补贴并进一步削弱外来竞争力量的优势。帝国将通过橡胶产业协会组织加强对橡胶和橡胶制品生产的引导和管理,避免恶性竞争,推动技术进步……”
随着杨永泰一条一条地讲下来,室内的几人表情各异。
谢忠是知道内情的,唐绍仪只是知道有这个事情,却不知道细节至于方石坚等人是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计划。
现在听下来,不少人心里有些迷糊,还没想明白到底怎么用资源控制和影响世界各国,只是模模糊糊感觉到似乎有些道理。
一直到杨永泰讲完,郑宇示意他坐下,静静地环视众人,半晌之后淡淡地说道:“各位是否觉得有些迷惑,就是这个计划将来到底能做些什么?”
方石坚点了点头:“臣确有此屡……”
“其实这事情说起来也并不复杂。”郑宇说道,“比如我帝国控制了全球的橡胶产能在和平时期,如果法国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汽车产业,要对我帝国汽车产品征收巨额关税,则我帝国和华资财团可对法国展开贸易反报复,其中就可以包括停止对法销售橡胶和橡胶制品……此外还可以利用橡胶提价打击各国汽车产业,而帝国则可以对轮胎企业进行补贴。”
“到了战时,帝国即使中立,也可以通过限制对某交战国的橡胶出口以削弱其战争实力,或争取于我有利之条件。”郑宇说道,“其他战略物资也是同理。
这个龙源计划,大体上就相当于把现代工业的几条命脉牢牢我在我们的手里,想让谁日子难过谁就得难受;想让谁趴下谁就得趴下。”
唐绍仪听得有些入了神,忍不住问道:“陛下这个能有这么厉害?要是这样,那岂不是光靠这个就可以解决一切外交争端了?”
“话当然不能这么说。”郑宇摇了摇头,“这东西有用,但也不是万能的。比如猪鬃,你可以限制出口,或者把价格提得过高,但这样的话其他国家就可以大规模地饲养生猪,以争夺市场,最后反倒是两败俱伤。运用这些武器,要讲求策略,而且不能频繁使用,用就要用在刀刃上。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巩固加强这些方面的优势,提高国家对这些物资的控制力,逐步掌握住市场的决定权,保证我们一旦动手就是势不可挡。”
唐绍仪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龙源计划本身属于绝密,也是帝国的一个长期规划。但具体的产业政策步骤,则需要以内阁决策的形式提出,尤其是涉及到国家预算追加,还需要说服国会。”郑宇继续说道,“今天邀请诸位共同商讨此事,就是希望能够群策群力,一起把这个事业做好做大。”
唐绍仪却是皱起了眉头:“陛下,这事情虽然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却很有些难度。”
“少川请讲。”
“如钨矿,我帝国虽管制严格,但各地仍有擅自开采者。如江西,湖南,民间私自开矿者这两年已经有了不少,地方官员多有卷入。尽管帝国铁拳肃贪,又行战时经济管制,以严刑峻法遏制私自开矿和走私,但此间暴利,仍有人铤而走险。更有偏远地区,参政院和地方政府为乡绅把持,私自开矿,又以部分所得于当地修桥补路,捐助学校谋得令名。中央要查禁,总有地方乡民闹事,百般阻挠。若长期行此管制,厉行严查,恐地方骚乱。”
“再如猪鬃,帝国各地乡民多有饲养,集中收购不易,而猪鬃价高,今年也有不少游商四处采购,再转手倒卖境外。至于查禁走私,各地多有掣肘。”
“此类活动,于战时帝国厉行严惩,然此刻大战告终,民意从宽,各部也无意再行酷烈之法。若强行推行统购统销,压低采购价格,难免各地抗征。地方有诸多利益与此,说不得也要推波助澜。更有无良或无知之人,想必还要以“苛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