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纪帝国- 第4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在墨家理论中,人生而平等,并受权利于天,乃是天赋人权。而墨家的‘兼爱’思想也正建立在这种天赋人权,生而平等的基础上。《墨子?经说上》指出:’仁,爱己者,非为用己也,非若爱马。’在这里,墨家提出人本身就是目的,而非手段,正所谓以人为本,中庸仁恕。”

    “《墨子?尚同下》提出,‘古者,天之始生民,未有正长也,百姓为人。”也就是在人类社会早期,是不存在统治者的,百姓都是平等的自由人。而在《尚同上》中墨子又指出,由于无政fu状态导致‘天下之luàn”人们‘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立诸侯国君……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可见墨子在平等,博爱,自由的理论基础上,公开提出了人类政权组织原本基于民主推选,基于社会公共契约的理论。”

    “……墨家重视科学实践,并提出辩证地看待一切事物,其义利相辅相成的观念也体现出了这种辩证客观的jing神,这正是中庸思想的伟大体现……而墨家坚持以利国利民为一切思想文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所谓‘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主张天下为公,正是仁恕jing神的体现。而墨家之中庸仁恕,核心便是以人为本……”

    “由此可见,儒学也好,墨学也好,虽然手段有不同,但内涵其实有其共xing:以人为本,中庸仁恕……我华夏文化实乃以人为本之文化,无奈却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大一统皇朝的确立,由于家天下统治阶层的利益导向最终走向了逆向淘汰,人文思想被扼杀和埋没,思想文化逐渐走向扼杀和扭曲人xing,愚昧人文的方向,方有近代历史一次又一次不忍卒读的惨剧,使宝珠méng尘,此堪为今世之诫……”

    “中华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也好,中庸仁恕也好,这些jing神内核,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实在需要以不同的手段加以实现。当今社会民智大开,各国争逐,稍稍行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俄国已经是眼前的例子……历史大cháo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人,由无**人格之奴才,发展为**进取自尊自信的公民,乃是历史cháo流,也是人xing必然。如此cháo流,要违逆之,便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犯罪,也是对华夏先祖的背叛。今时今日,理学提倡的等级尊卑,爱以差等,束缚人xing等手段,实在已经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毒瘤,而墨家提倡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民主法治,平等博爱自由理念,正需我华夏国民详加揣摩……”

    “以人为本,中庸仁恕,于当今时代,当以合适之手段体现。我华夏新学,贯彻以人为本之人本jing神,以中庸仁恕为信条,以法治维护社会公正与秩序,以科学推动社会进步,一切务实而不务虚,以实践检验真理,而非以圣人之言为真理来检验实践。有了这个根基,才有了帝国民智大开,我华夏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文治武功为一时之盛。”

    “我华夏新学,今日之中庸并非因循苟且,并非无原则的‘持中”而是客观,理xing,不偏执,不顽固。我华夏新学一向认为,中庸即理xing,中庸即科学,中庸即客观;所谓仁恕,也再非旧王朝的假仁假义,外残内忍,再非对内寡恩对外慷慨以昭显‘天朝威仪’。我华夏新政,对内推广教育,发展经济,建立公平之社会保障,建平等之法制和民主政治以保障国民权益,使国民分享国家成长之实惠。对国家民族之敌,我华夏新政以铁血对横暴,此对敌之铁血,即是对国家民族之仁恕也。”

    “由此可见,仁恕即民主法治,即博爱平等……中庸仁恕,就是科学与民主法治……作为社会发展的手段,非西方所独有,而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基础。没有科学,则一切都不过是空谈,无非是翻炒圣人之言,说得天huā烂坠,实则毫无用处。没有民主法治,则整个社会还是要依靠宗法lun理那一套去治理,人人膜拜权力,崇拜权威,毫无思想自由,无人格尊严,既无自尊也无自信,这等愚弱之民又如何与列强虎狼之民同场较技?”

    “我华夏新学,乃是华夏文化jing髓于新时代之传承体现,乃是融汇中外文明jing华凝铸而成,并经受了国家发展考验,并不断进步的学说……我华夏新学,既不是古非今,也不是今非古,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一切权威不mi信,不盲从。我华夏新学,不以具体而微的圣人之言钳制思想,而以明达之理论启发民智,促使其主动思考,辨别吸收,创新进取。我华夏新学,对一切文明的成果,从不以出处而论优劣,而以其效力为准,批判扬弃,去劣存优。我华夏新学,从不敬天法祖,不以官威而决定资源分配。我华夏新学,不定一尊于己,不以强权而毁弃其他学术。”

    “我华夏之政,并不盲从西方,更不附会前代,不崇古,不崇洋,而求实。我帝国有开明君上,有国会握立法和预算之权,有司法**,有地方参政院行地方立法,监督,编制和财政之权,有国民选举,有舆论监督,有多党,有宪法,又有国民之监督。于战时,我华夏有大本营统辖军政要务,凝聚国力以御外侮;于和平,我国会,内阁,君上各有职司,万事决于公论,而不行上支下派之**盲从之法。如此,贤明君上得指导仲裁国家要务,国会得秉持民意决断国政,内阁对国会负责,以才是举。简要而言之:万事决于公议,有司各有其职并互相监督互相制衡,一切依法而行。”

    “我华夏新学承先启后,融汇东西,卓然成家。此新学即为新华夏之学,乃去伪存真,优胜劣汰,而且不断发展完善不断进步的学问。故而新学非西学,也非几千年前的老古董,更不是新时代的圣人之言。他是有活力的,不断发展进步的学问,是以科学和法治为内涵的学问。”

    “华夏有了华夏新学,也就真正成为了新华夏,而非被宗法礼教牢牢捆缚,沉沦于治luàn循环之中的旧华夏。华夏之民有了华夏新学,便可以从奴才变为人才,从愚民变成自由之民,从屈从权力的草民变成参与政治的公民。”

    “故而新学兴则华夏兴,新学衰则华夏衰。与其死抱着文化糟粕给历史涂脂抹粉,还不如睁开眼睛看看历史,正视现实,多想一想如何丰富我华夏之新学,如何奠定我华夏的千年之基。”

    此文一出,洛阳纸贵。

    一直气势汹汹的“复古兴汉”派,原本看着各地风cháo涌动自然是暗自兴奋,可之前政fu出手平息sāoluàn,却让一些敏锐之人如同冷水泼头。紧接着这篇大作出台,更让一些知道北竹内情之人倒吸一口冷气。

    这些人自然清楚,这看似是北竹出于一贯立场,站在“国民”,“民权”,“法治”的角度说话,但实际上很可能代表的是皇帝本人

    这些人一时也失了声。

    原本都想着这政fu的暧昧态度,尤其是中华宫方面始终默不作声,就算不是放纵,也应该是暗中有些盘算。只要卖力一些,到时候皇帝取消国会修订宪法大权在握,他们这些人成为文化巨擎,并进而入朝主政,自然就可一展平生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继往圣绝学,开万世太平”。

    可现在看来,这皇帝很可能早已一屁股坐在新学一边,也是提倡“科学”,“法治”,“民权”

    不少人都犯了糊涂,死活想不明白这位皇帝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yào

    至于墨翟……很多人都赶忙开始翻nong故纸堆,寻找《墨子》的只言片语:这位“先秦巨巨”虽然久闻大名,但其学问实在是埋没太久,少有人问津了。

………………………………

第三十七章 国人当自强

    

    北竹的宏论,终于把这场论战推向了**。

    原本在复古兴汉派的鼓噪之下,这场理学和宗法**文化兴废的辩论被套上了浓厚的“国粹”sè彩,可随着北竹推出了墨翟这位“辈分”不低于孔丘的“远古巨人”,并且直接指出了墨家的平民主义中蕴含的天赋人权,平等,博爱和自由思想,甚至也指出了儒家思想的内核在于以人为本,中庸仁恕,而等级制度和宗法**都只是适用于特定历史阶段和历史背景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指出了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指出了什么是精髓什么是皮毛,“国粹”的招牌显然已经很难在用来维护理学和**宗法礼教的门面了。''

    《新青年》随即刊登了“精卫”的《墨家:中国法治之先锋》,进一步把尘封千年的墨家思想推上了时代的风口浪尖。

    “精卫”写道,“法治之精神,实在要首先重视保护弱者不受到强者不公的侵犯,其立法精神需优先保护弱者之权利自由………………所谓法家虽名为法家,其精神内涵却实在受到时代的过多局限,背离了法治精神,而沦为愚民和恃强凌弱的工具。

    正如商君书所说,‘国去言民则朴,民朴则不yin,,‘民愚则易治,,此等立法的精神是约束弱者加强强者,法律完全为权力服务,可谓有法条而无法治,与法治精神完全背道而驰………………儒家之法,则强调‘人情,,主张si爱,立法执法均可徇si,所以有‘议亲,,‘议贵,这样违背法治精神的东西,而其本质上也是以法律为权力服务,为等级制度服务,成为人治而非法治……”

    “…………墨家精神的可贵在于提出立法的源头不在于权力,并且真正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强调法治而非人治,正如《墨子=法仪》中所说:‘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天之行广而无si,其施厚而不息,其明久而不衰,,‘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是以赏当贤,罚当暴,不杀不辜不失有罪,则此尚同之功也。,………………可见墨子主张法律的权威来源于天道,要顺应天道而做到公正无si,并贯彻仁爱的精神,主张立法精神要着重保护弱者防止人民受到公权力的侵害,要做到执法公正,在天道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以si废法,不允许权力者干扰司法公正………………”

    “…………墨家的立法精神正是基于其思想内核: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此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法治思想的宝贵财富,可惜却被历代权力者所埋没阉割……今时今日,墨家法治思想虽有诸多局限但瑕不掩瑜正可多加揣摩借鉴,融汇现代法治精神铸我华夏法治之hun魄……”

    帝国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蔡元培则以本名发大作《墨学:利民实用之科学精神》:“…………墨者实在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团体,其成员大多参与了各种生产工艺技术活动,掌握了领先于时代的先进技术,并且着重实践出真知,把对客观自然的认识上升到系统xing的层面,形成科学定义,科学命题和经验公式,并以《墨经》为大成。更为难能可贵的,墨家提倡‘教人耕,胜于‘不教人而自耕,,墨家成员奔走四方总结技艺传授技艺………………墨家主张科学技艺为人民而非统治者服务,即‘利于民谓之巧,不利于民谓之拙,…=”

    “墨家对客观事实和人的主观认识有清醒的认识,并且上升到了认识论的高度。墨家认为,人的认知有‘闻知,,‘认知,和‘亲知,三个层面,而亲知最为可靠………与儒家提倡直观归纳,缺乏演绎推理,缺乏逻辑概念截然相反,墨家非常关注逻辑问题,尤其是后期墨家在中国思想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系统严密的逻辑体系,足以和古希腊逻辑学媲美……墨子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即‘有故,,没有理由的就应服从有充分理由的,即‘无故从有故”后期墨家提出了,以名举实,的原则,同时对概念进行了严格的分类,把名分为达、类、si三种。在逻辑判断方面,提出了‘以辞抒意,的原则,对判断规律作了探讨,研究了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问题。在逻辑推理方面,提出了“以说出故”的原则,并且探讨了多种逻辑推理的具体方法,包括效纟效法辟纟类比推理侔纟直接推理援纟间接推理推&纳t等……”

    “墨家的价值观是中国古代思想中最为宝贵的实利主义代表,具备强烈的经世致用特征和人本特征。墨家思想中的一个中心观念即,利,,也就是效率………………墨家提倡功利的目的是着眼于天下人而非少数人,将,兴天下之利,与,除天下之害,并提,且以此作为,仁人,奋斗的目标………………墨家以‘三表,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以‘有用之者,,即‘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