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纪帝国- 第4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交通基ˉ础设施建设招标将推广采取中位数法并加大引入第三方自力核算机构衬工程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避免资源浪费和寻租行为。交通部已经与工商部协调沟通拟进一步修订筑路计划,更好契合国家工业总体规划结构。”

    “教育普及方面,文教部已有提案,此处仅引用文教部和工商部联合起草之职业教育培训和在岗成人教育体系。该等体系,以国家专项拨付之职业教育培训津贴为楔子,主要调动企业的职业培训积极性,并充分阐扬皇产和国有企业的示范作用。在岗成人教育则偏重文化知识,由中枢教育经费拨付,各级学校开设夜校和休息日班级,并可以在工厂授课…用以提高工人文化知识,一切相关费用由中枢支付。”

    “关税调剂方面,中枢拟在与各国修订商约的基ˉ础上,在确保总体关税水平的前提下,依照商品门类别离制订关税,降低本国优势产品关税,适当提升草创成长期的财产关税呵护,对进口奢侈品征收更高关税,并对本国出口商品中给与重点扶持的,适当支付出口退税。”

    唐绍仪一条条讲下束,所有重臣都听得全神贯注。

    工商强国,这是郑鹰在三十多年前就喊出来的口号,也是整个团体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早年担负总理的陈磊是一个坚定的重商主义者,尤其偏好国家资本主义。在他的规划和领导下,从镇时代开始,皇产和国有财产这些广义规模上的“公有财产”就牢牢控制住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民间的财阀团体,在这个特殊的政治经济体制之下,很大水平上沦为了公有财产的附庸,甚至这些财阀的领导人几乎可以被认为是某种意义上的“公务员”。

    在平时,这些财阀财产要直接接受工商部的统一规利,其行业和地区分工也是由各行业的康采恩组织,也就是财团协调机构进行协调,工商部为最终判决,并监督执行。在国家经济成长规利中,各财阀一方面明争冷战,努力争取更大的成长空间,更优厚的成长条件,一方面又不得不协调一致,执行康采恩和工商部制定的规划,以免遭到严厉的赏罚。在对外的时候,各康采恩组织统一协调出口价格和份额,以避免恶性竞争,进口方面也是如此。

    这个带有高度组织计划性的经济模式,虽然还不得称之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却也可以近似被认为是超等托拉斯经济o只不过这些超等托拉斯目前仍处于政府的附庸,还不得反过来控制政府;尽管在财阀们内心深处,他们未尝不渴望实现这一点。

    但至少在目前,面对前两代强势君主,庞大和强横衬可匹敌的皇室财产集团,以及禁卫军,情报局,财阑们依然只能心甘情愿地充当附庸。

    郑宇眯着眼睛,也在盘算着未来的结构。

    工业成长规划绝非仅仅是为了成长工业生产,也需要考虑到对整个社会组织构成的影响。

    皇室财产越来越臃肿。

    早在前一年,他已经裁汰和惩罚了一批管理人员,制订了重整计利,逐步退出一些行业,回笼资金开放皇室财产与国内民营财产的管理,技术合作,开放商务人才培训体系,改革内部管理,建立皇产内部的劳资协调机制,提升中下层的管理介入度。

    但他依然很清楚,皇室财产这个庞然大物,到了这个当口,大企业病几乎是难以治愈的顽疾无非只是水平轻重罢了。要如此前一样,通辽穿越者的先知先觉,利用发财的情报络,在管理,技术工艺等方面建立一整套超出时代的体系,并利用军事化的保密办法加以呵护,这些办法已经越来越难于开展,并且也晦气于国家整体的经济成长。

    未来如何确保皇室财产的竞争力,是他最伤脑筋的事情。

    事情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离开皇室财产的庞大实力,他在国内的绝对掌控力就会受损,而财阀们则会扩张势力版图,依托经济力在政治上争得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尽管他本人对这些中国财阀领导人的个人道德算是基本安心但资本自己是无所谓善恶的而避种庞大的财产组织,也并不是能够以个人的道德素养能够加以衡量和约束。一旦财阀势力压倒作为国民总代表的皇帝整个国家就有沦为门阀寡头共和制的危险,到了那个时候,底层民众与世袭化垄断化的的上层也将逐步走向割裂,最终形成%和的社会性问题。

    这一次的工业成长纲要,他早就聚集皇产的智囊和决策层,几个主要经济研究所的专家们关起门来讨论屡次,目的就是要在确保国家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保障皇室财产继续合理合法地处于优势地位,同时还要避免财阀组织的进一步恶性膨胀,避免康采恩体制演变成抹杀后起竞争的经济毒瘤。

    郑宇的心思,比绝大部分人所想象的还要深刻和久远很多。

    康采恩组织终究只是时代的产品,其产生和成长,都是为了适应国家工业成长和赶超的需要,为了聚合国内的行业力量,维护和扩展团体利益。但这种组织延续久了,主要成员企业就会勾连得越发紧密,逐渐向着抹杀后起竞争的垄断组织成长,反而可能逐渐演变成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阻碍。

    这种康采恩,目前已经lu出了一些苗头;好比成员之间统一工资口径,避免工人以辞工为要挟要求较高的工资提升;对后起优势企业,康采恩的主要成员会偏向歧视性配额,遏制其成长速度,很多时候要依靠工商部强力介入,而皇室方面则通过财产基金入股的模式,为这些后起企业打上特殊标签,来制衡康采恩的联合抹杀。

    但这些公权力强力介入的举措,终究有其短处,也就是寻租。

    政府与财阀的利益勾结,是郑宇最为担忧,却又偏偏最难以避免的问题。

    暂时他还只能通过言语提醒,直接插手,信贷控制,赏罚性项目配给等体例来敲打这些康采恩,但他个人也好,他的手下人也好,都很难有足够的精力与这些顽强的财阀们进行旷日持久的战斗。

    关键还是机制改革。

    “我帝国国家财产结构,拟重点成长以下工业区;”

    “京津工业区拓展为渤海经济带,主要依托渤海湾周边资源优势,人口优势,文化优势,资金优势和运输优势,因地制宜成长钢铁,造船,汽车,食品加工,纺织,机械制造等财产,并带动相关财产集群的成长。”

    “长三角经济区,屦本主要以上海为主,目前要拓展为整个长三角城市集群,主要成长轻工财产和精密机械制造业,造船业,汽车业,日化业等财产。”

    “山陕经济区,拟主要依托本地煤钢和铝土资源优势,重点成长煤炭采选,煤化工,炼钢,电解铝财产,并综合坑口火力发电和高压输电降低能耗。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尚属落后…将重点优先建设铁路公路络。

    “辽东经济区,主要以鞍ˉ本煤钢带,营口ˉ锦州菱镁资源带,沈阳工业区,大连ˉ旅顺工业区为核心,重点成长矿冶,汽车,造船,农机,化工等重工业,并就近配套成长轻工业,以满足东北地区所需。”

    “黑龙江经济带,主要以松辽盆地的煤铁,贵金属,有色金属,木材,农产品,以及原俄滨海总督区的资源为依托,重点成长辰产品和木材加工业,矿冶财产,化工财产。。

………………………………

第二十七章 超越战略

    

    。第二十七章 超越战略

    “察哈尔经济带,主要发展畜牧产品rou食加工业,鄂尔多斯煤炭采选和化工业,有sè金属冶炼业,白云鄂博煤钢综合体等产业。”

    ……

    “以上工业区,将依托本地优势,因地制宜,优先扶持优势企业和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降低经验和知识传播成本,带动地区经济的总体发展,并实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集约利用的优势。”

    “以上为我帝国工业发展纲要之主要内容,供本次国务会议审议。”

    唐绍仪说完,合上文件,对着御座深深一躬,坦然坐下。

    “有劳内阁诸君制订此等工业发展纲要,提纲挈领,堪可品鉴。”皇帝的声音缓缓响起,众人坐姿下意识地直了几分,“对于总体思路,朕没有太多指摘之处,嗣后各位如有问题,可踊跃质询。朕只就其中些许内容提些看法,以为抛砖引yu。”

    “发展纲要对于产业技术引入和产学研结合多有布局,此等技术发展之重要朕毋须多言,这是举国公认的事情。朕之说一说问题。”

    “这些年,帝国依托经济情报网络,通过合资,专利购买等方式广泛引入欧美最新产业技术和jing密设备,收效可称显著,我国很多重点工业发展日新月异,甚或超越欧美同侪。这已经说明了技术引进的重要xing。”

    “但朕也要提醒诸位,片面依赖技术引入,固然可以在短期内提升工业制造水准,但如果处理不当,反而会损害国家长远的发展基础。”

    此言一出,很多人都是一怔。

    “以矿业为例,我国很早就开始引入英德的矿机,但结果却是只能亦步亦趋,往往是我们引入了,很快又被欧美的新发明超越,不得不再引入。引入一批,落后一批,再引入,再落后。如此引入,到底有何意义?”

    “说到底,这种引入现成技术,现成工艺,现成设备,如果只是以短期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引入成熟产品,马上产生效益,结果就是反而导致本国企业在主动研发上的停滞。即使是发明方面,我们固然有高效的科学技术情报收集体系,可以不断筛选出先进的工业发明,但如果只是片面依赖引入成熟技术,我们自己的研究体系如何发展?难道就这样一辈子依赖下去?”

    新任工商部长谢忠神sè泰然。

    这事情也确实和他无关。

    “朕并不是说工商部之前犯了很大错误。但至少在这个问题上,国家产业走到这一步,已经不能再继续这种直接引入,直接应用的‘吃现成’模式。以前也许还好说,现在本国已经是欧美强国众矢之的,可以想见,未来的技术引入会越发困难。而且现在一些产业已经有形成依赖的苗头,长此以往,又谈什么自足?”

    郑宇说道这里顿了顿,又加重了语气:“技术体系是一个累积的过程,起步阶段还好说,可以补,一旦别人的研发形成系统累积,最后你的差距是越来越大,要补就要从头补起,而残酷的竞争已经让你很难从头累积了。如果我们不能深刻反省这个问题,国家的经济自足**也就是一场黄粱美梦。”

    “很多人都问,为什么皇产的汽车,无线电,军工的造船,可以一直走在前列。我今天就和你们说明,”郑宇说道,“这是因为这些产业引入的不是技术,而是人才。而引入人才也只是手段,是为了培养更多的本地研究人才。没有赫兹,以及我们配给赫兹的助手,研究员,实习研究员,实习学生这一整个人才梯队,没有他们积累的一整套科研资源,帝国何来今日之无线电产业?”

    “引入人才,这些年也开始遇到些问题。一个是帝国与某些国家有了较为复杂的利益博弈,另一个是*祸论的宣传,还有一个就是各国政fu和产业界有意识地应对。我们的眼力之准,现在别人也认可了。我们要挖谁,往往就会有欧美的财团开出更好的条件。发明yin丹士林的博恩,被德国的拜耳化工拿下。我们想挖美国的福特,结果被洛克菲勒财团抢先注资。现在看来,想再走这条路径,已经越来越难了。”

    “既然如此,未来我们必然要改弦更张,而现在就是最好的窗口。”郑宇的话让很多人jing神一振,“直接引入技术,欧美各国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封锁我们。即使我们可以和德国人通过技术jiāo换和合作实现一批,但对于我们整个自足经济体系,这还远远不够,而且德国人开价也不低:他们也要我们对等的技术。”

    “之所以说目前是最好的窗口,在于我们现在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新入地区开拓,对欧美商业界的吸引力很强。等到了十年后,我们对欧美的依赖xing就会大大减弱,到了那个时候,我们能够用来杯葛的筹码也就不多了。”

    “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抓住现在的时间,以国家意志,统一协调规划引入发展所需的各项技术,工艺,成果。但目的,并不是应用。”郑宇的话让很多人都有些mihuo,“我提一个原则你们考虑:第一台引进,第二台国产,第三台出口。”

    “说到这里,我有必要和诸位分享我对于帝国工业发展战略的总体理解。”郑宇说道,“我认为,我们的策略归纳起来是四个字:全面超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