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纪帝国- 第4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但英法与俄国的联系被截断,德**队还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土耳其的农业物资和矿产资源,乃至直接与土耳其展开军事合作,随时可以进攻驻埃及的英军,切断苏伊士运河,乃至从奥斯曼帝国经bo斯进攻印度。

    面对如此情况老练的英国外交家知道自己该如何取舍o

    接下来的谈判异常顺利。

    《中英联合声明》很快缔结;

    (|)中英两国认同,维护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秩序符合中英两国的共同利益,并愿意为此作出努力,《中英同盟》将作为两国共同的行动准则;

    (2)大英帝国承认中华帝国自|8961年以来与各国缔结的条约具备完全效力,并认可〖中〗国通过条约所确定下来的各方面权益;

    (3)中华帝国承认大英帝国于印度斯坦,英属马来亚,英属北加里曼丹,澳大利亚,新西兰群岛等地方目前拥有“不可置疑”的主权;

    (4)大英帝国愿意就香港租借地和上海租借地的问题与中华帝国进行谈判并“愿意在两地民意认同的前提下”将两地归还中;

    (55)中华帝国承诺与英属领地居民的交流仅限于经济和文化领域,不涉及政治军事范畴;

    (6)大英帝国承认中华帝国于“中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在当地华人利益问题上具有“发言权”;

    (7)大英帝国和中华帝国承诺,对于自身主权所及范围之内,于对方国民的合法权益给与完全的保护;

    (88)大英帝国认同**为中华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帝国拥有完全主权,大英帝国放弃对于锡金的领土要求;

    (9)中华帝国承认,84年英国和尼泊尔签署的《塞哥里条约》,|年英国和阿富汗签署的《干达马克条约》,65年与不丹签署的《辛楚拉条约》拥有完全效力;

    (po)中华帝国承认英帝国目前于原缅甸王国实际占领区拥有完全主权,大英帝国承认中华帝国于原缅甸王国实际控制地区拥有完全主权,中华帝国取消对于缅甸王国“流亡政府”的承认而英国政府宣布放弃对于上述人员的通缉并保证其人身安全;

    中英两国认同,应立即展开全面的勘界谈判“尊重历史,以传统的行政权力分割线为基-础的划界原则是合适的”;

    (2)中英两国一致呼吁俄国交战双方“迅速达成和平,结束俄罗斯人民的苦难”。两国再次确认,俄罗斯沙皇陛下领导的俄罗斯帝国政府是俄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这份联合公报,让两国忧心忡忡的精英团体都是松了口气。

    在〖中〗国方面,经历了与日俄方面惊心动魄的一年ji战,尽管是大胜,又割取土地无数,但战争期间的提心吊胆,惨痛的伤亡,国家财政上付出的代价,以及每个人曾经承受过的重税,物资配给,战时管制,都让大部分国民渴望和平,而不希望很快就与另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家发生战争;

    在英国方面,习惯了“不列颠和平”秩序下富足生活的英国人,也并不希望跋涉万里去远征一个东方强国,尤其是这个国家把“俄国打得粉碎”还有余力“打垮了〖日〗本人和暹罗人”更不要说这个帝国“随时可以从英国的盟友变身为德国的盟友”。对很多英国人来说,尽管心中有所不甘,却也默认了东亚从此属于〖中〗国独霸。未完待续!。

………………………………

第二十章 欧风美雨(二)

    

    除了明面上的声音,一系列明里暗里的条约也在紧锣密鼓。

    几乎与联合声明同一时间,后来被称为《中英第一次北京密约》的《中英外交备忘录》完成换文。

    根据该项备忘录,中华帝国承诺“不会支持圣彼得堡苏维埃政权”并“尊重大英帝国在bo斯东南部自阿巴斯港至亚兹丹一线以东的地区拥有战略利益”而相应地,大英帝国认可中华帝国在“bo斯北部,从靠近土耳其的席林堡起,经伊斯法罕、亚兹德,直至东北角的哈瓦夫”以北地区拥有“战略利益”。

    在阿富汗方面,中华帝国允诺“不干涉阿富汗的内政事宜,对大英帝国负责阿富汗的外交表示认可并无意改变”。

    在最棘手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在〖中〗国的坚持之下,英国同意归还强占的拉达克,而〖中〗国则同意“促使”朝鲜开放蔚山港,作为“英国远东舰队锚地”但限制驻军人数。

    在英属马来亚问题上,〖中〗国保证“马来亚华人不提出**和自治的要求,并促使暹罗政府正式放弃对于之前割让给英国的上地”。

    一个月后,中英又正式签署了《中英1906年贸易协定》,正式宣布两国“实行互惠关税”作为英帝国的殖民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南非也先后与〖中〗国签署了类似的协定。

    表面上看,〖中〗国是吃了大亏。

    为了保护工商业发展,〖中〗国方面原本对工业制造品采取了平均20进口关税,大致上和法国持平,而高于奥匈(18%),德国(13%),意大利(18%),瑞士(9%)和荷兰(4%),更不要说和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英国(零关税)相比。

    在农产品方面〖中〗国为了保护本土农民,制订了15%的关税,虽然低于奥匈帝国(18%),法国(18%),意大利(17%),西班牙(33%)和瑞典(16%)却高于欧洲其他国家。

    现在,英国本来就是零关税,可〖中〗国对英国商品的进口关税水平却统一下降到了10%,看起来〖中〗国是做了让步,而英国人坐享其成。

    但在郑宇看来,〖中〗国占到的好处更多。

    首先,历经多年的发展,也是充分利用〖中〗国低廉的人力成本,〖中〗国已经发展出了一个比较高效的工业制造体系在农业上,采取产业化经营的大农场竞争力也很强。说到底还是〖中〗国人力成本太低,导致工厂的直接劳动力投入低,而铁路公路港口船舶这些成本中要计算人力投入的物流体系成本也低。

    其次,〖中〗国经济要进入快车道就需要一个稳固而广阔的消费市场。内需的启动需要时间,而见效最直接的还是出口o在世界范围内,能够容纳〖中〗国飞速扩张的工农业生产力的,首先就是大英帝国。尤其是〖中〗国周边,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亚以及英国势力范围所及的荷属东印度乃至南非,都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英属各殖民地是可以制定各自的贸易政策的〖中〗国商品在这些国家目前也并非零关税。现在统一起来之后,〖中〗国的关税固然下降了接近一半,但这些国家对〖中〗国商品的开放让〖中〗国获益也不小。

    更重要的是,郑宇最担心英国贸易政策的变化,也就是从〖自〗由贸易走向保护xing关税,建立帝国特惠制。

    目前英帝国内部关税保护同盟〖运〗动一浪高过一浪,郑宇也不可能不关注。他很清楚,一旦英国采取这一政策,甚至对〖中〗国商品采取更加具有歧视xing的关税政策,〖中〗国的经济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对方不需要马上修改关税政策,只要在未来某一时刻突然变化,措手不及的〖中〗国就可能陷入困境。至于贸易反报复,那终究是两败俱伤的事情。对英国人来说,最多是多huā些钱买其他国家的商品。可对〖中〗国来说,这些出口却影响了很多人的饭碗。

    更重要的是,英国人从此放松了对〖中〗国技术封锁的限制o

    眼看着德国人开始用各种精密áng,精密光学仪器,化学制剂和工艺技术与〖中〗国大做生意,尤其还可能涉及到了军工,再看看〖中〗国人自己生产出来的xing能优异的战舰,战车,汽车,英国人心里也明白,自己再徒劳地搞技术封锁,不但会进一步在〖中〗国那里丢分,实际上也限制不住〖中〗国的脚步。

    既然如此,那就干脆开闸了。只是,某些对德国人也很有意义的设备,工艺技术,那是绝对不可以提供的。

    在郑宇这一边,英国人的有限开闸,让他在很多方面又多了条选择,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制衡德国人,避免德国人漫天要价以次充好。

    就这样,一个“双赢的结果,让双方都很满意。当然,至于〖中〗国工商业承受的进口品竞争压力,以及同时在出口方面获取的有利条件,如何权衡,那是商业界的事情了。

    美国对此的感情是复杂的。

    按照双边最惠国待遇,这一特关税美国人自动享有。

    而迪样,贸易条件对〖中〗国就有些不利;美国目前对制造品征收的关税平均高达4,最低也有。按照双边最惠国待遇,〖中〗国人享有了的关税水准,美国人则享有的税率。现在美国商品在〖中〗国承担的进口关税下降到了|,〖中〗国商品在美国却还是,这让〖中〗国方面马上提出了外交照会;修订商约。

    美国人当然是不想修订的,因为这等于白白出让一部分利益。而按照条约,美国也的确没有义务必须修订商约。

    不过,〖中〗国方面也动用了强大的院外游说集团,而〖中〗国最近用强悍的武力打出来的赫赫声威也让一些美国西海岸民众团体“犯嘀咕”。再加上工商业已经为〖中〗国庞大的建设计利沸腾起来,生怕“煮熟的鸭子飞了”最终中美重新修订了商约,〖中〗国商品在美国享有的平均关税被下降到了。虽然〖中〗国方面还是不满意,但美国人也讲的明白;这是美国开国以来最低水准的关税了,实在是不能再降。

    作为补偿美国政府每年从〖中〗国商品缴纳的关税中抽出一半,作为“中美文化交流基金”用于“中美文化交流项目”包括每年为不少于三千人,从幼童到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各级〖中〗国留学生支付学费和生活补助。

    郑宇知道美国人在打什么算盘。

    对外国精英集团从小灌输美国价值观,潜移默化址′配置亲美力量未来影响其国家政策和主导舆论,乃至进行和平演变,正是美国玩了一个多世纪,驾轻就熟的招数。

    但在目前的阶段,能够运用美国的教育资源为〖中〗国培养人才,他是乐见其成的。至于美式价值观,他本人并不认为是太大的问题,因为〖中〗国原本就有许凡那一派的〖民〗主力量存在,多一些年轻人也没什么。

    他不认为一些受了美国教育的知识分子就能够动摇他一手打造的国家秩序。

    只要这个国家可以稳步向前发展**和〖民〗主的力量就可以彼此牵制,在最高的权威下达成均衡。

    在美国,中美关系的繁huā似锦之下,却也涌动着一股暗流。

    以西奥多=罗斯福及其白宫幕僚为代表的美国精英集团,也包括洛克菲勒梅隆这些与〖中〗国方面竞争,并切实感受到了〖中〗国威胁的财阀,也在警惕地注意着西太平洋那个新帝国的崛起。

    一直以来,两大洋带来的安全感始终让美国人沉mi于孤立主义带来的富足与和平。物产丰饶,文教发达,经济飞速发展,华尔街流淌着金钱,百老汇发散着欢乐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也没有太多真正需要担心的。

    这种安乐的感觉,让美国人格外多愁善感也分外直爽。

    他们会为了一个弱小国家遭到欺侮而愤慨…会为了法兰西人在阿尔萨斯ˉ洛林沦丧之后表现出来的悲壮而流泪…他们会为了英国人无耻地以鸦片毒害〖中〗国人感到羞愧,也同样会为了〖中〗国人打败了**沙皇而大声叫好。

    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的子弟派到古老的大陆上参与残酷的战争。

    是的,铁与血,炼狱和死亡,这一切离美国太遥远。他们不过是报纸上的照片和几行文字,最近的也不过是百老汇的舞台剧。对美国人来说,这一切都只是生活的佐料,而不是生活本身。

    但现在,在一些菁英份子看来,战争的yin云,恐怕并不想大多数人想的那么虚无缥缈。

    一个强悍的帝国,已经拥有了六十万吨以上的作战舰队…并且正在打造一个高达八十八万吨,且全部由第一流的新型战舰组成的合成化海军。

    他们有世界上速度最快,火力最强,防护力也最出sè的主力战舰,远远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其他海军;

    他们有世界上最优秀的轻型雷击编;

    他们有庞大的潜艇部队;

    他们有经验丰富的飞艇部队;

    他们积累了装甲舰时代大海战的丰富经验;

    他们有世界上最出sè的海军将领,以及一支士气高昂,组织严密的海军舰员队伍;

    他们已经控制了整个西太平洋,由多个防御严密的基地构建了庞大的海军基地网络。

    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