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纪帝国- 第4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时候,无论是从拉拢选民出发,还是从争取皇帝提名出发,抑或是争取舆论支持出发都只好站在“民族大义”和当局的一边。

    可一旦这个政策引发了混乱和动dàng,无法执行……

    底层民众,在农会,工会,青年团和少年团宣传队,报纸宣讲员的娄传之下,都已经知道了中枢的决策,自然是欢欣鼓舞。

    在各个城镇,帝国劳工部组建的招工办正在巡回宣讲招工政策。

    制作精美的海报上,有画出来的巨幅宣传画简约而不简单的公租房,整齐的宿舍,厂房之内,工人们穿戴整齐,表情欢快,炼钢工人的钢铲之下,卡车战车大炮步枪随着钢水滚滚而出,工人的脸上满是自豪:农业工人开着联合收倒机,金黄sè的麦粒喷涌而出……

    宣讲员讲述了国家的社保政策招工要求,农场和工厂的基本待遇和福利,以及北方移民的各项政策,然后就是开放报名。

    很多土地狭小…生活贫困的农民很快就动了心。娘咧,在乡下一年到都能攒个几块钱再扯几尺布已经是好年景这劳什子的工厂农场,政府旱涝保收,一个人一年下来最少就是三十多块的华元!就算租个那公租房,给婆娘再找份工,干一年不顶在家窝十年?

    看那照片,图片,胜过乡下多少倍?不但能进厂,还能变城里人,以后穿着工作制服,神气得不行,回来还不羞死隔壁家两条破ku子轮流穿的二狗!等咱的孩子都入了城里的学堂,二十年后也是国防军的军官出身,那是什么成sè?

    看看一起来招工的,之前本地出去的工人代表,言谈举止全然是一派雷厉风行,哪有在乡下土头土脑畏首畏尾的情形。感情做了工,还有培训,有工会,有组织的补课,甚至还有人能考上夜校,将来也是读书人的出息……

    很多原本是来赶集和打探消息的农民,三看两看就动了心,问了下情形,一听说好机会得抢先,一咬牙一跺脚就画了押拍了照。

    这政府看来是说话算话的,说不得爷们也豁出去一次!

    报了名的带着一股悲壮,拿着回执就回了家,如何劝服上上下下且不提,多少往还也不必细说,总之这一番风云jidàng,却是引发了神州大地的一股风潮。

    北上的北上,南下的南下,很多人口稠密土地贫瘠的乡下,穷得ku子舍不得穿的寨子,不少青年人乃至中年人,或是单身,或是拖家带口,在政府招工办的组织下集体奔了车站,上火车直奔目的地。

    刭子地方,却不是招工现场,而是政府组织的“工前培训”。

    一sè的军事化管理,编组为各级分队,并由老资格工人担任分队长。晚上睡集体宿舍,准时起chuáng,集体在食堂用餐,然后是专人讲述工厂的一般纪律,劳动注意的有关事宜,还有上工的实践,强制这些〖自〗由散漫惯了的农民学会令行禁止,懂得纪律和组织。

    对于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农民,各分队长和辅导员还要给他们排解心结,帮助他们完成从个体农民到产业工人的心里转换,熟悉快节奏的工业生活。

    严格的训练持续了两个月,然后才是到各用工基地。

    到了地方,火车站旁边就是巨大的市场,遮雨棚子下面,各个招工单位都有摊位,放着照片,写明了政策,摆着茶水,感兴趣的双方就在这里交流。新来的人看huā了眼,之前来的人不少都选定了满意的单位,签了合同,由劳工部门公证之后生效,半期待半忐忑地憧憬着未来的新生活。

    各个新兴的工业区,扩大恳牧的农区牧区,新入地区的开拓团,国有农场,皇室农场,原有工业区的扩建所在,全都涌动着人潮,怀着各种目的的男男女女在统一指挥下加入了新的集体,开始学习在新环境中立足,成为这个产业大潮中的一分子。

    这一场被称为“人口大迁移”的〖运〗动,有别于美国的西进〖运〗动,混杂着工业化,城市化和殖民化,就这样以“〖中〗国速度”走上了轨道。

    历史将被导向何方,在那个时代,还很少有人能够准确预料。

    但很多人都清楚:这个国家的前进,无论对错,终究是无可逆转了。!。

………………………………

第十六章 红白悲歌

    

    当东方大地正在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潮中大步前行的时候遥远的东欧平原上,斯拉夫人的内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登基之后,新沙皇米哈伊尔大公论功行赏,在喀山集结了十万人的重兵连战连捷的吉林斯基晋升俄罗斯帝国步兵上将,授世袭伯爵。

    原伏尔加河和乌克兰部队改编为草原方面军,下辖三个集团军,最高指挥官鲁斯基升步兵上将,伯爵。

    从中亚战场抽身赶过来的姆涅维奇上将成为新沙皇的军事顾问,而坚持在明斯克和莫吉廖夫,构成乌克兰左翼的明斯克方面军已经陆续收拢原驻扎bo兰和bo罗的海地区的俄罗斯军队则扩编到六个步兵师两个骑兵师。

    此外,原本用于中亚和乌拉尔一东西伯利亚防御的大批部队也抽调了过来并进行整顿和洗脑,被沙皇授予的土地,特权,承诺的赏格晃huā眼睛的俄国农兵,再次亲wěn十字架,宣誓“为了信仰,为了沙皇,为了祖国而战”。

    根据沙皇的要求,中华帝国方面已经派出了新任驻俄罗斯帝国大使卢定文,由轻巡编队护送,和运载俄国战俘与军用物资的船队一同起航,并在埃及亚历山大外海与法国地中海舰队汇合,终于在七月二十五日抵达敖德萨。

    已经〖镇〗压了敖德萨罢工,并且用武力和攻心战瓦解了塞瓦斯托bo尔叛乱,再次控制住了黑海舰队的俄罗斯帝国沙皇政府,热情地欢迎了这些“为俄罗斯奋战到底的勇士”并由基辅大牧首对俄罗斯阵亡将士的骨灰进行了安hun弥撤,随后全部送到基辅郊外新建的“俄罗斯护国勇士陵园”。

    沙皇对这些已经被〖中〗国方面洗过脑的军人们宣布了新立宪君主制沙皇政府的政策,并ji励他们与“僭取国家权力,欺骗人民妄图毁灭俄罗斯传统的苏维埃伪政权作战到底”。新沙皇盅huo人心地提出“让你们处于那样危险的境地,并且葬送了无数俄罗斯勇士的不是别人,正是圣彼得堡的叛逆,是那些在背后捅了俄罗斯勇士一刀在国家作战的关键时刻背叛了俄罗斯的罪人们”而那些人“不但背叛了沙皇,还渎神,他们居然没收教堂的财产,熔铸了十字架来购买物资”成功ji起了这些军人们的愤怒。

    随后,信任内阁〖总〗理李沃夫亲王也发表了讲话,宣布“俄罗斯已经变革,他必将再次崛起,而我们将是复兴俄罗斯的先驱”。

    随后就是大笔的卢布赏金美酒佳肴,热情的乌克兰少女,鲜huā。

    在〖中〗国人的战俘营和荒野工地度过了半年“劳动竞赛”生活的俄罗斯人,这个时候简直是如坠天堂。新沙皇高大,英俊充满智慧和魅力,有着沙皇必须的尊严与开明。他是俄罗斯著名的开明派,为立宪派,知识分子和乡绅所拥护,公认为“对抗红sè瘟疫的支柱”。这一番做派下来,这些俄罗斯军人顿时成为了新沙皇的忠实拥戴。

    十万训练有素的前常备军官兵,已经由〖中〗国方面指派的前帝俄高级军官进行了整编,组成了齐装满员的五个步兵师,一个炮兵旅,这些部队的来到极大地鼓舞了新沙皇政权的士气。

    二十七岁的米哈伊尔二世本身是一个能干的军人,而苏维埃颁布的法令在军队中引发了士兵逮捕和驱逐军官的狂潮,又迫使帝俄军队中的大批军官,士官,士官生,尤其是经验丰富的中高级军官纷纷汇集到了基辅。现在又多了这些精锐军人,沙皇政府顿时底气十足。

    最关键的,是这一次一起归来的,有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前俄罗斯帝国远东方面军司令官,东线总司令骑兵总监,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

    新沙皇米哈伊尔二世最自己这位叔叔并没有太多的敌意。他已经登基,而国内的形势也逼迫着罗曼诺夫家族成员必须团结一致。在所有人面前,新沙皇热烈地拥抱了自己的皇叔,而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也很明白自己的身份:他马上单膝跪倒,亲wěn沙皇的手,并许下了效忠誓词。

    欣喜的新沙皇当即委任这位俄军中威望最高,地位也最高的皇室将领出任俄国陆军大臣,兼任俄军总司令并提拔原远东方面军赤塔集群指挥官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布鲁西洛夫中将担任参谋长,提升为上将。

    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则推荐随船秘密抵达的〖中〗**事团中的一位军官:前中华帝国御前武官,北方方面军和中鲜卑利亚方面军观察员杜智上校参与军事计划的修订。

    沙皇立即批准。

    很快,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和布鲁希洛夫就拿出了修改后的作战计划。计划…本身并不复杂:集中兵力与明斯克方面军从两面夹击布良斯克的红卫军主力,随后兵进莫斯科并以骑兵集群从沃罗涅日方向沿铁路线包抄整个红卫军集团。同时,喀山的部队进攻下诺夫哥罗德,争取一战歼灭或重创红卫军主力。

    八月二十日,部署完毕的沙皇军队展开了进攻。

    在苏维埃方面,粮食和伏特加酒的逐渐匮乏,以及武器弹药在扩军和连续恶战之后的消耗,都限制了红卫军战斗力的发挥。

    尤其是对面的敌人中出现了威名素著的法国外籍兵团,民愤极大的原沙皇尼古拉二世又主动退位,新沙皇在原本政策的基础上又发布了一系列宽严相济的敕令,把矛头集中在苏维埃分子和铁杆支持者的身上,而对其他主动倒戈者“宽大处理”这些都使得〖革〗命者内部开始发出了一些不和谐的杂音。

    连续的恶战,不但让沙皇方面损失惨重,缺乏经验的红卫军的伤亡更大。尽管在ji战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指挥员,意志坚定的托洛茨基也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其特有的坚韧和ji情重建了军队的秩序,打造了一支新型的苏维埃军队,但沙皇政权依然存在,并且力量在不断加强这个事实本身,已经让底层的农民兵开始心怀恐惧。

    更可怕的是,在军官阶层中,很多人对于未来可能遭受的残酷惩罚抱有恐惧,更对于中俄达成协议,英法等国也明显站在沙皇一边这些可怕的事实产生了犹疑。奋战下去一定会胜利吗?自己即使战死了,家人会不会被作为叛逆家眷遭受虐待?

    在城市,在乡间,沙皇政府的一系列敕令都在有心人和无心人的努力下悄悄地传播着、开杜马,立宪法,普选权,对已分配的土地给与承认,再加上“特赦令”很多农民,中下层知识分子,市民,甚至军人都出现了动摇。

    对此,布尔什维克们进行了深入的宣传教育,却依然无法消灭这些被乌里扬诺夫称为“无耻谎言”的沙皇政府传单和谣言。

    面对危局,在马克西莫夫,前线的托洛茨基,后方的季诺维也夫,以及在外高加索共和国被沙皇的伏尔加一顿河哥萨克与土耳其奥斯曼新军联合绞杀后化装潜逃回到苏维埃控制区的朱家施维利和加米涅夫等人的建议下,乌里扬诺夫以强硬的姿态,不顾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反对,推动苏维埃通过了“战时管制条例”实际上就是另一时空十月〖革〗命后“战时**政策”的翻版。

    乌里扬诺夫强硬地宣布“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的至高理想是我们最终的目标,而现在就是行动起来的时候”。

    在这一条例中,苏维埃政权宣布了一系列严厉措施:第一,加强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特设委员会,也即“契卡”的权力,由捷尔任斯基负责清除苏维埃统治区内所有“旨在破坏苏维埃政治经济文化秩序,颠覆苏维埃政权的坏分子”可不经法庭审判,只要“有足够的理由”即可“采取措施”:第二,颁布《关于组织”切产品、个人消费品及日用品的居民供应》的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家和合作社组织供应,取代si商:第三,颁布《关于国家在出产谷物的省份征粮办法》的命令,在全国各地实行了谷物和饲料的余粮收集制。征收数额由粮食部根据收成情况规定,原则是富农多征,中农少征,贫农不征。不按期完成的,其储粮一经发现,当即没收:第四,产品犯给制。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一度称消费公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第五,劳动义务制。要求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参加劳动,并强迫录削阶级分子参加体力劳动。强制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政府可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