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线,华军部队一路沿中亚铁路北上进攻巴尔瑙尔,攻克之后又进去新西伯利亚,随后截断了从此地通往伊尔库茨克的交通。
惊慌失措的俄军残部和地方卫戍军,根据沙皇的命令”不得不采取焦土政策应对,焚烧居民点和城镇,破坏铁路,龟缩回了鄂木斯克。
自此,东经八十以东的西伯利亚,已经落入〖中〗国方面的掌控。
在希瓦和布哈拉两汗国,由于国王已经完全俄国化,并长期留在俄国本部服役于帝俄军队,两汗国在北风的安排下爆了〖革〗命,组成了“人民会议”宣布废黜汗王。
野心勃勃的贵族子弟,马匪头子,在这个时候看到了机会,纷纷打出“民族解放军”“民族护教军”“民族自立军”等旗号,散播伊斯兰ji进思想,鼓吹圣战,宣布要“杀死所有的白人男子,强jiān所有的白人女人,把他们的孩子变成奴隶,建立纯粹的穆斯林国家”。这些暴民武装所到之处残杀居民,抢掠民财,甚至很多当地富户也都被扣上“通俄”的帽子严刑拷打,掳获全部财产后就地杀掉,妻女充公。
随着俄国统治秩序的瓦解,在部族世界中,各种各样的“血亲复仇”“部落仇杀”“部族征服“抢夺水草地”之类形形sèsè的混战也随之开始,草原陷入了标准的无政府状态。
华军南线的进军速并不快,甚至可以说有些缓慢。
在里海东岸,民族混杂的中亚,在秩序崩溃之下变成了可怕的地狱。在各路新起军阀,俄国残余力量,什叶派和逊尼派,各路人马的互相攻杀之下,穆斯林大量逃亡,无数难民涌入了南面的bo斯。或者北面尚在俄国控制之下的俄国本土。
华军依然在有条不紊的稳固后勤,布设兵站,建立军管政权,征集物资,收集水文地理资料,派遣前出部队,以稳健的态势向西ting进。
随着华军的ting进,越来越多当地暴民的恶行被揭和暴lu,随军的记者纷纷出照片,用电报机拍新闻电报,把这里生的事橡传遍了全世界。
军队的新闻检察官原本询问上级是否拦截,但最终的命令却是放行。
很快,欧美和〖中〗国国内各报纷纷刊登了中亚“暴民匪帮”残害平民的报道,尤其是当两名法国传教士(实际上总情局怀疑是法国宗教间谍)被暴民杀害之后,欧美的抨击和指责达到了顶点。
林肃仁这个时候马上下达密令。
随后,很多“义军”的头领们就接到了华军先头部队的邀请“商谈民族自治建国事宜”“逾期不至者视为弃权”。自认“有功”的头领们当然不会错过分肥的机会,全都带了亲信随员前来开会,结果席间被华军宪兵控制,随后,华军特别军事法庭根据占领区军事管制条例进行了宣判,五六十二人当场处决,一千八六十四人被关押,其随从全部被解除武装等待审讯。
一声令下,华军骑兵和摩托化分队,在飞艇和向导的指引下突袭了众多“义军”营地,坚决消灭。
经此一役,当地野心勃勃的武装分子,旧部落奴隶主被消灭了大半,家产被查抄,牲畜和储存的大批生活物资大部分分给了贫苦牧民。
在随军的“民族政治工作队“帮助下,当地迅速建立了新的盟旗体制,贫苦牧民以聚居结成基础单位,定期选举代表,在军管当局领导下维护地方秩序。
林肃仁的军管当局宣布了军事管制条例和一整套政治,社会,文化条令,改组了旧沙俄统治机器,废除了俄语,改行汉语为官方语言,并允许当地居民日常使用民族语言。
不过有一条:边界被封锁,逃出去的人,为了“防谍”不允许再回来了。
经过一场大乱之后,人口已经超过一千五万的中亚地区,已经只剩下七八万的少数族裔。俄罗斯人,原bo斯领民,南部什叶派穆斯林,大部分死伤逃亡殆尽。
在科布多西北的西萨克彦岭,另一支〖中〗**队正穿越低缓的山口,向着西北方向坚定地前进。
他们是在méng古戈壁战役结束后,从朱雀集群中抽调了méng古籍和东北籍汉méng骑步兵,混合编组而成的编队,由卡车通过库伦一科布多的战备公路运输到科布多,再集合了当地镇边军组建的大批骡马大车队,镇边军和méng古西境边防部队中的精锐,又装备补充了国内转运过来的大批防寒衣物,随后开始向西北进。
这支部队被称为“甲集群”由原朱雀集群指挥官张普顺陆军上将指挥,目标就是沿后世的俄méng公路方向直取巴尔瑙尔,然后是新西伯利亚,与从巴尔喀什湖东北角的阿克斗卡北上,沿中亚铁路进攻的河中方面军北集群形成夹击,以尽快夺取新西伯利亚,截断西伯利亚铁路。
这支部队事实上肩负着中鲜卑利亚方面军与河中方面军的一个竞赛,而在这场竞赛中,依托中亚铁路向北推进的河中方面军显然在便利上有着一定的优势。
但这支被称为“甲集群“由三万人的战斗人员和同等数量的武装支援人员组成的集群,却并不想成为这场赛跑的负者。!。
………………………………
第一百九十三章 暮色苍茫看劲松
第一百九十三章 暮色苍茫看劲松
甲集群中的很多人来自曾经被俄罗斯武装移民渗透并试图控制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对哥萨克和俄罗斯移民深恶痛绝。尽管甲午年郑鹰北上统一全国,但限于交通和实力,对唐努乌梁海的掌控直到***铁路线和科布多公路兴建得差不多,才借助中俄海蓝泡事件逐步清理了唐努乌梁海地区的俄国官吏和非法移民。
这些习惯于北方草原的寒冷气候,熟悉当地水文地理的本地居民,成为集群中的向导和前卫。在他们的身后,中华帝***方组织的武装筑路队则开始平整道路,把战备公路沿着前方部队的脚步向西北延伸。
冬季的草原冻得结实,而阿尔泰地区由于海拔不高,再加上位于额尔齐斯河和鄂毕河之间,形成了某种暖房效应,其当地气候比东西伯利亚地区要高出不少,也使其成为西伯利亚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产区之一。
在阿尔泰地区两河之间的库伦达草原,水草丰美,一月平均气温是零下十五度。尽管依然寒冷,但对于准备充分的华军来说已经不再是严重问题。
赶在隆冬之前穿越了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山地之后,华军部队在鄂毕河畔等待并汇合了后续的辎重部队,以及在阿尔泰地区坚持战斗,之前破坏了西伯利亚铁路的抗饿义勇军,随后开始向西北方向的巴尔瑙尔挺进。
在西伯利亚,华军飞艇沿着西伯利亚铁路,时刻监视着俄军的动向。
这个时候的俄军已经陷入了可怕的混乱。圣彼得堡苏维埃的二月通电,几乎瞬间瓦解了很多军队的组织。对冰天雪地里的战争已经厌烦透顶,又被连续不断的失败所震惊,对可怕的黄魔鬼产生了敬畏与恐惧的俄国士兵们纷纷以行动表达了对二月通电的支持。他们逮捕军官,组成士兵委员会,拦截车皮向西“回家”。
在很多地区,机敏的军官们主动与士兵妥协,说服他们“同心协力回家”,而且苦劝他们“沙皇陛下和近卫军,哥萨克还在,而中国人正在沿着铁路进军,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先把居***走,带上军需物资,烧毁这里的一切,炸断后面的铁路,让中国人无法追赶我们”。
就这样,在混乱之中,焦土命令反倒得到了更加彻底的执行,甚至远比沙皇预想的还要彻底。
当华军最靠前的骑兵分队刚刚走到下乌金斯克,俄军已经全面撤退到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并且准备继续撤退到新西伯利亚。
……………………………
在鄂木斯克,忠于沙皇的军官团在收到电报的时刻强行控制住了消息的散布,并立即动员起了宪兵和可靠的士官教导队,哥萨克,告诉他们“圣彼得堡发生了针对沙皇陛下的可怕骚乱,在你们与中国人流血牺牲的时候,后方的叛徒出卖了你们”,随后又宣布“仁慈的沙皇陛下已经决定授予你们土地,以嘉奖你们的英勇和忠诚”。
随后,他们利用这些可靠的力量清洗并控制住了军队,在沙皇的指令下开始整顿军队秩序,随后又公布了沙皇的敕令,宣布“改革”。
以此为基地,从东面逃回来的溃兵也好,成建制的部队也好,统统被拦截并清洗。带头的“士兵委员会”成员全部被枪决,而手持沙皇敕令的军官则宣布“忠于沙皇的战士将获得赦免并拥有永久的土地以及丰厚的报酬”,“俄罗斯将实行宪政和杜马,军人们将拥有特权”。
整顿之后的部队被送往“乌拉尔方面军”的大本营车里雅宾斯克,归入吉林斯基将军的麾下。至于节节进逼的华军河中方面军和中鲜卑利亚方面军,俄军除了大力执行“焦土计划”,就是准备死守新西伯利亚和鄂木斯克。
至于所谓“死守”到底是怎么守,只有上帝知道。
………………………………………
二月上旬,圣彼得堡苏维埃二月通电传来,巴尔瑙尔的俄国守军和移民乱成一团,又得知华军重兵集群自东南和南方逼近,已经是一片混乱,最后干脆按照沙皇的命令开始焚毁和破坏铁路,向新西伯利亚撤退。
由于动身早,东南方向的甲集群抢了个头彩,其骑兵部队甚至在俄国殿后的工兵部队还在忙着破坏铁路焚毁居民点的时候就突然抵达,俄国殿后部队无心恋战纷纷溃散,不少人当了俘虏,华军甲集群兵不血刃进入了巴尔瑙尔,还获取了少量未及搬运和焚烧的物资。
华军骑兵继续向新西伯利亚进攻,遭遇俄国骑兵部队抵抗后回撤,等待主力。
二月下旬,华军河中方面军北集群北进支队和中鲜卑利亚方面军甲集群在新西伯利亚城下会师,而俄军留下少量殿后部队之后,已经破坏铁路退往鄂木斯克,并准备在那里组织最后的抵抗。
三月初,华军占领新西伯利亚。由于陆振明统帅的中鲜卑利亚方面军乙集群刚刚抵达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方向上的部队,在大本营的命令下交由了亲率北集群北上的河中方面军参谋长赵启明统一指挥,新编了一个临时的西鲜卑利亚集群,直接对大本营负责。
…………………………
在英法的斡旋之下,也是由于局势的不利,沙皇不得不委派拉姆斯多夫爵士与中方谈判。但由于差距太大,无论是俄方还是中方都绝不让步,导致谈判始终难有进展。
随着时间的流逝,俄罗斯在远西伯利亚和河中的局势逐渐不可收拾,一个个重要据点缓慢而不可遏制地丧失,俄方能够用来杯葛的筹码也越来越少。
尽管面临着内忧外患,沙皇依然拒绝以中方的建议为基础进行谈判,始终咬牙坚持“最多退到贝加尔湖和巴尔喀什湖”,“赔款一个子也欠奉”。绝望的拉姆斯多夫使出了浑身解数,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外交伎俩,但受了郑宇严令的李经方就是不动声色,干脆玩起了太极。拉姆斯多夫只能眼看着中亚地区乱成一团,中国方面逐渐掌控住了整个地区,甚至已经在清洗所谓义军,而在西伯利亚方面中***队已经围困了新西伯利亚!
在圣彼得堡苏维埃方面,包亚林?马克西莫夫,柯伦泰夫人与瑞典的中间人频繁接触,与中国方面展开密谈,要求中国方面对苏维埃政权给与支持,并且表达了“苏维埃政权愿意与中国就东部边境问题展开谈判”。拿到了中国方面狮子大张口的提议后,圣彼得堡苏维埃政权内部又陷入了大规模的争论。
最后,当沙皇政府和中国在英法斡旋之下秘密谈判的消息传到圣彼得堡,尤其是法国舰队已经从马赛和阿尔及利亚起航,马克西莫夫马上提出“必须迅速与中国人达成密约,否则就可能面临反革命势力的联合进攻”,托洛茨基也转变了态度,认为“英法中三个帝国主义国家一旦联合起来支持沙俄***政府,他们就获得了足够扼杀革命的力量”。季诺维也夫则坚持“苏维埃已经宣布废除与中国之间的不平等条约,他们得回了失去的土地,没有理由获得更多”。
再也无法忍受的乌里扬诺夫则在党内公开批评“反对与中国人议和的同志,是彻底的政治幼稚病”,并力主必须马上与中国人达成议和。他明确提出,“准备暂时割让给中国人的土地上并没有俄国真正需要的东西,那里的工业产值不足百分之一,煤铁等重要原材料几乎没有,每年从那里收获的农产品不足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并隐晦地指出“中亚和西伯利亚突厥人对俄罗斯人有很深的敌意,但他们对中国人因为对方帮助自己推翻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