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这样的信用扩张,经济迅速膨胀的背景下,通货膨胀是免不了的。不过,这样缓和而隐蔽的通胀,比起之前日元一年几倍的恶性贬值,已经实在是好上太多。再加上中国方面华元贷款保障的物资供应,日本政府也严格控制着公共开支,没有采取滥印纸币,通胀也的确并不明显。
针对日本经济的对外贸易结算,中国方面提供了总计两亿华元的信贷资金。由于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巨大,加上大中华经济圈的庞大体量,华元已经具备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这笔贷款,使日本的对外贸易,尤其是进口,几乎全部以华元结算,倒是帮助华元又扩充了国际流通市场的份额。
为了改善财政情况,同时也是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方面甚至开始大规模出口优质木材,铜矿和硫磺来抵偿中国的贷款利息,并换取中国生产的各种机器设备,其他紧缺原材料,恢复和扩大工业生产。
日本国会很快通过了新的税法,重新清理了日本的财税体系,去除了一些损害工商业长期利益的苛捐杂税,而对中产和富裕阶层增加了高额的累进所得税。原来给与外国企业的超国民待遇,被国会以“违宪”的理由取消,倒是让日本上下出了一口恶气,民气得以一振。
能够违抗欧美列强的意志,限制对于日本的盘剥,也算是被中国“督导”带来的好处?
对此,欧美工商界自然发出了抗议,但抗议到最后也是不了了之。超国民待遇,说到底也并不符合公平原则,既然违宪,那……
最关键的,还是中华帝国用沉入海底的四十万吨钢铁,俘获日俄两支舰队司令部人员奠定的赫赫军威;是中华帝国陆军全歼俄罗斯帝国后贝加尔方面军,俘虏克罗帕特金树立的不败威名;是中**人追亡逐北,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铁血豪情。
对这一切,即使是列强,也不得不给与足够的尊重。
要说对中**队进驻最感到高兴的,却是日本的女孩子们。
在日本的传统社会中,女孩子一直是作为某种“货物”而存在的。对父母来说,为了家门,把女孩子以一个好价钱卖出去是很天经地义的事情。战后大量壮劳力的丧失,让很多家庭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陷入了困境,这些女孩子就更成了改变家境的最好工具。
随着战争的进行,大批日本青年丧身战场,幸存的也不知道要在中国的战俘营,劳动营呆到什么时候。青年男子的紧俏,让日本的整整一代女青年产生了深刻的危机感。
在城市,帅气英武,手里又有“日票”的中国大兵,尤其是军官和士官,成为了日本年轻女孩子争相攀附的对象。别说是未婚军人,哪怕是已婚的—中国不是允许一夫多妻吗?做小不是问题,听说中国那边妇女解放之后,即使是小老婆'》,也要享有充分的权利不是?妾生子,虽然没有继承家业的权利,不也要确保受教育的权利吗?
在日本各大城市,一到节假日,经常可以见到全身戎装的中**人,身边小鸟依人一般偎依着一名日本女孩子,穿着日式传统服装,一脸的羞涩与甜蜜,而沿途的日本女孩子,看向这两人的目光更带着嫉妒和羡慕。
为了争得中**人的欢心,很多未经人事的日本女孩子自荐枕席。
中国人不是传统的吗?上了就得负责任吧?少字既然如此……
在乡间,中华帝国急日本人民之所急,发布了“招工广告”,以比日本高出一倍的价格招收女工,而且先支付一年的工钱。
由于是信誉卓著的中国政府发布,而且是去中国“淘金”,贫困的日本农村家庭立刻就动了心,在父兄的动员下,再加上去“大地方”看一看,赚钱,甚至“有机会嫁个中国人”,女孩子们趋之若鹜。
很快,十万名日本女孩子已经抵达中国,被安置在了新建的一大批服装厂里接受培训。未来,这些吃苦耐劳,服从管理的日本女工,将在中国从事十年的劳务。
第一百五十一章东亚新秩序(三)
第一百五十一章东亚新秩序(三,到网址
………………………………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东亚新秩序(四)
第一百五十二章东亚新秩序(四)
女少男多的中国,当然也会总会有光棍愿意迎娶这些青春少女。作为大国,传统上总有一番开阔心胸。别看之前恨小鬼子恨得牙根痒痒,现在小日本已经被揍得惨不忍睹,国家也被中国彻底控制,更有如此楚楚可怜的女孩子大老远跑来做苦工,中华爷们也犯不上和他们计较不是?
日本政府方面,眼看着财政状况的恶劣,也不得不广开财源。国内中上阶层的一些底子被掏得差不多之后,这些日本精英又以其丰富的经验,很熟练地选择了“风俗业”作为突破口。
日本藏相松方正义亲自拜访许凡,提出日本政府“充分考虑天朝军方长期在边塞作战,军士劳苦功高,又要身处西伯利亚的苦寒之地”,“将士远戍,保持士气,化解寂寞实乃首要”,而在此方面,“日本自古有些经验”。
许凡看着这人吞吞吐吐,也知道大概是怎么回事,当即安排负责在日本采购军需的经济协调委员会负责人和他会谈。
其实所谓军事特殊慰劳服务,在帝**中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安南,甲午历次战争中,郑鹰等人都在前线后方的轮休基地设置了所谓“特别茶社”,供军人发泄**,以免侵犯平民或弄出兔子之类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用官方的管理,提高卫生条件,避免军人感染性病,统一采用了荷兰人1883年研制(史实),目前已经大规模国产化的乳胶避孕套。当然,把高额军费又在不动声色之前收回一部分,也是某种心照不宣的非首要考虑。
出乎日本方面的意料,中国方面的负责人几乎是一口回绝了日方的提议,表面上说的冠冕堂皇,什么帝**人以保家卫国为念,军纪严明,绝无贪恋女色,滋扰地方之举,什么中华天朝上国礼仪之邦,什么帝国尊重女性人权等等。私底下,几个人却向许凡报告,“担心日本人利用女色传染性病,影响我帝**人战力”,也有人直言,“我帝国穷人家女子多有被迫从业者,若此等倭女操此业,置我国贫苦女子于何地?”
最后还是陆军部方面某位大佬发了话,提出“西伯利亚天寒地冻,实非女子所适宜从业。既然日人有意,何妨一试”。日本方面心忧财政,又大出血地提出“我x本国新女性从业之收入分成两成即可”,终于打动了中国方面。
最后,抱着“姑且一试”的态度,中国的军需采购人员和日方一起在“盛产美女”的东海道,北海道各县设立招工点,以日本式的“腹艺”提出“招募温柔美丽能吃苦之特别茶话女服务生”,并进行严格的体检测试。日本各地被战乱,贫穷和饥饿折磨得惶惶不可终日的日本少女闻风影从,每天招工处都是人山人海,入选者无不热泪盈眶,与亲人抱头痛哭。
这些入选的女孩子,又被日本政府圈禁起来进行密集的洗脑,从民族大义讲到个人前途,把慰劳中华天朝的远征军和日本民族的兴亡联系到一起,堪称“微言大义”,并进而引申到她们这些人将来也会成为各家的骄傲,并且有机会“去中华或者外洋过上好日子”。半哄骗半强迫,这些女孩子都和政府签订了卖身契,成为了日本官方牌照的ji女,并且堂而皇之的提供给中**方,成为“军需品”,日本政府在其可怜的两成收入分成中又拿走一半,用以支付中国方面的战争赔款和贷款。
这些日本女孩子,在日本那些富有经验的风俗业“达人”,鲸屋和宿屋老板,番头的调教之下,全都学会了各式各样的床上技巧。为了创收,日本方面也绞尽脑汁,成立了所谓的“艺能开拓学社”,专门为这些ji女开发各种取悦男人的服务项目,并且对这些女孩子严加训练,力争“一炮走红,打响大和抚子的招牌”。
两个月后,第一批日本“特别茶话女服务生”抵达西伯利亚和东北前线,很快就以其柔顺,服从,花样繁多而在前线的轮休基地内打开了市场,极大缓解了前线将士的思想和孤寂之情。中国陆军部为此对日本方面发布了“感状”,表扬日方“巾帼不让须眉,大东亚新秩序之肇建,实有大和抚子之功”。受宠若惊之下,日本政府更是卖力,又开发出了众多花样,尤其是把镇压的各财阀,谋逆分子,死硬文武官员和勋贵的女眷也提供了出来,而且设置了相对较高的价码,以“华族”为招牌,出口创汇,专供华军方面的“奢侈性消费”,又赢得好评如潮。
中**人们在这方面好讲隐语,于是纷纷用“吃日本料理”指代。后来这股风潮也传到了后方,“日本料理”干脆成了“日本式服务”的代名词。
到了战后,这些训练有素的日本娘子军中的大部分也无法回乡,干脆继续从业。他们的组织,则转移给了中华帝国总情局组建的日本新社团“亚友nfreinds)”,由其在欧美广泛开设“大和旅馆”,提供全套“日式茶话服务”,蜚声海外,成为日本一大创收来源,并且为中国方面提供了大笔的预算外情报经费。
这些日本ji女中较为出类拔萃者,经过仔细甄别,很多人都由中国总情局安排进行了间谍培训,并以这个掩护身份广泛搜集欧美国家民间情报,成为后来亚盟情报体系的重要触手。
当然,这是后话。
尽管抄没家产,劳务输出,税收整顿,没收财阀产业部分股权,乃至发行日票等手段让业已破产的日本政府终于缓过一口气,但面对着对华战争赔款,天文数字的内债外债,日本政府依然不得不剑走偏锋。
为了减轻财政负担,日本新内阁发布了文告,甚至天皇本人也颁布诏书,宣布“为皇国安泰,减轻国家和民众的困苦,对内国债一体按面值的三成偿付本金,免除利息,五年内偿付完毕”。
就这一下,高达十亿日元的内债就被日本政府削减到了三亿日元,而很多购买了大笔内债的日本银行立即陷入资不抵债的状态。为了避免挤兑,防止日本金融秩序全面崩溃,日本政府不得不向中国方面求援,最后在中国方面的建议之下成立“银行再担保局”,以日票偿还储户存款的损失,但上限为个人两千日票,企业两万日票。
很多日本银行由于资金周转困难,又面临挤兑的风险,被迫地板价甚至无偿转让给了中国方面的几大银行。
与此同时,日本又以其独特的岛国文化,掀起了一场“为国减轻负担”的全国运动。肩负重任的日本政府公务员,退伍军人,志愿宣讲员走家串户,向所有六十五岁以上老人讲解国家的困难,国民的苦难,新日本没有资源承担太多的养老责任,并建议这些没有足够劳动能力的老人“为了国家,为了大和民族,也为了您的后代家人,以坦然的态度寻求解脱”。
很快,日本就掀起了老人自杀的浪潮。这些被民族大义的大棒砸弯了腰,又被后代子孙福祉这样的推心置腹说动了心的老人们,眼看着家人忍饥挨饿,不由得多了内疚,也失去了继续苟活的心思。
死,在很多时候,也并不是很难做出的抉择。
在日本式的人生哲学指导下,这些老人们纷纷写下遗书,慷慨赴死,以减轻家人和社会的负担。
这一运动,在日本引发了剧烈的反响和震荡,很多失去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尤其是残疾军人,面对这样惨烈的局面,也纷纷选择了自杀。日本政府受到鼓舞,又发动舆论把矛头指向了各种弱智,遗传重病无法工作者一类的“社会负担人群”,开始了半鼓动半强迫的清洗。
在大清洗之中,日本人口到底因此减少了多少,在后来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而日本政府则始终缄默。
明治天皇最近很忙。
正式投降后,这位日本至尊一直滞留在中国,由郑宇“邀请”去了北京,并且派了专人陪同“赏玩中华风物”。
明治天皇在安排之下,检阅了中国禁卫军部队,又和郑宇一起检阅了北方方面军的“献俘”仪式,眼睁睁看着十几万的俄国俘虏被押解着经过长安街上的凯旋门,从**前沮丧地走过,看着广场上中国民众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看着旗帜的海洋,以及献俘部队严整的军容,看着新编成的摩托化部队,航空部队和浮空部队的英姿,又是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
随后,明治天皇又被引领着参观了北京周边的各大工厂,尤其是炮兵工厂,**厂,枪械工厂,机车厂,飞机组装工厂,看着充满了大工业暴力美学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