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纪帝国- 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大家庭”

    正所谓有一种卡叫会员卡,有一种餐叫自助餐,有一种服务叫一条龙,有一种奖叫chou奖,有一种按摩叫推油,有一种养生叫水疗。什么有中国特sè的服务理念,什么二十一世纪东南西北各sè服务套餐,凝聚了多少商界jing英鬼才智慧的一系列服务业大杀器,被郑宇如同倒大白菜一样一股脑倒了出来,旁边的几个人早已是目眩神mi。

    许巍听得云山雾罩,刘定一对于某些概念也是似懂非懂,但李国翔和宋端都是一等一的聪明人,又是商场jing英,自然很快就领会了郑宇的意思,甚至还联想到了许多其他业务上深感这里的各种奇思妙想,实在蕴含着商业至理

    李国翔早已是大震,暗道这人当真是风月上头的天才,鬼知道怎么想出这么多点子,偏偏却是深合商理宋端更是目瞪口呆,心说这位莫非是传说中的天仙下凡,之前一曲广陵散已经震了全场,现在说起经营上头的事情,也是jing彩无比,心中一个劲地感叹不愧是几位大佬看好的帝国继承人,真是非同凡响

    “我还有个想法,李三哥在北京开的酒楼,固然是名满京城,可这达官贵人的生意做得,普通市民的生意却也不是个xiǎo数目。”郑宇说道,“所谓民以食为天,如今北京城内,已经出现了很多中产之家,尤其是民气开放,很多家庭的funv也都在外工作,一天忙碌,晚上**点钟下班回到家里,再做饭洗衣也是有些勉为其难。”

    “既然如此,不如开些统一标准的连锁粥店和洗衣店等商铺。”郑宇说道,“所谓连锁,便是统一店面风格,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菜品,统一管理,统一采购,保证其产品和服务的水准一致,这样一个店开好了,可以迅速复制,而且一个店的口碑等于所有店的口碑。往xiǎo了说,以后可以占住这北京城;往大了说,居高临下,就可辐shè全国”

    李国翔已经听得如醉如痴,脱口赞道:“果然绝妙有此一着,不用三年,就能占住全国几大城市”

    宋端长叹一声:“枉我自认经营上头有些天分,今日才知道学无止境,这几天还真是坐井观天,xiǎo窥了天下英豪。殿下,若你无心帝业,真的有心商贾,恐怕不用五年,不要说帝国首富,怕是洋鬼子也非你敌手。”

    郑宇笑了笑:“这些也不过是些无聊时的想头,真要实行起来,还有千头万绪。我这人xing子疏懒,国务上头父亲催得紧,也只能和你们议议,看看你们有没有兴趣一起做做。”

    “没说的,”李国翔拍着xiong脯,“就这些点子,够我们受益一生了这些店,我和二哥cào持便好,舆论宣传上头,大哥费费心,这几年商业广告发展很快,这上头是至关重要我们拟定出计划,殿下您还有那几位幕僚也费费心,帮着看看。至于xiǎo巍,你要出国,这事情便不拉你了。”

    许巍无所谓地耸耸肩,只是说道:“到时候那个什么公爵白金卡你送我点就好……”

    李国翔点点头,又转向宋端:“二哥,你脑子快,我们要作出个规模,大致需要多少资本?”

    “我刚刚算了一下,要只是一个浴场和一个会所,有六七十万华元足矣,不过要在东西各开一家,再算上洗衣店和粥店各四十家,再把房产都买下来,我想怎么样也得有一百六七十万华元。”宋端说道,“我这里手头的钱足够了,我拿五十万,你拿五十万,再从银行贷个七十万就差不多了吧。大哥占个半成干股,殿下占个五成,我们这架子就算搭起来了。”

    郑宇一笑:“我就说个点子,当不得这么多股子。”

    李国翔摇了摇头:“您这话说的……听您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看这买卖说不得将来要日进斗金,到时候倒是我们占了您的大便宜”

    郑宇也知道,他们一半是真的感ji,一半也是卖好。不过他本来就是打算和这几人好好亲近,也不故作姿态,大大方方便应了。

    几人有了生意上的合作,彼此更是融洽。许巍脱口而出:“几位兄长,既然咱们和宇哥意气相投,何不重新结拜?”

    几人面面相觑,都有些迟疑。

    李国翔说道:“殿下乃是金枝yu叶,我们这些人怎可高攀……”

    郑宇却是洒然一笑:“什么金枝yu叶,要不是父亲收留,我不还是……说起来,倒是我高攀了。莫非几位是看不起在下?”

    几人赶忙连成不敢当。

    郑宇点了点头,肃然说道:“既如此,几位如不嫌弃,择日不如撞日,不如在此jiāo换兰谱,结拜为异xing手足。”

    宋端自然是心中大喜,李国翔也是喜不自胜。刘子文原本就敬重郑宇远见卓识,又很有仁爱xiong怀,早就心折,至于许巍,对这个同龄人早已是心服口服。宋端安排下人准备了红纸和信封,几人写下生辰八字和誓词,各自封好,互相jiāo换。

    宋端打开郑宇给自己的信封,却见兰谱上写着“谊属同志,情切兄弟,同心一德,生死系之。弟郑宇致兄宋端。”

    他抬头看向郑宇,却和那双透着诚恳的眸子对上,心中顿是一暖,又有些隐隐的惭愧。他对郑宇,虽然早有好感,但终究还是抱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在接近。相信之下,对面这位金枝yu叶,对他一个商人子弟一直都青睐有加,着实算得上是折节下jiāo了。现在与自己四人结成盟兄弟,彼此就是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的jiāo情,宋端倒是暗自发了狠,自己这辈子,看来就要卖与这位地位日固的太子爷了。

    郑宇却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几人,他虽有些功利之心,但更多其实却是彼此投契。以他现在的身份,要拉些死党,实在不必以结义这等手段。但他孤零零地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虽然过去了这么久,但终归有些孤独寂寞。他之前几次冒险,包括和阿菊的chun风一度,其实更多倒是被那种可怕的孤独感和不真实感缠绕得有些发疯。现在有了皇帝夫fu这对感情真诚的养父母,又有了苏菲这样的红颜知己,周xiǎo云罗安娜这样的,如果再加上这几位异xing手足,这一辈子情感上倒真是有些圆满。

    前一世,半生孤儿。

    这一世,终究不会再孤独下去。

    有家,有妹子,有兄弟,这样的感觉,真的很好,很强大。

    几人序了年齿,郑宇排在许巍之前,算是老四。换完兰谱,几人已经是结义兄弟,彼此更多了一分肝胆相照。说了些感念,慢慢就聊到今天和凤菲所谈的民生上头。

………………………………

第六十二章 大变革的前奏

    

    第六十二章大变革的前奏

    宋端感叹一声:“之前我一直觉得我家的矿算是体恤工人的,至少在安全上头算是用心。可前一次父亲带人游历欧美,很是感慨。人家英国人的公司,在研究和生产的,是矿区工人的二十四xiǎo时淋浴设备。对工人关心至此,工人能不卖力?反观我国,工人都是无地流民,走投无路hun口饭吃,矿主也是敲骨榨髓只图赚钱,对工人死活不闻不问,难怪各地三天两头总有矿黑子闹事。所以我们的矿,这两年着实下了些力气,改善工人食宿,规范上工时间,工伤还有医疗,工人们感念恩情,干活卖力,矿石开采的效率,jing炼的效率,采收率,都是大大提升,效益整整翻了一倍虽然有改良技术的帮助,但这管理上头的改进,也是不容xiǎo觑”

    李国翔也是深有感触地点点头:“我李家以前一直是务农为主,对这东佃之间的往还,所知甚深。这些年民权渐起,尤其是有了农会之后,农民再不是任人鱼rou,我们在农业公司里,对工人也要多加抚慰,工人们干活方才卖力,否则都是磨洋工……”

    郑宇笑了笑:“我倒有些想法,正要和几位参详。”

    众人jing神一振,都看向这个深不可测的青年皇储。

    “你们几位都知道俾斯麦吧?”

    众人点头,李国翔说道:“德意志铁血首相,一手缔造了德意志帝国,名垂青史,怎能不知?”

    郑宇笑了笑:“那你说,他一生做的最伟大的事情是什么?”

    “自然是统一德意志。”

    “那要说还有一件事情和这个一样伟大,你说是什么?”

    李国翔愕然。宋端等人也是摇了摇头。

    “是社会保障。”郑宇轻叹一声,“俾斯麦王爵的确是绝世人杰。是他在欧洲第一个提出了系统的社会保障立法。西元一八八三年,德国德国《健康保险法》获得通过。按法律规定,雇主需要jiāo三分之一的保险金,雇员jiāo三分之二的保险金。雇员生病时,就能得到起码十三周的免费医疗。”

    “第二年,《工伤事故保险法》获得通过。规定由政fu企业雇主和雇员jiāo纳保险费,在工伤事故后,前十三周的医疗费用由履行《健康保险法》的机构承担,以后的费用由履行《工伤事故保险法》的机构承担。如果是完全残废的工人,每月还可以得到原来工资三分之二的收入。两年后,农民也被纳入《工伤事故保险法》。”

    “此外,西元一八**年,《养老法》终于获得批准,把工人、农民、匠人、服务员等都纳入了养老金的范围。政fu,企业和员工三方共同承担养老金。也是在俾斯麦王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之后,欧洲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英国刚刚颁布了《失业工人法》,法国四年年颁布了《强制退休法》,今年年初制定了《专业保险法》。挪威五年制定了《工伤社会保险制度》,丹麦八年实行了《工伤保险法》。”

    郑宇说道:“德国的工商业能够蓬勃发展,就是有赖于这些社会保障法规,让工人农民等没了后顾之忧,也就敢于消费,活跃了国内市场,促使工商繁荣。而工人有了着一系列保护,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大增,用工荒成为历史。此外,工人们的工作热情也是高涨,技术革新,工艺革新等风起云涌,德国在制造业上的技术水平也是突飞猛进。”

    宋端仔细咀嚼着这些话语,再看向郑宇的目光,已经是钦佩中带着震惊。他已经明白,郑宇这是要做一篇大文章,是要对整个社会生态,工商业态,进行一次根本xing的大变革他也敏锐地察觉到,这个变革,必定要触动很多人的利益,可一旦成功,恐怕中国就是东方德意志

    刘子文已经是眼睛发亮,他已经意识到,如果这一套能够实施,多年以来困扰国家的治luàn循环,王朝更替,恐怕就能得以解决这样的社会,虽然说不上是人类大同,但真的可以算得上“老有所养,病有所依”

    李国翔却是微微一皱眉:“殿下……四弟,这样对国家财政,尤其是对企业上头,负担会不会太重了些?现在帝国工商业虽有所发展,但也算不上树大根深,利润也依然微薄。我倒不反对这个,只怕贸然推行,有些ji进。”

    郑宇却并不生气,反而是欣然点头:“三哥所料甚是。这社会保障改革的费用,的确需要各方都承担些费用,此外你有一条说的部队,雇员这一边,我暂时不让他出,也就是虽然名义上雇员出一部分,但必须保证改革后雇员拿到的收入和改革前一样……也就是说,成本实际上都由政fu和企业来出。”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位皇储。

    看着目瞪口呆,满脸狐疑的李国翔,郑宇微笑说道:“我们这个社会,民众大多顽固不化,对于任何新事物总是本能的怀疑。不过这也怪不得民众。千百年来,政fu折腾的新政,几乎都成了变着法盘剥百姓的古怪玩意,老百姓也实在是被坑怕了。以我看来,政fu的信用最重要。而这个变革牵涉的各方利益太多,本来就容易引起非议,如果有心人添油加醋,借着老百姓扣除一部分收入上缴保险的由头,煽动百姓闹事,这事情就麻烦了。”

    “所以绝对不能减少劳动者拿到手里的收入。”郑宇说道,“而是用这个保障来替代涨工资,还要抢在国内大规模的工cháo之前颁布,把反对声làng化解为无形。”

    李国翔和宋端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李国翔还是疑虑未消:“这倒是不错,可企业和政fu方面的问题就更大了,现在政fu财政年年赤字,只能靠发债,又要打这么一仗,我si底下算算,刚批的军费预算怕还是不够,更别提这预算里还有六个亿以上没着落。企业方面,现在有些产业已经达到了瓶颈,需求不足,一旦开战,海贸恐怕又要受些影响。皇室资金雄厚,在产业上对待工人又一贯优厚,这些费用自然承担得起,可其他厂子呢?比如轻纺,这些年和印度货,日本货,还有安南和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