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竹君,我现在所担忧的,就是住在斯基德尔斯基公馆那群家伙。关东军,呵呵,他们明显没说真话,对我们,都没说,你想想,他们要掩饰的,究竟是些什么勾当?而这些东西恰恰就是可能的破绽啊!”
啊——
七日后的九月二十二日,国联调查团重新召开听证会。
(本章完)
………………………………
第二百六十一章 我,做到了!
吉省,哈尔滨。
怡园位于哈尔滨旧俄租界内,是完全俄式风格的别墅群。原本这里是沙俄时代,那些殖民官员的居所,收回中东路附属地主权后,这处别墅群也随之回归,成为奉军的专用招待场所。
民国二十年九月十八日夜,九点左右,一辆小汽车停在怡园门外。
“麻蛋,这个明远,净瞎折腾,不就是国联开个会么,大老远的非要咱过来干啥。人家洋鬼子开会,咱还能上去讲话咋地。”
一边嘟囔着,胡胖子胡良才一边钻出小汽车,抬头看看天色,用力抹抹脸,努力让自己精神振奋些,这才看向迎接过来的丁山,上下打量一番,方用力在对方肩头捶了两下:
“嘿,老丁,你们在毛子那干得好大事,可吓死我了!看看,看看,我都被吓的瘦了!”
噗——
看着胡良才不仅没清减,反是这半个多月下来,仿佛略有变宽的身形,丁山想忍住笑也是很辛苦:
胡良才虽然加入特侦队略晚,毕竟是少爷马明远的同学和死党,一经加入就坐上高位的特殊存在。纵然名分上,丁山与胡良才看似平起平坐,但谁疏谁近,谁更受到信任,大家也是心知肚明。
否则,凭什么胡良才一进来,就稳坐重要的情报队长位置,而丁山从被少爷招募开始,一路摸爬滚打力争向上,也才坐上行动队长?
因而别看胡良才说得随意,丁山可不敢造次,摇着头不住苦笑:
“胡队,瞧你说得,咱们哥们这趟出门,还不是仗着少爷在上头遮风挡雨,临了,还让少爷挨了小鬼子枪子。哎,讲真的,看到少爷中弹,兄弟们死的心都有了。幸好,少爷福大命大……”
胡良才家学渊源,对人情世故门清的很,明白丁山心底的顾忌,同样能感受到,此人对马明远的忠心,也是真诚的。至于这份忠心能有多深,他却是不好估算,毕竟,整个特侦队的人,来到马明远手下,满打满算,也不到半年时间。
勾着丁山的肩膀,胡良才与其谈笑着向怡园内走去:
“老丁,给我透个底,明远大老远的把我们喊来,究竟是为了啥?”
这个……
丁山也是迷糊,自家这位少爷的心思,若是连胡良才这位同学都搞不清楚,他一个粗人,只知道打打杀杀,又怎么可能猜得到。
两人谈笑着一路走到马明远居住的别墅,还没靠近,就见到别墅外的回廊上,一个人影靠坐在大理石扶栏上,举着一瓶酒在那大声嚷嚷:
“九一八!哈哈,小鬼子,板元征四郎,哈哈,石原完尔,今天就是九一八了……”
仰头灌了一大口酒,那人抬头看天,用酒瓶指着那轮明月,声嘶力竭的大喊:
“贼老天,你看着,睁大你的狗眼好好看看,我,做到了!今天,九一八,什么都没发生!你看看,哈哈哈哈——”
这……
不用看仔细,听声音就知道那人是谁。
是以,胡良才和丁山都懵了,不知道马某人这是发了什么疯,大半夜的,不去睡觉,跑外面指天骂地,老天爷这是得罪了你么?还有,板元征四郎,石原完尔又哪得罪你了?
况且,这可是哈尔滨啊,日本人的特务遍地都是。尤其这怡园,是此次华国代表团驻地,更是日本人重点招呼的目标,这么大喇喇的骂日本人,真的好么……
顾不得其他,胡良才挺着微鼓的肚子,一溜烟小跑过去:
“哎呦我的妈呀,我的亲爹,亲祖宗,明远,你是疯了么,这大半夜的,你不能收敛点?”
说话间,胡良才拉住马某人的胳膊,就要将其带回房内。
孰料,一向克制有度的马某人,此时竟然真个喝醉了,眯缝着醉眼,竟拉之不动,反而拽住胡良才,一脸憨笑道:
“胡,胡,良才,良才,我,我做到了,我真的做到了……”
胡良才这叫一个懵逼:
“你做到了什么?”
“日,日本人,对,对咱东北,有野心!他,他们,不想陪,陪,陪副,副总司令,玩,玩下去了,他们定好,定好了计划,要武力,武力解决东北……不,不对,他们没那么大野心,他,他们要,要武力占领奉天,逼,逼迫,副总司令妥协!”
什么!
马明远这句醉话,却有如惊雷炸响,将在场所有人惊得目瞪口呆。
“什么!”
一个女声在丁山背后响起。
一道身影飞速跑过丁山,几步抢到醉酒的某人身边,大力抓住某人,双手因为太过用力而变得发白,但女人浑然不觉,双眼死死盯着憨态可掬的某人,连声追问道:
“这是真的?马明远,你给我说清楚,这是真的么?”
醉酒的某人,努力睁大迷蒙的双眼,这才看清那女人,突然嘿嘿笑起来:
“嘿嘿,鄂,鄂媚,原来是你啊,啥真的假的?”
见到马某人酒醉的厉害,鄂媚一时也没了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继续耍酒疯。
“哈哈,哈哈,板元,石原,你,们两个,王八羔子,你们想不到吧,东北不是没人了,还有我,我姓马的!你们那点小心思,那些狗屁倒灶的算计,老子都清楚!
哈哈,九一八,今天就是九一八了,你们一个两个的,都在哈尔滨,不在大连,不在奉天!只要老子还在东北,你们就别想搞事,别想捅咕出什么‘九一八事变’,别想仗着那两门巨炮,就胆肥了攻打北大营,别想占领全东北……”
三人越听越是心惊,尤其鄂媚,因为身份特殊,她对马明远的了解,其实还在胡良才和丁山之上,知道此人手里掌握了,一个让人胆寒的情报网和来源。可越是如此,现下某人说得话越令女人心惊胆寒。
加之她的特殊使命,对马某人的话尤其关注,几乎是每个字都牢牢记住。只是,这些还不够,已经被吓得身体不自觉哆嗦这的她,还要了解更多!
浑身战栗下,鄂媚顾不得其他。
啪——
一声脆响,女人狠狠抽了马某人一记耳光:
“马明远,你给我说清楚,日本人在策划什么阴谋?”
谁知,等待她的,是马某人沉重的鼾声……这货,竟然睡着了!
看到这一幕,三人无可奈何的对视一眼。
尴尬的笑笑,胡良才接过鄂媚怀中的马某人,无奈道:
“老丁,搭把手,不能让这货在这睡吧。”
民国二十年九月二十二日,距离上次听证会的七日后,新一轮国联调查团听证会重新召开。
这一次,马明远以及胡良才,分别扮成国内记者,装作彼此不认识,混进大会堂,找个位置角落坐下,带着看戏的心思,开始旁观新一场听证会。
(本章完)
………………………………
第二百六十二章 疾风骤雨(1)
虽然,市政厅大会堂内,依然人头涌动,但华国代表中,已经不见了那位KMT元老的身影。
上一次听证会,此公深感颜面扫地,虽然还没离开哈尔滨,但怎会再次登台,看着日本人嚣张,回头被报纸盯上,给人家骂成跪舔的狗?要是那样,他老先生这辈子清名,可就毁于一旦了。
听证会尚未开始,大会堂内满是嗡嗡声,却掩盖不住从外面传入的阵阵声浪:
“废除卖国条约!”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收回主权!”
不时有各国记者转头,去看门外的情形,不少人脸上现出忧色。
胡良才叹口气,回想起刚刚进入会堂的一幕,很是有些无奈:
从清早开始,在市政厅外,慢慢聚集起围观的市民。到了七点左右,突然从各条街道上,涌出大群学生,高举标语、横幅,呼喊着口号,向市政厅聚集过来。
街上维持秩序的警员没接到命令,一时不知所措,竟让这群学生闯过岗哨,直抵市政厅院外。
此时警员放回过神来,在这里拉起警戒线,架起拒马和路障,荷枪实弹挡住示威的学生们。
于是学生们就堵在市政厅院外,对着院中大声呼喊口号。
在场的警官接到命令,严令在听证会开始前,必须将学生驱赶走。
谁知,人群却越聚越多,一开始还是学生们集会,接着是路过的市民,在学生的宣传动员下,也参与进来,再后来,竟有越来越多市民闻风而来。
人数越聚越多,怕得有数千人,将个市政厅大院落围得水泄不通,抗议的声浪直冲云霄。
而胡良才与马明远,虽然扮成记者,又有奉军发放的特别通行证,看到这示威人群仍不免头皮发麻,胡良才甚至打了退堂鼓,有心想溜走算了。
无奈,在马明远逼人的目光注视下,胡良才还是硬着头皮,艰难推开一个又一个示威之人,花了足足半个小时,才勉强从示威人群中钻出来。
到这时,出门时特意打扮齐整的胡良才,头发乱得和鸡窝似的,外套早被扯得七扭八歪,还丢了一只袖子,锃亮的皮鞋也被踩上一个个脚印,与个街头流浪汉相仿。
现在回想起来,胡良才都是心有余悸。
万幸的是,哈尔滨地头的老大张叙五,听到事情紧急,很快将“东省”警务厅警员大队调过来,强行在示威人群中开辟出一条通道。
在这条通道的协助下,后来的记者和观礼客人,才得以顺利进入市政厅,总算没引起更大纠纷。
正走神功夫,忽然感觉周围的嗡嗡声渐渐消失,胡良才抬头看去,发现奥利弗为首的一众国联调查团成员,不知何时坐在台上,听证会已经开始。
华日双方代表团,对国联调查团行礼后,刚刚坐下,日方首席代表佐竹信清再次起身,无视众人复杂眼神,向着王佳桢走来。
“王次长,上次鄙方几个问题,阁下已经尽数承认,不知贵方还有何推脱之词?贵方不要一味砌辞卸责,万望一切从两国邦交大局出发,在国联诸公面前,尽早端正态度,以更为诚恳的态度,推进此次事件顺利解决!”
佐竹信清这话中正平和、不急不缓,但话中隐含杀机,简直就是向华国方面下达最后通牒,要求华国赶快认输。
闻言,华国代表团还没反应,记者席上已经鼓噪起来:
日方记者为佐竹信清的表态大声叫好。而华国记者则愤愤不平,大声质疑日方无礼。
不得已,奥利弗不得不敲击起桌上木槌,大声喝令安静,并警告,若是再有人大声喧哗,就将取消其旁听资格,并当场驱逐出去。
总算将现场气氛恢复平静,众人视线集中在华国首席代表王佳桢身上。
按照上次听证会的表现,在场大多数人对王佳桢不抱信心,不知这个“卖国汉奸狗”会不会当场认输。在场很多华国人,甚至心中腹诽,不知副总司令为何不将此人撤换。
众人焦点中的王佳桢缓缓起身,面对佐竹信清,坦然一笑:
“佐竹先生,上次贵方提出,日方正在修筑洮索铁路,根据华日两国相关协议,日方有权在铁路沿线进行地质勘测,而关东军的军官中村震太郎大尉,其工作就是进行相关地质勘测,是否如此?”
佐竹信清诧异王佳桢的态度,但石原完尔既然当众说了,他自然不会推翻。
点点头,佐竹信清傲然道:
“确是如此!”
“很好。”
王佳桢一脸的云淡风轻,笑笑质疑道:
“这就令王某有些好奇了,在东北修建铁路那是满铁的工作。满铁如此庞大的机构,从来不缺地质勘探技师,为什么这项工作,会落入关东军一位大尉手中?不知佐竹副大臣能否为王某解惑。”
众人一听,立时低声议论起来,是啊,只要对华国东北略有了解,谁不知道满铁啊!
满铁那样一个庞然大物,放眼整个世界,能与之比肩的企业,哪个不是垄断一个行业的巨头。
修铁路,挖掘地质矿藏,都是满铁营收的重要项目,自然不缺相关人才,哪轮到军方出头帮忙助拳。
难不成,这里还有什么隐情?
想到这里,在场所有人都来了兴趣,那些各国记者更是双眼放光,死死盯着佐竹信清,期待等下能爆出一个大新闻来。
关于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