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警事之谍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关东警事之谍王- 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佳桢淡淡一笑,朗声道:

    “这个小小的请求,就是希望由国联派出一批法学、刑侦专家,前往中国东北地区,为中日两国的案情交涉展开听证会,共同找出日本陆军中村震太郎大尉失踪的真相!”

    轰!

    整个会场被嘈杂声所充满。

    (本章完)


………………………………

第二百十三章 被世界关注的远东

    瑞士,日内瓦,万国宫。

    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引起国联会议上,各国代表的一片议论。

    没有要求强制介入,没有要求武力援助,没有要求提供物资,甚至连国联的谴责声明都没有要求,仅仅要国联帮助断案,这还真是一个:

    小小的请求!

    不用承担责任,只要把心放正,派些破案专家和法学专家过去,分辨出谁是谁非,都不用特意派各国外交官,对偌大的国联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任务。

    会议厅前排,五个常任理事国代表,彼此对视着,最终视线集中到芳泽谦吉身上。

    芳泽谦吉也是脸色数变,“中村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他至今不得而知,下意识里就想拒绝中国的提案。

    可是,一旦拒绝,等同坐实了日本栽赃中国,这种印象若是落入在座各国代表心中,对日本的国际形象,将是极大的打击,日后再想扭转,必须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

    最关键的是,芳泽不敢承担这种打击带来的后果!

    可是……

    让芳泽迟疑的是,此事如果仅仅外务省在操作,他多少有些底气,以外务省官僚同事的行为和底线,对中国指责是真实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军部掺和进来……芳泽迟疑了。

    军部那些家伙都是什么样的脑子,他深有体会,想想当年,在东北炸死张老帅,在济南制造惨案,哦,还有中国前朝时,在厦门,借着“义”字头的乱民暴乱,想要趁机占领整个厦门……

    这帮死脑筋的家伙,发起性来,可是不顾后果,什么都敢干!

    只不过,芳泽谦吉越想却越是双眼发亮,军部这帮家伙虽然是一群野人,可每次做事前,都是自有因果,军部不过是借机发挥:

    炸死张老帅,是因为那位张老帅不愿旅行“新五路”条约,三番五次的推脱,又在中央权力争夺中失势,当时军部炸死他,实在是想借机夺取满州。

    在厦门,是因为“义”字头的乱民,冲入厦门城中对外国人烧杀,其中也有日本人被杀,才会有当时的日本台区总督下令派兵,进而才会生出借机彻底夺取厦门的野心。

    至于济南,实在是金陵当局当时指挥的那支军队,一路向北的过程中,军纪真心不咋地,制造出“金陵惨案”,连当时的英国驻金陵领事,都给拉到十字路口,抡起青龙偃月刀给砍了脑袋。日军出兵济南,也并非完全没有理由。不过,军部这群人干的事,也比金陵当局的军队好不到哪去。

    芳泽谦吉渐渐捋清思路:

    军部那伙人,虽然蛮横粗野,雄心勃勃,但每次都是借题发挥,不是彻底无理取闹!

    想到此处,芳泽谦吉微微一笑,现出自矜的表情,表示自己根本不屑去反对。

    日本人不反对,意大利、德国代表就动了心思,这可是彰显大国地位,提升国际威望的好机会,况且还是拉着国联的虎皮:

    事情办成了,五大国,哦,不,四大国都将大大提高声望,对外可以宣传,自己维护了国际公理正义。若是事情办砸了,就可以推到具体办事的那些专家身上,推到国联身上,于自身国际威望无损。

    到哪找这么好的事?

    至于英、法两国代表,交换一个“不出所料”的眼神,彼此了然于心。无论芳泽谦吉如何选择,这个专家团都将会派出,只是,与德、意代表算计不同,他们的谋划更大。

    欧战中,大英帝国损失严重,加上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多重打击下,英国其实已经无力在远东遏制日本。英国外相明确对外交人员发布训令,避免与日本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就是最好的佐证。

    避免冲突不意味着放任,尤其日本在远东的行为,越来越让人担忧的时候。

    因此,当远东的地域大国与军事大国之间,因为外交纠纷,眼看要爆发一场军事冲突,此时中国特使的到来,让英国看到了介入这场纠纷的契机。

    寻找机会,打压日本,彰显大英帝国的声望与强势,稳定远东形势,进而维护英属印度的稳定,才是英国选择偏帮的真正理由。

    主席位置上的赖尔乐,看到英、法代表的表情,微微点头,高声道:

    “关于中国特使的提案,请各位绅士们予以表决。在表决前,我这老头子还要啰嗦一句,这件事代表了国际联盟的公正与权威,是帮助冲突双方伸张正义,请各位绅士务必谨慎!”

    谨慎?

    当然要谨慎了。

    在场各国代表直勾勾看向英国人薛锡尔,只有这家伙有所动作,他们才好看对方如何表态,决定自己是否举手。

    国联行政院闭门会议刚结束,欧美各国的报纸就好像闻到血腥的鲨鱼,各路记者疯了一样冲向刚走出万国宫的代表们。

    不久之后,首先是英法两国报纸,竟然发行号外,对国联这次伸张正义的决定,大加赞扬。

    仿佛盯着英、法作为风向标,一夜之间,整个欧洲的报纸都在刊登这则新闻:

    国联通过决议,派出法学专家,前往远东调查“中村事件”真伪!

    由于地域和时差的关系,美国报纸的反应要落后于欧洲。

    但是,比起有些温吞水,只对国联决议进行报道的欧洲报纸,美国报纸的标题更加激进,因为,他们手里有一则猛料:

    《纽约时报》,《中国特使邀请美国代表,参与国联调查团》;

    《华盛顿邮报》,《来自中国的善意:罗斯福总统植下的友谊之树,终于开花结果》;

    《洛杉矶时报》,《中国邀请美国加入国联调查团,美国是否要介入世界事务》;

    《华尔街日报》,《美国介入世界事务,中国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资本目的地?》。

    实际上,在表决通过后,当王佳桢提出,邀请美国一齐加入调查团时,英国代表薛锡尔是非常反感的。

    就是在座的美国代表,也是抗拒大于惊讶。

    此时的美国深陷经济危机,国内愈发高涨的呼声,是要当局专注国内事务,对外奉行“孤立主义”,也就是不参与国际事务。

    但中国东北例外,美国在东北有特殊利益,有自己的投资,对于东北的安危,美国人一向很关注。

    因此,薛锡尔的犹疑,与美国代表的犹豫,令王佳桢的提议暂时拖延下来。但王佳桢并不气馁,他紧接着提出另一项建议:

    邀请赤俄加入调查团!

    这下,国联会议更惊讶了,就在几年前,中国东北当局,还曾与赤俄爆发激烈军事冲突,此时竟然摒弃前嫌,要走到一起了么?

    当各国代表纷纷扭头,看向观察员席位时,只见到赤俄代表一脸的懵逼!

    但与美国不同,随着赤俄当局越来越稳固,开始有意参与国际事务,因而国联和赤俄双方就在有意识的接近,毕竟,无论英、法、德、意,都无法无视掉欧洲东部那个疆域世界第一的国家。

    对中国的提议,薛锡尔颇有些心动,若是能借助这次调查团,向赤俄释放更多的善意,想必,赤俄申请加入国联的时间,也将会被大大缩短吧。

    赤俄代表首先对王佳桢表示感谢,毕竟这是一个馅饼落在头上,随后,他有所保留的表示,要去向国内请示一下。赤俄代表言语中透露出那抹心动,谁都不会看错。

    欧美新闻界陷入狂欢,传到日本,就是一场巨大的政治地震了!

    无论外务省还是军部,谁都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此时,关注他们的视线又多了两条:

    首相官邸,以及皇宫!

    晕死了,昨晚状态不好,没码字,晕乎乎都去睡了,直到现在才想起来没更新,补上补上,今晚更新照常!

    (本章完)


………………………………

第二百十四章 内阁会议

    日本,东京,永田町。

    时间已经来到民国二十年,也就是日本昭和六年,八月二十日。

    深夜,东京的首相馆舍依然灯火通明,门口停着的一排小汽车,告诉经过的人们,正有一群大人物聚集在此。

    大会客室内气氛严肃到近乎压抑,与会众人怎么都想不到,一向被称为“软弱之人”的首相大人,竟然可以散发如此逼人的气势,别说是在场的文官阁僚,就是军人出身的几位阁僚和军部成员,也不禁低下头,不敢直视首相大人。

    墙角的硕大座钟,指针一分一秒溜走,过去不知多久,所有人终于听到上首那人一声长长叹息:

    “今日陛下夤夜宣召,在下不得不打搅御体安养。禁中之内,陛下命宫内卿代为垂询,对近日满州与欧洲日内瓦发生诸事,十分困惑。最后,陛下手指西人《泰晤士报》、《纽约时报》,有玉音降下……”

    听到“玉音”,屋内所有人急忙起身,对着首相若槻礼次郎,肃立垂头,态度极为谦恭严肃:

    “恭听玉音。”

    若槻礼次郎微微点头,暗自满意现在的情况,这代表,内阁还在他的掌控之中。深吸口气,若槻礼次郎努力平静心神,用稍显低沉声音道:

    “神州霜寒,万民凄苦。西人东来,何为乐土?”

    日本天皇家族,出身大和国巫师一系,在一千多年来的政权更迭中,始终能维持天皇一系,自有一套治政手段。这其中,腹语就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所谓“腹语”,其实就是用看似飘忽不定的语言,来暗示自己的思想和意图,用来加深对天皇的神化和神秘性,避免臣子随意窥视天皇思想。

    昭和天皇虽然年轻,登基时间也不过六年,但处理政务时间却已有十余年,他老爹大正天皇是个智力低下的半痴呆,登基之初就无法处理政务,在昭和天皇成年被册封皇太子后,经过元老们商议,就由当时的昭和天皇摄政。

    经过十余年的治政,昭和天皇已经可以熟练掌握各种权术。

    这次的腹语并不精深,更没有借用日本历史上的大事,浅显到如陆相南次郎、参谋总长金谷范三这班武夫,都可以立即理解:

    这是昭和天皇对国内经济形势担忧,询问内阁能否妥善应付国联调查团。

    同时,指着英、美报纸的举动,也透露出天皇对西方舆论的担心,害怕世界形势对日本不利,会令日本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示意众人坐下后,若槻礼次郎直接点了陆相的名:

    “南阁下,陆军省有什么应对章程么?”

    南次郎暗自一咧嘴,来了,躲不过去啊,谁让这是陆军惹出来的事,他这个陆相虽然没有军事指挥权,可始终无法逃避。他只得垂着头,恭敬道:

    “总理大臣阁下,国联用心不良,调查团名为仲裁,实则干涉帝国内政,其心可诛!帝国军人赤心报国,愿为帝国流尽……”

    若槻礼次郎立时头大如斗,暗骂混蛋,南次郎这老东西,看不清现在的形势么,经济不景气,老百姓吃不饱饭,民间的米骚动几乎天天发生,执政当局迫不得已,已经在上届内阁将军费削减了将近四成,这还无法扭转经济状况。

    就这种情况下,军队还想打仗,想武力解决这次满州争端,打打打,不等你们这帮大头兵的血流光,只怕日本的血先流光了!

    想到这里,一向在内阁中比较弱势,勉强操控政局的若槻礼次郎摆手打断了南次郎的话:

    “南阁下,我想,陛下的意思,您已经了解了,要向帝国军人准确传达玉音要义。面对英、美、法、俄气势汹汹而来,陆军是否有更稳妥的办法?”

    更稳妥,当然是不打仗。

    在场所有人立刻明白背后含义,有人想反对,但此时的若槻礼次郎手握“圣旨”,又岂是他们能够反对的,同时也不敢反对。

    被若槻礼次郎逼到了墙角,南次郎额头微微湿润,实在是无法应对,忽然瞥到了另一边坐着的金谷范三,立时有了想法:

    “总理大臣阁下,下官一定向帝国所有将佐、官兵,恭敬传达陛下玉音要义。但事涉军中具体执行,还要参谋本部运筹帷幄,下官想来,金谷阁下更有发言权才是。”

    说完,南次郎对金谷范三送去一个“抱歉”的眼神。

    金谷范三这个气啊,南次郎这老家伙,太不地道了,一脚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