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警事之谍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关东警事之谍王-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实上,这些东西,都是松平由纪子帮忙搜集,并通过日本外务省的外交邮件,用最快速度传送过来。这些话,马明远可不能告诉眼前这二位。

    马明远曾留学日本,这些背景,容臻和陈兴亚都知道,对这些东西的来历也就再无怀疑。

    陈兴亚对容臻沉声道:

    “参座,事情闹大了,小鬼子野心太大了,必须报告副总司令!”

    容臻摆摆手,看向马明远:

    “报告是必须的,明远,你有什么办法么,我们必须拿出个章程,才能向副总司令开口。”

    马明远心中暗叹,不愧是张副总司令最信任的部下,办事果然滴水不漏。思索了一下,他才开口:

    “有办法,不过,现在的动静还太小,不好操作……”

    “啥!”

    陈兴亚急了,都火烧眉毛了,这小子竟然说,动静还太小?

    “马明远,你是不是疯了?”

    容臻也是诧异的看过来,并未制止陈兴亚的惊呼。

    闻言,马明远淡淡一笑:

    “疖子只有冒了尖,才好挤破。事情只有闹大了,我们才有机会引入外援。”

    外援?

    容臻与陈兴亚对视下,由陈兴亚问道:

    “啥叫外援?援兵么?指望金陵那帮龟孙子,还不如咱自己撸胳膊,和小鬼子开干!”

    马明远心中暗叹:

    奉天和金陵,到底是之前曾在战场上见过血,纵然高层在靠拢,中下层之间,还是缺乏真正的信任。

    就在这时,房门被敲响,副司令长官公署副官处副处长李冀川的声音在外面响起。

    李建川带来一个令容臻和陈兴亚面如死灰的消息:

    就在刚刚,日本陆军省发表了《关于中村大尉一行遇难的声明》。这份文件声称:

    帝国陆军大尉中村震太郎在满州被奉军劓鼻割耳,切断四肢,悲惨遇害,是帝国陆军和日本的奇耻大辱。

    洗刷奇耻大辱的办法是什么?

    容臻和陈兴亚都沉默下来。

    隔天,在英国的《泰晤士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

    《警惕!大英帝国在远东利益,正被日本侵蚀》。

    文章从日本侵占中国青岛,夺取原本属于德国的殖民地开始讲述,对日本在中国的一系列军事、商业、政治的扩张娓娓道来,着重谈到了日本在中国不断开设的纱厂,还有当年日本对袁世凯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条”。

    从文章中,只要是对远东稍有了解、关心政治的人,都会清楚看到,当年大英帝国为挟制沙俄,扶植起来的看门狗,此时已经在远东露出獠牙,不断在中国的肌体上撕咬,甚至已经危及大英帝国在远东的经济利益,乃至政治影响。

    文章仿佛不经意似的,提到了最近日本借“中村事件”发动的舆论攻势,又谈到日本每次发动战争前,都要进行过的舆论准备,暗示日本在远东的新一轮扩张迫在眉睫。

    最后,文章质问,一旦某个国家在远东占据八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三千万的人口,都将滋生无法抑制的野心。到那个时候,大英帝国将准备花费多大的代价,维护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利益?尤其是一场欧战,令大英帝国损失惨重的前提下。

    仿佛英国报刊的编辑们,一夜之间都将视线投向遥远的远东地区似的,这篇文章出炉后,很快就在英国很多报刊上转载。

    接着,许多英国报纸开始点评,针对大英帝国在远东的政策,针对英国对日本的妥协,针对日本在欧战中,靠着不值一提的牺牲,就成为与大英帝国并列的国联创始人。

    这些文章让英国人回忆起,欧战中的巨大牺牲,在悲伤的同时,又对英国的所得感到十分不满。同时,更加深了对日本,这个“窃取”欧战胜利果实国家的憎恶。

    在英国上流社会的沙龙和宴会中间,谈论的话题从不景气的经济,慢慢转移到“日本”的话题上,言语之间,虽然已经对大英帝国的荣光非常骄傲,但对远东的“小偷”略加惩治的声音,慢慢开始出现。

    类似的文章,同样出现在法国的主流报纸上,只是主体换成了法兰西共和国。

    在欧战中损失整整一代年轻人,整个北方被彻底打烂的法国,对海外市场和殖民地的依存,更远胜英国。

    虽然法国在华的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但他毕竟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拥有大量的租界,法国商人贸易的脚步也遍布整个中国。

    一旦高傲的高卢雄鸡,发现一个潜在的、八十万平方公里、三千万人口的巨大市场,可能会被某个国家独占的时候,从民间到政界都忍不住了。他们的要求很简单,阻止,或者参与进去!

    在大西洋对岸的美利坚,此时深陷经济危机的泥潭,华尔街上有如秋天落叶般的空中飞人,虽然减少了很多,但每一天,都有一家银行在破产,整个美利坚都在绝望的边缘游走。

    比起大萧条带来的绝望,人们需要其他更能博眼球的新闻,暂时从痛苦绝望中抽身而出。

    因此,当报纸上开始连篇累牍的刊载远东问题,《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这些在美利坚东西部都有影响力的报纸,也火力全开,努力报道“中村事件”。

    报纸上提到美利坚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提到足有三千万人口的海外市场,即将被从美利坚口中夺走,讲述一个三千万人口的巨大原料基地的时候,还是有美利坚的企业家、金融家动心了。

    美利坚需要海外市场,美利坚的企业需要原料产地,美利坚的资本需要一个稳定的输出渠道,这些,已经足够那些在美利坚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向华盛顿发出质疑:

    为什么美利坚在远东的利益,要被一群东亚小矮子侵蚀?

    当这些遍及整个世界的滔天舆论风暴,汹涌得向东亚岛国扑来时,日本内阁也被打得有些发懵。

    此时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是被称为“好运气”的若槻礼次郎。但实质上,若槻礼次郎的弱点非常鲜明:

    缺乏领导能力。

    已经是第二次组阁的若槻礼次郎,面临的巨大问题,就是此时的日本,受全世界经济危机影响,正陷入严重的经济不景气,为扭转这个局面,从这一届内阁上台之初,就将执政重点放在,对财政、内政、税制三个领域的改革上。

    正因如此,若槻礼次郎对外界的汹涌舆论,缺少独断能力,更缺少机警的应变。当整个欧美都因为“中村事件”而蠢蠢欲动时,若槻礼次郎还在为国内的经济而头疼,对悄然改变的西方列强的态度,以及陆军省那些狂热中下层军官的野心,都缺乏应有的警惕。

    而这,就是马明远所需要的,那稍瞬即逝的时机!

    (本章完)


………………………………

第二百十一章 国联介入

    瑞士,日内瓦,万国宫。

    国联行政院正准备召开会议。

    这是一次非例行会议,作为国联的常任理事国,日本驻法国大使兼国联代表的芳泽谦吉,匆匆赶到万国宫前,都还不大清楚会议的议题,这种情况让他心中有些不安。

    在通往议事大厅的走廊里,芳泽谦吉遇到了英国代表薛锡尔,直言不讳的询问此次会议的议题。

    谁想到,薛锡尔打个哈哈,声称自己也不大清楚,还要等行政院会议主席赖尔乐来公布。说完,薛锡尔就匆匆离开,将芳泽谦吉一个人丢在那里。

    英国佬这种古怪表现,令芳泽谦吉内心的不安越发强烈,尤其想起,最近法国报界掀起的风浪,还有在各种沙龙、舞会上的那些话题,日本代表开始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可是,芳泽谦吉对发生在中国东北的“中村事件”,也不是十分清楚,从外务省得到的信息,反倒不如从法国当地报纸上看到的丰富,这个感觉,简直,简直……

    “太混账了!”

    一向以文化人自诩的芳泽谦吉难得爆了声粗口,愤愤的向会议厅走去。若真是心中的担忧成真,此时无论是致电外务省请示应对策略,还是向国内同事、好友了解情况,显然都来不及了。到时就只能根据情况,由他自己随机应变。

    走进会议厅,芳泽谦吉环视一圈,会议厅内,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代表都已经抵达,其他一些成员国家代表,还有美俄等观察员国家的代表,也早已就座。倒是并未看到中国代表,这令他放下心来。

    继而自失的一笑,芳泽谦吉觉得,自己实在是关心则乱,中国而已,在国际地位低下,在国联内部更是毫无存在感,区区中国一隅发生的纠纷,怎么可能在以处理欧洲事务为主要任务的国联,掀起多大浪花来?

    恢复了常任理事国代表的雍容气度,芳泽谦吉捋了捋下颌的胡须,踱着方步走向属于自己的位置。

    过了一会,国联行政院会议主席赖尔乐走到自己的位置,意味着这次会议正是开始。

    看看被文员悄然关闭的会议厅大门,芳泽谦吉的心最终彻底放下,正襟危坐看向赖尔乐,他倒要瞧瞧,这个老家伙搞得如此神秘,想要干什么。

    赖尔乐上来先对各位代表简短的表示了致敬,随即,笑盈盈道:

    “国联行政院召开这次特别讨论会议,由于这次议题的特殊性,应提案国要求,他们将最后入场。现在,请提案国,中国代表。”

    中国!

    芳泽谦吉脑袋一晃,险些气吐血,赖尔乐,这个布置分明是针对自己!

    与会各国代表悄声议论起来,会议厅的大门被文员重新推开,中国代表施兆基,带着另一个中国人大步走入。

    施兆基走上讲台,对在座的各国代表,以及赖尔乐主席表达了一番谢意,然后发言道:

    “这次中国请求召开行政院特别会议,是有关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一桩骇人听闻的污蔑事件,由于事件牵扯到国联一位常任理事国,所以中国东北地方机关,恳求国联能够出面调查,以澄清事件真相,还中国东北地方机关以清白,同时,壮大国际联盟在世界各国心中的公正形象。”

    说完,他指向另外一位中国人:

    “这位是中国金陵政权外交次长,王佳桢先生,此次他将以个人身份,担任中国东北地方当局代表,在这里发言。”

    芳泽谦吉心中一紧,中国东北,一位国联的常任理事国……

    当即,芳泽谦吉高声道:

    “反对,这里是国联行政院会议,是非常高尚和庄严的场所,非正式代表,不应在此发言。”

    在场所有代表一齐看向芳泽谦吉,有知情的正偷着看笑话,而大多数各国代表则是有些发懵,不知道这日本人在闹腾什么。

    施兆基和王佳桢也有些尴尬,只得看向会议主席赖尔乐。

    赖尔乐并没有直接作决定,用探询的目光投向其他几个常任理事国代表。

    国联从建立之初,就是几个大国操纵的工具,尤其是英国,强行在国联内部加入各个自治领,让它的话语权一下飙升占据主导,气的首倡建立国联的美国干脆没加入。

    这个时候,国联的六个常任理事国,除美国的席位常年空缺外,还有英、法、意、日,以及后加入的德国。

    而赤俄在1934年正式加入国联后,也被补入常任理事国,此时还只是一个观察员国家。

    国联行政院会议上,光日本反对没用,还要看其他几个常任理事国的态度,尤其是英国,如果英国同意日本意见,那才真能生效。

    在座所有人都明白这里面的潜规则,纷纷看向其余四个常任理事国代表。

    施兆基和王佳桢都没想到,他们反复算计,用尽拖延谋划,才争取到这个发言机会。而日本人代表,那位曾担任驻中国公使的芳泽谦吉,竟然如此机敏,连个发声的机会,都不给中国留下,直接就要堵死所有交涉渠道。

    此时,决定权被交给四个常任理事国代表,能否发言,能否为东北争取一线生机,全看这四个家伙了,变数之大,令他们两人不禁心中惴惴。

    德国虽然是国联常任理事国,但他很清楚,自己进来就是凑数打酱油,此时德国内部经济一塌糊涂,既没有实力更没有心思搭理国际事务。

    是以,德国代表无所谓的摇摇头,表示弃权。

    意大利虽然对国际事务感兴趣,但他们那位党魁元首的注意力,更多放在欧洲和环地中海地区,顶多算上半个东部非洲。对于遥远远东,那位党魁元首兴趣缺缺,自然,意大利代表也表示了弃权。

    法国代表其实是一种无所谓态度。但欧洲后的法兰西,在欧洲大陆广结联盟,以形成自己的欧陆霸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