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忠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忠臣-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都望风而下,州县争封府库应伪命。

    邛州的生员听说大西军占领了省城,自动聚集群众“伐鼓大噪,索印款贼”。

    故而除了省城之外的府县,文臣武将,卖降恐后!

    这种事,马士英是决计不能拿出来说的。

    张献忠是要立足于川蜀,故而重用蜀人,安排蜀人做官,开科取士拉拢官绅。

    “好啊!”

    弘光皇帝满面笑容,尽管全都陷落了,但石柱县是秦良玉在驻守。

    张献忠终究是有惧怕的人。

    “朕要重赏秦良玉和她的侄儿秦祚明。”弘光皇帝长舒一口气:“莫要凉了这忠臣良将的热血啊!”

    “不知陛下要如何赏赐?”

    史可法倒是开了口,王应熊已经派出去处理川中大小事务了。

    “封秦良玉为镇东将军,督兵平定川中诸贼。”弘光皇帝想了想:“至于秦祚明,你们商讨商讨。”

    “那便着升为参将。”马士英直接定下基调:“将来总得镇守一方。”

    史可法皱了皱眉头,本想出口说不妥,但是有马士英在,他有没有开口。

    秦良玉相当于往上提了半级,而秦祚明直接被总旗提到参将,属于火速蹿升,属于排级别窜到了正军级别。

    反正都是虚的,没有一点含金量,对于这种事,弘光朝廷从不吝啬。

    反正别提钱就好!

    弘光皇帝说赏赐,除了官职,根本就没有再提别的事。

    “好。”

    弘光皇帝觉得给秦祚明封个参将挺好:“务必要平定四川。”

    “是。”

    马士英急忙躬身应下。

    朱由崧在南京建号,颁诏各地,自封正统。

    如今北方的局面是清兵同大顺军相对峙,弘光朝廷自知力量单薄,空有几十万大军,不敢问鼎中原,注意力就更多地放在南方。

    东南各省是弘光朝廷立国的根基,西南除四川外,其他省份仍奉明朝正朔。

    在这种形势下,弘光朝廷很自然地要加紧部署颠覆大西政权,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半壁江山。

    然而,南京小朝廷自建立之始就患有先天的软骨病。

    它既不可能派遣军队入川同大西军正面交锋,就只好采取任命四川官员,指使他们联络策反,把本地的地主阶级势力组织起来同大西军为敌。

    “如今文有王应熊,武有秦良玉姑侄,不出三两年,朕相信四川定然可平定。”

    “陛下,樊一衡为川陕总督,他与王应熊上了道折子,请陛下过目。”

    马士英从袖子里掏出一道奏折。

    “马爱卿直接说吧。”弘光皇帝摆摆手,懒得看。

    “陛下,他们二人的打算是依靠贵州的兵力和军饷,加上败军溃卒,地方武装,由綦江、纳溪北上;

    同时责成云南巡抚命将出师,沿建昌、毕节一线推进;

    川陕总督樊一蘅则提兵转入川北,夺取保宁(今阆中县)、顺庆(今南充)一带,从北面牵制大西军。

    他们还要求朝廷急令湖广巡抚重占荆州,防止大西军顺江东下;

    郧阳抚治则沿大昌、大宁、达州、东乡一线蚕食川东北地区;偏沅总督和巡抚由东南面扼控四川。”

    弘光皇帝心里则是盘算着今天要哪个爱妃侍寝。

    听到马士英说了这么多,连忙点头道:“一切都由马爱卿做主。”

 第0125章 被张献忠通缉的两个男人

    石柱县。

    满头银发的秦良玉接到了南明朝廷送来的圣旨。

    她倒是没想到,弘光皇帝还能想起自己来。

    不但升了自己的官,还把侄儿秦祚明给提升到参将的位置。

    “姑姑,这道圣旨可没什么价值?”

    秦翼明面上带着不屑,不发一兵一卒,不给凋敝军饷粮草,上哪里筹集兵马去?

    “陛下夸耀祚明乃是大明的第一忠臣,这便够了。”

    秦良玉收起圣旨:“我秦家报效国家,何时需要朝廷出钱了?”

    对于这些事,秦翼明便不再言语了。

    崇祯皇帝在世的时候,都拿不出银钱来奖赏姑姑,只能亲自给姑姑写了四首诗来称赞。

    现在弘光皇帝占据富庶的江南,给奉命平川的王应熊才调拨了三万两银子。

    皇帝身边有几十万大军,都不派一兵一卒入川。

    听闻新皇他登基之后,便日夜沉迷女色,朝中大小事务便交给马士英处理。

    而北方清军与大顺军相互交战,弘光皇帝都作壁上观,毫无进取之心。

    “奶奶,这川中之事,始终得由我川人自行解决。”

    马万年倒是不含糊,对于朝廷他早就失望了,尤其是以前主政四川的大小官员。

    他们宁愿相信一个没什么本事的总兵,也不愿意把兵马交到自己的奶奶手上。

    秦家的精锐白杆兵屡次为国征战当中,损失殆尽,新兵还在训练,堪堪守住石柱县,出征怕是没有什么元气。

    “祚明那里可是有消息了?”对于孙儿的话,秦良玉倒是表示认同。

    “听闻他已经控制整个洪雅县,正在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号召,

    着实是让一些官绅感到害怕,但是他手底下的兵丁得到迅速的扩张。”

    秦翼明自从弟弟秦祚明派郑路来送消息后,便派人盯着洪雅县。

    “此举倒是与摇黄十三家起家的一致。”

    秦良玉叹了口气,可是侄儿在外,她又没什么好办法。

    秦祚明大难不死,不愿意回来,就让他在外面折腾吧。

    况且眉州与雅州相连,受到影响是很正常的事情。

    三年前,便是由雅州百姓发起的打衙蠹活动。

    随着摇黄十三家的加入,百姓们自发的“打衙蠹”而扩展为“除五蠹”。

    一曰衙蠹,谓州县吏胥快皂也;

    二曰府蠹,谓投献王府、武断乡曲者也;

    三曰豪蠹,谓民间强悍者也;

    四曰宦蠹,谓缙绅家义男作威者也;

    五曰学蠢,谓生员之喜事害人者也。

    这种运动持续到崇祯十六年,打衙毒(蠹)之风渐炽,因岁饥,转掠富户。

    凡土官之积厚者皆被其害,如邛州杨天官,毁其厅堂,掠其财物。

    如山之富,不待贼(指大西军入川)而乌有矣!

    川中主政官员开初还加以抚慰劝阻,指望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不料百姓们根本不听,乱子越闹越大,以致不可收拾。

    官绅改而动用武力,调军队和土司兵对百姓这种自发斗争进行血腥镇压。

    故而百姓从贼者甚重!

    秦良玉坐在椅子上,又拿起秦翼明送过来的文书,她发现侄儿与摇晃十三家的区别是:

    侄儿没有瓜分地主乡绅的财富,反而把地主乡绅的土地分给贫民百姓,让他们自行耕种,只需上税。

    这一点就留住了许多人,而且开展了斗地主,诉苦大会等运动,成立农会,来聚拢人心。

    这让她看到了一个冉冉升起的军头,虽然侄儿打着张献忠的旗号,但是干的却是与张献忠有着本质区别的事。

    尤其是秦良玉近日听闻大西军外出打粮的事情。

    谁有粮啊?

    唯有地主家里才有粮,但是大西军有些士卒有见人就要粮,见猪就杀的政策,会影响许多普通农民的利益。

    张献忠虽然在四川建立了政权,但是没有实行按土地或人口征收赋税的政策。

    几十万大军和各级政权的消费,基本上是依赖没收和打粮。

    所以秦良玉认为侄儿的这番做法,必定会受到张献忠的一方的青睐。

    “此番做法,虽然能强于一时,若是张献忠效仿,大西政权在川中是站不住脚跟的。”

    秦良玉很清楚这种流寇的做法,张献忠想要长久的维持稳定政权。

    这样做,不仅不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而且必然导致川中生产的萎缩和停顿。

    许多官僚便说川中当地农民不愿意下秧,他归之于川人懒惰。

    可秦良玉心中清楚,川中百姓历来勤快,为什么这时突然变得懒惰起来。

    真正的原因,是大西军随意打粮和地方不安定,造成了农民无心从事生产。

    就算你勤快种田,辛辛苦苦忙碌许久,这粮食都到不了你的嘴里,谁还愿意种田?

    没有人愿意为他人做嫁衣!

    “奶奶的意思是,我小舅这是在暗地里给张献忠使坏?”马万年有些兴奋的道。

    “这是自然,祚明那小子差点一炮轰死贼首张献忠,怎么会老老实实给他干活呢!”

    秦翼明嘿嘿笑着:“从他打小撒尿呲我的时候,我知道祚明一顿子坏水。”

    “哈哈哈。”

    大厅内充满了快活的氛围,因为秦祚明年岁最小,几个哥哥可真是把他当儿子养的。

    作为秦家老大的秦翼明,他儿子都比秦祚明的岁数大。

    “报。”

    从厅外走进来一名士卒:“秦夫人,有一个自称是曾英的使者到了,说是有事相商。”

    “曾英的人?”

    秦良玉收起手中的书信,示意把人带进来。

    原四川巡抚陈士奇不听取秦良玉的建议,也不听曾英的建议。

    在张献忠四处搜捕秦祚明之前,曾英是他入川以来,第一个下令搜捕的人。

    但是曾英就比秦祚明幸运多了,有僧人仰慕他,不光帮他藏匿躲避搜捕,还出钱出力,资助他募集了几万人马,在顺庆站稳了脚跟。

    不像秦祚明,逃亡路上险些饿死,然后还被女麻匪给绑上山,口花花让他当什么压寨相公。

    这待遇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曾英的使者进了内厅,先是一阵问好。

    他随即又向秦良玉说了明年开春,曾英要攻打重庆府的事,希望秦夫人能够与他两面夹击的事情。

 第0126章 许久不见林郎中

    李自成的大顺军与清军还在交锋当中,不日就会落下帷幕。

    四川本地官绅联合起来反攻张献忠的大事,正在悄悄的密谋当中。

    曾英不仅仅联系了秦良玉。

    此外,明将王祥据有綦江,参将杨展已经转移,盘据黎雅,游击马应试窃据叙州(宜宾)。

    四川南部成了官绅地主颠覆大西政权的主要基地。

    在顺庆地区(今南充一带),明举人邹简臣潜私下与顺庆豪杰以及曾英倡义,建中兴,赤帜于江浒。

    数日众至十余万,军声大振,贼卷甲遁,恢复顺庆十余城。

    川西的松潘副将朱化龙也“敛兵自守”,割据一方。

    为了维护地方治安,大西政权在各州县还组织了地方武装,称为里兵。

    大西政权有里兵,皇兵名色。按户口佥派,三丁抽一,皇兵出师,里兵守城。

    而秦祚明的部下自然就变成了名义上的里兵。

    徐家堡子外。

    大西军骁骑营都督刘进忠正在堡子外监工。

    此时工匠们正在树立一座石碑,类似刘邦入关的约法三章。

    秦祚明看着这个六个不许,能看得出来大西军入川前期,对于维护军纪,稳定川中社会秩序的重视。

    但奈何张献忠有了智能团汪兆麟的辅助,依旧没有做出什么好政策。

    单凭一个“征粮打地主”,再加上地主的范围不好控制,士卒说你是地主就是地主。

    除了洪雅县之外,许多百姓都不愿意下田干活。

    几十万人盘踞川中,就像吸血虫一样,只是吸血,并不劳作。

    川中百姓已经开始变得穷苦,损害了地主官绅的利益。

    尽管张献忠安排蜀人做官,开科取进士,可现在下令搜求仕宦及起送卫所世职,皆杀之。

    以及拘集官僚士绅罚银充饷,再加上弘光朝廷建立,王应熊的到任,川中官绅不再是群龙无首。

    在王应熊的组织进而策划下,川中各地的颠覆大西军政权的人,全都在暗中行动起来了。

    “九当家的,你觉得这碑如何?”

    “好啊。”

    秦祚明笑了笑,刘进忠降清,然后给豪格指出哪个是张献忠,导致张献忠被狙杀。

    “哎,那你就不要做的太过分了。”

    刘进忠麾下吸收的蜀人不少,他也希望稳定下来,以免秦祚明打到他麾下的家里。

    “我一直都是在执行陛下的旨意啊。”秦祚明当即把张献忠给扯了出来。

    只许你们派兵向地主征粮,不许我跟地主征粮了?

    刘进忠倒是没有多劝,指了指石碑上的禁令道:

    “九当家的,这禁令第一条,就是不许擅自招兵,我听闻你是一户抽一丁,可着实是惊到我了。”

    刘进忠本以为自己就够过分的了,三户抽一丁,结果人家一户抽一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