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忠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忠臣-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眉道长放下手中的茶杯:“这两个人都是好孩子。”

    “嗯,我也不会讲什么大道理,若我将来能成事,帮过我的人,我定然会帮他一把。”

    秦祚明同样放下自己手中的茶杯:“因为我清楚谁是我的朋友,谁是我的敌人。”

    “那贫道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苏若楠在就派人回来通过气,秦祚明路上的表现他也早就知晓。

    观其行为,对朝廷满是失望之情,但是对百姓却是颇多照顾。

    现在长眉不过是想要敲打敲打他,让他不要锋芒毕露。

    不曾想人家根本就看不上瓦当山,只想把这里当做一个跳板。

    “对了,贫道要提醒你一声,想走的时候最好说一声,不要自己乱闯。”

    长眉老道的手指敲着自己椅子道:“瓦屋山会经常起雾,不知道路的人乱走,纵然有罗盘也不好使,容易晕死在山里出不来。”

    秦祚明根据蚕丛的石雕推测瓦当山铜矿不少,否则怎么会有先民制作青铜面具呢?

    至于指南针不好用,那一定是山中有磁场干扰。

    要么是山中有强磁,要么就是山中含铁量的岩石极多,导致指南针失灵。

    “多谢道长提醒,我自是要在山上待上一段时间,避避风头。”

    秦祚明把腰间的刘家玉佩拿出来,放在桌上:

    “事到如今,长眉道长,我不装了,我摊牌了,这便是我真实身份,还望道长能够帮我保密。”

    长眉道长从竹桌上捡起那玉佩瞧了瞧,入手温润,一看就是极好,且把玩了很多年。

    他又放在鼻尖闻了闻,没有血腥气和臭气,证明不是杀人越货,亦或者是从坟里扒出来的。

    “贫道就知道你小子霸气外露是有底气的,一看就是有大族底蕴。”

    长眉道长也没有把玉佩还给秦祚明:“你就在山上好生待着,贫道自会保你无恙。”

    要是小旗官郑路在现场旁听,铁定会说:“总旗大人,你就是个老骗子!”

 第0083章 瓦当山大管家

    秦祚明自己都觉得跟老道士说的那番话十分真诚,至于有假话吗?

    那铁定有。

    谁聊天总说真话啊,这不是给自己,给别人找不痛快嘛!

    什么叫看不上清风寨?

    秦祚明很是看得上,而且非常惦记。

    就算他回到自家姑姑那里,面对的就是地主家里也没有余粮的境地!

    三个哥哥和两个外甥,再加上旧将手底下统帅的兵马,都有着极大的空缺。

    就算他们不想吃空饷,也没有太多招人的地方。

    这些年接连战败,折损在姑姑手里的精壮士卒可是不少,尤其都是姑姑她自己掏钱培养的。

    清风寨想要招人扩大实力,就算秦祚明的姑姑想要扩大自身的规模,那周遭也是没有多少适龄当兵的人。

    别看秦祚明嘴上说的无比大气,看不上眼。

    可是来山寨之前,就想好了要拿下这个山寨。

    连人带马迟早它得姓秦!

    否则他方才也不会那么费劲扒拉的,给山寨指出一条明确的道路。

    长眉道长眯着眼睛笑了笑:“能在这乱世当中,有个避难之处,也是不错。”

    “对了,道长,我有一事不明。”秦祚明直接问道:

    “这瓦屋山明明是道家源头,有和尚来此建庙,你怎么不去驱赶他们?”

    “他们寺庙内有武僧,赶走也不是不行,况且有了朝廷的禁令,他们自然是占得光明正大。

    待到乱世来了,先让大家活下去才是正道。

    我把这群和尚又能赶到哪里去,况且本就人烟稀少,莫不如让他们种田交粮食。”

    “在下佩服。”秦祚明重新靠在摇椅上:“道长,这瓦屋山上有多少户,多少人啊?”

    “你要做什么?”

    “作为一名军师,我自然是要熟悉掌握山上的情况,才能实事求是的制定我的计划。”

    “嗯。”

    长眉道长点点头,这个军师可比赛凤雏莫右用要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他起身走到桌子旁,从一旁拿出蓝色封皮的册子,递给秦祚明:

    “你自己瞧瞧,回头把你们二十五个人登记上。”

    秦祚明接过花名册,清风寨人丁册。

    翻开第一页,还有个序言,这是秦祚明没有想到的。

    祖上是三苏,一直延续至今。

    大抵就是天启末年,陕西全境灾荒不断,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和虫灾,禾苗枯焦,饿殍遍野。

    大明随着财政的进一步拮据,赈济成为空谈,农民无法生活下去,只有铤而走险。

    自那次大起义后,川中也受到了影响,开始有匪徒作乱,朝廷也不能剿灭。

    苏家便搬进山中,创下这清风寨的历史叙述。

    这些年来,经历过械斗、疾病、开拓,在山中迷路失踪,苏家长兄就留下一子一女,还有他们两兄弟父亲的侧室。

    秦祚明翻开了薄薄一页纸,确是一个家族近二十年的奋斗史。

    等他从头翻完了名册,仔细一核算。

    十一平方公里的地方,只有一千八百一十二人,再加上新来的二十五个人。

    如今整个瓦屋山山顶上有一千八百三十七人,包括老幼,包括和尚,还包括那些信奉青衣神的人。

    这些信奉青衣神的人,除了本地蜀人,大多是蜀人与楚人的后代。

    秦灭楚后,秦始皇把楚王家族迁徙到这里,以免作乱。

    整体而言,瓦屋山就是一个不算大的村子。

    秦祚明隐约记得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大抵是一平方千米人口密度在千人左右。

    “那寨子当中有什么物资?”

    秦祚明合上人丁册,然后进行开口询问道。

    长眉道长又取出来一个册子:“喏,自己看看。”

    至于收租子的记载册子,他又放回柜子当中。

    秦祚明先是看了看粮食的储备,还算不错,这些年是有积累的。

    至少不是白手起家,怨不得苏若楠这个小娘们会选择钓鱼,然后再以吃食引诱。

    看来是有底气的。

    这下子就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至于盔甲,总归只有十九副,刀枪剑戟也不多。

    倒是制作的弓有不少,这个地势作战,也适合用弓弩防守。

    秦祚明合上册子,还给老道士,拿起册子道:“长眉道长,我就不打扰了。”

    “自便。”长眉道长端起青瓷小杯饮了口茶。

    聚义厅的偏厅内,一行人吃的撑的慌,正坐在那里休息。

    秦祚明拿着册子走了进去。

    一锅的猪肉已经剩下不多的东西,至于那盆米饭,已经没了,被木铲子刮得很干净。

    光盘行动,没有丝毫浪费。

    为首的老丈起身道:“秦公子,不,乔公子,你回来了。”

    秦祚明把册子递给邵明俊:“把所有人的信息都登记在册。”

    邵明俊倒是没有推辞,接过册子,翻到最新页,开始做好记录。

    “乔公子,我们这算是在这定居下来了?”老丈吃饱喝足之后,就开始关心以后的日子了。

    “嗯,不错,对半开,对你们是有利的,况且这里的田都是无主的田。

    你们自己去找一找利于耕种的,我相信你种地多年的眼光,开垦出来。

    今年看看能不能种些菜,与原住民换些粮食,鸡鸭猪仔什么的,养一养。

    但是像今天这样吃肉吃到撑的日子怕是不多。”

    “老头子没想临死前能吃这么一顿肉饭,值了。”

    秦祚明也笑了笑:“只要老丈带着家人好好种田,大当家的是不会欺负你们的,以后逢年过节,兴许也能吃上肉呢。”

    老头子也是微微点头,随即抱拳:“乔公子说的是,以后我们这些人,可都要仰仗乔公子了。”

    “咱们一起上山的,我不与你们亲近,能与谁亲近呢?”

    老丈听到秦祚明这个话,便笑的很开心。

    背井离乡,总会被原住民所排斥。

    大家不得不团结在一起,来保证自己的利益。

    没法子,毕竟这里不是自家家乡,没有宗族的照料,受到欺负是极其寻常的事情。

    现在秦公子一上山就能当上山寨九大王的位置,定然是有本事的人,况且路上对他们这些人也多有照顾。

    如今又有了秦祚明的口头承诺,他自然是相信的。

    只要能在山上安稳下来,有人罩着,好好种田,勤快一些,家里的日子是难过不了的。

 第0084章 田间考察

    八月十五吃月饼。

    但这些天一直奔波在路上。

    苏若楠的姨娘给她端来的了月饼。

    汉族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

    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意义。

    “多谢姨娘。”

    苏若楠脸上带笑,咬着小巧的月饼。

    侧室及为妾,没有转正,孩子多叫姨娘。

    “小楠若是平日里多笑笑,定然会更加好看。”苏姨娘笑呵呵的说了一句:

    “我听人说,寨子里来了一个能文能武的小伙子,长相也颇为英俊,就是不知小楠有没有意思?”

    “师傅说了,此子是要做大事的人,但是不是一个好夫婿,师傅他也说不准。”

    苏若楠笑了笑,咬着月饼:“姨娘,我若是嫁人,必定要嫁一个我心生喜欢的人。”

    “哎,话是这么说,可咱们山寨里那些男人,丑的各有特点,哪一个能配得上我家小楠呢。”

    苏姨娘握着苏若楠的手道:“现在好不容易来了一个能入眼的少年人,

    不仅可以辅助你兄长,若是他怼你有意思,小楠可不要轻易放过啊!”

    “姨娘,我知道了。”苏若楠浅浅的笑了笑。

    对于这波催婚行为,她早就免疫了。

    在大明,二十岁的她,早就属于待字闺中的超级老姑娘了。

    等苏姨娘走了,苏若楠抓起剑,准备外出走走。

    田间地头上。

    秦祚明脱了鞋子,挽起裤脚,准备去稻田里抓鱼。

    “老九,你这是做什么?”雷大头拽出烟杆随口问道。

    “老八,你没瞧见老百姓田里的鲤鱼,都泛滥成灾了,我得下去帮帮他们。”

    雷大头:???

    一旁准备说上两句话的稻田老头:九大王他什么意思?

    稻田鱼,三国时期便有了记载,特别是在成都附近的平原。

    现在瓦屋山上也养了稻田鱼。

    稻田鱼不仅可以提高稻子产量,还能丰富百姓的菜篮子。

    在稻子成熟之前,先放水把鱼给清理出来。

    秦祚明抓着鲤鱼哈哈大笑,收获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对于这个清风寨九当家的人,众多百姓也接到了通知,那就是年轻又英俊的一个小伙子。

    以至于大家接触他以后,都觉得他怎么能叫乔六这种名字呢!

    一定是假名字。

    就像百姓觉得汉高祖刘邦不可能叫做刘老三。

    大明皇帝朱元璋,绝不可能叫做朱重八一个样。

    雷大头抽着烟锅子站在稻田外:“老九,你抓个鱼,至于笑的跟个憨批似的吗?”

    “哎,抓鱼的快乐,老八你不懂。”

    秦祚明远远的扔上来一斤多重的大鲤鱼。

    雷大头吐了口烟雾,捡起来扔进鱼篓里。

    稻田抓鱼,要的就是快准狠。

    不然真跟泥鳅似的,跑远了,还甩你一身泥。

    “郑路,给钱。”秦祚明拿着一条两斤重的鲤鱼走出稻田。

    小旗官郑路从怀里掏出一颗碎银子扔给这家老头子。

    “哎呦,九大王,这可使不得啊!”

    老头子急忙把小小的碎银子塞回郑路手中:“几条鱼还敢要钱,这不是打小人的脸吗?”

    他本以为九大王说那番话后,自家是要大出血的。

    不曾想九大王竟然给钱!

    这事合理吗?

    指定是不合理,大王们想要吃几条鱼,还给钱,那不是要了他的命嘛。

    受人家保护,大王们吃你的鱼那是给你的脸。

    “老九,几条鱼,没必要给钱的。”

    雷大头嘬着玉烟杆劝了一句:“反正你方才都说了,鲤鱼泛滥成灾,他们也吃不完。”

    “对对对,八大王说的对。”老头子陪着笑道:“九大王想吃我家的鱼,是小老儿一家的荣幸。”

    “给你银子拿着就拿着我还就不信我这银子烫手,我今天花不出去了。”

    “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