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忠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忠臣- 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

    雷大头认真的点点头,自从上次吞掉豪格的三万人马后,他也膨胀起来了。

    等抓了俘虏才晓得,原来陪着豪格一起死的人,几乎都是贝勒贝子等高级将领。

    那几炮直接就打垮了清军的指挥系统,又如同澶渊之盟前,宋军运气出奇的好,那一箭射杀了辽国主帅一样。

    由此清军士气大挫,再加上本以为是援军,却是秦祚明俘虏的满达海,尼堪等在城下被迫巡逻喊话,士气直接崩了。

    纵然郡王罗洛浑想要力挽狂澜都没得机会,只能自杀身亡,以免得到鳌拜一样的下场。

    入关这几年的发展,虽然让清军士卒战斗力腐化的很快,入关后有啥事都是汉军顶在前头,但清军实力依旧不可小觑。

    兔子临死前,甚至还能蹬狗呢,更要防止他们拼死反抗。

    “报。”

    一阵脚步声,传令兵跑进来,手里递上从山西发来的奏报。

    姜瓖打了胜仗之后,便差人一路送到太原,可是秦祚明不在太原。

    信使沿着进京的路线,这才把信给送到。

    秦祚明接过信件道:“莫不是姜瓖打了胜仗。”

    “趁着阿济格退出山西,回到北京之前,我们就得打下北京城,击夸多尔衮,擒了狗鞑子皇帝。”

    雷大头一脸的杀气腾腾,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毕竟阿济格一回来,那己方就处于两面夹击的态势当中,乃是兵家大忌。

    更何况这里是清廷的腹地,如果不能及时攻破北京城,那尚可喜也领着大军回京呢。

    更何况杨展他们若是乘势追击败退的阿济格等人,兴许会在半路上遭到埋伏。

    穷寇莫追的道理,大家都是懂得的。

    秦祚明打开信件一瞧,忍不住笑出声来:“卧槽,回头还真得请姜瓖喝酒了。”

    “咋了,难不成他把阿济格那狗鞑子给抓住了?”雷大头嘬着烟管,忍不住打趣道。

    秦祚明长舒一口气,喜上眉梢:“嗯,这小子真的是走了狗屎运,把阿济格给生擒了。”

    “啊?山西不是被阿济格围了好几个月吗?”雷大头一时间没缓过来:“姜瓖他怎么能生擒阿济格?”

    “看样子是真的,信上还有杨展的印章。”

    秦祚明笑了笑:“是阿济格耐不住寂寞,想要在咱们援军到来之前,吃掉姜瓖,结果他自己掉进陷阱里去了。

    再说,清军兵围山西数月,早就兵疲将老,我援军一到,阿济格如何能不心慌,想要取胜。”

    “格老子的,我得把多尔衮生擒,不对,擒了顺治那小皇帝,才能压过他们一头。”

    雷大头吐出一口烟圈:“把他从皇帝宝座上拉下来。”

    “你我还真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了。”秦祚明忍不住仔细看了看来信:

    “现在他们正在与阿济格的残余清军作战,杨展已经按照原定计划,悄悄派他儿子迂回到阿尔津的背后,准备前后夹击。

    咱们接到这封信的时候,兴许他们那边的战事,也该落入了尾声。”

    秦祚明颇为满意的放下手中的信件道:“明天我们混进北京城,也不知伊拜他们这帮蒙古人到没到山海关之外。”

    “咱们深处清廷腹地,消息传达对于我们,皆是不容易。”

    雷大头敲了敲手中的烟袋锅子,笑了笑:“不管伊拜他们有没有到达山海关之外,但总之,那里的狗鞑子想必不会太多。”

    因为他们不用像明朝一样大规模防备辽东方向,毕竟那里是他们的老家。

    “无论如何,后天都得搅乱北京城,把狗鞑子拉下皇帝的宝座。”

    “老九,你就放心吧。”

    第二天,秦祚明的大军从丰台出发,直扑北京城而去。

    而北京城内,经过昨天晚上的一场爆炸大火,更是彻夜未曾熄灭。

    天亮之后,依旧是黑烟滚滚。

    多尔衮不得不亲自派人召集大量士卒,以及居住在城内的旗人去灭火。

    反正许多北京城原住民,早就被他们强行迁徙出城去了,占据他们的房屋,分给八旗子弟。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让那些被强行赶出城外的百姓,分外的高兴。

    毕竟好久没这么高兴了。

    上一次大家非常高兴的时候,还是在上一次,狗鞑子的亲王豪格连带数万狗鞑子,全都被四川的秦祚明给灭了的时候。

    之后更是赶上了过年,让大家好好的乐呵了一阵。

    不曾想,今日竟然还有这等景看。

    贫民百姓聚集之地。

    “不知道秦大帅能够什么时候也来打京城。”

    “就是,咱们的地盘,怎么能让鞑子给做了皇帝。”

    “小声点,不要命了。”

    “嗨,这不闲聊嘛,你听说了,那个什么英亲王阿济格死在山西了。”

    “真的假的?”

    “还能骗你咋的,我听说秦大帅出兵五十万从川蜀,先打陕西,再打山西,然后就到了咱们顺天府,到时候就跟李闯王一样。”

    “五十万?”另一个卖盆的小贩道:“我听说可是八十万大军呢。”

    “嚯。”

    八十万人,惹得一阵阵惊呼。

    “我看呐,这狗鞑子那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长喽。”

    “散了散了,小心被抓进衙门。”

    “那帮狗子都在忙着救火呢,哪有空管咱们。”

    这一场大火加上大爆炸,足以让人回想起王恭厂大爆炸,甚至有人拿着这个说,自从明朝就没落了。

    现在清朝也经历了这种事,那就更让王道士等原南明旧臣开始制造谣言。

    一时间,北京城的谣言怎么传的都有。

    甚至连皇宫内的太监、宫女也在乱传话。

    然后就传到了顺治皇帝的耳朵里,他本来还不怎么相信阿济格会战死在山西。

    可是加上京城内一连串的动静,让顺治也不得不心里产生怀疑是多尔衮故意在剪除阻止他登基的威胁。

    自从豪格等人身死在川蜀之后,顺治皇帝对于多尔衮的态度就变了。

    因为朝中没有人能够制衡多尔衮。

    再加上许多汉官皆是向多尔衮投靠,让他的势力越发的壮大。

    顺治皇帝现在担忧的不是外患,而是内忧,多尔衮他什么时候会篡位。

    因为到时候朝中就真的没有几个人能够阻止他了。

    当初就是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结果各退一步,才让自己当上了皇帝。

    顺治对于这一点越发的清楚,他可以肯定,多尔衮有僭越之心,否则爵位也不会一步一步往上涨。

    就差最后一步,登上帝位。

    这一连串的事情,在顺治心里,是不是多尔衮他故意在演戏。

    反正山西等地的消息,对于顺治而言,皆是耳目闭塞,全都先告诉多尔衮。

    孝庄皇太后见顺治陷入了沉思当中,她知道自己儿子聪慧,也晓得多尔衮的野心,所以才会在多尔衮面前周旋。

    而顺治还未完全长大,不曾与孝庄

    “福临,你在担心什么?”

    “皇额娘,朕听到了一些不好的消息。”

    顺治开口想要言语,但宫中不知道有多少多尔衮的耳目,便又闭上了嘴。

    孝庄皇太后便挥手让旁人全都退下,只留下心腹在一旁侍奉。

    “你想说什么?”

    “皇额娘,我怀疑这京城的事情,全都是摄政王他一手操办的。”

    孝庄皇太后闻言大惊,但还是按耐住心思:“你是如何知晓的?”

    毕竟整个朝廷,没有人能够在制衡多尔衮,多尔衮兄弟年纪轻轻。

    当初的济尔哈朗为第一摄政王,可他现在就算是个吉祥物,清廷大小事务全部落入多尔衮的手中。

    然后便是持续打压豪格一派,紧接着豪格出征川蜀,想要立下新功,回来与多尔衮对抗,却不想死在那里。

    朝廷当中,就更没有人能够抵抗多尔衮的权势,许多朝臣都在明里暗里的对多尔衮劝进。

    “朕猜的。”顺治小声的嘀咕道:“待到多尔衮力挽狂澜之后,那他当皇帝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如今外敌在侧,多尔衮定然不会这般做的。”孝庄皇太后肯定的说道。

    “那他平定叛乱之后呢?”

    听到儿子的反问,孝庄皇太后一下子就说不出话来了。

    是啊。

    多尔衮功成之后,岂会甘心再做摄政王?

    在他心里,皇帝的位置,本来就是他多尔衮的。

    顺治皇帝越发的心烦意乱:“所有的消息,全都是传到多尔衮那里,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这些消息是真是假!”

    “福临,这些事不是你现在该想的。”

    “可是朕现在不想,等到多尔衮他平定天下的时候,再想,还有用吗?”

    顺治皇帝自从豪格死了,多尔衮强娶了豪格的福晋,便觉得自己的皇帝位置,根本就坐不稳了。

    孝庄皇太后也沉默了,尽管多尔衮对她也有意思,但她宁愿自己的儿子做皇帝,也不愿意另外的男人做皇帝。

    “你手里还有两黄旗的旗兵,他们都是忠于你的。”

    “多尔衮令三顺王前后回京,当真是要抵抗那八十万大军的秦祚明吗?”

    顺治皇帝颇为气愤的道:“朕不相信一个麻匪,麾下能有如此多的士卒。”

    就像当初左梦庚投降清廷,号称百万大军,可实际上十分之一都不到。

    在顺治看来,这就是多尔衮为了他自己谋划,壮大他麾下士卒的数量,而故意造出的谣言。

    以此来对抗两黄旗的兵力,尤其是两黄旗将领也有不少与多尔衮接触的。

    “朕要召见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同样作为叔王,得到皇帝的召见,自是去了。

    可宫中多尔衮的眼线多如牛毛,先是顺治皇帝与孝庄皇太后关起门来议事,然后又召见济尔哈朗。

    多尔衮自是晓得他们在想些什么,然后也召见了贝子屯齐、尚善、屯齐喀。

    紧接着召开朝会,大臣先是禀告了救火事宜,预计今天可以完全消灭火势。

    至于是谁在背后放得火,还在继续追查当中,顺治皇帝频频看向济尔哈朗。

    可没等济尔哈朗出列,贝子屯齐便先发出诘难,诬告济尔哈朗。

    说当太宗初丧时,济尔哈朗不举发两黄旗大臣谋立肃亲王豪格,以及扈从入关,擅自令两蓝旗越序立营前行。

    “议罪当死。”

    然后尚善、屯齐喀等人皆是出列,请求摄政王多尔衮以及皇帝陛下定罪。

    顺治皇帝的脸色当即就白了,果然多尔衮开始动手,为他当皇帝开始铺路。

    济尔哈朗自是指着这些诬告他的人大骂。

    多尔衮沉默着看着朝堂的混乱,丝毫没有制止的意思。

    小皇帝想要搞事,绝对不行。

    大清,他说了算!

 第0251章 鞑子火并皇帝惨死

    在秦祚明率军从丰台赶往北京的时候,清廷朝会是一片混乱。

    昨日的大火和爆炸,没有炸醒这些人。

    反倒是挑起他们的怒火,在今日的朝会之上越发的热烈,并且开始了持续性撕逼。

    从现场情况来看,多尔衮一脉势力强横,济尔哈朗就算破口大骂,那也是几口对群口。

    朝会之上闹闹哄哄的,皇帝全无一点威严。

    可以说,在这个旋涡当中,不服从多尔衮的官员,极少能明哲保身,更何况朝中当真没有能制衡多尔衮的人了。

    那转头投奔多尔衮的人,也越发的多了起来。

    小皇帝顺治坐在龙椅上,看着如同菜市场一般的朝会,心里委屈的很。

    皇宫内果然充满了多尔衮的眼线,就这么一个动作,便遭到了他的反制。

    济尔哈朗直接受到了联合诬告,甚至皇帝说都别说了,也没人理会。

    只要多尔衮不开口,朝堂上依旧是一片闹声,足可以见到多尔衮的权势。

    他要是来一出指鹿为马的旧事,想必朝堂之上,也会有许多大臣附和,然后过来反驳自己这个皇帝。

    坐在龙椅上的顺治,只觉得心底发寒。

    多尔衮对于朝廷上的争斗,表示非常满意,济尔哈朗他这是在找死。

    北京城内的两黄旗将领,自从豪格死后,便有不少人向他低头。

    外出领兵平叛的统帅,也都是他的心腹。

    更不用说此行外来即将进城的尚可喜,更是他多尔衮的人。

    对于这些投降的汉官而言,朝中有人好做官,是他们奉行的基石,否则也不会总是拉帮结派,总有党争。

    就算此时发动政变,多尔衮也相信,顺治根本就毫无还手之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