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忠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忠臣-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祚明刷的一下子就站起身来:“张献忠当真是死了?”

    “回九当家的,尸体都被清军挖出来,脑袋都被砍下来了,如今正挂在旗杆上。”

    “嗯。”秦祚明挥挥手,让他下去休息。

    “秦老弟,清军来势汹汹啊。”

    杨展也坐不住了,他本以为大西军能和清军打个你死我活。

    不曾想战事反转的如此之快,仅仅半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此一来,己方需要面对的清军,便是损失不大,反倒要挟大胜之威的清军了。

    “嗯。”秦祚明站起身来指着地图道:“孙可望等人铁定会率领残兵败将,走顺庆,定远突围到佛图关。

    我先写信给曾英让他网开一面,放大西军残部走,毕竟也是抗清的队伍。

    然后我等赶到定远县,与孙可望等四位将军见一见,看看能不能招降他们。”

    “秦老弟,此事太过凶险。”杨展对于招降大西军残部十分不理解。

    他们一伙败军之将,完全可以与曾英合作,前后夹击灭了他们。

    “张献忠战死,有着极大的偶然性。”秦祚明看着杨展笑道:

    “如今大西军的头号敌人是大清,而不是我们,纵然我们从成都逼走了他们,又帮他们减负,诓骗回来了十万人。

    更何况这种事,还是李定国他提前透露给我的消息,是为了避免成都百姓被屠杀。”

    “话是这么说,但我更担心孙可望会狗急跳墙。”杨展始终是不相信这帮贼寇的。

    人被逼到绝境当中,不定会干出什么事来呢。

    况且还有清军在侧,杨展不愿意去招惹大西军残部,一种直觉让他觉得这伙人很可能什么都不顾。

    所以现在会谈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杨大哥你觉得大西军从入蜀之前人人欢迎,到后面人人惧怕,发生了何事?”

    “自是全赖张献忠滥杀无辜,一盘好棋下成了臭棋。”

    秦祚明走了两步:“杨大哥,你说的对,也不对。”

    “怎么呢?”

    “在地主阶级策动的叛乱面前,张献忠用地域概念代替了阶级区分,把四川官绅的敌对行为,误认为是“蜀民”的忘恩负义。

    不加区别地滥加剿杀,结果造成了自己的孤立。

    你发现没有?在张献忠施政的后期,出现了一种恶性循环:

    他越是感到孤立,就越加变得猜疑暴戾;而越是猜疑暴戾又更导致他不分良莠的屠杀,使自己更加孤立。

    自古以来,任何一支队伍想要战胜敌人,必需有两个基本条件,即自身的团结一致和争取最低限度的同盟者。

    大西军在川蜀后期基本上没有同盟者,甚至作为大西政权赖以存在的基础的普通农民。

    也在其所施行的暴力面前吓得远离而去,自身军队中的不稳定因素也日益增长。

    这正是大西军在四川站不住脚的基本原因。”

    杨展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当张献忠下令屠杀成都百姓后,他就觉得这个人已经疯了。

    大西军立国把成都作为国都,结果要把他自己国都的百姓,全都给杀的一干二净,还要放火焚烧。

    杨展觉得张献忠脑子一定被打坏了,会下这种命令。

    现在大西军皇帝张献忠那个疯子死了,秦老弟觉得有机会招降大西军残部吗?

    “我方才所说只是张献忠失败的第一点。”

    秦祚明伸手手指道:“第二点便是张献忠和他的一些部下们过分迷信武力。

    他们认为似乎只要掌握了武力,其他都不在话下,无论是粮食、物资、地盘、兵源以至人心都可以轻易地取得。

    因此,他们不注意恢复社会生产,不重视维护社会安宁。

    在大西政权统治的后期,四川人民未能得到起码的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条件。

    这固然同地主阶级的叛乱有关,但张献忠等人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也并没有作出多大的努力。

    一个拥有庞大军队的政权,只是建立在社会生产日益萎缩的基础之上,它的前途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第三点,大西军领导人的麻痹轻故,也是导致兵败国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他们起义的初期,各支起义军由于力量远逊于官军,为

    了达到保存自己、相机出击的目地,一直非常注意侦探敌情,避免行动的盲目性和遭受官军的猝然袭击。

    这个优良的传统保持了相当长的时间。

    可惜的是,张献忠(李自成也有类似情况)在自己的军事力量对官军占了压倒的优势以后,就逐渐滋长了骄傲情绪。

    突出地表现为麻痹轻敌,不再兢兢业业,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了。

    张献忠、李自成的突然牺牲,都不是由于兵力削弱到连自己的领袖人物都保卫不了。

    相反,他们在牺牲时都还掌握着几十万大军。

    只是由于麻痹大意,情况不明时硬充好汉,卒致以身予敌。

    这种悲剧,我们要牢记在心头。”

    “我尼玛,说这么多,你还是要去见大西军的四个将军。”雷大头捏着烟管道:

    “你就没想到他们会把你给顺道灭了,毕竟杀不了远处的清军,还杀不了你个麻匪?”

    “哈哈哈,你说的对,不排除这种可能。”秦祚明耸耸肩笑道:“收服大西军一直都是我想要做的事,我想要试试。”

    “三当家的就不救了?”雷大头指着地图道:

    “老九,清军突然杀到西充,定然会围攻广元县,到时候咱们大军往前走,怕是会中埋伏。”

    “我们有船。”秦祚明指了指地图:“清军一路疾行都是骑马,船在水中,他们毫无办法。”

    雷大头挑挑眉,然后就不言语了。

    孙可望在清居山下暂且驻扎,探听消息的时候,接到消息,说是秦祚明派人送来一封信。

    他打开一瞧看了看,是秦祚明想要约他们四个谈一谈。

    “他得到的消息倒是不慢。”孙可望把书信递给李定国,让他也看看。

    “莫不是来招降我们的?”

    艾能奇脸上一直都是不高兴的样子,大西军落到现在这种下场,秦祚明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刘文秀坐在一旁没言语,如今前后皆有敌对势力,稍有不慎,他们这些残兵败将便没有什么好下场。

    秦祚明愿意伸出援手的话,到也不可以暂且投降安身,以后再做打算。

    “老二,你怎么看?”

    整个大西军虽然以孙可望为首,但李定国也有不小的呼声。

    可是在他们兄弟之间,还夹杂着左相汪兆麟扶持着张献忠夫人的团队所在。

    那些人都是老营的精锐士卒,不得防备。

    只是现在不是合适的时间,用来剪除汪兆麟这个害群之马。

    李定国放下手中的书信,认真的点点头:“老四说的没错,秦祚明除了想要招降我们,没有别的心思。”

    “那是见还是不见?”孙可望盯着李定国,他听到了一些消息,但不确定。

    李定国内心也在迟疑当中,然后坚定的摇摇头:“不见了,没什么好见的。

    我怕咱们见了面,会被秦祚明的花言巧语给哄骗住,至少帮助咱们报仇,这件事就拒绝不了。”

    “我们自是会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义父报仇雪恨。”

    艾能奇骂骂咧咧的道:“还有那个刘进忠,要不是他,清军岂能会进军如此之快。”

    这个是他的部下,艾能奇对此极其愤怒,都是自己御下不严,才造成这种事情的发生。

    “可是我们大西军如今的状况,不依靠外力,怕是没法子杀出川蜀去,曾英重兵驻守佛图关,这才是第一道难关。”

    刘文秀屏住呼吸:“莫不如暂且诈降秦祚明,然后肆机夺取他手里的火炮以及工匠。

    如此我大西军既有栖身之地,又有重新崛起的机会,义父以前就这么干过!”

    不得不说,刘文秀说的不无道理,帐篷内一下子就沉默了。

    好汉不吃眼前亏,这是他们作为流寇的重要经验。

    大丈夫能屈能伸!

    “算了,我们还是给他回一封信,可以结成盟友,但不必见面了。”

    孙可望最终下定决心:“我们连夜突袭佛图关,打曾英一个措手不及,为你我搏杀出一条生路来。”

    孙可望定下了基调,其余三人也坚决拥护。

    无论如何,大家都得齐心协力的渡过这一条难关。

    “出发吧。”

    “是。”

    三人先后出去整军,孙可望则是命人跪在地上,他把纸张铺在士卒的背上,以此来写回信。

    “秦祚明,你等着,老子会杀回来的。”

    “我义父的仇,我自己报,用不着你在这里假惺惺。”

    “狗官!”

 第0225章 川中另一诸侯的陨落

    孙可望在这里给秦祚明写上一封用不着你帮的信件,其余三个兄弟自是不晓得。

    而曾英同样也接到了秦祚明的一封信,告知自己大西军统帅张献忠被清军统帅豪格射杀。

    由此大西军溃乱,想要急切逃回川中,前往贵州等地。

    希望自己能够网开一面,避免鱼死网破,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大家都在一起抗清,也算是盟友关系。

    如今的大敌是清军,而不是大西军,希望自己能够慎重考虑。

    曾英看完之后,哈哈大笑:“张献忠此贼终于死了。”

    他这话一说,麾下众将也是颇为激动。

    李鹞子一下子就站起来:“义父,可是秦老弟他杀的?”

    除了秦祚明,整个川中怕是没有这种实力,能够顺利击杀张献忠。

    要知道张献忠尽管被秦祚明拐走了十万人,可依旧有数十万军队,其中老营人马更是大西军精锐当中的精锐。

    寻常士卒,想要杀进张献忠的老营,艰难的很。

    最为重要的是这封信是秦祚明给送来的。

    如此种种,皆在表明是秦老弟杀的张献忠。

    面对麾下众将的殷切的心思,尤其是义子,曾英摇摇头:

    “张献忠是被清军统帅豪格一箭射杀。”

    “清军?”

    李鹞子有些诧异,他听闻张献忠这些日子可是驻扎在西充。

    清军怎么可能会深入顺庆府腹地?

    难不成入川的北大门广元已经失守了吗?

    为何一点消息皆无!

    不对,李鹞子摇摇头:“应该是刘进忠带路,从两关进来,冒充大西军的人马,悄悄接近张献忠的营地,如此给了豪格机会。”

    曾英对于李鹞子的话表示赞同,叛徒的破坏性有时候要比敌人还要大。

    要不是这样,就冲着张献忠数十万人马,绝不会发生这种主帅身死的事情。

    “方才秦老弟在给我的这封信当中,希望我能网开一面,避免大西军狗急跳墙。”

    曾英把信件先递给了自己的夫人,这才对着厅内众将道:“你们都说说,我是放还是不放?”

    近些日子,曾英得益于以往的威名以及实力,有牟汉鼎等人率车千乘以众归附。

    川中的势力分布已经非常明显了。

    最为重要的是商民避地倚为自固者二十余万,因之成市。

    庞大的百姓依附,让曾英更是变得自信起来。

    李鹞子陷入沉思,秦祚明自是从大局考虑,清军入蜀,需要全力逼退清军,确保蜀中不被清廷所得。

    而大西军与清军力战,在名义上也算是己方的盟友。

    新依附的牟汉鼎等人自是劝说要趁他病,要他病!

    张献忠一死,大西军就乱套了,不在这个时候吃掉大西军,焉能放过他?

    尽管现在有许多皇室宣布监国或者当皇帝,没有统一号令,可剿贼是正事。

    李鹞子却抱拳道:“义父,秦老弟不会无的放矢,莫不如网开一面。”

    “大西军击杀我官军的时候,何曾网开一面?”李定哼了一声道:

    “想当初重庆城破,三万余士卒被砍去右臂,成为废人,此仇焉能不报?”

    “就是。”

    不少将领出声附和,这是大西军对于他们的羞辱。

    现在他们落难了,焉能放走他们?

    必须得狠狠踩上一脚,况且不打仗,如何扩充自身实力?

    曾英微微颔首,就是这个意思,他走了两步:

    “当初秦祚明不顾督师王应熊、樊一衡的大局,出面杀了朝廷命官范文光,还有他麾下劫掠百姓的士卒。”

    “现在秦祚明要我以大局为重,放大西军走,避免鱼死网破的局面?”

    曾英双手背后:“我就要把大西军一网打尽。”

    “将军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