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所有鲜卑人脑子里此刻只剩下这一个词。
素利立即打马转向,向北方飞奔而去,而他身后的鲜卑人也纷纷转向,很快原本向东的纵队队形,很快就变成了一条向北的横向队形。
但此时同事从东西方向而来的汉军队伍有意识的错开,张绣带领的四千骑兵一头撞向了鲜卑人的前部,而从西边杀来的汉军骑兵们一头撞击了鲜卑人的后部。
鲜卑人队伍一瞬间被两支相向而行又互相错开的军队撞得粉碎,马背上的鲜卑人纷纷被撞得飞起来,战马也纷纷被撞倒,就这么一击,两千鲜卑军顷刻之间全部报销,活下来的人寥寥无几,即便活下来了,也是人人受伤,没有再战之力。
还没有渡河的一千鲜卑人把刚才发生的战斗看得一清二楚,他们个个痛苦的嚎啕大哭,一个个抱着头蹲在地上,或躺在地上打滚,更有人看得双眼愤怒得几乎要鼓出来。
但是他们的末日也即将到来,部署在这一边河岸的三千汉军人马已经摸上来了,他们没有靠得太近就被发现,鲜卑人还来得及整队迎战。
“我们的族人们都在河对岸,我们也逃不了,族人们,跟汉人们决一死战吧”
还没有渡河的一千鲜卑人纷纷拿起了武器打马向汉军骑兵们迎上去,双方都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向地方开弓放箭,鲜卑人不愧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的骑射技很厉害,他们可以连续不停的开弓射箭,射箭的速度要比汉军要高。
但是鲜卑人又是物资贫乏的游牧民族,他们制作箭矢困难,他们要放牧、要收集草料、牲畜粪便,要不停的迁徙寻找水草丰美之地,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箭矢练习射术,箭矢射出的命中精准度不高,想要对敌人造成大量伤害,唯有集中兵力齐射。
草原上有射术出神入化的人是出现在一千多年之后的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高原,漠北开始有了职业军队,有了充足的箭矢和时间,陆续出现了许多神射手,他们被称为射雕者。
汉军骑兵不同,尽管很多汉军骑兵成为骑兵的时间不长,但他们是职业兵,整日里就是操练,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他们这短短几年射出的箭矢比鲜卑人一生射出的箭矢都要多,他们射出箭矢的精准度很高。
冲锋的途中双方互相用箭矢打击对方,各自不停有人中箭落马,但周围其他人根本不为所动,继续打马疯狂向前冲,一边冲一边继续放箭。
等到了足够近的距离,双方几乎是同时丢弃弓箭,拿出长短兵器杀向对方。
“轰”前面撞在了一起。
严格的训练得到的成果在此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阵型严密整齐的汉军骑兵们在撞击过程中占尽了优势,前面的鲜卑骑兵纷纷被撞飞,战马被撞倒在地。
但阵型密集也有坏处,一旦前面有人倒下,后面的骑兵很容易被绊倒,可能接二连三的会绊倒多人,而且前后横排之间的间距难以掌握,离得太近了兵器容易伤到前面的同伴,间距太远又无法发挥连续冲击的连贯性。
使用密集的阵型发起冲锋时,排在最前面几排的骑兵危险性最高,阵亡率一直居高不下,需要挑选体魄强悍、身手矫健灵活、勇气十足的悍卒,要个个都悍不畏死,只有这样才能冲垮一切挡在前面的敌人。
使用密集阵型发起冲锋时,后排骑兵的长矛所指方向要集体向左前上方或者向右前上方,要不然很容易刺到前面的同袍,前面有敌人就迅速刺出,骑术不精者用单手握矛并夹在腋下,马术精湛的骑兵一般用双手握矛,用双腿就可以操控战马,双臂力量自然要比单臂强大,而且很容易掌控兵器。
骑兵若用刀剑为兵器,一般不使用密集阵型发起集团冲锋,多数采用松散阵型攻击,先用弓箭进行几轮骑射打击,再丢弃弓箭,拿出刀剑冲进敌阵中劈砍厮杀。
若敌阵阵型严整不乱,进攻的骑兵一般不轻易冲入敌阵中,这样很容易被活活困死在阵中,先利用骑兵的高速机动进行游击,用弓箭不停打击,打掉敌军的士气,让敌军阵型变乱,再冲击敌阵,很容易就击溃敌军。
鲜卑人在骑兵对冲之中吃了大亏,本就只有一千骑兵,在对冲之中眨眼之间就报销了一半,即便如此也没有遏制汉军骑兵的冲刺速度。
剩下的鲜卑人立马崩溃了,纷纷四散而逃。
“追”汉军校尉大喝。
汉军骑兵们以小队为单位分散追击,留在南岸的鲜卑人也就此完蛋。
北岸的两万鲜卑妇孺们被汉军骑兵们包围了,为了活命,为了保护孩童,她们纷纷把孩童们护在怀中向汉军骑兵们下跪。
张绣把长枪挂在得胜钩上,对身边的传令官吩咐:“传令下去,今夜就在这里宿营,第一营和第二营轮流看守她们,第三第四营打扫战场”
“遵命”
次日一早,张绣率军押送着两万鲜卑妇孺渡河南返,并迅速派快马向刘成送去战报。
战报很快送到了刘成的手中,他拿着战报看完,满脸欣喜的对牙帐内的众将说:“成了,张绣成功截住了素利,歼灭了素利的人马,斩杀了素利,俘获了两万鲜卑妇孺,已经渡河难返”
众将纷纷起身向刘成抱拳:“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刘成笑道:“这喜事又不是本公一个人的喜事,是整个大汉的喜事传令下去,杀牛在羊,犒赏全军将士,大肆庆祝一番”
“是”
“那么接下来我们是继续南下攻乌丸,还是班师回朝”
武将们却是一致同意继续南下攻打乌丸人,来到都来了,何不一次性解决乌丸人但以陈群为代表的文官们却不同意。
第420章 使用第二次特权
在是否现在就出兵攻打乌丸一事上,文臣武将们各有不同的看法,刘成在这个问题上也是考虑了两天才决定放弃暂时攻打乌丸。
他主要考虑到几个方面:第一,有一部分鲜卑人南下投靠乌丸人了,这些鲜卑人肯定会把消息告诉乌丸人,那么乌丸人就会有所准备。
第二、他麾下的情报组织对乌丸人的情报收集还不充足,特别是对乌丸人所居之地的辽东、辽西和右北平等地的地形勘察不到位。
刘成从来不打没有准备的仗,乌丸人迟早是要打的,不在乎一年两年,所以他下令收兵班师回朝答,但是他在东鲜卑故地却留下了一支兵马,任命老将段煨为安东将军,率军一万镇守,在东鲜卑故地筑城,防止这片草原被蛮族再占据。
鲜卑宇文部被灭的消息传到辽东、辽西和右北平的乌丸人活动区域之后,乌丸人如临大敌,感觉脖子上被套上了绳索,随时都可能被汉朝拉紧绳索吊死。
刘成大军在九月初回到了雁门,各校人马各自解散,返回原驻地,刘成带着从长安带出来的兵马在九月下旬回到了长安,但乌丸人的使者紧跟着就过来了。
刘成这次返回长安同样受到了皇帝和满朝文武以及长安城百姓们的热情的迎接,可刘成却高兴不起来。
回到护国公府的前几天,刘成的情绪都一直不怎么高,也没有进宫觐见皇帝。
这天夜里,一家人吃晚饭。
大乔看见刘成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忍不住问道:“夫君,你都好几天没怎么好好吃饭了,这次你回来就没看见你笑过,究竟怎么啦”
小乔、蔡琰和何后也纷纷问道:“是啊,这是怎么了”
刘成放下筷子道:“关于叛乱的事情不好处理啊,这事如果不处理好,我又怎么吃得下饭呢”
小乔道:“这事有什么难的,既然是叛乱,就该明正典刑啊”
“你说得倒是轻松,根据叛乱之臣的某些人交代,唐妃是其中的主要人物,难道只处置其他人而不处置唐妃这不是摆明了告诉世人,皇族可以免除一切刑罚吗连叛乱都不用受到处置,这大汉律还有什么作用如果要处置唐妃,那就必须得经过皇帝的同意,可如今皇帝把唐妃关在漪澜殿,看上去是用这种方式处罚她,却实际上是在保她”
几女面面相觑,有都些明白了这事还真不好处置,如果非要处置唐妃,那么皇帝那一关怎么过难道从皇帝的手里抢人
这时何后说道:“夫君,奴家觉得这事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陛下要保唐妃无非是私心作祟,可唐妃谋反这可是大事,帝王怎么能以私心而误国叛贼务必要铲除殆尽,否则很快就会死灰复燃,到那时他们的破坏更加严重”
刘成岂能不明白这个道理想要让皇帝放弃庇护唐妃只怕很困难,除非以武力强行把唐妃从漪兰殿带出来,但这样一来,他与皇帝和谐共处的关系就不复存在,他和皇帝刘辩是有感情的,他看得出来刘辩是真心把他当父兄的,一直把他当做依靠,他不想因为这件事情跟皇帝闹僵,搞得日后君臣互相提防、猜忌,甚至是嫉恨。
无论刘成如何不愿意面对这件事情,这事重要有一个结果,重要给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们一个交代。
在回到长安后的十天之后,刘成第一次来到了未央宫。
“臣刘成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刘成在前殿向刘辩行大礼参拜。
刘辩笑着抬手道:“皇叔免礼,请起”
“谢陛下”
刘辩笑道:“皇叔很久没来宫中了,今日留在宫中用膳吧来人,去吩咐御膳房准备膳食”
刘成犹豫了一下,抱拳道:“多谢陛下,臣就叨扰了”
“那好,咱先去外面走走”
两人走出宫殿,沿着宫殿旁边的回廊向后走去,刘成一边走一边向刘辩说了一次征讨鲜卑宇文部的过程,刘辩一路上都仔细听着,没有插话。
直到刘成说完,刘辩才问起鲜卑人的风俗习惯和草原上的一些情况,刘成捡有趣的说,刘辩听着有时候哈哈大笑。
御膳吃了一半,刘成道:“陛下,微臣这次进宫,还有一事,就是唐妃的事情”
刘辩夹菜的筷子停下了,他缓缓放下筷子道:“朕就知道皇叔要说这事,皇叔是怎么打算的”
刘成摇头道:“陛下,微臣是怎么打算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国家需要秩序,倘若谁都可以任意破坏秩序,天下永远都不会太平,大汉永远也不会安稳下来,那些不听朝廷好听号令的诸侯们就会更加变本加厉”
“陛下想要保唐妃,臣可以理解,毕竟唐妃与陛下共过患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可陛下不是普通人,是一国之主,其他人可以讲私情,陛下却不能,对待天下子民,陛下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
“唐妃在策划谋反的时候是否考虑过陛下的感受他们也许会说他们反的不是陛下,反的是微臣,微臣还需要他们反吗只要他们有能力治理好这个王朝,臣自当双说奉上治国大权,他们连一个小小的谋反都搞得破绽百出,还谈什么治国这些只会整天空口白牙说大话的人,有什么才能把这个王朝治理好从他们谋反只一夜的工夫就被平息这件事情上来看,他们的才能就不足以掌控好这个王朝,若是把大权交到他们手上,天下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
说到这里,刘成问道:“臣倒是想问问陛下是怎么想的,陛下的心思,臣懂只是陛下这么做有用吗唐妃不会感激陛下,只会更恨陛下,陛下的姑息也很可能引发日后的大祸”
刘辩的声音有些颤抖:“皇叔说的这些朕都知道,朕不忍心难道把唐妃关在漪澜殿还不够吗”
刘成语气平静的说道:“陛下应该很清楚,若是唐妃没有参与此次谋反,仅仅是国丈唐瑁那些人,按照株连之法,唐妃也应该被治罪,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把唐妃关在漪澜殿,朝中大臣和天下子民也不会说什么,毕竟唐妃只是受牵连。但现在的情形不同,唐妃是主谋之一,那就另当别论了若是朝廷只杀从犯,而不罪及主犯,朝廷还有什么威信可言今日这个皇子谋反,明日那个公主谋反,后日那个亲王谋反,而且这些人最后都没有死罪,这天下还有宁日吗天下百姓整天就看你们皇家几个人斗来斗去,您觉得有意思吗”
刘辩眼角流出了泪珠,“皇叔,一定要置唐妃于死地吗”
刘成放下筷子,苦口婆心道:“陛下啊,不是臣要置唐妃于死地啊,陛下怎么就认为臣要让唐妃死呢是唐妃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这是国法不容她,与臣有何干系臣顶多也就是一个卫道者而已,如果大汉王朝连一个卫道者都没有,陛下觉得大汉还有希望吗”
刘辩沉默了很久,刘成也吃不下去了,桌上的御膳都凉了,他挥了挥手让太监们把残羹冷炙都撤下去。
“皇叔,让唐妃死,朕心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