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曹『性』称之为心腹,新加入的黄盖,及一直没有认为自己达到这个位置的曹鹰、李封,都『露』出了感动,一个个点头同意曹『性』的观点。
曹『性』左手掌往上一挥,仿佛抓住了什么世间珍宝、精神命脉,一把紧紧的握住:
“咽喉既然已经落入了我等手里,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牢牢把握住!”
这句话浅尝起来,感觉不到什么,但仔细一咀嚼,会发现充斥着大逆不道。
曹『性』暗暗的观察七人的表情,曹真不用想,绝对是自己的铁杆,再看身份特殊的蒋钦、韩季、曹鹰,眼神也是向往、支持而该有的表情。
这些都在意料之中,重点关注的就是蒋琬、黄盖、李封三人。
蒋琬作为未来蜀国最有能力的尚书,有着一流的文臣之才,是麾下不多的谋主。
正值壮年的黄盖,武艺一流,统帅一流,既可以指点军中诸将,又完全可以胜任一方主帅。
李封只是二流的文臣之才,但他出自李家呀,李家家大业大,是山阳郡知名的大豪强。
更重要的是,李家有四人担任重要职位,一是留守浈阳的其兄李乾,一是代理鄂县县尉侄子李典,最后一位侄子李整,也是曹真麾下重将。
为了让李家安心,自己先让李封有机会登上了,暂时的文臣之首,现在又以心腹的名义,共谋大事。
因此,三人的表态十分重要。
这类叛逆之言,以自己这薄弱的根基,与全是大汉死忠的后台,一旦传了出去,将瞬间陷入生死抉择。
不过大的危险,往往伴随着大的收获。
有些时候,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理想,不得不赌一把。
………………………………
第127章 统一支持
对于李封来说,曹『性』已经够照顾自己了,在与最开始的王修、陈杨,以及后来的蒋琬、刘巴,就明显发现了自己的差距。
人贵有自知之明,李封正是这类有自知之明的人,这时候其最先表态:“襄樊二县由主公打理,百姓将不用愁吃穿也!卑职替两县百姓谢过主公!”
“这点封兄放心,某一定能做到的!”曹『性』微微一笑,看向了蒋琬、黄盖。
先后效忠孙坚、孙策、孙权的三代元老,晚年还老当益壮,甘愿受苦肉计的黄盖,看着自己这位刚刚效忠没多久,且是自己的第一位主公,重重的点下了头颅:
“主公掌握襄樊,定能保荆州安宁,末将愿鞍前马后,全力支持!”
黄盖的支持,让曹『性』如同吃了太上老君的九转仙丹,每个『毛』孔都无比的畅快,最后的蒋琬,此时变成了焦点。
“主公,卑职想问一下,为何天下人的目光都放在朝堂,一心想做三公九卿!为何您却想着控制诸县?难道一州刺史或一地太守,对主公来说更加重要?何不如世人一样,在朝堂上披荆斩棘,辅佐皇上,拨开大汉的云雾!”
看来这蒋琬对大汉还抱有一定的归属啊,也是,蜀国的文武,基本都是如此,蜀本身就是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继承的汉朝,因地理位置,而称蜀汉。
曹『性』仍然不愿放弃,脸上透着坚毅,语气中充斥着雄厚的抱负:“公琰,宦官外戚轮流把持朝政,党人大臣只知求同伐异,天下苍生被压迫的无法存活也无人管理。”
“正因为这样,朝中才需要主公挺身而出!拨『乱』反正!”说这句话时,蒋琬已经有些情绪化了。
“公琰,你忘了我的身世?”
这下蒋琬沉默了。
庶民,在西汉或许能有拔『乱』拥正的机会,但世家把持的东汉,连进入朝堂的发言的机会都没有。
“曹某虽不是什么海内名儒,也不是皇亲国戚,但不能看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毫无意义的死去。”
曹『性』这话说的情真意切,看向蒋琬的眼神带上了一丝沧桑:
“公琰,天下是很难再回归太平的,还记得你为何留在我身边吗?当初我说西凉已『乱』,是否属实?又说江夏在年初将『乱』,如今是否属实?
那我告诉你,不仅这二地,席卷天下的黄巾终未死绝,不日就会死灰复燃,并且,今年,北方鲜卑必然会南下劫掠。
那时,黄巾余孽将层出不穷,异族、汉族,各类叛军数不胜数。
曹某不过一介庶民,毕生目标就是保我大汉一地太平,挽救更多的汉人血脉,建立一个超脱平凡的繁荣、和谐、安定之所!”
曹『性』对未来的神预判,仿佛一桶冰水,将情绪化的蒋琬,从头淋到脚,恢复了冷静他看着曹『性』,眼中泪花闪烁:“主公,是某错怪了您!琬愿为主公的目标,奋斗终生!”
总算搞定了。
曹『性』呼出一口浊气,开始了接下来的安排:“襄阳、樊城二县,受叛军祸害严重,城中百姓,全部受其协裹,两城几乎见不到居民,如此白板,正好由我等在官员、士家归来之前,将他涂画填充完毕。
从浈阳调来的官吏已经在路上,共一百零八人,都是黄巾之『乱』时,追随我的老人,忠心可靠,且从挑选出来,就一直学习文化,作为这方面的官吏培养。
先后出任过各地的亭长、乡吏、县吏,甚至代理过主簿、县丞、县尉、县长,这类高官,文化、经验都有一定保障。”
对于曹『性』培养官吏,追随最早的曹鹰了解较多,余等都处于一知半解,对曹『性』一次拿出一百零八位地方官吏,感到有些难以置信。
正规编制内的地方官吏,不比基层武官,最先你要懂得文墨,其次还要有相关的专业学识。
往往,这些都是被垄断知识的世家所把持。
也只有这些主学这官吏方面的士家子弟,当起来才最是得心应手。
以豪强的文化知识,都不一定能够胜任,且越是高的官职越是如此。
就像历史上的孙坚,哪怕当上了豫州牧,拿下了大半个豫州,但武人出身的他,对地方的把控等同于无,就算他掌管着整个豫州的军政大权,依然没用。
真正掌握地方的士族豪强,只是阳奉阴违,根本不承认孙坚这个州牧。
看着诸人惊讶的表情,曹『性』浅浅微笑,继续说道:“到时,整个襄樊二城,所有官吏都将是我等之人,就算中枢再来命官,亦可以将其架为傀儡!
荆北有数十县,都落入到了赵慈手中,我会将这些城池,一一攻下,这些要仰仗曹鹰、公覆、阿真你们三位了。”
“诺!”
曹鹰三人拱手领命。
“到时还要任命代理官吏,培养自己在荆北的影响和势力,想做成这些,与士家豪强之间的交流合作必不可少,这些就要麻烦封兄同公琰了!”
曹『性』说完,李封、蒋琬齐齐领命。
已经下定决心全心辅佐的蒋琬提议道:“主公,荆北望族蔡家与您丝丝相连,不如以其为突破点,多提拔蔡家子弟,让其沉底倒向我们!”
态度可嘉!
曹『性』内心赞道,拍手叫好:“公琰所说有理,你同是荆州士人,这蔡家就交于你!
顺便留意一下,看能不能将南郡士族中的蒯良、蒯越、董和、霍峻,豪强中的冯习、张南招揽过来!”
蒋琬疑『惑』的问道:“七大家之一的蒯家二人但也罢了,可这董和、霍峻,及冯习、张南是为何人?主公您认识?”
我认识我早就自己去招揽了,只知道其名及所在的郡,暗地找起来就像大海捞针,如今以蒋琬这个代表自己的士人出面。
到时肯定会有数不清的士族豪强宴会,这种主动上门聚会,说不准就能找到。
曹『性』『摸』了『摸』绒须,故作高深:“公琰,你知道淑良有识人之明,可知我不仅有,且能从道听旁说、蛛丝马迹中分辨人才?”
………………………………
第128章 三个一千零八十
曹『性』从最初开始培养地方官吏开始,除第一批留下来的七百九十三人,之后又培养了一大批,其中选出优秀的一千零八十人重点培养。
这一千零八十人不仅有更多的任职机会,更多的资源供给,还常常会有曹『性』,以及一流文官之才的王修、陈杨、蒋琬,一流外交之才的孙乾,等人将他们聚集起来,集中授课。
培育了有近两年,胜任一方小吏,乃至功曹、主簿等大吏,亦不在话下。
不止是地方官吏,假子营将定格在一千零八十人。
再加上一千零八十重点培养的武官,正好每位假子配一文一武,两位师父。
以这千丝万缕的关系,将曹军上下,绑在一起。
当然,人并非一层不变,这三个一千零八十里的人,亦非固定不变的。
如果有谁犯事被踢出其中,或者战死、病死,都将有再筛选新一代出『色』人选,加入其中,以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循环代谢。
襄阳县衙,下一步的军事会议开始举行,除官军、义军文武,还有受邀而来的襄樊二地的士家豪强。
代表人物就是荆州七大家之一的蔡家继承人蔡瑁,豪强张南接受了邀请,蒯家、董家、都选择了拒绝,冯习更是直不愿与阉人为伍。
三家的缺席,并不影响人才济济,齐聚一堂的局面。
不过三两日,连下襄樊二城的胜利,让一心向早日平定荆州,或者说,为了摆脱故主王敏反叛而带来的影响,表现的格外激进的赖恭,对着主座上的曹『性』拱手喝彩道:
“曹兄避过赵慈主力,使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一举拿下襄樊两座大城,大破十万叛军,断赵慈一臂,赵慈只剩下二十万叛军,还分守各地,此时正是继续突进的时刻!”
赖恭说的那叫一个激动,隔着十余步,曹『性』都怀疑他的吐沫有没有飞过来。
堂上众人连连点头,包过与主座并列的蹇硕。
在众人以为众望所归,以为曹『性』理当顺势而为,就是最好的选择时。
蒋琬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诸位贤达,小子有不同的看法,孙子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
我等大军共二十万,赵慈亦有二十万,如此正是敌则能分之,且我军长途跋涉,赵慈以逸待劳,贸然进攻,此乃有失人和。
赵慈有坚城为依托,再次占据地利。
叛军多荆州本地之人,我等官军却大部分都是刚从北方调度而来,最后的天时也已失去!
如此,用什么去进攻,又怎么平叛!”
曹『性』看的内心欢喜,为事先在城门楼交心透底的博弈,而感到庆幸,有一流谋士配合,做起事来可谓事半功倍,再也不用沉侵在繁琐的口舌之争上。
蒋琬引经据典,说的情真意切,众人一时无言。
曹『性』哪里会给反对者太多时间考虑反击,这样不就成了好谋无断的袁绍,立马拿定了注意,或者说本就是蒋琬替自己说出了自己的注意,抽出一根令箭:“黄盖听令!”
黄盖起身拱手行礼,声音洪亮,散发出凌人的气势:“末将在!”
“着你领麾下一万辅军,再另领三千正兵,三千郡国兵义军,两红、两蓝四旗四千旗兵,两万新编的屯兵,五万原屯兵,共九万大军,对外号称二十万,为左路!”
一根令箭,就派出了九万大军的曹『性』,眼睛都不眨一下,接着又是一根令箭:
“曹真听令!”
气血方刚及冠不过数日的曹真站了起来,少年老成的从容应道:
“末将在!”
但他那小幅度不为人知的裤腿抖动,出卖了他的内心。
曹『性』冲他给了个鼓励的表情,将令箭递向了他:“着你领两黄、两白四旗六千旗兵,再领四千正兵,四千郡国兵义军,六千东胡奴兵,两万新编的屯兵,五万原屯兵,共九万大军,一样号称二十万,为右路!
两路大军齐驱南下,互为犄角,一举『荡』平汉水以东的叛将!”
“诺!”
黄盖、曹真大声领命,一个才加入曹军,一个才二十岁刚及冠,获得如此重任,得已领兵近十万,这是多少人一辈子也达不到的高度,两人更是没想过现在就有此机会。
这份看重、这份情义、这份栽培,除了用一生的时间来报答,已没有其他更好的了。
赖恭看着欲言又止,蹇硕也是装作假寐,反正也没让他去,左、剑二人的二千三河旗兵、一万步卒,都是留守襄阳。
曹『性』见无人反对开口说道:“今日军议到处结束,诸位辛苦了,德珪先生张南壮士请留步!”
其余人看了两人一眼,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