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杨也不愿看鲍家被牵连,提着宽大的儒服裤子就跑向陶商,可儒服裤子太大太长,跑起来特别碍事,陈杨急得恨不得将裤腿给撕了,短短几百米,陈杨就跑的气喘如牛:
“陶公子!这确实不能全怪鲍家,而且鲍家对主公还有大用,不能就这样『荡』平了。”
陶商看着这位颍川陈家的陈杨,想给些面子,又想为曹『性』出气,一时不知怎么样才好。
集合好丹阳兵的曹豹,见他迟迟不下命令,暂时放弃了进攻。
这时寨门口观看的鲍阳、鲍兴害怕了:“快请三娘!快!”
陶商与一千丹阳兵刚稳定下来,曹真与马忠押解着一人回来了。
“走!快点!”马忠用弓像赶畜生一样抽打着被押解之人,只见这人鼻青脸肿,走路一瘸一拐,一身的脚印,被打的爹妈都不认识,一个眼罩成了他唯一的辨识方式。
“曹龙将!我知错了!我该死!你大人不记小人过,就把我当成一个屁放了吧!再饶了我吧!”
这人正是当初劫持黄月英的苏头目,此时噗通一声跪在了曹『性』面前,用漏风的嘴,口齿不清的求饶道。
“阿翁!幸不辱命,除姓苏的这一个活口,余等全部都祭奠了胡叔叔!”一身被荆棘、竹条刮的破破烂烂,脸也被刮花了的曹真,跪倒在曹『性』面前。
伏击者被灭了,曹『性』收起了眼泪,站起来的时候,身体一个摇晃就要倒下,曹真就要上前去扶。
曹『性』一挥手,自己站稳了,弯腰捡起了胡赤儿的长斧,将斧头托在地上走向苏头目。
苏头目看着曹『性』仿佛毒蛇一样的眼睛,吓得连忙起身,就要逃跑,眼疾手快的曹真一脚将他绊倒在地。
曹『性』依旧拖着胡赤儿的长斧,不急不慢的走向他。
苏头目再次爬起,马忠行动了,一箭『射』在了他的膝盖上,苏头目忍着痛,拖着中箭的腿,忍痛着急的走着。
在他的眼里仿佛过了几百年,!实际上不过一盏茶的时间,慢步走着的曹『性』追上了他,长斧轮圆一挥,苏头目的脑袋变成了被切开的西瓜。
红的白的喷『射』了出来,恰巧苏头目逃的是鲍隆所在的方向,此时离鲍隆不过两三米,可看曹『性』那没有一丝感情的气势,鲍隆根本不敢懂,生怕迁怒了曹『性』,惹得全族糟害。
苏头目喷出的红白之物,他都不敢躲避,一滴白『色』的正好飞在了他的额头上。
………………………………
第64章 八旗
曹『性』举起长斧,就要再次劈向鲍隆,虎豹义从,亲卫士卒迅速行动,陶商招呼丹阳兵同样跟上,上千具弓弩对准了鲍隆。
陈杨上前抱住了曹『性』:“主公!苏头目出现在了这里,也早我们一步到了鲍家山寨,但伏击我们确实与他们无关!
主公!苏头目等人正是授区星之命前来招揽衡山山越的,您这一斧头下去,和您说一种语言的衡山山越人就全部要倒向区星了!”
鲍隆幡然醒悟,曹『性』是会自己这同种语言的,天生就带着亲近,可为何阿翁和阿哥要蛇鼠两端,不肯听自己的意见。
鲍隆面『色』诚恳,拱手行礼,鞠躬到底:“还请黄龙将军收留!”
陈杨见曹『性』还不罢休,急得跳脚,继续说道:“鲍隆是主动过来救援主公您的!来的都是他的亲信,他本人更是最支持您的人!他是自己人呀!”
“嘭~”
曹『性』终于放弃了,将长斧扔在了地上,阴沉着脸不再说话。
见局面得到控制,鲍三娘也赶了过来,鲍阳在鲍兴的劝说下领着人跑了过来,见到曹『性』就跪倒在地:“罪人鲍阳鲍兴,向黄龙将军请罪!一切后果我两人都愿承担,还请放了支持您的鲍隆,放了鲍家山寨的三千口无辜的人。”
“『性』哥哥!”鲍三娘看着曹『性』悲伤的样子,心如刀绞,放下了矜持,放下了自卑,暴雨梨花的跑向曹『性』,扑到了他的怀里。
曹『性』看着怀里的鲍三娘,慢慢恢复了理智,眼尖流『露』出了一丝爱怜,再看着鲍家父子,杀意淡了很多,用生冷的说道:
“鲍隆任正白旗旗主,鲍兴为正白旗军候,鲍家出五百青壮加入九头蛇八旗!八旗的规律一会陈孟先会为你们解释!”
陈孟先正是陈杨的字,曹『性』说这话时,神情中没有一丝商量的余地。
“诺!”
鲍家山寨保住了,鲍家父子暗松了一口气,不敢奢求太多,连连领命,想不到自家出的丑女,在最紧要的关头,救下了整个家族。
上三旗旗主之位没有了,万亩田地的赏赐也没有,鲍家父子尝到了什么叫敬酒不吃吃罚酒。
为了讨好曹『性』,五百最年轻的青壮都送到了,随同曹『性』南下的八旗军中,本可以分在同一个旗内,归属鲍家麾下,但这一折腾,哪里还敢提要求,五百鲍家山寨的青壮分成了八队,每个旗都占有一队。
周朝继续任正红旗旗主,鲍隆为正白旗旗主,其它六旗旗兵暂时归两人统领。
鲍家山寨除了现有的田地,其余都被曹『性』作为赔偿给没收了。
山寨田地都集中在山沟里,山坡因为大晴天需要人挑水灌溉,暴雨天又泥土流失严重,因此干脆种成了竹子。
对鲍家山寨有活命之恩的陈杨、发明家马均两人,还有因为曹鹰与胡赤儿感情太深,蔡阳、蒋钦也在被伏击的人中。
陈杨提出换人,由年长沉稳的李乾代替曹鹰,担任总教官,钱、赵、刘三位什伍长,继续留了下来,担任教官,整编训练鲍家山寨剩下的八旗子弟。
陈杨组织大家沿着溪流,砍竹林建梯田,一级与一级之间,留下一片空地用来种桑树,再建水渠,用于排水、储水。
马均通过曹『性』给的图纸,在溪流上建立拦河坝,每个河坝都建有一个大的水车,用来灌溉农田。
这样,暴雨时泥土流失,大晴天时的灌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一时间,鲍家山寨的田地大增,周围可以开垦的农田,十万亩都不止。
李乾还为此组织青壮,建一条可以通马车的砂石土路,通往湘江边上,再在湘江边上建立一个货运码头。
为了货运安全和控制地方的力度,李乾申请了两千屯兵驻扎在码头,同时建立水寨,并在码头边上开垦田地,进行屯田,出于鼓励,码头被曹『性』命名为“李家寨”。
整个鲍家山寨剩下的所有人,共五百三十户,根据家中旗兵,全部编入了八旗军内,并且以后每户出一个壮丁,父死子继,兄亡弟代,为旗兵。
八旗实行兵民合一,兼具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的职能,兵丁平时狩猎务农,战时自备武器粮秣,随军作战。
内部实行“生则入档,壮则当兵”,再从这些辅兵中,选出优秀者,每户出一旗兵。
这些正是随曹『性』南下的那五百八旗兵。
但鲍家山寨也需要人留守,因此陈杨将剩下的两百青壮,分出来成立一户,同样选为旗兵,入正白旗。
这样整个初建的八旗兵,就有了七百户。
因为正白旗是下五旗,所以每人只能领十亩旗田,但相对这些一穷二白一分地都没有的山越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恩赐,十亩田地,养活一家五口也是够了。
再算上打猎、捕鱼、野菜、野果,一家十口都可以勉强糊口。
何况这些分出来的很多都是一家三口,甚至单身一人。
而且除了正规的旗兵,剩下的一百余,年纪大了或者年纪还小,也都编入了辅军,享受正规旗兵一半的待遇,领五亩旗地,作为各旗的『妇』孺,同样可以领一亩旗地。
这样鲍家山寨的八旗子弟,都能解决温饱问题,过上当下还算体面的日子。
除了“生则入档,壮则当兵,军民合一”这第一条铁律。
陈杨还颁布另外两条曹『性』的铁律。
这第二条是九头蛇八旗乃曹军中有身份的人,是九头蛇相柳大神最虔诚的信徒,八旗士卒、军官都从其中选出,为保证血统的纯正『性』,八旗子弟严厉禁止与他族通婚。
第三条,八旗的根基就是耕种与作战,不得做工经商或从事其它谋生之业。
有违背者就是背叛八旗这个身份、背叛九头蛇相柳大神、背叛亲人、血统,将没收旗田,发配边疆为卒。
这三条铁令,来至于曹『性』前世对清朝八旗军的兴衰,总结出来的,同时也是曹『性』要组建八旗军的根本原因。
………………………………
第65章 达到浈阳
八旗明面上待遇很高,一入八旗,面子上的身份、里子上的温饱都得到了解决,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还利于前期战斗力和战斗意志的迅速形成与加固。
但事情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八旗制后期的弊端也很严重,清朝就是最好的例子。
前世,历史上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军,快速的整合了,东北地区还处于原始渔猎民族的女真力量。
这些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女真,在八旗制度的功劳下,每每大破明军,立下“满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名声。
等到八旗清兵入关,进入了繁华的中原,建立大清皇朝以后,很快八旗兵沉『迷』在了锦衣玉食的享受之中,习武之风迅速下降,好逸恶劳的现象到处传染,战斗意志衰退。
连新编的绿营兵都比不上,到最后只能靠国家供养、救济才能生存,已经没有了一丝战斗能力。
“满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演变成了“糙米要掉,见贼要跑,雇替要早,营营要少”,平时检阅时都要雇人顶替,只知道提笼遛狗的一群人。
而且,因为八旗军,满汉不能通婚这条铁律,使得八旗女真取妻纳妾只能在女真自己同族中选。
那时候可没有一夫一妻制,官职高的妻妾成群,毫无收剑的不停纳妾,一个皇帝要占三千,亲王怎么也得几百,还有郡王、贝勒、贝子,哪个不占个百八十人。
其中是有一些汉人女『性』,但汉人女『性』是没有身份的,其生的孩子都不能入族谱,也就是说,这些被强占的汉人女『性』,哪怕是与亲王生了孩子,那这个孩子要么被亲王为了脸面而处死,要么就是随他妈入汉籍。
皇宫后宫管控严格,所选的宫女都来自满八旗,辫子戏中汉人和皇帝生孩子,是不可能存在,发生这种事了,那这个孩子也只有死路一条。
而没有官职,地位地下的,同族女『性』成了权贵高官的小妾,就算留着生虫子,也没你的份,又不能取他族女『性』,使得很多地位地下的八旗小兵只能单身。
生生造就了没有八旗制度约束的汉人,从清朝建立之初到清朝末年,人口翻了几十倍。
而女真自己建国之初是三百万人口,快灭亡了还是三百万人口。
曹『性』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建立的八旗军。
同是汉人,长相只是矮点、黑点,其余和中原人没什么区别的山越人,并不是曹『性』的目标。
只是利用他们搭起架子,以后还会以其他理由编入汉军中,真正的目标是南洋与汉人长相、文明、习俗都不一样的土着,还有阿三们。
--
陈杨出面,把屯兵用的简易竹矛发到了辅兵、『妇』孺手中,两百正白旗旗兵也全面换上了,新的强弓劲弩、刀枪剑矛等,精制武器,穿上了纯白『色』的军装。
军候鲍兴获得了一匹战马,一套染成白『色』的鲨鱼皮甲,一件纯白『色』披风。
一时间,鲍家山寨虽然少了大半的青壮,但武力却提升了几倍。
正白旗九头蛇大旗擦在了鲍家山寨最高处,相应的还有七其它颜『色』的旗衬托着。
另一头,湘江之上,曹军全军挂上素旗,曹『性』带着三十六假子,一同披上了孝衣,充当胡赤儿的孝子孝孙。
长长的船队,奏着哀乐,在变窄变浅的上游处,换上平底的斗舰、蒙冲、走舸,到达桂阳郡最南的浈阳。
迎接的浈阳吏使们,被几万送葬的大军吓得不轻,一个个哆哆嗦嗦的不敢向前。
浈阳县城很破,不是一般的破,比曹『性』见过最破的沓氏县城还破,不到几百米周长、一丈的夯土城墙,坍塌的地方就不下十处,还不如鲍家山寨来防御力强,已经如同虚构。
城内房屋破旧,百姓寥寥无几,且神情麻木,再一看只有十余人的吏员,身上官服破破烂烂,全是补丁,瘦弱的身躯,跟个叫花子似的。
大汉县内是不设兵的,只有郡设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