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殖民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殖民海外- 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曹性的妹妹成了皇后,那曹性再出任大将军,专权朝堂,落下的话柄最起码短数倍,从屠夫何进专权的这些年,世家都入其幕府可以体现到。

    “属下唐突了!”

    许相拱手道歉,曹性挥挥手,示意不要紧。

    这时丁宫又开始充当谋主的角色,以表忠心,并难得的关心起了曹性的事:

    “主公,许劭出任梁国相,会不会有些不妥,许劭可从未向我们示好过,而且其还和许太尉颇有过节。”

    曹性看着这位年过半百,在麾下一直充当混吃等死等退休的丁宫,今天能有此一面,心中顿时思索起来。

    这老货被许冲这个许相家的纨绔,轻松当上颍川太守而心动了?

    “丁司空忠心可嘉,多谢你的提醒,我这就上表,举荐我麾下老将蔡阳,出任梁国都尉,总揽梁国军权。

    再将我军治下的军、政、执法、司法的分离政策推行至豫州,介时即可将不稳定因素降到最小!”

    许相、丁宫连连点头。

    曹性又在心中补充了一句,今日之后,豫州将以蔡瑁为主,程昱、黄忠为辅,下携蔡阳、王宁、陈纪。

    里外都暂时告一段落之后,曹性才回洛阳后,第一次入后院,昨日为了早上全力应对上朝,都是独自睡的书房。

    入前院的时候,曹性身后还有韩猛、张南、曹封三人,刚跨入后院,身后的跟随的就只剩下了曹封一个。

    曹性不由想起了龚都,龚都可不会避违自己的后院,更不会避违自己的家眷,胡赤儿也不会,可谓君子坦荡荡。

    可惜,两人都先后不再了。

    最让人想不到的是,平常很少冲锋陷阵,更不愿主动攻击,一心想做一个顶级茶艺师的龚都,也会牺牲。

    人各有志,曹性没有强迫韩猛、张南,而无声叹息的领着曹封进入内院。

    此时正值上午,阳光明媚,自己的家眷多在花园之中玩耍。

    自己眼睛最先锁定的是牵着燕儿的双儿,之后就是抱着鹤儿的田香,最后才发现将思思交给士雪抱着,自己只负责挑逗思思的鲍三娘。

    倒是鲍三娘第一个听到了脚步声,回头一看是曹性回来了,顿时飞奔而来,跳入了曹性的怀里:

    “性哥哥!性哥哥!”

    曹性一脸爱恋的在鲍三娘的嘴唇上印了一下,手从双儿、田香、士雪、甄脱、吕玲绮、糜氏,鲜卑姐妹春儿、秋儿,占人少女曹秀的秀发上,一一抚摸而过。

    轻轻的说到:“我回来了!”

    “见过夫君!”

    鲍三娘不舍的从曹性的怀中离开,十位小妾同时行礼。

    曹性摆摆手,满心欢喜又带有愧疚的走向田香怀中,襁褓里的新生儿曹鹤,看着他红扑扑带着些许橘黄的脸庞:

    “鹤儿,为父总算看到你了,可想死为父了!来为父抱抱!”

    接过襁褓,曹性小心翼翼的将曹鹤抱在怀里,眼睛还留在他的身上,目不转睛的说到:

    “做过牛痘接种了吗?”

    “宫中太医已经过来做过了,很顺利。”

    曹性抱了一会曹鹤,有抱了抱满了三岁的长子曹燕,当他要去抱田香怀里的二女、半岁的曹思的时候。

    哪知道刚刚抱在怀里,曹思已经哇哇的哭了起来,并且一个劲的要往母亲鲍三娘,还有姨娘士雪的怀里钻。

    本就因为生了女儿,觉得心有愧疚的鲍三娘,见女儿如此,顿时没有了之前的开心、灿烂,一脸的闷闷不乐。

    “哇哇哇~”

    曹思的哭声还在继续,把田香怀里的曹鹤也给吓哭了,倒是曹燕人小鬼大,用他乳臭未干的奶声,一个劲的喊:“阿妹不哭,阿弟不哭!”

    亲生女儿对自己的这个父亲认生,曹性只觉得心如刀绞,忍着心头的剧痛,将曹思交到了士雪的怀里,在士雪的哄孩子下,曹思立马就收住了眼泪,对曹性的心又形成了二次攻击。

    这时双儿扯了扯曹性的衣角,对着鲍三娘的方向使了使眼色,曹性这才看见,鲍三娘已经哭成了泪人。

    曹性上前,一把再次将鲍三娘抱在了怀里,轻轻的拍着她的后背:

    “是我对不起大家,对不起思思,不能常伴家人身边,才有了思思认生的一幕!”


………………………………

第442章 分封殖民法

    朝廷通过了袁绍、袁术两人的任命表章之后,朝廷使者释普基,沿黄河顺流而下,在黄河北部,青州平原郡,见到了袁术、袁绍。

    不仅是如此,连另外三个受封的人也都在,这三人分别是袁家二代中第三人袁遗,谯县曹操,富春孙坚。

    一望无际的平原,无边无际大军,如同森林般的旗帜,写满了“袁”,其中还夹杂着“曹”、“孙”、“纪”、“颜”、“文”、“高”等等将旗。

    众多能臣猛将环绕的袁术、袁绍,领着大军在黄河北岸,迎接天使释普基的船只,根本没有让释普基入城的意思。

    释普基试了几次,都被对方婉拒了,根本没有机会入城,一气之下直接拿出了诏书:“袁术、袁绍、袁遗、曹操、孙坚接诏!”

    五人中有三人一脸的疑惑。

    倒是袁术、袁绍一脸的兴奋,他们的升迁,要有人送信通知他们了。

    释普基念完两人的诏书,并把官服官印都交给他们之后,接着打开了第三道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校尉袁遗,文武双全……,今特升为征夷将军,封袁县子,食邑六十户,于陈国东北,长白山脚下建国!”

    刚刚袁家三兄弟,还在嘀咕朝廷整出个奉天承运这个开场白,之后面对诏书内容,三人脸色精彩了起来。

    袁遗在辽东的东北陈国边上建立袁国,袁遗出任封君,这也太令人意外了,而且事先还没人通知他们,那么只有一个可能。

    那就是眼前这个有着占人血脉的释普基,临行时,在他主子的授意下,向少帝要来的诏书。

    “袁县子,接旨吧!”

    袁遗犹豫了起来,他虽有些志气,但他的名望、才能,可不比他的两个兄弟啊。

    而且袁术、袁绍的不和愈加明显,让他正在为站队左右为难,这个县子爵接不接受,已经不是他能决定的了。

    释普基露出了几分不耐烦之色:“怎么,袁县子不愿接旨?不想为大汉开疆扩土?不想复周礼?不想做一国之君?不想建立袁国?”

    这一个个提问,个个都是诛心之论,让袁遗每一个都不敢反驳,又不敢在袁术、袁绍没点头之前,先点头。

    在场的可不止是三袁、曹、孙五人,为壮声势,向曹性传递一下自己的实力,身后大小名士好几十,就王修级别的都有十多个。

    这些名士无一例外,都是大儒,袁家本身就是以儒传家,对于忠君、复周礼,儒家有着至高的狂热。

    “儒士不可不复周礼……”

    “报效国家不可推迟……”

    袁遗迟迟不回答,身后的名士们已经冒出了小声议论的声音,袁遗听的顿时汗流浃背。

    袁绍刚要回头相劝,想想又算了,因为不一定有人听他的,名士最喜欢的还是学直言极谏的铮臣,至于当地是不是铮臣并不重要,说的对不对,也并不重要。

    本来是为了壮声势,变成了丢脸,那就不是他想要的了。

    不过袁绍不敢回头阻止议论,有人敢。

    袁术顿时吹胡子瞪眼,回头看去,看架势,都有龇牙咧嘴的感觉。

    俗话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穷的,穷的怕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怕不要脸的,不要脸的怕不要钱的。

    袁术他是既不要脸、不要钱、还不要命,同时还喜欢耍横,根本就是“超脱凡人”的存在,惹到他了,天王老子都敢跟你玩命。

    偏偏他还够义气,身边聚集了大批刀口舔血的人,如雷薄、苌奴等。

    众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这货出了名的不讲理,惹到他可没有好果子吃。

    众人都安静了下来,释普基再次发言:

    “袁县子,内阁刚刚推出了《分封殖民法》,并在国会得到了通过,皇上著名盖上了玉玺印章。

    分封殖民法将铸在青铜国鼎上,国鼎不腐,殖民法永远有效。

    想听听内容吗?”

    内阁、国会虽然新鲜,但士家们也熟悉了对方的存在,更了解了它们的职责,只是第一次正真的实行其责,并一出手就是一部几乎不朽的国法。

    虽然有些不适应,但不影响他们对《分封殖民法》的好奇,而且听名字,就跟周礼中的分封制有很大的关系。

    所有人都望了过来,代表了所有。

    释普基并不懂在场的人代表了什么,更不知道袁术、袁绍的能力,颇有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思。

    释普基面对袁术、袁绍依旧一脸的戏谑,不将他们当回事:

    “袁县子,还有诸位,包过在场的所有人!”

    释普基将所有人三个字咬得特别重,以至于连小兵都看向了这里,这时名士中的几人,露出了几分担忧,最后由一位中年文士出列。

    “主公……”

    刚说两个字,袁术已经回头,眼睛已经瞪了过来,杀气开始弥漫,人群中,草莽出身的袁术部将像瞬间收到了战斗的信号。

    苌奴更是手握紧了兵器,准备随时上去结果了这厮。

    苌奴是山越人,其身份使他如释普基一样,根本就不受大汉的规律所约束,说内心更信奉以武为尊都不为过,所以他是真打算袁术一点头,他就上前取下这位袁绍麾下名士的头颅。

    这些讨曹联军内部的不和可见一斑。

    “公则先生,你的想法我懂,我会与公路商议的!”

    袁绍极具亲和力的劝道,名士郭图郭公则不再说话,只是看向苌奴的眼神隐含恨意。

    “怎么样?还没考虑好?那好,我给你一刻钟考虑一下!”

    释普基又拿出了两道诏书:

    “曹操接诏!”

    这么快就轮到自己了?

    还在为分封殖民法而沉思的曹操清醒过来,连忙起身做拜:“微臣曹操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谯县曹操,忠君爱国……讨贼有功,升为漠西都护府都护,护西鲜卑中郎将,封曹乡子,食邑三十户,于漠西择地建曹国!”

    这个官让曹操很是纠结,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去,最终,曹操不知该不该放弃中原的事业。


………………………………

第443章 分封法

    连颁布四道诏书,除了显然占便宜又没有损失的前两道,袁术、袁绍都接了,袁逢、曹操的分封诏书,都被暂时搁置了下来。

    释普基眉头皱了起来,对着曹操不加掩饰的嘲讽了一句:

    “亏得卫将军对你曹操褒奖有加,说你是国之英雄、忠臣,如今要你为国出力了,却又畏惧不前,哼!

    什么五色棍,什么不畏强权,沽名钓誉之辈!”

    曹操被骂的抬不起头,恨不得找个缝隙藏起来,现在的他还没有那么大的势力,也没有想过自己会觉得历史上那么大的成就,他不过是袁绍麾下的小弟。

    确切的说,如今羽翼没有长成的曹操,野心还没有发酵到膨胀期,某种意义上说,他还是忠臣,因此他现在的羞愧很多出自真心。

    第五道诏书出现在了释普基的手里,前面被点名的孙坚已经做好了接诏的准备,如今他已经都快成为光杆司令了,没有自己的人马,在袁术麾下很难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如果能扯着朝廷的虎皮,分封塞外发展根基,在孙坚看来,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前面两人还没接受,自己最好借此,能敲诈一些好处!

    孙坚正盘算着,释普基已经出声:“谯县曹仁接旨!”

    “曹仁?”

    “曹仁是谁?”

    人群中的议论再次起来,在众人的探讨下,知情者的引导下,目光很快聚焦到一位身穿铁甲的武将身上。

    这位铁甲武将一脸茫然的看向曹操。

    “子孝还不快快出列!”

    “诺!”

    曹仁曹子孝来到了前列,拜倒在释普基面前,孙坚脸上一阵患得患失。

    “末将曹仁在!”

    释普基上下打量着这位铁甲将领,眼睛停留最多的是他那铁甲也盖不住的、孔武有力的身材,还有那丝毫不低于自己的杀气,同时眼神中还有自己所没有的睿智。

    他不仅是一流的战将,对于统兵谋略,同样造诣不低的存在,难怪主公会选他!去掉他,就是去掉曹操最有力的右臂!

    “奉天承运……升曹仁为漠西假都护,护西鲜卑校尉,封谯亭子,食邑十户,于漠西建立谯国!”

    不敢置信写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