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言。”
裴青对邓芝一番夸奖之后,随即对邓芝说道:“不瞒先生,我如今正有一件为难之事想请先生帮忙,不知先生是否愿意走一趟?”
“不知是何事情?若是裴公不嫌弃,小人愿意为裴公竭尽全力。”邓芝知道考验他的机会到了,立刻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他也没有把话说满,而是继续说道:“只不过不知道这件事是否在小人的能力范围之内,小人要听裴公具体说是何事,如果小人能够做到,自然义不容辞,可是如果做不到,也不敢随便应承,以免坏了裴公大事。”
对于邓芝这样的态度,裴青反而十分满意,因为这足以证明邓芝不是那种大言炎炎之辈,可以将要事托付给他。
所以裴青含笑说道:“先生能有这样的态度,就足以证明不是一个喜欢口出大言之人,如此一来我就更加放心的把事情托付给先生了,事情是这样的,先生应当知道匈奴与我大汉之间的关系,在本朝之初。南匈奴依附我朝,成为内附于我朝的属国,可是后来因为战乱的缘故,匈奴竟然参与到诸侯混战之中,从中浑水摸鱼,获得了各种好处不说,还到处烧杀掳掠,害我生民,幸亏有曹操、袁绍这等豪杰的抵抗阻遏了匈奴的野心,头些日子匈奴人还屡次犯我州郡,比如进攻臧霸将军镇守的弘农,与河东群匪相勾结,害我百姓,幸得臧霸将军与徐晃将军将其击退,方保一方百姓物语,然而吾思来想去,堵终究不如疏,究其根源,乃是匈奴人物资匮乏所致,故此吾怜悯匈奴人生活不易,欲与匈奴人开榷场贸易,以我大汉之盐、丝绸等物换取匈奴的牛羊马匹金银等物,既能互通有无,又能让匈奴人的生活稍稍改善,只是吾身边缺乏这样的谈判人才,吾见先生气度不凡,不知可愿为我跑这一趟?”
邓芝闻言思索了片刻,随后慨然说道:“裴公一心为了大汉子民和匈奴人的生计着想,此实乃仁德之举,即便是匈奴人也都会对裴公的仁德所感动,小人愿意到匈奴一行,为裴公促成此事。”
“哈哈,我就知道先生一定会同意的。”裴青闻言很是高兴,立刻拜邓芝为客曹,转管治下少数民族和礼仪事务,全权委托邓芝为与匈奴谈判的使者,与匈奴洽谈开榷场之事。
“芝必定不辱使命,以报公之厚恩。”邓芝在接到命令之后,心中极为感动,对着裴青恭敬行礼,同时暗下决心,这一次到了匈奴之后,一定圆满漂亮的完成自己的任务,说服匈奴答应开榷场的建议,并且为己方争取到最大的利益,方不愧对裴青的一番知遇之恩,至于那些货物是官方还是私人,原本归谁所用,跟他根本没有任何关系,他根本就不去问。
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年两熟?
在邓芝离开之前,裴青还是将邓芝的巅峰基因给激活了,电脑上是这样显示的:“邓芝,谋士型人才,武力65,统率75,智力82,内政81,特性为外交,特性效果,在办理外交事务之时,自身智力提升10点,内政提升10点……”
“现在邓芝就是在办理外交事务,这样的话他的智力值就达到了92,内政也到了91,绝对足以完成这个任务。”看到邓芝的巅峰属性达到如此程度,裴青总算是彻底放下心来,这样的属性对付那些匈奴人何止是绰绰有余?简直就是大材小用。
当邓芝满怀信心的离开之后,裴青剩下来的就是等待消息了。
十几天很快就过去了,一年一度的麦收时节也终于到来了,为了抢收小麦,全城上下几乎是人人上阵,在这火热的季节里上演着一幕幕丰收的欢乐剧。
好消息一道一道的接连传来,南阳今年获得了大丰收,得麦数十万斛,颍川大丰收,得麦数十万斛,沛国大丰收,得麦数十万斛……
喜讯接连传来,这一年裴青治下所收获的粮食高达数百万斛,不仅大大缓解了粮食危机,而且在颍川、南阳等地还有不少的余粮。
除此之外,在一些军队集结的地区,比如汝南、沛国等地的那些军队也在实行屯田,这一年来也收获了足够的粮食,虽然这些粮食无法支撑大规模的作战,可是坚持两三个月还是没有问题的。
只不过现在师出无名,四方安定,就算想要作战,也要寻找合适的机会才是,所以裴青也只能暗暗等待机会的到来,专心关注于生产的发展,只等与匈奴开榷场之后,己方的物资力量再度提升,到了那时后就能够继续展开讨伐了。
虽然群雄之间难以讨伐,可是讨伐那些不听话的异族也是提升实力的机会啊。
“如今麦收已毕,粮食问题算是暂时得到了解决,以后如果真的有战争,持续上两三个月也没有问题,如果过得稍微紧巴一些,就算是坚持四五个月也都没问题,可是毕竟现在许多地区的粮食种植每年才只有一季,收获一次需要支撑一年的需求,这对于许多百姓来说确实不容易,现在看起来,是时候该向他们推行意念两熟的技术了,这样的话每年粮食都能多生产一倍,不仅百姓和军中作战的粮食问题会得到彻底解决,同时也能够有余粮酿造美酒,从而换取更多的物资。”
虽然一年两熟制在后世看起来很平常,可在历史上它的推行并不早,据考证,最早大规模推行一年两熟的应该是在唐朝,两税法的实行就是证明,而真正在全国推行更是在全国解放之后了,所以这种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必然会大大改写历史。
于是裴青将裴潜找来,向他详细介绍麦茬庄稼的好处及其可操作性。
裴潜听了这话顿时一愣,他想了想随后说道:“大兄(之前因为裴茂在裴青结婚的时候被当做是高堂父母来拜,所以在此之后裴潜就称裴青为大兄),你说的这种一年两熟我倒也不是没有听说过,之前听郑康成先生讲过,在我大汉如今已经有粟收种麦、麦收种粟、豆之事,只不过这都是极为个别的事例,尤其是在气候条件比较允许的淮南等地,小弟可从来没有听说过大规模推广的事例,其实即便是淮南之地,也是只有特别肥沃的膏腴之地才有,甚至是在灾荒之后,因为头一年地力没有使用,这才会在第二年套种,但现在虽然是灾荒之年,可是地力已用,再行复种,不知道能不能成?”
裴青闻言哈哈笑道:“潜弟你放心就是了,这件事还是没有问题的,复种之法,吾心中有数,只要如此如此,保持足够的雨量,还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今年咱们行动的晚了,现在要种,就只能种植一些早熟的作物,比如豆、菘(也就是大白菜)等,等到这些收获了,我们其实可以在入冬之前就种上小麦,这种小麦叫做冬小麦,只需要在四五月间就能够成熟,而在这么一段时间内足够种植粟等作物了,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全面推行,你只需要找一些郡县作为试点,等出了成绩再去推广也行,这些地方最好是一些饱经饥饿折磨的地区,比如关中、南阳、颍川等地,每一个郡可以设置一个县作为试点,种粮由官府出,如果收获了,官府可以抽出一成的本钱,没有收获,不让百姓偿还。”
“嗯?难道真要这样做?这可意味着我们要多出数万斛种粮,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相当于是减少了我们军队一个月的军粮,这样的话一旦战事来临,我们恐怕仍要像之前那样勒紧裤带过日子了。”裴潜满脸的忧色,对着裴青说道。
然而裴青却是淡淡笑道:“潜弟应当知道竹子,竹子用了四年的时间,仅仅长一寸,但是从第五年开始就疯长,仅仅一个半月的时间,就能够长到数丈高,这并不是它在前四年的时间偷懒了,而是它在前面的这四年,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上百丈,所以,没有之前四年的积累,竹子在第五年怎能成长这么快?庄子有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我们要想真正发力,就必须厚积薄发。”
裴潜听了裴青的话之后大为震动,他原本以为裴青的人生仅止于此,却没有想到裴青竟然还有更广阔的志向,积累几年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以他的智慧自然是一眼能够看得出来,裴青是要进一步扫平污秽,进取天下,就算将来不称帝,也必然是周公这样的人物,自己跟着这样一个人物,将来的前途不用想也该知道是一片光明。
想到这里裴潜满脸激动地说道:“小弟明白了,大兄的志向并不是眼前的这一亩三分地,而是更广阔的天地,大兄志存高远,小弟不及也,但小弟一定会竭尽全力,为大兄之志充当马前卒!大兄今日所说复种之事,小弟这就去安排。”
裴潜也是个行动派,立刻着手安排复种的事情,甚至不仅仅是着手安排,许多事情更是赤膊上阵,亲自操办,他已经下定决心,不将事情给做好,做出成效来绝对不会罢休。
第二百三十四章 为邓芝匹配基因
随后的日子里,裴潜的复种之事就安排下去了,因为是政府免费提供种粮,百姓们最多也不过是出一把子力气而已,赔了也就赔了,可是一旦试种成功,那他们获得的可是相当于之前一年的粮食,这对他们来说是有百利而只有一害的事情,而所害不过是白白浪费一些力气罢了——农民最不吝惜的就是力气。
所以农民们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下来,于是在他们的田地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在割了小麦之后的田地里播种上豆、菘等物,然后进行精心的管理。
本来这一年的天气大旱,可是裴青号召群众开挖水井,同时又引河水灌溉农田,再加上就在即将耕种之时关中地区突然来了一场大雨,虽然其中也夹杂着冰雹,可是由于麦收完毕,新禾未种,并为给人带来多大的损失,只有一些农人被冰雹砸伤而已,但却使得旱情大大缓解,有利于庄稼的耕种,对农业的发展还是有利的。
当然,因为人的迷信心理,很多人对冰雹之类的灾情心中惊惧,担心是上天示警,然而裴青却命人对他们好言劝慰,好在随后并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发生,新苗长势喜人,百姓们才没有继续疑虑,而是全力以赴投入到了对新苗的管理上来。
而就在这时候,邓芝带着好消息过来了,他从关中经过段煨所统辖的北地郡,前往匈奴王庭,见到了南匈奴单于于扶罗。
对于邓芝的到来,于扶罗简直就是喜出望外,非常痛快地答应了邓芝提出来的条件,并且和邓芝磋商了其中的细节,当然,所谓的磋商也不过是表面上的说法而已,因为在事实上,只不过是邓芝自己制定条款,而于扶罗不过是讨价还价而已。
最终于扶罗保证,从此之后实现汉匈停战,以从河东郡的蒲子(大汉控制)、西河郡的平周(匈奴实际控制)二县为榷场,实现汉匈双方的自由贸易,蒲子榷场由大汉负责派兵保护和征税,平周由匈奴负责派兵保护和征税,双方的税率保持一致,榷场开放的时间选在一个月后。
当然,匈奴所谓的大汉其实指的只是裴青所控制的区域,对于包括河内、太原等郡所在的广大地区都没有算做内,对于这一点邓芝也是心知肚明,并没有点破,反正这些地区也不是裴青直接统辖的地区,就算是上愁也轮不着裴青。
裴青得到消息之后心中十分满意,其实他又怎么可能会真正关心别人治下的郡县呢?就算关心,不仅不会受到感激,反而会引起某些人的警惕和不安的,所以与其如此,还不如不关心呢。
于是裴青表邓芝为榷场校尉,拨给他两千士兵,负责保护榷场,维护治安和征税等事宜。
不过裴青知道邓芝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有限,以这点兵力想要对抗匈奴人无异于痴人说梦,不过裴青也知道这些人是不可能抵挡住匈奴大军的,他的这些人只是守住关卡的话,还是有一定可能的。
当然这也只是有可能,而不是有希望,所以要想让邓芝的把握更大一些,就只能想办法提升邓芝的能力。
于是裴青决定为邓芝匹配名将基因。
邓芝既然是东汉初的名将邓禹之后,当然是为他匹配邓禹的基因最为适合了,裴青经过检测后知道邓禹也是谋士型人才,与邓芝的人才类型完全一致,其属性为:“武力45,统率92,智力93,内政91,特性为妙算,特性效果为,用计之时若自身智力高于敌方军师,则敌方军师无法看破其计策的概率提升一倍。”
结果在匹配之后,效果完全令裴青满意,因为邓芝果然不愧为邓禹之后,这一次当然是完美匹配,其属性为:“谋士型人才,武力65,统率92,智力93,内政91,特性为外交,其效果是。。。。。。妙算,其效果是。。。。。。”
这就意味着他的两个效果可以叠加,当他处理外交事务时,因为特性的原因智力和内政能力直接各自提升10点,分别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