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到时候我会给你更大的权力,又何必耿耿于一个小小的安定太守?”
魏延在听了裴青的一番话后顿时感愧不已,对着裴青拜倒在地,恭恭敬敬的说道:“原来主公早已为焉安排了这一切,都怪延太过愚陋,竟然不懂得主公的一片苦心,还在私下里对主公的决定不满,延实在是不识好歹,还请主公降罪。”
魏延这一番话也是表明,他已经诚心诚意的归属裴青了,这自然让裴青大为高兴,笑着说道:“当初文长能够在仇恨之余留下庞德的性命,而且还把他举荐到我这里,就足见文长的忠诚和广阔的胸怀了,如今庞德的伤病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吧?他是不是再度邀你与他单挑?”
“不瞒主公,的确如此。”魏延听了这话顿时有些惭愧的说道:“那庞德已经多次邀战了,可是他的武艺的确不错,末将也没有胜他的把握,故此一直借故推辞。”
“此事易耳,我见文长平常惯用的武器只是一把普通的长矛,这样的武器威胁力并不算大,我这里有一套刀法,而且专门为你打造了一把凤嘴刀,而且还有一套刀术,你可以试着练习一下,如果感觉还不错,那就继续练下去,如果不行的话,就改练别的武器,你用新奇的武器和招数对战庞德,一定会占了不少便宜的,到了那时想要战胜庞德就容易得多了。”
裴青说完之后,就将打造好的凤嘴刀和他亲自在电脑上抄写的一套刀术秘籍交给魏延。
魏延见裴青如此相待,顿时更加感激涕零,因为赠送武器和秘籍,这就相当于是有传艺之恩,这样的恩德可不是谁有资格得到的,所以他立刻再度拜倒,恭敬的说道:“这,这,主公对末将如此,末将粉身碎骨,难以为报!”
“文长也不必客气,我可是期待着你能够为国家建立更多的功业呢,只不过你若胜了,对那庞德如何处置,可曾想好了?”
魏延想了想,随后说道:“末将也想过了,虽然庞德与末将有私仇,可那毕竟是各为其主,根本说不上是错,而且那里面也有末将的原因,如果末将的武艺胜过庞德,哪里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再者说了,庞德可是一员猛将,不应该就这样死了,如果能够为主公效力,将来一定能够建功立业,所以末将如果侥幸胜了,变回劝他归顺主公。”
裴青听了这话,立刻站了起来,对魏延说道:“文长能有此心,足见一颗忠正之心。”
随后下令,追拜曾经为魏延而死的那名小兵冯三为偏将军,赐爵关内侯,以礼安葬,同时妻子儿女由官府赡养,儿子免费进入官学。
魏延闻此,顿时对裴青再度拜谢,他的兄弟虽然死了,可是能够获得如此殊荣,也是值了。
第二百三十一章 缺少人才
裴青这一次的追封是恰到好处,当然根据战功来说,冯三其实还不够,但是裴青却给改成了冯三因为救魏延的性命而死,为国保住了一员大将,因此而获此殊荣,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有反对的声音。
接下来的日子里,魏延偷偷的练习裴青传授给他的刀法,而且还让军中擅长使刀的将领如周仓和黄忠与他一起切磋刀法,这让魏延的刀法提升很快。
而就在这些日子里,好消息频频传来,首先是殷能前来报告,他已经研制出了裴青所说的那种高度五粮酒,特意带来十坛送给裴青。
“哦?有请!”裴青听说消息之后大为惊喜,这可是一个好消息,于是立刻下令将殷能给请来。
片刻之后,只见殷能来到府内,一脸惶恐的对裴青拜倒,小心翼翼的说道:“小人殷能拜见骠骑将军,愿将军贵体金安。”
“哈哈,殷能,不必多礼,快快坐下。”裴青对殷能十分热情和蔼,摆摆手让他坐下。然而殷能只是一个小工匠,在重农抑商的时代与裴青相比那就是天差地别,哪里敢面对着裴青坐下?所以连连推辞无论如何都不敢坐。
可是裴青却毫不在意,拉着殷能坐下,随后对他说道:“让本将尝一尝,你酿的酒好不好?如果好的话,本将一定不吝重赏。”
随后在裴青当众打开一坛酒,舀来尝了一口,顿时眼泪都差点流出来了,因为这正是自己在穿越之前经常品味的味道,十分纯正浓厚。
“好酒,果然是好酒,我之前在西域的时候偶尔品尝过这等美酒,并且向人讨要方子,只是那个奸商语焉不详,我心中一直念着,便将此方告诉你,希望你能够酿出来,其实当初也没有抱有太大的幻想,真没想到你竟然能够酿造出来,这实在是太令人惊喜了。”
裴青满脸激动之色,立刻下令赏赐殷能五万钱,随后叹息道:“只可惜目前我关中粮食太少,无法大批量的酿造这种美酒,否则的话仅仅这一项就能让我们获得不菲的收入,不过等到麦收之后就好了,今年的庄稼长势喜人,过几日就要麦收了,我相信到时候我们就有酿酒的余量了。”
殷能见状连忙感慨的说道:“这也是将军你大行仁政的结果,今年遇到了百年难遇的旱灾,可是百姓们很少饿死,这都是拜将军你所赐啊,将军你为了百姓,除了花费巨资从荆州等地大肆购买粮食之外,又不惜调取大量军粮赈济百姓,最为神奇的是,将军你竟然天才般的想出了以工代赈的法子,发动民工挖水井,挑水浇地,又大修水渠,疏通河道,大大缓解了旱情,而且从广大将士和官员们的牙缝中节省出种粮,这才有了今日的气象,将军如此之举,存活关中数十万百姓,百姓尽皆感戴,小人等也因为能够遇到将军这样的父母官而深感三生有幸啊。”
“哈哈,这都是百姓们抬爱的话,说句实话,其实这场灾难之所以我们能够安然度过,主要是全体上下齐心协力的结果,如果没有上下一心的团结,仅凭我一个人是无法帮助大家度过危机的。”
裴青听了这些诚心诚意的赞赏话心中也很舒服,因为在历史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的确不多,他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抗灾救灾措施拯救了几十万人的性命,也使得关中地区的百姓们彻底归心,这一点必定会在史书上大写特写,也会让自己的声望空前提升,大大有利于以后的发展。
而在一天之后,又有亲兵报告,说是张五前来拜见,拜帖上写道,裴青指点他做的馒头、腊肉、火腿之类的产品已经研制成功了。
“是吗?这可真是一个好消息!”裴青闻言自然也是大喜,立刻下令让张五前来进见。
片刻之后,张五同样是满脸恭敬的向裴青回报,那些馒头、腊肉、火腿之类的食品已经做好了的消息。
裴青自然也时满脸欣喜,他在看到了那些食品并且亲自品尝了一番之后非常满意,这些食品携带和保存都比较方便,而且肉食更容易补充体力(一开始的馒头也都是夹肉的),以后在战场上作战的时候自然更加有利。
“只可惜的是我们的肉食比较少,养猪牛羊的成本比较高,不要说是一般的百姓,就算是中等收入家庭基本上都吃不起肉,这一点比起游牧民族来说实在差距不小,咦?”裴青想到这里突然有了主意,暗暗想道:“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暂时先和匈奴和羌人进行贸易,开榷场,用我们的廉价产品换取他们的牛羊,以肉食提升军人的身体素质,等到以后实力变强了,随便找个借口率军讨伐他们,获取大片的牧场,一方面养马,为军队提供战马,另一方面养牛,为农民提供大量耕牛,还能以牛羊为军人乃至百姓提供源源不断的肉食。”
这对于裴青来说实在是个天才般的注意,现在关中力量正在虚弱期,急需集中力量发展生产,恢复实力,在此期间努力积蓄力量,以备以后的发展,而在此期间对匈奴和羌族的政策自然不能动用武力,而应该以安抚为主,开榷场可以保证匈奴人用几乎没有成本的牛羊来换取物品,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不会受到影响,同时还能以一些名贵的奢侈品从那些贵族手中换取大量的财物。
对于大汉来说,最名贵的奢侈品自然是丝绸,在汉帝东迁之时,为了精简队伍,同时也为了表示西京还是行宫,天子以后还会驾临,留下了一大批的工匠,这一批工匠都是技术娴熟的世代工匠,所生产的器物都无比精美,只要给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材料,就能生产出无比精美的器物,包括丝绸、精美陶器等奢侈品。
反正他们也是闲着,裴青决定将这些人利用起来,将宫中生产的丝绸出售给匈奴或者羌人的上层,换取大量财物。
当然,毕竟这些工匠都是宫中的,所生产的产品也大都是御用,如果不是那些违制的,裴青也可以用,但如果拿出来出售,那一定会成为别人攻讦的借口,所以裴青必须使用移花接木的手段,把那些精美器械从宫中弄出来之后才行,好在现在宫中的守卫和管事都是裴青的人或者被收买了,想要弄出来也不是难事。
所以裴青经过一番考虑,觉得此事比较可行,于是暗暗打定了主意。
“不过丝绸和精美陶器毕竟是宫中所产,不可能长期这样捣,我还是要继续加大力度研究瓷器才行,另外,这玻璃也就是琉璃的技术是不是也该研究研究了?精美的玻璃制品成本低廉,可是在这个时代却一定会成为备受追捧的高端奢侈品。”
裴青想到这里之后不由得眉头紧皱,看来我还是缺少大量的人才啊。
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使匈奴的人才
在做好决定之后,裴青就准备物色出使匈奴的人才,在他的麾下人才自然不少,如果出使匈奴也不是没有人选,但是裴青却发现他麾下几乎没有专门的外交人才。
其实如果认真的说的话,鲁肃算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外交人才,可是以鲁肃现在的身份去出使匈奴,实在有些太高看他们了。
至于胡昭、荀攸等顶尖智者和陈群、谢居贞这些顶尖内政人才,自然也不能冒险前去匈奴这种地方。
“最好是新人,职位资历不好却又能力非凡,这样的人才才是出使匈奴的最佳人选。”裴青喃喃的说道。
恰在这时,只见南阳太守赵俨送来书信,向裴青举荐新野人邓芝为南乡令。
裴青顿时眼前一亮,因为他知道在历史上这个邓芝就是一个出色的外交人才,在刘备死后,就是这个邓芝在出访孙吴之后,劝服孙权重新建立了吴蜀同盟,可以说他的外交才能很是非凡,能力不在鲁肃之下。
所以裴青在惊喜之下立刻命赵俨将邓芝送往长安,自己要亲自考察并且授予官职。
“哈哈,邓老弟,这一次估计你摊上了好事了,主公亲自考察的人才一般都是奇才,你还记得那个魏延吗?也是经过了主公的亲自考察,现在已经是安定郡尉,奋威中郎将了,其实以他的功劳,就算是做安定太守都是没有问题的,只不是因为主公照顾原安定郡守杨秋,这才让他做了郡尉而已,然而从他中郎将的军职就可以看得出来,主公对他的宠信,魏延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例子,邓老弟你去了,肯定是另有重用。”
赵俨在听说裴青要亲自征调邓芝的时候,心中也很高兴,因为如果邓芝获得重用,他作为举荐人也是有奖赏的,当初举荐魏延的谢居贞就因为此事而获得奖赏十万钱。
邓芝听了这话也很高兴,他虽然是名将邓禹的后人,可实际上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原本在新野觉得刘表不是明主,于是北上宛城投奔了赵俨,却没有想到竟然被骠骑将军裴青亲自过问,这实在太令人意外和惊喜了。
于是邓芝高高兴兴的前往长安去见裴青,他之前早已听说裴青是个知人善任,礼贤下士的人,现在能够被裴青亲自考察,这对于自己来说绝对是个绝佳的机会。
“我这一次一定要好好表现,机会就在眼前,能不能把握住就看我自己的了。”邓芝默默的思考着,同时暗下决心,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展现自己的能力,男儿大丈夫在这世间走一遭,当效法先祖邓禹,立志功名,将来也好名垂青史,福泽后世。
“小人邓芝拜见裴公。”在长安,裴青的府邸,邓芝很快就得到了裴青的接见,在这其中没有丝毫的困难,就好像是裴青平常没事,专门在等他一般。
而在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裴青当然很忙,可是很多一般的事情都由陈群等内政高手代为处理了,只有那些特别重大的事情才会让裴青亲自决策,所以他显得很轻松,专门等待着邓芝的到来。
“邓先生不必多礼,久闻先生之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别的不说,仅仅看先生如此相貌,就足以为我大汉代言。”
裴青对邓芝一番夸奖之后,随即对邓芝说道:“不瞒先生,我如今正有一件为难之事想请先生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