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汉武帝穿成康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当汉武帝穿成康熙-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给额娘。”
  小十五后退两步,把被他踩在脚下的鞋拿起来,就往王氏脚上塞。
  刘彻见状,笑道,“十五,让宫女给你——”猛然睁大眼,不敢置信。
  康熙忙问:“怎么了?”
  “她的脚?”刘彻盯着王氏的脚,张了张嘴,开口道,“怎么这个样子?”
  王氏顺着他的视线看去,下意识用小十五的身体挡住,告罪道,“妾的脚肿的厉害,吓到皇上,求皇上恕罪。”
  “妇人怀孩子都这样,你不知道?”康熙还以为出什么事了。
  刘彻在心里说:“我当然知道。”
  “那有什么好吃惊的?”康熙不解。
  刘彻指着王氏的脚,“那都变形了。五个脚趾只有一个大脚趾好好的,这也是因为怀孩子导致的?你当我傻还是我瞎?”


第47章 丧心病狂
  康熙明白过来; “你不傻也不瞎; 是无知。”
  “你才无知!”刘彻下意识在心里反驳一句。
  康熙不想和他吵; “好好好; 我无知。”
  “你这人; 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刘彻皱眉,敷衍谁呢?
  康熙揉揉额角,耐着性子给他解释,“汉人女子裹脚,这个习俗是从宋末开始; 盛行于前朝。本朝不止一次禁止女子缠足,然而收效甚微。汉人还觉得皇家多管闲事; 连脚都要管; 民怨四起,朕近些年就没再管过。”
  王氏惴惴不安地喊:“皇上?”
  康熙拍他一下刘彻,刘彻陡然醒来,挤出一丝笑; “你辛苦了。”
  “能为皇上生儿育女,妾身不苦。”王氏道。
  预产期就这几天,刘彻担心她多虑,“不,是真的辛苦。朕以前知道妇人生子辛苦,没想过这么苦,脚都变形了。”
  王氏看了看胖了几圈的脚,觉得污了皇帝的眼; 不禁低下头解释,“过些天就好了。”
  “朕知道。”刘彻道,“惠妃她们忙着小选,不在这里,有什么事直接令人去找顾问行。”
  王氏:“谢皇上。”抬起头,面露迟疑之色。
  刘彻对王氏无感,对一个怀了别人孩子的女人更没什么感觉,可一看她的脚,就忍不住同情她,便主动问,“有事?”
  王氏低头看看十五阿哥,“再过些日子十五阿哥就满三岁,好去尚书房,求皇上给十五挑几个师傅。”
  “尚书房?”刘彻愣了一瞬,反应过来就看康熙,“她说什么?”
  康熙想说,去尚书房读书,担心刘彻骂他丧心病狂,“三岁开蒙,和正式上课不一样,跟师傅认认字,学学怎么握笔。”
  刘彻收回视线,“朕知道了。回头让他和东宫的大阿哥一起。”
  “谢皇上。”王氏大喜。
  皇上宠她,从她为皇帝生下一个儿子,肚子里还揣一个,都没升她的分位,王氏便知道皇帝不会为她破例。凭她的出身,到老也就是个嫔。待皇帝百年之后,她还得看新皇脸色过活。如果儿子能跟东宫交好,她是庶妃,新皇也不会亏待她。
  想到这些,王氏就忙问,“要准备些什么?妾身现在就去给十五准备。”
  “还早。”刘彻见她真高兴,也忍不住笑了,“先让十五跟那孩子熟悉熟悉,免得以后上课打架,下课摔跤。”
  王氏坐下,“不会的。”随即交代十五阿哥,“大阿哥是你的侄子,你是叔叔,以后要好好照顾大阿哥。”
  “他还小,跟他说这些,他也记不住。”刘彻道,“明年再说吧。对了,此事保成还不知道,朕得跟保成说一声。”
  王氏站起来,“妾身送皇上。”
  “不用。”刘彻抬抬手,冲康熙使个眼色,走了。
  康熙跟上去,到清溪书屋,忍不住说,“你对王氏挺好的。”
  “我是可怜她。”刘彻听他话音就知道他又酸了,“你也没怀孕,怎么这么爱吃益母果?”
  康熙不解,实话实说,“朕不喜欢吃益母果。”
  “为何从里酸到外?”刘彻反问。
  康熙噎住,瞪他一眼,不打算理他,忽然记起他刚才说的话,“什么叫可怜她?”
  “她的脚。”刘彻也担心他误会,继而借别的事发作,“你们这里的女人真可怜。从小把脚裹坏,长大后嫁了人,只能呆在后院,偏偏后院还不安全,一不小心就会被小妾弄死。唉!”长叹一口气,“幸亏你是男人。”
  满族主妇厉害,能被小妾拿捏的并不多。康熙不甚赞同他说的,一见他脸上庆幸的表情,干脆说,“朕是女人,你也到不了朕身上。”
  “你说的也对。”刘彻坐下来,给自己倒杯水,“打个商量,以后不论大选还是小选,都不用缠足女子。我怕半夜里做噩梦。”
  康熙脱口道:“本来就不用。”
  “王氏怎么回事?”刘彻问。
  康熙哑了。
  刘彻见他说不出话来,“她是怎么通过大选的?”
  康熙脸色微变。刘彻不着急,撑着下巴等他解释。康熙表情微妙,“……她没参加选秀。”
  “那是如何进来的?”刘彻好奇地问,“底下人送的?”
  康熙想点头,随即又摇头,“朕下江南的时候带回来的。”顿了顿,“起初朕不知道她缠足。”
  “到床上才知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除了近身伺候的也没人知道,所以你就把人带回来了?”刘彻替他说。
  康熙的脸通红通红,在刘彻笃定的目光下点点头,“差不多。”
  刘彻不在乎女子的出身,会特别强调是那双脚太渗人,“刚才说满族女子不缠足,那你能确定汉军旗里没有吗?”
  “这不用说。”康熙脱口而出,“八旗女子都不准缠足。”
  刘彻提醒他,“王氏就是汉军旗。”
  康熙呼吸一窒,“她,她得怪她母亲。她母亲是苏州人,那边的女子十之有九都缠足。京城这边就没有。”
  “那她母亲为何敢给她缠足?”刘彻不懂。
  康熙想想,“大概是给她缠足的时候,他们一家还没入旗。”
  “难怪呢。那八旗子弟喜不喜欢缠足的女子?”刘彻又问。
  以前康熙敢保证不喜欢,而他以前也以为八旗的爷们不可能喜欢男人,凌普却敢给太子递男男春/宫图册,“不好说。”
  “宫里除了王氏,还有吗?”刘彻又问。
  康熙不能确定,“紫禁城那么大,宫女众多,小选不如大选严,偷偷给验身的嬷嬷塞些银子,或者是那些嬷嬷和太监的亲戚,不查直接过,也不是不能进来。不过,缠足女子走路和不缠足的不一样,一般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别说王氏,王氏那双脚缠的并不严重。”
  “四个脚趾头都变形了,还不严重?”刘彻惊呼道。
  康熙点头,“朕没骗你。王氏只是后面四个脚趾头歪了,可能是她父亲发现后就不准她再缠。朕听说真正缠足,是把四个脚趾头掰到脚底下,大脚趾也是歪的,脚三寸大,你从上往下看只能看到大脚趾盖。”
  刘彻目瞪口呆,“你……没骗朕?”
  “不信你问保成。”康熙说着,忽然想起一件事,“汉人女子比满族女子会打扮,父辈学识好,当成才女养,也就是会弹琴的,多数都缠足。
  “你想找个漂亮温顺柔美的知己,怕是只能从缠足女子中找。秀女出身虽好,会跳舞和唱曲的寥寥无几。”
  刘彻猛地直视康熙,再说一遍!
  “朕没骗你。”康熙道,“这事都不用问保成,问梁九功就行了。”
  刘彻顿时不想再谈这事,“如果再下禁令?”
  “老百姓会诅咒朕,甚至刺杀朕。”康熙道,“在外人眼中,你就是朕。”
  刘彻揉揉额角,“所以宫中侍卫皆是八旗子弟?”
  “近身侍卫皆是。不是朕不想用没入旗的汉人,是朕不敢用。”说起这事,希望满汉一家亲的康熙也忍不住叹气,“早些年朝廷下旨易发,就死过不少人。到现在百姓还因此记恨朝廷。”
  刘彻心累,“放任那些愚民缠下去?”
  “朕如果有个皇后,还能再试一次。”康熙思索道,“比如皇后心疼缠足女子,发中宫笺表,不准民间再缠足。”
  刘彻:“太后不行?”
  “皇额娘连满语都说不清,她发懿旨也没人听。”康熙看着他道,“还会认为朕用皇额娘的名义发的。”
  刘彻秃头,沉吟片刻,“那就……让太子妃试试。”
  “谁?”康熙不禁问。
  刘彻:“我记得你之前想让你儿媳妇统摄后宫,说她是未来皇后,以她的名义下旨也不行?”
  “还真不行。”康熙道。
  刘彻想一会儿,“小选和大选的时候让太子妃过去,当着秀女的面说她心疼缠足的女子,十分厌恶命小辈缠足的长辈?”
  “或许可以一试。”康熙说着,顿了顿,“反正妇女的事,由你我出面,一定会激起民愤。”
  刘彻:“那就这样做。梁九功,宣太子。”
  “嗻!”梁九功跑进来应一声,就跑去讨源书屋。
  刘彻猛地想起,“太子不知道王氏那个吧?”
  “不知道。”康熙道,“不脱掉鞋,惠妃她们也看不出来。”还有一点康熙没说,王氏的脚太明显,哪怕王氏美若天仙,他也不敢把人带回来。
  刘彻放心了。
  太子过来听他爹说完,整个人不好了,但他更想知道,“汗阿玛怎么突然想起说这事?”
  “朕听说最近几年入旗的汉人的闺女都缠足,担心她们通过小选混入宫中,气得老祖宗给朕托梦,所以才想让太子妃出面,敲打一下缠足的旗人。”刘彻胡诌道。
  太子眉心一跳,老祖宗又托梦了?该去投胎不去投胎,天天瞎托什么啊,还嫌不够乱么,“可是汗阿玛和太皇太后下令禁止缠足,老百姓都不理你,让石氏出面,御史不会专章参劾石氏?”
  “御史多是旗人,他们不敢。”刘彻道。
  太子:“可是江南文人?”笔杆子能杀死人。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康熙接道。
  刘彻把这句说给太子听,接着又说,“不用管他们。他们闹由他们闹,闹烦了,朕都把他们送去战场。”
  “啊?”太子惊得张大嘴,“汗汗阿玛说笑吧。”
  刘彻:“你没听错。明年征讨准噶尔,急需兵丁,回头哪个地方闹得厉害,朕就令人去哪儿征兵。朕以往懒得跟他们计较,真以为朕怕了他们,治不了他们了。”


第48章 一举三得
  太子见他爹说的认真; 很是无语; “汗阿玛; 征兵兵部那边都有章程; 据儿臣所知; 独子无需上战场,还有——”
  “没有。”刘彻道,“妄议朝政,这一条就行了。”
  太子心中一凛,急切地问:“汗阿玛要搞文字狱?不可!”
  “文字狱?”刘彻不懂; 看向康熙。康熙大致给他解释一遍。刘彻明白了,“不是。朕不杀他们; 也不会搞连坐。”顿了顿; “朕其实也不想,是见他们一个个那么关心朝中大事,才送他们去战场,为朝廷效力。像朕这么善解人意的皇帝; 从古到今也找不出第二个。他们再写文骂朕,朕不跟他们计较,老天爷都不会放过他们。”
  太子彻底无语,见过脸皮厚的,没见过他爹如此“厚颜无耻”的。到底是哪个祖宗教的?太子万分好奇,“汗阿玛不担心民怨四起?”
  “那群书生手无缚鸡之力,除了以死明志,还会什么?还能干什么?”刘彻满脸嘲讽; “你不是外人,朕不怕你知道,朕恨不得天下酸儒全学屈原跳汨罗江。”
  太子吓一跳,慌忙往外看,见梁九功守在门外,松了一口气。
  刘彻被他的动作搞笑了,高声道,“梁九功,朕说的对不对?”
  梁九功受过宫刑之苦,是因为家里穷,逼不得已。缠足不是。听人说缠足比宫刑还痛苦。宫刑一刀切,缠足长年累月,梁九功以己度人,“皇上说得对。”
  “酸儒该不该杀?”刘彻又问。
  梁九功走到门口,躬身道,“不该脏了皇上的手。奴才以为战场极好,能保家卫国,还能建功立业,从战场回来,他们也不会再纸上谈兵。”
  “对!一举三得。”刘彻指着梁九功对太子说,“听听,亏你还是太子。”
  太子想叹气,“汗阿玛,这样做天下会乱的。”
  “你以为朕要把所有不听话的都弄去战场?”刘彻白了他一眼,“你虽不是酸秀才,怎么也长了一个榆木脑袋。杀鸡儆猴知不知道?要不要朕掰开揉碎解释给你听?”
  太子忙说:“不用。儿臣知道。”
  “知道就好,回头告诉太子妃,让她回去两趟。”刘彻道,“对了,还有一事。”随即把十五阿哥的事告诉他,“你大儿子三岁了?身体太弱,别急着给他开蒙,跟小十五玩些日子,养好身体再去尚书房。”
  东宫大阿哥能不能活着长大都得两说,太子不会要求他像自己一样能文能武。再说了,他也不希望庶长子太出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