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世家- 第9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程处弼嘿嘿一乐,大巴掌拍了拍李恪的肩膀。“十有八九,肯定就是冲着那《洛阳牡丹雅集》系列来的。”
  听到了这话,李恪的眼皮一阵狂跳,那套《洛阳牡丹雅集》系列,他自然也欣赏过了。
  遗憾的是,他们只是在洛阳牡丹盛会当日演绎了那洛阳牡丹亭记,作为第一作者山东宋玉和第二作者长安潘安,实在是找不到牵强的理由去蹭那《洛阳牡丹雅集》。
  “处弼兄,那位郑老二怕是来者不善啊。”
  “呵呵,不善又怎么样?我还能怕他?”程处弼哧之以鼻,大步朝着城墙下方行去。
  ……
  郑二老爷此刻正坐在温暖如春的茶肆里边,只不过,身体上的温暖,却不能让他获得舒适感。
  他的内心还在反复地复盘着,考虑着,应该怎么跟程三郎好好地聊上一聊。
  没有让他等来久,快马赶了回来的程三郎将身上的大麾扔给了身边的亲随之后,便迈步来到了二楼。
  而李恪也同样快步跟了上来,毕竟来都来了,凑个热闹,不说话也是可以的。
  “郑某见过吴王殿下,见过小程太保。”
  “郑二先生不必多礼,快请坐吧,不知郑二先生寻程某所为何事?”
  看着那笑眯眯神色从容的程三郎,郑二老爷觉得跟这种粗鄙武夫没必要绕圈子,单刀直入是是最优的选择。
  “郑某有一事,想要问一问小程太保,近日,洛阳城内,出现了这等书籍售卖,而且还是从汉唐商行流出。”
  “不知小程太保可知晓此事?”
  “没错,这事我是知晓的。有问题吗?”程三郎一脸真诚地看着郑家老二。
  郑二老爷眼皮一阵狂跳,恨不得耍起王八掌让程三郎血溅五步,没问题老子过来做甚?
  郑二老爷控制住暴躁的情绪,勉强露出了一个笑容。
  “小程太保,这不合适吧?这《洛阳牡丹雅集》之名,乃是我郑氏书坊这数十年来所出,你们这汉唐商行这么做,会不会显得过份了,居然冒用这《洛阳牡丹雅集》之名……”
  “郑二先生,你这话可就有问题了。”程三郎呵呵一乐。
  “请问,大唐有版权保护法吗?”
  郑二老爷一脸懵逼地看着程三郎,牙疼地吸着气。
  “板全保护法,那是什么东西?”
  “意思就是,你们郑氏印刷的东西,是受朝廷的律法保护,除了你们,任何人不得印刷。”
  “大唐有这样的规定吗?”
  “这还真没有。”一旁的李恪不愧是程三郎的好搭裆,及时插嘴。
  程处弼直接就呵呵了,打量着郑二老爷,拿出了大唐最强盗版书商的气势。
  “既然没有,那汉唐商行印刷这玩意,怎么就不行了?”
  “……”郑老二张了张嘴,半天屁都憋不出一个,这个混帐玩意居然跟老子讲法律。
  “郑二先生,你看,我汉唐商行如此做,既没有违背朝廷律法,那就说明,我这么做无可指谪。”
  “若是郑二先生觉得有问题,你可以到衙门去上告,我汉唐商行自会应诉。”
  “……”郑老二看着振振有词的程三郎开合不停的嘴巴,他突然觉得,自己蹿过来找程三郎就是个错误。
  这货不论是玩文还是耍武,自己都远远不是对手,几句话下来,自己连个屁都放不了,这特娘的何等憋屈。
  ……
  郑二老爷,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开了郑家庄,自己这辈子最失败的商业谈判,就此诞生。
  连特娘的开口都开不了,就直接被全面封杀。
  铁青着脸的郑二老爷钻进了车中,只有那个小型铁火炉子,才能够给他那颗寒凉的心,带来一丝温暖。
  目光阴沉的他,打量着那两本书,目光再一次晃来荡去,终于落在了作者那一栏上。
  “山东宋玉……长安潘安……来人,速速去给老夫查一查,这用这两个假名之人的真实身份。”
  “小人遵命。”
  “老夫拿程三郎没办法,就不信收拾不了你们这两个敢鼓捣出这些玩意的混帐东西。”
  郑二老爷的目光几欲喷火,恶狠狠地瞪着那两个笔名,仿佛目光已经化为千万柄利刃,要将这两个作者千刀万剐。
  郑二老爷这才回到了府上,躺在书房之中,由着眉清目秀的侍女,给自己捶着胳膊和腿,静静地疗着内心的创伤。
  这个时候,被他派去查这两个作者的管事已然匆匆地赶了回来。
  “这么快就查到了?”郑二老爷不禁有些激动,甚是期待。
  这位管事的表情不是很好看,默默地点了点头,这才小声地道。
  “据说,山东宋玉就是程三郎的化名,那长安潘安,是吴王殿下的化名。”
  “!!!”


第1855章 晋阳公主殿下名下的晋阳书坊印刷而成
  郑老二黑着脸,悲愤地看着天花板,真是吡了哈士奇,本想找作者的麻烦。
  结果,程三郎和李恪那两张贱兮兮的笑脸又晃荡了出来,呵呵……报复是不可能报复的。
  也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到现如今为止,已经活蹦乱跳了的吴王殿下遇刺重伤一案,至今还未结案。
  真要报复,只要稍微有点线索,荥阳郑氏,怕就会变成过眼云烟。
  “二老爷,接下来小的们应该怎么做?”那位管事站在书房里边,眼巴巴地看着自家二老爷小心翼翼地问道。
  “还能怎么做?去打听打听,罢了,你直接去找帐房,找个外乡人,以书商的名义去汉唐商行探个底。”
  “顺便试试,看能不能搜罗一批回来,另外,你记得去跟各府都打个招呼,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看到瘫在床榻上的二老爷,说出了如此沮丧的话,这位管事也是心知肚明地答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而郑侍郎很快便也就收到了消息,知晓了自家堂侄,连屁都没放出一个,就直接怂了。
  “那你可有打探出来,那些书籍的来源,可都是从长安来的?”
  “是的老爷,不止如此,这些书籍,全部都是从晋阳公主殿下名下的晋阳书坊印刷而成。”
  “知道了,你下去吧……”郑侍郎面无表情地摆了摆手。
  等到那位下人离开之后,郑侍郎这才悠悠地吐了一口浊气,虽然原本就不报什么希望。
  可是听到了这个消息,还是让他颇为沮丧。汉唐商行的背景摆在那,莫说是郑氏。
  就算是将天下所有的世家大族绑一块,都不够跟对方PK的,为啥,因为皇族。
  自打那回太上皇陛下宣布他是汉唐商行的后台东家之一后。
  再加上之前朝中重臣就已经知晓的晋阳公主殿下,还有吴王殿下。
  甚至传闻,就连太子也在里边也掺了一手,在这种情况之下。
  用正常的商业手段竞争搞事情,想来这些股东自然是不会露面的。
  可若是明火执杖的想要将汉唐商行给收拾掉,那就得先看那些股东乐不乐意。
  除了皇家之外,大唐的武勋重臣中最具份量的那一票人,几乎也都是汉唐商行的股东。
  一想到了这,郑侍郎就觉得牙疼,原本一开始,只以为这帮子武家子弟自以为是。
  搞出个汉唐商行,就只是为了蹿去那交趾之地瞎胡闹。
  ……
  可结果呢,现如今,大唐的胡椒生意,几乎有三分之一为汉唐商行所把持。
  至于那白沙糖的生意,更是用物美价廉,而且更加洁白的白沙糖,将那些天竺糖商,挤兑的都快走投无路了都。
  还有那剑南道,昔日,剑南道在大唐的勋贵世家眼里边,也就蜀地的蜀锦,算是高档奢侈品。
  还有蜀地的盐,品质颇佳,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有名的物产。
  再加上那个地方,都是一些野人聚焦之地,动不动就鼓眼珠子打打杀杀,能有什么生意可做?
  可自打随着程三郎等人进了剑南道赴任之后,扳着手指头仔细数数……
  如今大唐市面上最顶级的佳酿:谪仙醉,还有另外几种高度酒,全是出自剑南道。
  还有大量物美价廉的竹木制品,以及那绿茶、红茶、黑茶还有被称为普洱茶的玩意,纷纷被运往大唐各地。
  茶饮料的种类之多,而且制作工序之精良,为世人所追捧,更别提那边所特产的各种山珍,在大唐各地都甚受追捧。
  如今,剑南道整体的税赋收入,蹭蹭蹭的往上蹿,便是朝中的重臣们私底下都在议论,剑南道于大唐。
  过于除了蜀地之外,其他地方,都犹如鸡肋一般,而现如今,整个剑南道的税赋收入,虽然比不得那些富庶的地区。
  却已经将那陇右等地,远远地抛在了脑后,据说,剑南道除了秦岭仍旧是极大的阻碍外。
  剑南道中南部地区的交通之便利,对于剑南道的商贸往来,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而修路的钱,居然几乎全是汉唐商行自己出资,或者是与当地人合股兴建出来的。
  朝廷在剑南道的路道建设上面,几乎就没有耗费什么精力。
  这让知晓了剑南道的商贸往来变得兴旺的一干世家大族们,纷纷遣人进入到了剑南道去。
  结果这才悲剧的发现,大鱼大肉,已经被汉唐商行,还有蜀地的那些地头蛇叨在了嘴里边。
  他们蹿进去,所能够吃到嘴里边的利益,也就只剩下一些残汤剩水而已。
  过去,总觉得这些年轻人搞出来的汉唐商行,不过是个不过眼的小玩意。
  结果随着汉唐商行在大唐那些边边角角之地,默默地谋发展。
  转眼不过数载,已然成为了足令一干世家大族,还有那些豪商巨贾生畏的庞然大物。
  ……
  但这些,都不是他郑某人的关注点,他所关注的就是,那数十万册书籍,是怎么一下子冒出来的。
  晋阳公主的书坊,成立也有一些年头,但是一直都名声不显,唯一出彩的,就是太子殿下腿伤尽愈之时。
  携书百余万册入长安以献天子那一场,令长安,整个关中,甚至是整个天下都引起了轰动。
  但随后,抛出来的解释就是,晋阳书坊为了印刷这些书籍,不惜人力物力的辛苦了数月,这才弄出来。
  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大家也还有勉强接受,但是这一次呢?
  这一次,郑侍郎坐在自己的案几跟前,摆着足足有十数本以《洛阳牡丹雅集》为大标题的书籍。
  另外还有那已经在洛阳再一次掀起了抢购热潮的《洛阳牡丹亭记》。
  要知道,相比起《洛阳牡丹雅集》而言,这《洛阳牡丹亭记》,在洛阳城,至少已经售出去了两三万册。
  这是什么概念,若是郑氏印书坊,光是刻版,校版,至少需要花上两到三个月的时间。
  之后,印刷三万册,需要百余位印刷工人忙碌两到三个月的光景,也就是说,至少需要半年,才能够拿出两三万册来。
  可问题是,长安那边传来的消息,那边的销量比这洛阳之地差别不大。


第1856章 尼玛言之有理,这可真大啊……
  而且据传来的消息,汉唐商行还有一批《洛阳牡丹亭记》运往江南销售。
  那么,说十万册,绝对不是虚数,这还不算那些《洛阳牡丹雅集》,这玩意在长安也有大数目在销售。
  之前为了跟程三郎他们所办的《长安旬报》针锋相对,搞出了一份《长安文集》。
  但是每印一期,他们都可以说是在贴本在销售,至今那玩意,仍旧是一干世家在往里边砸钱。
  印数现如今都一直维持在一万份上下,一月三期,每个月就是三万份,光是往里边砸进去的财帛,都有一千多贯。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只不过世家大族为了支撑脸面,只能继续撑着。
  可是那《长安旬报》的印刷数量,相比他们足足翻了数倍。
  “若真是如此的话,那晋阳书坊,必定掌握着一种,令我等不知晓的印刷之术。”
  “不然怎么可能如此?”
  郑侍郎作为荥阳郑氏中的精英,很清楚,世家大族,能够在士子圈中,掌握话语权。
  就在于他们掌握着书籍资源,而他们之所以在出现印刷术之后,第一时间,抢占印刷市场。
  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霸占住这个行业,让那些本以为有了机会可以有渠道读到书的那些寒门士子,设下了一道门坎。
  这些印刷书坊,所印刷的,也就顶多是一些常见的读书,而且价格当然不低。
  而且他们还大量投朝廷和世人之所好,大量的印刷佛、道的典籍。
  那些玩意你读得再多有个毛线用,科举又不考这些东西,只会把那些识字之人的三观给歪到了宗教上。
  真正对于读书人有大用的那些大部头书籍,呵呵……抱歉,不能印刷。
  或者说各家书坊都很有默契地以那些书籍字数太多,印刷工序过于漫长而复杂而拒绝把那玩意搬上货柜。
  这让那些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