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世家- 第7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少暂时不愿意让自己涉足此事,不然,自己这个宰相的位置。
  在面对迁都这样甚至会动摇国本的大事跟前一旦明确态度,也会有危险。
  卢氏听到了夫君这句吐槽,忍不住也笑出声来,不过似乎又觉得不太好意思,毕竟那是自家儿子的好兄弟。
  “夫君,你可是长辈。”
  “唉……不过老夫没想明白,陛下居然会拿太上皇来对百官进行试探,这怕是会影响到上皇的清誉。”
  随着一位位的股东回到了自家,跟长辈禀报此事。
  少谋者只觉得又是一桩大生意,而足智多谋的勋贵重臣无一不咧嘴不已,大感头疼。
  哪怕只是这样一个举动,就仿佛像是往一口热油锅里边突然泼进去一勺凉水。
  果然,就在这场股东大会召开之后没有两天,所有朝堂大佬,都已然通过各种各样的消息渠道收到了消息。
  那就是太上皇要在东都洛阳修建行宫,虽然没有言明迁都之事,可是大伙都心知肚明。


第1517章 我们长孙氏在此事上,越低调越好
  “岂有此理,这简直就是岂有此理,陛下当年不就已经下旨要在长安城北修建行宫了吗?”
  “怎么一转眼,居然又想着要到东都洛阳去修建行宫?”
  “这样的举动,简直就是劳民伤财。”
  “是啊,陛下焉能如此不智,必定是有奸佞小人怂恿。”
  “就是就是,诸位,咱们应该上奏陛下,若是想要给太上皇修建行宫,完全可以在长安。”
  “为什么非得到那东都洛阳去,这简直就是胡闹。”
  “听闻好像是程处弼那小子去搞的事情,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说动了太上皇。”
  “这事会不会是捕风捉影,我大唐若建行宫,怎么也该由将作监出面。”
  “他程三郎如今已被陛下罢职赋闲,他怎么可能去为上皇修建行宫。”
  “难不成,陛下准备想要让他入将作监任职?”
  “不能吧,我可是听闻,将作大匠阎大匠可是最恶那程三郎,那小子若是去将作监,呵呵……”
  “定会激怒清高的阎大匠,那将作监还做不做事了?”
  一时之间,长安城内各种流言四起,反正都是关于准备要在东都给太上皇兴建行宫的各种小道消息。
  最终,许多有智之士将那些诸多流言去伪存真之后进行了总结。
  觉得是陛下想要迁都,想要试探文武百官,所以特地要到东都去给太上皇修行宫。
  偏偏这两天正好休沐,而不少的重臣纷纷想要入宫觐见天子。
  却都被拦在了宫门之外,陛下身体不适,这两日谁都不见,有事,等会朝会再说。
  而越是这样,越让那些大唐臣工们肯定一件事情,那就是,陛下怕是真的起了迁都之念。
  ……
  赵国公府中,此刻,已然有不少的臣工聚集在此。
  此刻,这些臣工们正在唾沫昨一阵子横飞的慷慨陈词,痛陈厉害。
  没办法,大家伙都见不到陛下,在这种情况下,陛下的大舅哥长孙无忌,就是一个极好的倾诉对象。
  “赵国公,陛下这么做,可是会动摇国本的啊。”
  “是啊是啊,自古以来,迁都者,皆是国家危急存亡之机,不得不行的权宜之变。”
  “不论是东周,又或者是东汉,以及东晋,都是因为遇上了不迁都就无法解决之困境。”
  “就是,而我大唐立国尚不到三十载,陛下却如此反正试探我等臣工,欲行那迁都之举,实为不智。”
  “我等以为此事万万不可,决定明日上奏陛下,请陛下收回成命,若是想要为上皇陛下兴建行宫。
  那就在长安择一风水宝地便是,何需要到那数百里之外的东都洛阳。”
  长孙无忌不动声色地清了清嗓子,等到厅中静寂无声之后,长孙无忌这才开口言道。
  “诸位同僚之意,老夫自然明白,我等所为,皆是为了大唐,而非是为了一已之私。”
  “想来诸君若是能够同心协力,向陛下痛陈厉害,以陛下之贤明,应该会明白诸君之苦心……”
  长孙无忌满脸恳切地安抚着这些同僚,更是表达了自己愿意与大家站在一条阵线之上,共进同退。
  总算是让那一干连袂前来拜访长孙无忌的臣工们心满意足地告辞而去。
  他们得赶回家,当然不是去找妈妈,而是要好好地构思一篇精妙绝伦的奏折,明日才好递到御前。
  让陛下知晓大家的心思,希望陛下不要胡来,更不要学那前朝的杨广独断专行。
  应该倾听满朝重臣的心声,明白大家的用意,为的正是大唐的长治久安。
  等到一干人等都离开之后,长孙无忌目送着这一干人等辞去后,这才晃晃悠悠地回到了前厅。
  不大会的功夫,果然,褚遂良再一次出现在了厅门外。
  长孙无忌拍了拍自己那圆滚滚的肚皮,笑眯眯地朝着褚遂良招了招手道。
  “老夫就知道登善你会回来,快快过来坐下吧,来人,给禇学士上茶。”
  “辅机兄,陛下这么做,着实已然让朝中百官乱了阵脚,此事若是稍有不慎,我担心……”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脸上再一次变得肃穆起来。
  “是啊,我也没有想到,陛下会突出奇招,着实是让人措手不及。”
  “迁都之事,非同小可。贞观四年之时,陛下就曾有此念。
  只是生恐百官反对,便取了个巧,只提欲重修隋末被焚毁的洛阳宫正殿乾阳殿。
  不过那个时候的关中,还不像现如今这般情势危急。”
  “所以,为百官相劝之下,罢了重建乾阳殿的想法……”
  “而去年,东巡东都,陛下又再一次提及,好在朝臣的苦苦相劝之下,这才让陛下罢了念头。”
  “可眼下,陛下却拿出了以给太上皇在东都兴建行宫为由,试探百官。”
  说到了这,长孙无忌凑到了褚遂良耳朵边小声地道。
  “这个时候,万万不可于过……”
  ……
  等到褚遂良一脸心悦诚服地告辞而去,长孙冲这才从里边走了出来,朝着父亲一礼。
  “冲儿,过来坐下吧,今日你可看出点什么?”
  “父亲,孩儿觉得父亲所言极是,陛下以为上皇修行宫为由,臣工们若是极力阻扰,反倒会被陛下斥责。”
  “陛下所为,兴许有其他念头,但是其目的,终究是行孝。站在了道义的上风。”
  长孙无忌打量着紧张得都有些冒汗长子长孙冲。
  看他一边思考,一边结结巴巴地陈述着他听了外面的议论之后得出来的的总结。
  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如同在鼓励他继续说下去,不要慌,也不要怕。
  “不错不错,看来我儿这段时间颇有进益,陛下这么做,怕是真的起了意欲迁都之心了。”
  “而我们长孙家,产业亲眷,皆在长安,若是迁都,便是我们长孙氏也要受到影响。”
  “更不用说那些关陇世家,他们将会是反对得最为强烈的……”
  “那父亲之前为何不与一干同僚明言?而是只跟褚学士私下交流。”
  “你莫要忘记了,你的姑母乃是当今皇后,我们长孙氏在此事上,越低调越好。”
  “所以,为父私下与褚学士言说,褚学士自然明白为父的用意……”


第1518章 禇卿家你这话,朕觉得你不该跟朕说
  长孙冲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孩儿明白了。”
  “你能明白就好,为父只能低调,却不代表为父不能有所行动……”
  老奸巨滑的大唐吏部尚书、赵国公长孙无忌,耐心地正在给亲儿子陈述利害。
  父子二人言说了半天之后,长孙无忌摸了摸肚子,吩咐下去。
  不大会的功夫,一案几的美味佳肴就出现在了父子俩对坐的案几之上。
  长孙无忌看着一案几的美味佳肴,吸了吸鼻子,朝着亲儿子长孙冲笑道。
  “来来来,今日陪为父一起用午膳,自打你成亲之后,咱们父子难得在一起用膳……”
  长孙冲手里边拿着筷子,呆愣愣地看着这一案几的肉菜。
  不是炙羊排,就是炸酥肉,要么就是红烧肉,又或者是卤牛肉。
  唯一的一份素菜,就是那最小的碟子,里边摆放着怕是不到三五口的腌黄瓜。
  难怪,难怪这段时间,父亲让自己前往卢国公府取药的频率,可是比之前要频繁。
  一想到亲爹当初因为便秘给折磨得生不如死,长孙冲忍不住相劝道。
  “父亲,那个,那个程三郎不是特地交待过,说父亲你得多吃一些菜蔬……”
  长孙无忌一听到程三郎,胃口顿时减了三分,勉强冲长孙冲一笑言道。
  “好好好,为父知道了,回头就多准备菜蔬,来,快吃吧……”
  看着跟前这位肚皮圆滚滚,无肉不欢的亲爹一筷红烧肉,一块卤牛肉的大块朵颐。
  长孙冲只能无可奈何地陪着亲爹整上一顿全肉宴。
  ……
  第二天,朝会,李世民这才刚刚坐好,一干臣工们便轮流上阵。
  说来说去就是劝陛下不要到东都洛阳去兴建行宫。想要给太上皇尽孝,方式方法多了去了。
  就像之前陛下确定要在长安城北兴建的那座宫殿。
  因为财帛不足,而一直搁置至今,现如今虽然朝政仍旧有困难但完全可以慢慢建设嘛。
  有些臣工则站了出来,开始弹劾程三郎那个准备负责兴建洛阳行宫的混帐小子。
  听闻此事就是那小子怂恿出来的,这样的行为,实在是不像话。
  当然也有代表中原世家门阀的官员站了出来,表达了他们的想法。
  觉得陛下想要去洛阳修建行宫,那是皇家的事情,臣子难道还能够阻止陛下去尽孝不成?
  李世民就这么安静地坐在御案之后,听着这些臣工们情绪激动地痛陈利害。
  又或者是关陇世家与中原世家的代表在那里唾沫星子横飞的斗嘴。
  房玄龄这位大唐宰相,则维持着大唐名相的风范,时不时地站出来控场,确保朝堂不至于出现混乱。
  足足叽叽歪歪了差不多半个时辰的功夫,双方这才筋疲力尽地偃旗息鼓。
  或者说都静待圣裁。
  ……
  足足灌了两大碗茶汤的李世民这才慢条斯理地抚着长须道。
  “诸位卿家,朕倒没有想到,程三郎要给太上皇在洛阳兴建行宫一事,居然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实在是让朕觉得,诸位卿家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
  “陛下,这怎么能叫小题大作?皇家无小事,太上皇的行宫若是修到洛阳去。
  光是筹备物料,招募工匠,驱使将作监百工往之,这些可都需要花费大笔的财物……”
  张玄素满脸不乐意地站了出来,亢声言道。
  李世民仍旧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然后扔下了句令满朝文武差点风中凌乱的话来。
  “张卿家言之有理,不过,这跟朕,跟将作监有什么关系?”
  “???”一时之间,刚刚还喧哗一片的朝堂瞬间一片死寂。
  一干方才上蹿下跳的臣工全都瞠目结舌地看着御案后边,抚着长须,仍旧是一副老神在在的皇帝陛下。
  怎么回事,陛下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仿佛事不关已一般。
  这,这简直就是岂有此理。
  脸色涨紫的张玄素忍不住嗓音又高了几度。“陛下还请慎言。”
  李世民无可奈何地长叹了一口气,这才用一种温和而又无奈地口气道。
  “罢了,既然诸位卿家总在此事上纠缠不休,看来朕今日不说清楚是不成了。”
  “洛阳行宫,乃是大唐汉唐商行,这间民间商行愿意无偿出资,为太上皇陛下所兴建的行宫。”
  “不论人力物力,皆由这间民间商行自筹,不花朝廷财帛,不用朝廷百工。”
  “在汉唐商行提出了这个请求之后,太上皇欣然首肯了此事。”
  “所以,诸位卿家,你们觉得,朕跟此事能扯得上什么关系?”
  “他们没有用朝廷的财帛,用进行的工匠,自筹财帛工匠为朕的父皇兴建行宫。
  你们是想让朕站出来阻止什么?”
  “……”一干臣工全都一脸黑线,整齐划地一想要集体卧上一个大槽。
  这是什么鬼意思?不花朝廷的钱,不用朝廷各监各部的工匠,汉唐商行自己搞?
  这简直就是翻遍史书,从来就没有过的做法好不好?
  但问题是汉唐商行愿意这么搞,他们还真没什么办法去阻止。
  说句难听点的,有个老百姓乐意捐出亿万资产,贡献给朝廷,朝廷难道会严辞拒绝?
  老百姓这种行为,既没有违背唐律,也没有违反公序良俗,而且还属于是只能定性为褒义的举动。
  长孙无忌也同样瞪圆了眼珠子,左思右想,怎么也想不到,汉唐商行居然敢这么搞。
  等于就是直接越过了朝廷,根本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