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题是,他们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特别是关中又是大唐的重要兵源之地。
……
“也罢,你且说说你的理由。”
逐粮天子李世民看着这个表情十分固执的程三郎,轻叹了一口气道。
“其实不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小侄都觉得大唐应该迁都中原之地。”
“关中地狭,所产粮食所能够供给的人口并不多,必须要从中原运输粮草用以补足。”
“小侄在泸州的时候,听闻了叔叔因为关中缺粮,不得不率百官东巡,就已经留心此事。”
“这才知晓,仅仅是从洛阳含嘉仓转运进入长安,一石粮食就需运费五百文。
武德年间,每年运粮二十万石,就需要运费十万贯;而今想必这个数字……”
李世民面无表情地插嘴打断了程三郎之言道。
“现如今这个数字是一百五十万石粮食,需要七十五万贯。”
“现在距离我大唐立国不到三十载,运费居然已经这么多了?”
程处弼不禁立起了眼角,大唐建国到现在这才过去多少年。
光是运费,就已经增长了六七倍,这要是再过上三五十年,啧啧……
看到程处弼那副夸张的表情,李世民闷哼了一声,心里边也不禁有些心悸,脸色越发地显得难看。
看到这小子还想要叽歪,李世民忍不住抹了把脸,摆了摆手泄气地道。
“……不是老夫不想迁都,而是老夫这才刚刚下手试探,那些臣工就已然强烈反对。”
“原来如此……”程处弼一脸恍然的模样,却让李世民很不爽。
啥意思,觉得老子怕了那满朝文武不成?
第1495章 迁都剩下的问题,可以交给小侄来解决
长孙皇后正在立政殿中看书看得正起劲的当口,就听到了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传来。
随后就看到了李明达快步行来。
“娘亲,爹爹回宫了,还把程三哥哥也带了回来,带到甘露殿去了。”
“哦,怎么了?”长孙皇后撂下了手中的书册,看向站在跟前,眼巴巴看着自己的闺女。
“娘亲,你陪我过去好不好?”李明达屈膝坐到了一旁,小手开始划着娘亲的小腿,笑眯眯地讨好道。
“你爹领程三郎回来,说不定是有正事要商议,老身过去做甚?”
李明达眼巴巴地看着亲娘,这个时候,除了亲娘之外,怕是再没有人阻止得了亲爹。
虽然自己也能够阻止,但是如此自己出面,反倒会增加爹爹对程三哥哥的恶感。
所以,最佳的人选,唯有最亲爱的娘亲。
“可万一爹爹寻程三哥哥不是说正事,那可怎么办?”
被李明达缠得头晕目眩的长孙皇后最终还是心软答应了闺女。
母女儿一裹着裘衣,出了立政殿,向着那甘露殿而去。
此刻正立身于殿下,由着程三郎与陛下在甘露殿内密议的赵昆很快就看到了长孙皇后与晋阳公主。
长孙皇后阻止了赵昆想要进去禀报的想法,觉得与其现在进去,倒不如且先听一听里边有什么样的动静。
李世民不乐意地瞪了一眼这个喜怒形于色的小混蛋一眼,板起了脸道。
“文武百官的反对,老夫倒是不甚在意……”
“那叔叔你干嘛不力排众议迁都呢?”程处弼忍不住轻轻地怼了一句。
“……你小子什么意思?看不起老夫,觉得老夫没有这份气魄?!”
李世民牙根发痒地打量着这个臭小子,就在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乘机收拾这小子一顿的当口。
就看到了厚帘轻掀,温婉贤淑的妻子观音婢移步而来。
“……”李世民敢指着自己的脚趾头发誓,怕是观音婢十有八九已经在外面听了好一会了。
“夫君,没打扰你们吧?”长孙皇后笑眯眯地朝着程三郎微微颔首之后,朝着李世民看过去。
“观音婢快过来坐吧,外面天寒地冻的,也不怕冻着。”
长孙皇后来到了铁炉子跟前坐下,感受着那暖烘烘的热气,看似漫不经心地道。
“妾身方才进来之前,隐隐听到夫君言及迁都之事……”
李世民忍不住一脸黑线地瞪了程三郎一眼。
“不错,这小子居然还以为老夫因为害怕文武百官的反对而不敢迁都,哼,简直……”
……
得见长孙皇后前来,程处弼不禁胆气一壮,梗起脖子道。
“既然如此,那为何叔叔你干嘛不直接迁都?”
在自家娘子跟前,大唐皇帝陛下,自然不能像没有人的时候那般动不动就想要以力服人。
此刻听到了这话,李世民哧笑一声。“你小子,真以为迁都就这么简单?”
“你可知道,光是重新修缮洛阳,需要多少人工?需要多少财物才能够支撑得起吗?”
“我大唐立国至今,国库盈余本就不多,而且,百姓们安居乐业,若是在洛阳大兴土木,那又不知道会让多少百姓……”
听了这话,程处弼咧着嘴,总觉得陛下考虑问题的方式有问题。
嘛意思?迁都不是发财的好机会吗?迁都,那不就是房地产大发展的好机会吗?
不过也对,在古人的印象里边,迁都是朝廷的事,关老百姓屁事。
而且古代迁都,最喜欢干的就是先强行迁大量的百姓过去,然后就是大修皇家宫殿群。
根本就没有半点的房地产开发头脑,也不知道怎么去活理化地打造国际大都会。
等到李世民有理有据地历数了迁都的方方面面的重点与难点之后,呷了一口茶扬这才作出总结发言。
“所以,迁都不是老夫觉得可行,就可以迁的,明白了吗?”
听到了李世民这话,长孙皇后也只能颔首以对,的确,这些重大的疑难,现阶段几乎就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毕竟大唐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而且作为明君的夫君也不乐意让百姓们多增劳役,就是此举太过扰民。
程处弼砸巴砸巴嘴,却冒出了一句让李世民与长孙皇后错愕以对的话来。
“若是叔叔能够摆平文武百官,剩下的问题,可以交给小侄来解决。”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呆愣愣地看着程三郎,而此刻,在外面一直支愣着耳朵偷听里边对答的李明达顿时两眼一亮,小拳头忍不住用力一挥。
……
长孙皇后看了一眼夫君之后抢先开口道。
“程三郎,莫要胡闹。这可不是小事情,而是事关我大唐江山社稷的大事。”
程处弼吸了口气站起了身来,朝着这对夫妇恭敬地一礼,正色答道。
“婶婶,小侄没有半点胡闹的意思,只是觉得,有叔叔这位英明果敢的有为之君在,迁都之事大有可为。”
李世民目光死死地盯着程三郎,看着这个家伙,每一次,他看似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可偏偏到得最后,都让所有人认清一个现实,他不是在胡说八道,而是他真的可以办得到。
原本只是想拿此事来难为这小子,看他抓耳挠腮无计可施的李世民心神一动。
抬手示意程处弼坐下,定了定神,和颜悦色地问道。
“你小子不用拍老夫的马屁,你说你解决人工和财力,你怎么解决?”
“叔叔,现如今剑南道从事建筑业和道路施工的工人,至少得有一两万之数,而且他们都是做工程的熟手。”
“至于财力,这个小侄会想办法解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汉唐商行把分红收益都投入到里边去。”
这下子,李世民两眼一亮,还真别说,汉唐商行的分红收益能够有多少,他可是清楚得很。
光是一成分红都有二十五六万贯,若是把汉唐商行一年的分红收益全部投入进去,也就差不多够了。
但有一个问题,大唐天子,怎么好意思花这笔钱?
面对着大唐天子的疑问,程处弼眨巴着两眼,摆出了一个无比单纯的表情。
“只不过小侄希望能够拿到新建都城的房地产独家开发权。”
“……”
第1496章 程三哥哥,明达好看吗?
李世民打量着一脸单纯而又呆萌的程三郎,虽然他说的是关中官话。
可为什么自己却觉得听不明白他说的到底是什么鬼玩意。
“新建都城的房地产独家开发权?你好好给老夫解释一下,这是什么意思。”
“叔叔,洛阳自隋末战乱之后,北部城区,保存甚是完好,但是南边,也就是洛水以南之地。
却因战火多处损毁,不少的里坊都已然荒芜,成为了杂草丛生之地。
我的意思是就,洛阳宫的修筑和建设,都将由汉唐商行全权负责,不用朝庭拿一个铜板。”
“但是,希望能够获得负责兴建、营造以及开发洛阳南部的房地产开发权。”
“我们会以最低廉的成本,最优质的质量,修建出大量的房舍,之后会以百姓们,能够接受得了的价格,售卖给那些洛阳的百姓……”
“那你们靠什么赚回成本?”
长孙皇后狐疑地打量着程三郎,总觉得他描绘得实在是太美好了点。
“薄利多销嘛,毕竟,普通老百姓需要住的房舍。
跟那些有钱的商贾之士所住的房舍自然是有所差别,价格也就会有差异化。”
程处弼原本还想要个铸币权,想想八字还没一撇,这事先搁着,日后有机会再打蛇随棍上。
李世民抹了把脸,总觉得这小子说话就跟没拽绳似的,跑的快没边了。
“你先把这个选择放一放,另外一个选择呢?”
“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大力地开垦河套,河套一带土地肥沃,又有黄河丰富的水资源,十分适合耕作。
但是那里现如今地广人稀,主要是以放牧为主。
若是将河套之地,垦为田地的话,会在一定期间内,满足关中粮食所需要。
但是会让我大唐损失一大片的养马之地。减少我大唐军方骑兵的数量。
但是长期来看,若是关中的人口继续膨胀,哪怕是河套之地,也支持不了太久。”
李世民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这虽然是个法子,但是论及长远来看,的确不如迁都于中原一劳永逸。”
“罢了,程三郎你且先回去吧,老夫得好好的想想,此事干系甚大,便是老夫,也不能轻易决断。”
……
程处弼暗松了口气,至少自己给出的两种选择,李叔叔也很喜欢前者。
而在程处弼看来,迁都对于大唐而言,其实是最为适合的选择。
大唐之所以能够纵横万里,百战百战,不但是因为将士精锐,更重要的是,手里边握有大量的马场。
而河套之地,正是大唐战马最大的来源地。
如果拿来耕作,其实还真不如继续养马,维护大唐武贲精锐的机动力。
毕竟大唐的威胁,主要还是来自于北方的游牧民族,缺了座骑,你拿人去撵别人的骑兵?
所以,开发河套之地为田地,的确能够带来大量的粮食,但是同样会削弱大唐将士的战斗力。
程处弼掀开了厚帘,脑袋刚刚伸出去,就看到了一张鼻尖已然发红,俏脸明媚如画的俏脸。
看到程三哥哥一脸错愕地张开了嘴,李明达赶紧及时地抬起了手在嘴前比划了个禁声的手势。
咬了咬朱唇,指了指一旁边就这么自然而然地伸出了微凉的小手,拉着程三郎离开了甘露殿。
赵昆就站在一旁,生生就这么看着大唐皇帝陛下家菜园子那棵最水嫩青葱的白菜,自己打开了栅栏,拉着那头黑毛猪出去溜达去了。
嗯,这么形容虽然有点夸张,但是看看程三郎一身黑熊皮裘,与那雪色狐裘的晋阳公主殿下对比下来看,还真有点那么个意思。
程处弼由着李明达拉着自己,有些拘紧的前行,时不时紧张地扭头看向甘露殿的方向。
好在,除了两三双八卦的视线偶尔描过来之外,没有看到杀气腾腾,一身史诗装备的大唐皇帝陛下抄着兵刃蹿出来。
等到绕行到了甘露殿的侧后方,看到李明达顿住脚步,程处弼这才柔声问道。
“殿下你什么时候过来的,看你这样,在外面站了很久了吧?”
“没呢,我就来了一小会。”李明达脸上露出了明快的笑容,翘起了一根手指头来增加说服力。
“程三哥哥,你刚刚在里边说的那些话,我都听到了,我也觉得程三哥哥你说得很对。”
“天子乃是一国之君,国都的选择也十分的重要,若是长期因为关中缺粮,天子只能反复逐粮而走,怕是很容易成为天下的笑柄。”
程处弼有些愣神地看着跟前这位条理分明的帮自己分析利弊的妙龄少女。
不禁有些恍惚,当年的她,那么一丁点的时候,每一次跟自己见面之后,最喜欢聊的就是有什么好吃的,有什么不好吃。
一思及此,程处弼打量着身形这几年足足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