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世家- 第7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不是看他到位口鼻出喷吐出来的白雾,真会让人觉得像是一个个的泥雕木胎。
  足足三百獠军将士,伴着呼喝之声,正在操练队列。
  不远处,还有两百将士,进行进行搏杀训练,他们面对的是用麦草扎起的假人。
  而他们的手中,则都是用的是去掉了矛尖的长杆,伴着哨声,原本整齐持矛而立的獠军将士后撤步,长杆平端,哨声再起,从他们的口中怒吼出杀字。
  就在杀字出口的瞬间,两百根长杆枪出如龙,狠狠地在他们姿势的变化之下,狠狠地扎在假人身上。
  另外还有两百将士,则是在练习刀盾阵列,每一声哨响,两百将士都会做出同一样标准的动作。
  李世民看着这只来自泸州的獠人军卒,不禁想起之前剑南道诸文武对于这些獠人的评价。
  很典型的一个成语完全可以形容,那就是乌合之众。
  这些獠人虽然不像北人一般体格高大,甚至可以说偏矮小。
  但是性格十分好斗,而且很有血性,但就有个问题,不遵军纪军规。
  獠人大军作战,往往都是呼啸而来,呼啸而去,根本不识军阵,不知进退。
  可是眼前的这一只獠人组成的军队,看看那些原地昂身直立得犹如标枪般的獠人士卒。
  还有那些目不斜视,专注于自己的动作,力道,枪出入龙的獠人士卒。
  还有虽有数百人,却似乎只发出一个脚步声的獠人士卒……
  这让李世民原本眼中淡淡的赞许之色,已然变成了不加掩饰的震撼。


第1493章 程家人不怕流言蜚语,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一座大营之内,足有千余人,却除了号令之声,竹哨之声,以及伴随动作发出来的声响之外。
  就没有一丝的杂音,也就是说,没有人在交头结耳,也没有人在嘻哈笑闹。
  而且这是冻得人手脚发麻的严冬天气,看看那些站在雪地中一动也不动的将士,怕是至少已经站了两柱香。
  却没有谁有一丝多余的动作,这让李世民忍不住回头看了程三郎一眼。
  不禁想到了方才侃侃而言的程三郎说所过的那一番话。
  令行禁止,只是作为军人的基本准则。
  唯有意志无比坚定与顽强的勇猛之士,才能够成为我大唐武贲之中的一员。
  这,就是他编撰这练兵操典的目的所在。
  仅仅是那些被剑南道文武轻蔑视之的獠人士卒,在这份操典之下,居然能够成为这样一只军纪严明的军队。
  李世民可以笃定一点,只要多给这只大军多一些生死的磨砺,让他们多经历几场鏖战,这一千獠军,必不输于大唐关中的府兵精锐。
  李世民收回了目光,大手落在了脸色既激动,又颇为自豪的李绩肩膀上,郑重地道。
  “看来,是朕小看了这几个小子,还有这只精锐之师。”
  李绩点了点头,只是他同样显得有些难以置信。
  “臣也是,臣之前觉得这只獠军,已然相当不错了,而今日所见,精气神可真是又增了数分。”
  这个时候,那边的房俊终于注意到了这样的异样,看到了大唐天子还有李绩李兵部与两位好兄弟前来,不禁大喜。
  当既厉喝出声。“解散,自由活动,注意活血。”
  随着他的喝令声,整齐划一的应诺之后,原本站得犹如标枪一般的一干獠军将士们开始抖手跺脚,活动起那有些发麻的肢体。
  而房俊径直跑了过来,恭敬地朝着已经下得马来的李世民一礼。
  “好了,贤侄不必多礼,好样的,没想到,你所练出来的这只獠军,简直大大出乎老夫的预料。”
  房俊这货这个时候只知道嘿嘿嘿的憨笑,看得程三郎与李恪二人白眼连翻。
  妖蛾子三人组里边,居然有人不会拍马屁,不会说好听话,实在是三人组之耻。
  ……
  李世民小声地询问着房俊各种问题,而房俊则是老老实实地一一作答。
  训练归训练,但是对于将士们的防冻保护也做到了极致,加厚的毡靴,这是汉唐商行凉州分行搞出来的好宝贝。
  因为辽阔的大草原上,那些游牧民族缺乏布皮,历来就有用羊毛制作毡帽和毡靴的传统。
  尤其是毡靴,以其独有的防寒、耐磨、舒适等实用且美观的特点。
  而汉唐商行是干啥的,就是抓住一切可以赚钱的机会,想办法将各种原材料进行深加工然后换钱的商贸集团。
  这种毡鞋如今已然开始走进长安部疆的百姓家中,虽然这种毡靴显得有些过于厚实。
  但是其保暖性能岗岗的,能够防冻,而且价格也不贵,所以很是受大唐的老百姓们的欢迎。
  而朝庭也有意采购大批的毡靴,作为与冬装的匹配以提供给大唐边关的将士们。
  不大会的功夫,几位獠人将领们也纷纷赶了过来见礼。
  “见过吴王殿下,见过李兵部,见过程长史。”
  程处弼听到这个称谓顿时不乐意了。“喂喂喂,你们几个,程某人已经不再是泸州大都督府长史了,莫要乱叫。”
  禄能等人一听,赶紧点头哈腰地道。“是是是,见过程仙长。”
  “噗呲……”李世民直接维持不住低调温和的表情,直接就喷出了一个哑屁。
  程处弼的脸色直接就黑成了锅底,神特么程仙长,信不信老子现在就让你们升天。
  看到处弼兄开始鼓眼珠子,李恪这货赶紧拦住。
  程处弼只能悻悻地翻了个白眼,算了,回头再找由着收拾这帮子家伙,这里是长安好不好?
  要是自己程仙长这个美称在长安传扬开来,呵呵,岂不又会在长安闹出一场笑柄。
  虽然程家人不怕流言蜚语,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很快,禄能打量着这个放了个哑屁的中年英武长须男,又看看一旁的吴王李恪。
  然后目光落在了他们两个那十分相似的容貌上,就连那啤酒肚的大小似乎也差不多。
  “房将军,这位……这位到底是谁……”
  原本还想要苟着不暴露身份,先来探个真伪的李世民。
  看到那帮子獠人将领一个二个面带疑色地在自己与亲儿子李恪之间游移。
  也就不再顾忌,抚着长须,朝着这几位獠人将军们颔首一笑。
  一旁的赵昆识趣地踏前一步,很配合地喝道。“大唐皇帝陛下在此。”
  李绩当先朝着亮明身份的李世民恭敬地弯下了腰。“参见皇帝陛下……”
  整个大营里边的将士们经过了短暂的骚动之后,全部都齐刷刷地拜倒在地。
  李世民看着这些出身泸州羁縻州的獠人将士,露出了一个淡然而又不失威仪的笑容。
  “诸将士免礼,平身……”
  ……
  下一刻,程处弼看到房二郎一副不知道应该接下来干啥的模样,终于忍不住蹿到了跟前来大声言道。
  “陛下,獠军番上,还请陛下上台检阅泸州大都督府獠军。”
  李世民朝着程三郎微微颔首,嗯,还是这小子更机灵一点,不过嘛,老实孩子也是很受欢迎的。
  李世民拍了拍房俊的肩膀,背负起手,大步地走上了高台,目光扫过。
  “你还愣着做甚,把那一套拿出来……”程处弼拿胳膊肘顶了顶房俊,没好气地催促道。
  房俊顿时反应了过来,开始朝着那些獠军将领们下达命令。
  很快,随着一声声的号令声,原本散乱在校场操演的獠军将士们飞快地聚拢过来。
  特别是站在高台之上的李世民与李绩看得最为清楚,看着过千獠军将士从一开始如同散落一地的米粒一般。
  在听到了号令之后,开始飞快地朝着高台之前聚拢,而且不是那种拥挤成一团的聚拢。
  而是第一排的将士站定之后,其他的士卒飞快地站到他们的身后,而且每一位将士,都会精准地站在前一位将士身后一步处,并且距离左右也各有一步。
  在心里边默默地计算着时间长短的李世民忍不住朝着身边的李绩小声道。
  “好厉害的练兵之术,聚拢成阵,都只花了这么短的时间,若是在战时,特别是应对敌袭之时,足可定胜负矣。”


第1494章 啥意思,觉得老子怕了那满朝文武不成?
  李世民足足在这獠军大营里边呆了差不多半个时辰,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今日,他可真是见识到了那份操典的份量,同时,也对于房俊那种严谨的练兵治军风格大加褒扬。
  总之,收获十分的丰富,连带的,原本怎么看怎么都觉得碍眼的程三郎,也开始变得眉清目秀起来。
  出了军营,程处弼原本想与李恪一起开溜,却被赵昆给唤住,让他随陛下回宫。
  回到了长安,直入皇宫,甘露殿内,李世民打量着坐在跟前份外规矩,目不斜视的程三郎。
  “程三郎……”
  “小侄在,不知叔叔有何吩咐?”
  “嗯……那个,今年,关中多灾,甚至有不少地方颗粒无收。”
  “不得已,老夫只能率文武百官,与诸卫将军东巡,往洛阳就食。”
  “此事,想必你也已经知晓。”
  李世民看到了跟前的程三郎点脑袋,满意地抚了抚长须,呷了一口茶汤继续道。
  “老夫知道,你小子脑子活,鬼主意多,而且又擅长各种奇奇怪怪的手段……”
  “???”程处弼一脸懵逼地看着跟前的李世民。什么叫各种奇奇怪怪的手段?老子可是正经人。
  可惜,看到了李世民投来的目光之后,程处弼赶紧低眉顺眼一笑,算了算了,看在你闺女的面子上,不跟你一般见识。
  看到程三郎这副老实恭顺的样子,李世民目光一扫。
  赵昆心领神会地干咳了一声大手一摆,甘露殿中的一干闲杂人等,连同他自己,都退到了殿门处。
  李世民这才继续言道。“贤侄你可有什么办法,解决关中缺食这个问题。”
  看着跟前,表情十分严肃,语气十分郑重的李世民。
  程处弼也不禁有些牙疼,之前,武姑娘已经给自己传递过了消息。
  可自己都还没个头绪,没想到李世民就会如此迫不及待地就把这个问题给抛出来。
  “怎么,是需要考虑考虑,还是没有办法?”李世民打量着程三郎那副纠结的表情,不禁狐疑地问道。
  程处弼想了想,罢罢罢,春风吹,战鼓擂,出个主意而已,又不是让老子搞事情怕个屁。
  “其实不是没有办法,只是,陛下你确定要让小侄给你出这个主意?”
  听到了程三郎这句话,李世民不禁有些牙疼地打量着这小子,总觉得程老三话里有话。
  “怎么,你是觉得你给出的主意,老夫不会同意?”
  “其实小侄给出的解决办法,有两种选择。”
  “两种选择?”李世民翘起了两根手指头,难以置信地看着程三郎这小子。
  自己自打蹿去东都就食,就一直在考虑着怎么解决关中缺粮的问题。
  可考虑来考虑去,一直都没有好主意,而跟前这程三郎居然告诉自己有两个选择。
  “来来来,你且跟老夫说说,怎么就有两种选择了?”
  “第一种,那就是迁都。”程处弼毫不犹豫地翘起了一根手指头道。
  李世民双目灼灼地看着程处弼,表情阴沉地道。
  “……迁都,那可是会令国家社稷动荡的大事,一个国家,岂能轻易迁都。”
  迎着李世民的目光,程处弼却并不退缩,据理力争。
  “但是若不迁都,而关中灾害频频,加之人口日益增长之下,粮食的缺口,只会越来越大。
  长此以往,小侄担心,咱们大唐的皇帝,都会成为逐粮天子。”
  “住口!”听到了逐粮天子这个称谓,李世民脸色一黑,大巴掌拍在了案几之上,眼睛瞪得犹如铜铃一般。
  程处弼悻悻地闭上了嘴,但是目光坦荡地看着跟前这位大唐历史上第一位逐粮天子。
  不讲武德的李渊似乎没有因为关中缺粮而蹿东都就食过,没有这样的黑历史,但是你有,你有你就是逐粮天子。
  当然,程处弼打死也不敢说出这样的话来,但是不代表他不会在心里边疯狂吐槽。
  李世民很蛋疼,这小子说的这番话,他又何尝不清楚,正是因为清楚。
  所以,李世民这才旁敲侧击似的数次意欲修缮乾元殿,却都被臣工所阻。
  其实不论是李世民,还是那些臣工,都明白,这位大唐天子暗戳戳打的主意。
  别忘记了,大唐建国,定都关中,正是因为关陇诸多世家出了大力气。
  若是大唐迁都洛阳,那么,关陇诸多世家肯定会在心里边不乐意。
  虽然随着大唐建立之后,不论是李渊,还是李世民,都在平衡,削弱着这些世家门阀的力量。
  但问题是,他们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特别是关中又是大唐的重要兵源之地。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