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长孙皇后也朝着李渊一礼之后,接过了李渊身上的裘衣一面轻言蔓语地道。
“天气如此严寒,父亲怎么出来了,若是有事情,唤人过来这边知会一声便是。”
“哈哈,无妨无妨,老夫穿得厚实,闲着无事,就过来走动走动。”
李渊揉了揉冻得有些发红的鼻头,笑得眉舒目爽,精神抖擞的样子,让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不禁心中生疑。
李世民亲自给李渊倒上了一杯红茶,一面笑着打趣道。
“父亲,看你容光焕发的模样,莫不是又遇上了什么好事情。”
李渊抚着长须眉舒目展地呷了一口暖暖的茶汤,感觉着室内的温暖,笑眯眯地道。
“哈哈,也算不得什么好事,就是老夫今日发了一笔小财。
这不,心想着都这么大年纪了,平日里的用度甚足,没什么地方花钱,倒不如留给皇帝拿去支配。”
“父亲此言何意?”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一脸懵逼地互望了一眼,都有些码不准这位老爷子这是想要做甚?
再说了,你老人家成天都在宫里呆着,上哪发财去?
“怎么,不相信?忠宝,把帐册拿过来。”
看到二郎与儿媳妇那副吃惊的模样,李渊不禁一乐,冲那忠心耿耿,却永远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的忠宝勾了勾手指头。
忠宝从袖中取出了一份帐册上前两步,恭敬地递到了李渊手上。
而李渊则很是大气地将这份帐册搁到了李世民的案头上。
“二郎你看看就知道为父所言非虚。”
“好好,既然是父亲的馈赠,那孩儿倒要好生瞧瞧。”
李世民笑眯眯地抄起了这份帐册,打开之后扫了一眼,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无踪。
取而代之的,则是难以形容的震惊之色,而翻阅这本薄薄的帐册的手也不禁快了几分。
看到了夫君的表情变化,长孙皇后也不禁心中生疑。
只是不好凑过去,仍旧贤淑地屈膝而坐,给公爹满上了茶汤。
李世民看罢,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定了定神,这才朝着李渊道。
“……这,父亲,这是汉唐商行今年的分红?!”
第1487章 呵呵……真当我闺女是那么好娶的不成?
这口气,分明他还是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李渊看到亲儿子那副模样,心中不由得一乐。
表面上仍旧显得很是淡定从容,仿佛这只是几个铜板一般,轻描淡写地道。
“没错,老夫之前不是得了汉唐商行的一成股份,这不,这就是今年那一成股份得到的分红。”
李渊目光一扫,看到了这位向来难以动声色的儿媳妇都支愣起了耳朵,忍不住报出了数字。
“今年汉唐商行新开了不少的铺面,还有各项的投入也数额巨大。
所以嘛,一成股份也就才二十五六万贯的样子。”
瞬间,温婉贤淑的长孙皇后两眼圆睁,难以置信地看了一眼努力控制自己,但是一股子洋洋得意的劲根本遮掩不住的公爹。
然后下意识地朝着夫君看过去,就看到了夫君牙疼般地吸着气,点了点头。
“如此这份帐册没有作假的话,汉唐商行今岁的一成股份的分红,有二十五万七千三百二十一贯。”
“这个数字,可是比今年预计能够留存国库的财帛还要多出一倍有余,这……这可真是太难以置信了。”
长孙皇后忍不住动容地低呼了一声道。
“那岂不是说,汉唐商行一年的收益,足有两百五十七万贯?”
“这,这也太厉害了点吧?”
“汉唐商行成立至今不过数载,居然短短数载之内,收益就变得如此夸张……”
“呵呵……那还不是因为主掌着汉唐商行的那个领头人,是程三郎那个不走寻常路的小子。”
一听到程三郎这三个字,李世民原本兴奋得有些扬起的嘴角瞬间又拉了下去。
看到夫君神情变化如此明显,长孙皇后赶紧扭开了头,生怕自己忍不住失仪。
李渊作为亲爹,看到亲儿子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变化,也险些乐出声来。
不过当爹的好歹也要顾全亲儿子的颜面,李渊干脆拍了拍案几,站起了身来。
“好了,这份帐册就撂这了,回头该怎么办,二郎你自己拿主意。”
“父亲,外面天寒地冻的孩儿送你回宫吧。”李世民起身道。
“不用不用,老夫急着回去做甚?我还得去看看我的乖孙女,你们忙你们的,不用管老夫。”
李世民与妻子将李渊送到了甘露殿外,看着父皇坐进了暖轿缓缓而去。
这才转入步入甘露殿内,长孙皇后打量着夫君的脸色,看得李世民一脸不自在。
……
长孙皇后坐到了案几跟前,抄起了那份帐册,一边看一边啧啧有声地道。
“二十五万七千贯,他可真是有本事,连做生意,都能够这么厉害。”
李世民张了张嘴,下意识地又想要反驳抬杠,可是最终,只能吐出了一声叹息。
“他也算是有点本事,治政方面虽然稍显稚嫩,但是他奇思妙想不绝,而且总能够另寻僻径解决掉在其他人看来根本不可能之事。”
“便是统兵,能够率领一帮乌合之众,奇袭拿下那剑川坚城,复我大唐剑南道姚州咽喉之地……”
说到了这里,李世民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
“唉……就连做生意,短短数载下来,怕是比那些世代经商的富商巨贾几代人赚的都要多。”
“如此才俊,的确是我大唐极难得的栋梁之材。”
“不过,他既然这么懂得经营之道,做事又能够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却又偏偏能够达到目的。”
长孙皇后听了半天,总觉得夫君这番话虽然是在夸程三郎,但是似乎话里有话。
“……夫君,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为夫想要知道,这天底下,还有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难题……”
说到了这里,李世民的嘴角不怀好意地扬了起来。
看到了夫君那副恶意满满的笑容,就一如当年找理由收拾程三郎时候的坏笑一模一样。
长孙皇后不禁有些头疼地揉了揉前额。“夫君,你想让他解决什么样的难题?”
“观音婢想必也知道,如今关中人口日益增长,然关中的环境却日益恶劣,灾害是越来越厉害。”
“父亲在位之时,尚未显出问题,可是为夫当政以来,这个问题已经是越发的严重。”
“今年,更是因为关中多地欠收,为夫不得不率领文武百官以及诸卫将士十数万人往东都就食。”
听着夫君在跟前侃侃而言,长孙皇后不禁瞪大了两眼。
“夫君,这,这事非同小可……”
“为夫当然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正是因为如此,为夫想要跟那小子好好聊上一聊。”
“呵呵……真当我闺女是那么好娶的不成?”
“……”长孙皇后隐蔽地翻了个白眼,得,看样子,这段时间夫君这是彻底跟那程三郎杠上了。
……
长孙皇后出了甘露殿,刚刚回到了立政殿外,就看到了立身于殿门口的宫女,不禁一愣。
掀开了厚帘步入立政殿,果然看到了闺女正坐在铁炉子跟前,无聊的东张西望。
看到自己,李明达欢叫一声,起身赶了过来敛身一礼。
“女儿见过娘亲,娘亲冷不冷,我给你暖暖手……”
感受着闺女那双纤手传递来的暖意,长孙皇后嫣然一笑。
“你呀,怎么跑到娘这里来了?”
“女儿想娘亲了,所以就过来看看呗。”李明达歪着脑袋,冲长孙皇后甜甜一笑。
长孙皇后呵呵一笑,轻刮了下这个不老实的闺女脸蛋一下,径直来到了铁炉子跟前,舒服地躺在榻上舒展身形。
“哦,那你现在看到了……快回去吧。”
李明达看到娘亲这样的表示,扁了扁嘴,赶紧也上了榻拱在娘亲的身后边腻声道。
“娘……娘亲……女儿是真的想你了……”
“好好好,娘亲相信你了还不行吗?别拱了,你这丫头,拱得娘的背都生疼。”
等到李明达乖巧地坐好,替自己捶着背,长孙皇后眯起了双眼,颇为懒散地道。
“这几日,你爹还没消气呢,只要一提到程三郎,呵呵,立马就怒火三尺高。”
听到了这话,李明达的神色不禁有些黯然。
看到闺女这模样,长孙皇后暗乐,清了清嗓子又道。
“不过啊……”
第1488章 这个难题是牵涉到我大唐社稷国本之事
李明达小脑袋从娘亲的背后探了出来,一双水汪汪的明眸讨好地看着娘亲。
“娘亲,不过什么?”
“不过你爹,可是真心疼你,一丝火头也不乐意往你身上来。”
长孙皇后忍不住轻刮了下这颗老李家最水嫩青葱小白菜的琼鼻嗔道。
李明达可爱地晃了下脑袋,拿小脑袋又顶了顶娘亲的肩膀得意地道。
“那当然了,我可是最疼爹爹和娘亲的,爹爹和娘亲当然也要疼我,是吧娘亲……”
听到这话,便是有心想要捉弄闺女的长孙皇后也不禁眉舒目展地笑了起来。
“你这丫头,不但长得可人,这小嘴,更是甜得跟抹了蜜似的。”
李明达又转身移到了长孙皇后跟前,替娘亲捶着腿,甜腻腻地道。
“哪有,女儿不过是喜欢说实话而已,难道娘亲你不疼自己乖巧懂事的闺女吗?”
“好了好了,唉……娘当年就知道你这丫头是什么个心思,不过当年你还小,娘就想,说不定过上几年,等你稍大了些,看到了其他年轻才俊,说不定就会……”
李明达突然开口,表情仍旧笑得那样的甜美。
“有比程三哥哥更会作诗的才俊吗?”
“这个,还真没有。”长孙皇后点了点头。虽然程三郎作诗以怼人为乐,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他的诗作,不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作出来的。
但是至今已有数载,天下不知道有多少读书人,虽然很鄙视恶名远扬的老程家一家老小全是粗鄙武夫。
但是,作为粗鄙武夫之中的唯一的靓崽程三郎,却是让那些读书人又爱又恨。
恨,自然是恨其明明是个成日尽闹腾妖蛾子,二话不说,喜欢动手动脚的粗鄙武夫。
爱,自然是爱其才华与其作品,不光是诗词,还有他弄出来的那《顺溜之百家姓童谣》。
如今已然名声在外,举国皆知,可以说,大唐的小娃娃们,就没有不知道这首令世家大族心情大恶的童谣。
还有那《三字经》现如今,更是已经被朝庭正式颁布诏令,正式成为了大唐蒙学用以启蒙学童的课本。
甚至是优先的第一选择,因为《三字经》的易学性,以及故事性,的确远在《千字文》之上。
“年轻一辈的才俊里,有比程三哥哥更懂得治理民生,又还能够亲入战场,建功立业的?”
“……”看到甜美的笑着,目光悠远,不知道聚焦于何处的女儿,长孙皇后抬手轻抚着她的青丝,只能轻轻地摇了摇头。
李明达似乎也不需要娘亲的回答,回想着关于程三哥哥一桩桩一件件的旧事,继续轻声言道。
“又或者,有比程三哥哥更加勇敢,面对千军万马,以寡敌众毫不畏惧的?”
“而且程三哥哥的厨艺,咱们大唐,怕也没有哪个年轻才俊能比得了吧?”
“程三哥哥的医术,便是孙道长老爷爷也很是佩服的……”
“娘亲,我觉得,程三哥哥除了呆萌了点,单纯了点,没有其他缺点,嗯,就是这样。”
噗呲……长孙皇后及时地扭开了头,但是有点来不及。
“娘亲,你笑话我……”李明达扁起了嘴,忍不住嗔道。
“没有没有,娘没笑你,娘只是听你说程三郎,觉得那小子可爱才笑的,对,就是这样。”
“对了,你想不想听你爹准备怎么收拾那小子。”
听到这话,李明达顿时来了精神。
“娘亲你快说说,爹爹想要怎么为难程三哥哥,不会真把他弄到交州去吧?”
长孙皇后摇了摇头笑道。
“哪能啊……像程三郎这等国之栋梁,若不是他在泸州那里做得实在太好,怕是你爹早就把他弄回来了。”
“这几年,绣衣使、各州官吏呈来的奏折,关于程三郎的,弹劾他独断专行的有不少。”
“但是,他做出来的那些成绩,却是许多官吏,怕是在一个地方当政一辈子都做不出来的。”
“闺女你可知道,剑南道一道之地,唯富蜀地八州,蜀地八州之中,又以益州为魁首。
剑面道其他近三十个州每年缴纳的税赋,加起来,不足这益州的三成。”
“可是这才几年,泸州的税赋已然达到了益州的七成,成为了仅次于益州的剑南道第二富庶之地。”
“还连带着令泸州周边诸州的税赋也都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