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可是对于卢国公府程家老三的各种流言耳熟能详得很,看到他这样,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离府去寻孙道长。
可一扭头,却看到了程家四五六全都一脸无可奈何,摇头不已。
得见武媚揣来的目光,身为兄长的程老四解释道。
“武姐姐没事的,三哥就这样,给我们说很无聊的故事,他自己笑得喘不过气来……”
……
看到武媚投来的带着鄙夷的目光,程处弼有些臊眉搭眼。
“有点忍不住,嗯,我这几个弟弟比较可爱。”
武媚直接就呵呵了。刚才是谁黑着脸,一副想要把亲弟弟大卸八块的架势?
没想到,跟武媚相处还不到两个时辰,自己程家文化担当的形象直接就崩了。
好气啊,却又没办法补救,罢了,破罐子破摔。程处弼抹了抹脸,表情严肃了下来。
“行了,你们赶紧回去做课业去,今日的若是完不成,小心爹回来收拾你们。”
“三哥,这些针能给我们玩吗?”程老六好奇地探脑袋朝着程处弼的宝箱看过去。
程处弼直接就黑了脸,扬起了手,瞬间,三个弟弟犹如三道黑色闪电,消失……
“……”
第136章 你想让我们卢国公府被人戳脊梁骨吗?
“其实你这三个弟弟,倒也挺可爱的。”
听着屋外传来的嘻嘻哈哈的打闹声,武媚不禁婉尔一笑,那瑰丽的眼波份外靓丽动人。
“算是吧,就是太皮……”程处弼无奈地叹了口气。
武媚试了针,知晓了针感,程处弼这边,也将孙道长留下的竹简拿来了出来。
武媚只草草地扫了几眼之后,便意识到了这些孙道长心得的宝贵之处。
“这些,我能抄录下来吗?”
“这自然没有问题,那里有纸有笔,对了,你用这个吧,这是我让人装订好的空白书册……”
程处弼拿来了一本空白的书册,递给了武媚道。
看着案几上的笔墨和空白书册,还有那份摊开的竹简。
武媚忍不住侧头看了正在收拾东西的程处弼一眼。
“你是个好人。”
程处弼头也不抬,没好气地道。“请在好人中间加个男字,谢谢……”
武媚闷哼一声,开始专注地抄录起来。
程处弼幽幽地长叹了声,这个假·胸怀天下的女人怎么就那么倔。
武媚足足抄录了整整一个时辰,眼见即将到了中午,不禁有些犹豫。
程处弼心中一动,她在这呆得太久,怕是杨氏会不放心。
“要不这样,你把这一卷带回家去抄录,等你抄录完,再拿回来换下一卷便是。”
武媚微微颔首,却又一滞,迎着程处弼那带着疑惑的目光。
她垂下了浓厚的黑色长睫,遮盖住那动人的烟波。“我还是在这里抄吧,可以吗?”
“当然没问题。”程处弼想到自己去了几趟的杨宅,那几乎接近于家图四壁的杨宅。
即便是她穿出来的这套胡衣,在那衣襟的边角处,有个精心修补后,显得不起眼的补丁。
程处弼不禁心生怜意,但想要伸援手,又觉得不合适。
毕竟这位武二娘子的暴脾气,指不定还以为自己对他别有所图。
而且有句话叫什么来着,升米恩,斗米仇还是啥。
程处弼看着认真抄录的武媚,突然灵光一闪,笑眯眯地探头过去道。
“你的字,写得挺漂亮的啊。”
听到了夸赞,武媚不禁嫣然,嘴角得意地微扬。
“当然了,因为我很聪明,所以先父自幼便给我请了西席。
教我读书识字,练字的贴子,我都不知道写了多少……”
而今,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却只能眼看着母亲和刘婶养家糊口,自己却无能为力。
武媚秀丽绝伦的俏脸又不禁一阵黯然,让周围的气氛,也随之消沉了许多。
“不愧是从小就开始练的,比我强多了……”程处弼装着没有注意到,继续感慨道。
听得此言,武媚咬了咬朱唇,看着这个向自己免费提供笔墨纸砚的程老三。
“程公子,你若是愿意的话……我帮你也抄录一份吧。
我的书挺好看的,而且我抄得很认真,不会漏字错字。”
“你先给我看看。”程处弼向武媚伸出了手,接过了她抄写的书册。
武媚的楷书写得相当的漂亮,娟秀而又清丽,却又不失锋芒。
而且纸面十分的干净整洁,跟自己那三个弟弟比起来,简直就是,唔……家丑不可外扬。
程处弼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武媚则有些紧张地看着程处弼,似乎生怕他不同意。
程处弼将书册递还给了武媚,站起了身来就朝着屋外走去。
“???”武媚直接就迷了。这程老三是要干嘛?
“老四在不在?”
“不在!四哥去茅房了,我是老五。”远处传来了程老五的回答。
“赶紧去,帮我叫管家过来一趟。”
“好的三哥,三弟何在,随二哥杀敌去……”
“好!”程老六大叫一声。“哇呀呀呀……”
“噗……”身后边传来了一声,程处弼脸黑如墨。突然之间不太想帮这个女人。
……
“公子,你寻老朽何事?”程富很快就赶了过来,看到了武媚在此,微愕下便恢复正常。
程处弼示意程富坐下,这才言道。
“我听闻请人抄录书册,是要花钱的,没错吧?”
看到程富点头,程处弼就朝着武媚的方向看了一眼。
“我想请武二娘子,帮我抄录一些东西。”
“我,你不用给我钱。”武媚有些懵,赶紧申明道。
“你想让我们卢国公府被人戳脊梁骨吗?”程处弼不乐意地坐直了身躯道。
“我们程家,向来家风严谨,做事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若是对你一个弱女子都压榨,我们程家兄弟还有脸在长安城里混吗?”
程富看到了大义凛然的程处弼冲自己眨了好几下眼睛,又看到武媚被训得一脸懵逼。
顿时省过了神来,赶紧点了点头。“对对对,武二娘子,我家公子说的极是。”
“你若是帮了我家公子,我家公子若是不给你相应的报酬。
那就有违了我家老爷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家训。”
程富朝着那总算是反应了过来的武媚道。
“更何况,抄书可是一件很复杂,很精细的活,所以价值也不便宜。”
“抄书匠一般怎么计算报酬,你且说说?”程处弼清了清嗓子朝着程富问道。
程富不加思索地径直答道。
“一般而言,差劲的抄书匠,抄一套《法华经》可得钱一贯。好的抄书匠嘛,便是三五贯都有可能。”
“而且还需由顾客提供笔墨纸砚等抄经所用之物。”
“那你说说,抄大概这样一本空白书册,抄满它,大概多少钱?”
“小人得先瞅瞅武二娘子的书法如何。”
程富这个粗通文墨的糙老爷们,拿起了武媚之前所抄的书册翻了翻。
“这笔字好,实在是好,而且还这么齐整,老朽估摸着,大概得三百钱吧?”
听着程处弼与富叔的对答,原本对于抄书之事,不甚在意的武媚这才知晓。
原来,抄书也能挣钱,似乎还能挣上不少,那岂不是说,自己如果能够接下这一单大生意。
那自己一家的生活,不需要姐夫救济,也能够活得好好的。
当有了这个念头之后,武媚的心情瞬间就紧张了起来,因为,她真的很希望能够成功。
“不成。”程处弼突然开口,否决了富叔之言。
“???”
第137章 长孙卿你与程将军都不是外人
富叔一脸懵逼地看着程处弼。咋回事,不是三公子您想要暗中帮武娘子一把吗?
“因为她还要给她自己抄录一份,那些笔墨钱,总不能也算在里边是吧?”
“成本,大概百钱吧,具体老朽也不太清楚。”富叔仔细想了想,说出了一个大概的价格。
程处弼当即拍板,然后朝着脸色刚刚黯然下去的武媚道。
“嗯,那就是一册两百文,你反正要抄两份,我挑。
剩下的那本归你,我每拿到一册,就付你两百文,如何?”
看着程处弼认真的表情,还有程富不停冲自己使着眼色,武媚用力地点了点头。
“好,两百文一册。”
程处弼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那便这么定了。”
那张俊朗的笑脸上,温和得犹如春日暖阳一般的目光,让武媚有些不自在地移开了视线。
程处弼让富叔拿来了个小木箱子,往里边装了几本空白书册,又将笔墨纸砚等放了进去。
让富叔提溜着这些东西将武媚送回杨宅去。
就在武媚即将离开房间之际,她却脚步一顿,回眸,浅笑。
笑容艳丽动人,令人目眩。
朱唇轻启间。“其实你是好人。”这五个字把有些呆滞的程处弼扎得清醒过来。
程处弼整个人都不好了。“喂姓武的,能不能换句夸人的话?”
可惜,只听到那明显变得轻快的脚步声,程处弼翻了个白眼,躺倒了榻上。
这个女人心眼真小,莫不是因为跟胸怀的大小有关联?
日后长大了,应该会变得胸怀辽阔些吧,应该……
……
程富举重若轻地提着那不份量不轻的木箱子,与脚步轻快,不经意间眉眼飞扬的武媚出了程府,朝着杨宅而去。
他亦看出了武二娘子的心情相当的不错,想到了方才自家公子在屋内不乐意的叫嚣声。
不禁嘿嘿两声,向武媚解释道。“我家三公子他,其实是个好人。”
武媚嫣然一笑,重重地点了点头。“我知道,谢谢富叔,其实……”
“什么?”程富有些疑惑地扭过了头来问道。
“方才富叔您冲我使眼色,我就已经知道了,多谢富叔对小武的关照。”
“哈哈,你这孩子,行了,不用说了快走吧。”程富爽朗一笑,摆了摆手不再多言。
其实我想说的是,程老三那个眼神不好,又还有些贼兮兮的家伙。
冲富叔你使眼色的时候,我就已经看到了。
既想要帮我,又害怕我因为自尊心而不乐意接受帮助。
还特地摆出一副很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的模样,也够难为这位程家三郎的。
程三郎你的确是一个好人。想到了程处弼对于好人这个称谓有极为强烈的怨念。
武媚不禁绽颜一笑,旋及赶紧止住,似乎生怕被身边同行的富叔查觉。
“一册书,就能够赚两百文?咱们家二娘子可是比奴家强多了。”
听闻这个好消息,大病刚愈的刘娥也喜不自胜。
“倒真没想到,那位程三郎还是个福星。
自打他登了门,奴家的病也好了,二娘子也找到了挣钱的法子。”
杨氏笑眯眯地颔首,将武媚揽入了怀中。“可真是辛苦你了,这么年轻,就要操心这些事情。”
“娘,瞧您说的,女儿我如今也大了,自然也要为家中生计考虑。”
那还懵懂的三妹武茶,扯了扯武媚的衣角,奶声奶气地道。
“二姐,你赚钱了,咱们家是不是可以多吃肉了呀?”
武媚蹲了下来,心疼地轻刮了刮三妹武茶的琼鼻。“嗯,那当然了,怎么吃都行。”
“太好了娘,我今天就想吃肉了,娘亲……”武茶咯咯地笑着,拉着杨氏的衣襟开启撒娇模式。
“好,你这小丫头,怎么成天就跟个小馋猫似的,让刘婶一会去买,让你吃个够。”
看着跟前,欢笑的娘亲,还有那开心的笑得俏脸如若春花的妹妹。
还有兴奋地正在收拾,准备出门采买的刘婶。
没来由地,想到了程处弼追杀他那三个弟弟的身影。
发现家丑外扬之后,用刻意的严肃来掩饰尴尬的表情。
武媚那殷红的朱唇唇角,愉快地轻扬了起来。
那双微弯的杏眸中,即便有浓睫遮挡,仍旧有星光溢出……
……
东宫,这是位于皇宫范围的一片宫殿群落,大唐的太子,就居住在此。
太子李承乾正正襟危坐于榻上,跟前坐着一位须发花白的文官。
他亦是东宫的属官,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正在抑扬顿挫的念诵着一篇诗经古文。
而程处弼就立身于太子身后边,表情很严肃,目光则很呆滞。
不好意思,实在是听不太明白,毕竟程处弼的文言文功底,最多也就是高中生水平。
仔细地阅读之后,根据前后文比照下来,或许还能明白。
可是要单任听读,十句能够听懂五句,那就是烧高香了。
跟前这位老文官,却读得很是神采飞扬,精神抖擞。
李承乾听得频频颔首,仿佛他真的听懂了一般。
在李承乾的下首,还有一位与他年纪相仿佛的年轻人。
复姓长孙,名家庆,是长孙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