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世家- 第6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哪知道,反正现如今最需要修的,就是从泾南到码头,还有就是从泾南道淯州的官道。”
  “只要这条官道能够修好,让淯州的井盐,不再因为官道的年久失修而时断时续,咱们就是大功一件。”
  “只要有了这条路为样板,咱们再修其他的官道,那我们就不但已经有了足够的熟练工匠。
  而且还有了修筑水泥官道的经验,到时候,肯定会十会快捷。”
  就程处弼所知,后世的半机械化作业,一公里,几台车,然后三十个工人的施工队,一公里也就十天的功夫。
  当然那是后世,这个时代可没有工业机械化,那咋办?自然只靠人海战术。
  ……
  等到程处弼等人赶到了之后,驻守在此的工部官员兴冲冲地前来见礼。
  “下官见过殿下,见过程长史,见过房典军。
  我等与一干工匠这些日子没日没夜的操劳之下,幸不辱命,终于制作出了合乎长史要求的水泥。”
  “样品已经搞出来了?”程处弼听得此言,当即问道。
  “正是,诸位上官往这边请。”
  程处弼等人随着这位工部官员,来到了一处十分平整的地面,地面上,摆着一堆堆的碎裂的灰白色如果碎石一般的东西。
  那些自然是之前测试之后的废弃物。
  而他们的跟前,则是好几块长宽都约在三尺左右,厚度约在三寸三分左右的水泥板。
  旁边则摆放着八个石锁,大的两百斤,足有五个,之后就是一百五十斤,一百斤,还有五十斤的各一个。
  这位工部官员看到了李恪与房俊这二位懵逼的表情,笑眯眯地一礼后解释道。
  “这是程长史教我们的一种用来测试水泥质量的手段。”
  “我们会用烧制出来的水泥搅拌出混凝土之后,制作出这样几块规格相同的水泥板。
  然后采用几种方式,来测试这些水泥制作的混凝土的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当然,这些办法,也是程处弼自己想出来的,虽然是闭门造车搞出来的点子。
  但是程处弼觉得自己已经真的尽力了,毕竟老子又不是专业搞建筑的,能够想到办法来测试就已经很不错了。
  例如其中一块水泥板会放在用青砖堆砌起来的空心井上方,然后往上面摆上石锁,看看它的承重能够达到多少。
  然后就是,将水泥板摆放在平整的地面上,往上面摆放石锁,看看多少重量它才会开裂。
  反正这个年头,最重的玩意,怕也就是能够拉两千斤的牛车。


第1253章 拿到荒地,为的是啥?为的就是种植棉花
  所以,只要能够承受得住这个重量,那么铺设出来的官道,至少也能够达到后世乡村公道的级别。
  至于高等级公里,高速公路啥的,呵呵,关老子屁事。有本事再穿越一个搞建筑业的穿越者来。
  老子只是个医务工作者,能够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搞出乡材公路级别的水泥路面,就已经很阔以了好不好?
  程处弼等人的到场,令在场的工部官员还有那些工匠们显摆之心更甚。
  开始当着程处弼等人的面测试起了水泥板的沉重能力,看到那巨大的石锁,摆放到了水泥板上。
  水泥板能够蔚然不动,程处弼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下。
  特别是那块镶嵌在地面上的水泥板上,将那八个石锁都垒叠在水泥板上。
  那块混凝土板材也同样没有出现开裂的迹象后。
  李恪的表情变得精彩纷呈。
  “这玩意怕是比顽石还要紧固,处弼兄,这等烧制出来的水泥。
  若是能够用在城塞之上,那岂不是真的固若金汤?”
  程处弼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历史告诉我们,就没有攻不破的紧固堡垒。
  不过现在不是跟这位泸州大都督计较这些小问题的时候。
  “应该吧,不过殿下你可别忘记了,咱们制作出这玩意可是为了修筑沪州的官道。”
  李恪微微颔首一笑,不过,这位殿下还是深深地看了一眼那些水泥板,这才转身。
  “这个我当然知晓,走走走,咱们过去瞧瞧。”
  ……
  凉州城东南方约十余里外,那里原本也有大片的田地。
  但是,早在隋末之时,因为战乱的纷扰,导致凉州一带的人口减少,百姓流离失所之后。
  都已然变成了荒地,而现如今,这一大片广袤的土地,已然被大唐皇帝陛下恩赐给了汉唐商行。
  此刻,陇右的严寒已然消退,大地已然回春,而那片原本已经被丛生的杂草所掩盖的荒地。
  此刻正被大片大片地开垦出来,老程家的管事程武,此刻一脸豪情万丈地站在不远处的高丘之上。
  打量着那已然种下去的近万亩棉苗,虽然汉唐商行那么多武勋世家通力合作之下,在去年秋冬之交就赶到了这里。
  但是真正开始开荒,还是在一个月之前,紧赶慢赶之下,终于赶在棉花种植季,开垦出了近三万亩的田地。
  而现在已经种下了万亩,再有两到三天,应该就能够将这三万亩地都种上棉花。
  一旁,来自江夏王李道宗家的管事不得不满脸遗憾地摇了摇头道。
  “可惜了,今年怕是赶不及喽,这凉州实在是人丁不足,咱们也招募不到太多的人手。”
  “是啊……不过倒也没关系,咱们汉唐商行,明年供应给朝廷的是二十万套冬衣。”
  “去岁的时候,程三公子在长安种植的那一千三百亩就满足了五万套,这三万亩。
  咱们顶多也就拿出个五六千亩的产出,便已经能够满足朝廷的需求,剩下的,嘿嘿嘿……”
  “咱们可能不满足,争取在夏末之前再多开垦出一些耕地来。
  争取种下两到三万亩高粱,至少咱们人吃牛嚼好歹不用操心。”
  一干来自各府各家的管事们表情虽然有遗憾,但也有得色,毕竟是大家通力合作之下干出来的成绩。
  “程管事,你来说说。”那位吴王府派来的管事,朝着程武笑眯眯地问道。
  所有人都停下了议论声,把目光落在了这位程府管事的身上。
  毕竟,汉唐商行这边,各家各府派出管事的时候,可都是打好了招呼的,仍旧按照交州的开发团队的模式。
  大家可以提议,但是最终拍板,还是有老程家的管事来敲定。
  没办法,谁让老程家的股份在汉唐商行占比最大,更何况,不论是搞胡椒种植园,又或者是在交州买地。
  又或者是在凉州种植棉花,这一样样的事情,全都是程三郎那位大唐妖蛾子之王搞出来的。
  而且那位还是汉唐商行的发起人,不是那小子,各家各府又怎么可能被捏在一块,成为一条大船?
  ……
  程武憨厚地一笑,朝着这帮子管事们抱拳一礼。
  “诸位说的甚是有礼,咱们最好这样,争取在仲夏之前,能够开垦多少就开垦多少。”
  “赶在仲夏之前开垦出来的田地,全都种上高粱,高粱不到半年就能够收获,好歹能够赶得上趟。
  至于其他的农作物,还是免了。”
  “像那小麦,虽然可以更晚一些时节种植,可是明天咱们要种植棉花的时候。
  小麦还熟不了,咱们总不能把小麦全铲了再来种棉花吧?”
  程武这番话,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毕竟这棉花种植可不能太晚了。
  汉唐商行在这里拿到荒地,为的是啥?为的就是种植棉花。
  同一时间,长安北部,近河的渭南之地,这里,正在兴建一间巨大的作坊,现如今已然修建好了外墙。
  但是靠河岸那边的外墙却并没有兴建,而是用竹木制作的栅栏给遮挡起来。
  关于这一点,此刻正站在这里的老程家管家富叔最有发言权。
  “为什么这里不修墙,那是我家三公子吩咐的,说是日后会有大用,修好了墙再堆倒,实在浪费。”
  说罢这话,一旁的工头只能点头,引领着这位卢国公府的大管家继续巡视这间纺织作坊。
  虽然在作坊里边,暂时还没有织娘,但这只是暂时地,再等几个月,棉花收获之后。
  会直接在凉州进行处理,将籽棉处理成皮棉之后,一部份会在当地消化,制作白叠布供应陇右。
  但是更多的皮棉将会运往长安,不是不愿意在当地消化,而是凉州那边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点。
  所以在这长安渭河边上买下了大片的地皮,修造一座大型作坊,等待着棉花的到来。
  这边已经收到了消息,那边今年至少能够种植三万亩棉花。
  一想亩产怎么也能有四百来斤,三万亩,那得有多少。
  程富不禁幸福地长叹了一声,也不知道需要多少织娘,才能够将那么多的棉花变成白叠布。
  不管,这倒用不着自已来操这个心,反正程富相信,自家三公子肯定会有办法解决就是了。


第1254章 此番,程氏大学会派遣十二位医者随大军行动
  长安城中,刚刚散了朝会,李世民与几位心腹重臣一同来到了位于金水河畔的延嘉殿。
  兵部尚书李绩,大唐军神李靖,还有那位已经被李世民任命的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葱山道副大总管契苾何力,以及户部尚书唐俭、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这位大唐名相齐聚一堂。
  原本的兵棋推演,随着越来越多的沙盘被打造出来,那位于延嘉殿旁边的小院已经放不下。
  所以延嘉殿这里,也被李世民给腾了出来,专门放置沙盘。
  此刻,跟前是一个巨大的沙盘,上面稀稀落落地有几座城池与关隘以及地形地貌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沙盘上。
  一干大唐名将们虽然已经多次见识过了沙盘,但是今天,却是第一次看到这地形显得十分陌生的沙盘。
  李靖目光扫过这座巨大的沙盘,看着那大部份地区都是黄沙掩盖,少有葱绿的和河流湖泊的地形地貌。
  忍不住讶然地扬起了花白的眉头,朝着李世民看过去。
  “陛下,这莫非是高昌?”
  听到了李靖此言,李世民爽郎一笑,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满意地拿大手轻拍了拍沙盘的边框,大手以高昌国为中心划了一个圈。
  “朕之所以讨伐高昌的计划一再拖延,虽然有许多的原因,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此物……”
  “因为高昌在我大唐陇右之西,所以,想要获得那里的详细的地形地貌,甚是困难。”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说起来,工部和兵部此番出力其众,这才能够及时地赶制出这张沙盘来。”
  “从玉门关一直到高昌国,沿途的河流、湖泊,还有行道的道路,都已经标注于其上……”
  侯君集一脸动容地打量着这个巨大的沙盘,怎么也没有想到。
  陛下居然连这在数千里之外的高昌的地形地貌都已经拓到了这沙盘之上。
  打量着这个巨大的沙盘,看着上面的山峦起伏,河流蜿蜒,还有道路曲折。
  ……
  侯君集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唐武贲之师,每日该从哪里行进到哪里,该在哪个地方扎营,哪个地方容易被埋伏。
  若是高昌兴兵而来,自己在哪个地方,最适合接战,怎么利用地形,让高昌来得去不得。
  “怎么样,二位卿家,这沙盘如何?”李世民笑眯眯地歪脑袋朝着看得两眼放光的侯君集与契苾何力望去。
  契苾何力深吸了一口气,朝着李世民恭敬地一礼道。
  “陛下,这沙盘实在是非同凡响,让臣觉得仿佛高昌国就在眼皮之底下。
  一切一目了然,我军有了此物,胜算至少可增加三成。”
  听得此言,李世民不由得爽朗的大笑出声来,李靖与李绩也深以为然地频频颔首不已。
  特别是为了制作这个沙盘,兵部职方司可是出动了大量的人手。
  耗费了差不多两年的光景,甚至有人付出了性命。
  这才制作出这块巨大而又详实的沙盘来。
  李绩眼角的余光一扫,就看到了一直眯着眼睛,仔细地盯着那沙盘端详的侯君集在听到了契苾何力这话之后。
  顿时有些不悦地皱了皱眉头,抚着长须默不着声。
  看到了这一幕,跟程咬金乃是多年执友,跟这位侯某人也向来不太对付的李绩不由得呵呵一乐。
  “怎么样,陈国公觉得这程三郎发明出来的沙盘如何?”
  侯君集淡淡地扫了一眼李绩,皮笑肉不笑地扯了扯嘴角。
  “此物的确颇有妙用,不过,在侯某看来,便是没有此物。
  我大唐武贲精锐,照样可以轻取高昌。擒下那不服王化的麹文泰。”
  此言一出,原本还在谈笑生风的一干朝廷重臣都不由得一滞,目光都落到了这位习惯性傲娇的侯大将军身上。
  李世民旋及就反应了过来,侯君集与老程一家人不对付,这是由来已久的。
  不过,侯君集这话,难免有些过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