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的,气喘吁吁的刘员外,就看到了那个戴头斗笠。
手持长竹竿在那里舞动,显得十分英姿飒爽的背影。
不由得举起了手,用吃奶的劲扯起了嗓子高呼道。“程太常,还请住手!”
“程太常,莫要胡闹……”
邓主事终究更年轻一点,此刻看到了这个情形。
顿时脚程开始加速越过了刘员外郎,一边跑一边深情的呼唤道。
“???”程处弼刚要抄起长度犹如长槊般的竹竿步下田坎,就听到了后边传来的吱哇乱叫。
一扭头,就看到了那两位工部屯田司的官员踉踉跄跄地朝着这边快步跑来,一边跑还一边挥手。
就像是在追求即将逝去的爱情,又像是在撵自家逃蹿的熊孩子。
程处弼只得暂且停住了脚步。“二位,你们这是怎么了?”
“程太常,你……你容我喘口气先……”
邓主薄跌跌撞撞地冲到了跟前,不顾形容地一屁股坐到了田坎边。
作为斯文人,长时间不锻炼,突然这么激烈运动一番,跑得都快两眼发黑,嗓子眼冒烟了都。
落后十来步的刘员外脚步缓了下来,只知道一边喘气一边摆手,实在是没功夫说话。
程处弼一脸蛋疼地打量着这二位,只能邓称心给这二位递了个水囊过去。
等到二人喝了点水,缓过劲来之后,刘员外这才振奋起精神朝着程处弼一礼。
“程太常,这些三季稻长得好好的,你们拿这竹竿子准备下田是想要做甚?”
“赶花啊,不赶赶,怎么增产增收。”
程处弼没想到这两位蹿过来是为了此事,直接就乐歪了嘴。
“怎么,莫非二位是以为程某人闲得蛋疼,准备把这些三季稻给打趴下不成?”
邓主薄白眼一翻,勉强挣扎着站起了身来,一脸哭笑不得。
“赶花?这……这些稻的稻花长得好好的,你赶它们做甚?”
……
“我说二位,这稻花是长得好好的,但正因为现在是稻谷扬花的时节,这个时候不赶一赶,那就晚了。”
程处弼看在这两个屯田司官员快把自己累瘫掉,还不忘记自己职责的份上,决定给出他们好好的开上一堂课。
“所谓的水稻扬花就是开花,这是水稻的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
水稻开花,为什么开花,因为它们需要授粉。”
“这些谷粒一旦授了粉,才能够像动物那样怀孕,也就是才能够结出谷粒。”
“如果授不上粉,就相当于相不上亲,找不到婆娘。
那么光棍汉子连婆娘都没有,哪来的孩子?当然不能……”
刘员外与邓主薄一脸黑线地看着程处弼站在那块稻田前指手画脚的叽叽歪歪。
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架势,看得让人想踹他两脚。
神特么的相不上亲找不到婆家,还居然还把那瘪谷子形容成孤寡老人这样的说法。
拜托你清醒一点,这特娘的是稻子,是水稻,是三季稻,连动物都算不上好不好?
“程太常,要不,咱还是别赶花了行不行?”刘员外揉着脑门心一脸无奈地道。
“等到收获了之后,回头下一季你自己捣腾的时候再玩。”
“……”
第1062章 处弼兄你乐意咋的就咋的,小弟我只会拍手叫好
程处弼的脸直接就黑了,老子是成年人,玩个屁!又不是熊孩子拿竹竿去打芦苇花耍着玩。
在美丽的大西南,每道扬花时节,家家户户的田地里边。
都会有辛劳的人民群众,抄着竹竿赶花,大家赶花的时候,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幸福感,为的是嘛?
为的不就是增产增收,老子种的是试验田,怎么可能不把这增产增收的好办法用上?
据自己那位农科站的技术员朋友所言,花若赶得好,不亚于多施两道肥。
本就没有氮磷钾,只能靠农家肥,再不搞点骚操作,要是种出来的水稻。
跟那些普通水稻产量一模一样,岂不是有损老子堂堂老程家才智担当的脸面?
“二位,你们可莫要忘记了程某之前所言,这试验田,是程某的田。”
“你们是奉了陛下的旨意过来看我怎么试种三季稻的,不是让你们给我添堵的。”
看到程处弼拉下了脸,刘员外与邓主薄实在是气的想要吐血。
好在这个时候,吴王李恪及时地蹿了过来笑眯眯地插在了一群大佬爷们中间。
“哎呀……我当是多大的事情,二位二位,赶紧过来坐坐歇会,本王正想跟好位请教一些事情。”
“处弼兄你乐意咋的就咋的,小弟我只会拍手叫好,定不阻拦。”
刘员外与邓主薄只能无可奈何地跟着吴王李恪往旁边行去。
程处弼这才步入了田地里边,因为这段时间阳光正盛,所以田里边一直保持着足够的水。
双脚踩到了水田里边,程处弼可不敢傻愣愣地站着,毕竟水田里边的虫蚁还是不少。
特别是那最令人讨厌的水蛭,被那玩意被叮一口实在划不来。
……
程处弼与邓称心还有程光和程亮四个人都下到了田中,两个人一组,也就是程处弼与邓称心各拿着竹竿的一头。
然后程处弼的另外一只手与程光又拿着一根竹竿,程光则和程亮又拿着一根。
然后就瞄着稻穗的高度,开始前行,随着那竹竿扫过那正在开花的稻穗。
肉眼可见的稻穗被竹竿压得微微倒伏,随着那竹竿离开之后,扬起来的稻穗自然地舒展起来。
奋力地向上扬起了那犹如灰尘花的水稻花粉。
程处弼吆喝着,让那程亮与程光的脚步与自己维持平等,步频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而且,赶花可不是一次性就可以了,一般而言。
头一次赶花与第二次赶花间隔最好不要间隔,之后的每次赶花时间也最好不要间隔超过五分钟。
也就是三分之一柱香的时间,一般赶花一亩地四到五次,最好多赶个两三天。
千万不要小瞧这种小技巧,程处弼可是听技术员跟那些农民宣传的时候说过。
据说水稻的花粉粒生存的时间十分短暂,比人类的那啥还要短暂,只能在空气中生存三到五分钟左右。
五分钟以后,那些花粉就会全部丧失活动,所以要充分利用活花粉,提高授粉率,增加稻谷产量。
也就是田少才能这么干,如果是田地多的话,就不用竹竿。
而是用轻一些的麻绳或者是尼龙绳,两个人就能够搞定一亩地的赶花。
赶花赶得好,使唤得稻穗都获得授粉,那一亩地能增收一成到两成之间,并且稻谷不会再有瘪谷。
后世的杂交水稻的一成或者是两成,那可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
但这个时代的水稻哪怕是产量再低,能够增产一到两成,也同样很可观。
重要的是,看那两个工部屯田司官员的表现,程处弼已然能够料定。
这个时代这种耕作手段,怕是都还没有出现,说不定未来哪天,这样的手段会以靓崽程赶花增产法命名。
之前在胡床那边打牌的李恪等人此刻已经站到了试验田产,啧啧有声地打量着这几个大佬爷们。
拿着几根竹竿子直不愣登地走在稻田里边。
而那刘员外与邓主薄,此刻也顾不上再跟程处弼闹什么脾气,仔细地观察着程处弼等人的举动。
还有他们竹竿的高度,以及速度等,当发现程处弼这么玩不是以把水稻撂倒为目的之后,已然松了口气。
兴许,这又是灵感大发的程处弼想出来的一种骚操作。
不管了,反正一定得记下来,增产是功劳,万一闹出妖蛾子。
自己这边也能够拿出证明,证明是程三郎自己闹的。
几遍赶花,没有花上太久的时间,就已然搞定,程处弼等人把脚给洗干净,穿上了鞋袜。
看着稻田旁边,欣赏着,此刻,负责侍候这块田的两名程家人正在往这稻田里边泼洒发酵好的农家肥。
扬花的时候,一定要追肥,之所以在赶花结束之后才洒,这当然是程太常的要求。
哪怕是发酵好的农家肥,它的原料仍旧排泄物,那玩意谁特娘乐意踩着玩?
反正程处弼虽然不是洁癖,可也没有踩屎的爱好。
再说了跟弟兄们打牌又打得不大,踩不踩也挣不了几个钱。
随着那农家肥的泼洒,程处弼动了动鼻子,最终放弃了继续站在这块试验田边的想法。
开始在这一片广袤的田野里溜达,不论是苜蓿草,还是棉花苗,都已经蹿出了一截。
等到了收藏的季节,一想到一千三百亩的棉花,啧啧……
白叠布在长安的价格死贵,就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人们,只懂得人工挑棉籽。
但是对于程处弼而言,挑棉籽算什么难事?
棉花这种量大管饱的纺织品的出现,必将能够让大唐千千万万的百姓,获得一种稳定的保暖防冻用品。
前两年,程处弼是真的太忙,成天兢兢业业呕心泣血地升官发财来着。
现如今也算是大唐官二代上出类拔萃的那一拔人,也是到了那什么什么则达济天下的境界了。
……
李恪晃晃悠悠地跟上了程处弼的脚步,欣赏着这一千三百亩好田上种植的这种奇怪的植物:棉花。
之前就询问过处弼兄这玩意有什么用,处弼兄只说是这玩意医学上有大用。
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用途,等到它们种出来就知道了。
第1063章 下官倒觉得,这试验田怕是不止三石
对此,李恪作为一位被亲爹大唐皇帝陛下称赞为英果类已的浪荡皇子,又岂是被轻易打发的?
他自然也是自己蹿到了西市去对于棉花这玩意进行了深入研究。
却只发现这玩意被织成了白叠布来售卖,布质颇为柔软,比麻布要强。
但问题是,质量自然是远远赶不上他李某人身上的绫罗绸缎。
至于那棉花,一般都没有售卖的,而棉花唯一的用途,李恪也只见过程处弼用于手术。
程处弼晃荡着前行,一扭头,看到了李恪直愣愣地眺望着前方。
不禁心生好奇,凑到了他的身边,可是却没有看到前方有身材窈窕,又或者是眉清目秀的小姐姐出现。
可打量了半天啥也没瞅着,只得问道。“美女?”
“哪?”一听到了美女二字,原本还在忧国忧民的李恪。
瞬间回过了神来,脑袋就跟那闻味的猎犬似的频频东张西望。
程处弼一脸黑线地背转过身去,继续前行,懒得搭理这个不愧是被李叔叔称为英果类已的浪荡皇子。
……
晃晃荡荡一圈之后,程处弼来到了田地,此刻邓称心正在把之前三公子交待的那些赶花诀窍给写下来。
不得不承认,邓称心这个小机灵鬼脑子不错,记性很好。
程处弼走到了跟前打量着邓称心记下的那些字句,顺便提醒一下遗漏的地方。
不过这个时候,那边的刘员外步上了前来,之前虽然有些小冲突。
但是刘员外还是牢记着自己的使命,朝着程处弼一礼之后,小心翼翼地问道。
“下官有一疑问,还请程太常指教,这水稻扬花需要赶花,那麦子需要吗?”
程处弼原本严肃的表情瞬间一黑。老子是生活在美丽的大西南,不是大西北好不好?
又没在北方的田间地头呆过,我哪知道麦子需不需要,这不是我能掌握的知识点好不好。
不过,作为一位习惯性装逼,咳,习惯有内涵的农业科技工作者。
程处弼露出了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皮笑肉不笑地扯了扯嘴角。
“程某只种了水稻,然后仔细观察,发现了水稻会开花,再联系到水稻会有空谷瘪谷,才想到了这个办法。”
“至于麦子需要不需要,就得问你们,还有问那些种植麦子的农人。”
“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搞农业科研工作的核心内容。”
“就算我这个办法对水稻管用,但也不见得对麦子有效果,毕竟这是两种不同的粮食作物。”
刘员外听到了这话,心中一凛然,朝着程处弼一礼。
“多谢程太常指点,下官受教了。”
“其实吧,程某真的很希望你们工部屯田司,搞出一些试验田来,尝试一下种植那些作物。”
“了解那些作物的习性和规律,考虑能够用什么样的办法来增产增收。”
“而不是仅仅依靠百姓的经验,当然,这只是程某的一家之言,爱不爱听,这是你们的事情。”
李恪又笑眯眯地背着手蹿了过来言道。
“处弼兄你放心吧,这二位都是屯田司的能臣干吏。
你的这些番,对于他们只会有好处没有坏处……”
“程太常,吴王殿下尽请放心,这些话,我等都会原原本本的记上,上呈本部上官。”
当然还要上呈给陛下,